A. 什麼是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
邏輯地址就是IP地址,物理地址是每個網路設備上都分配的一個固定的號碼,我們稱之謂物理地址,是全球唯一的。而IP地址是動態分配的,在同一個網段中是唯一的,但如果使用了NAT方式接入網路,就有可能和另一個NAT中的IP重復。
B. 什麼是邏輯地址什麼是物理地址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各用在何處
邏輯地址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
1、在有地址變換功能的計算機中,訪內指令給出的地址
(操作數)
叫邏輯地址,也叫相對地址。要經過定址方式的計算或變換才得到內存儲器中的物理地址。
2、把用戶程序中使用的地址稱為相對地址即邏輯地址。
網卡物理地址存儲器中存儲單元對應實際地址稱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相對應。
網路中的地址分為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兩類,與網路層的IP地址傳輸層的埠號以及應用層的用戶名相比較,區域網的MAC層地址是由硬體來處理的,叫做物理地址或硬體地址。IP地址傳輸層的埠號以及應用層的用戶名是邏輯地址由軟體來處理。MAC地址不等同於物理地址.
大多數區域網通過為網卡分配一個硬體地址來標識一個聯網的計算機或其他設備.所謂物理地址是指固化在網卡EPROM中的地址,這個地址應該保證在全網是唯一的。IEEE注冊委員會為每一個生產廠商分配物理地址的前三位元組,即公司標識。後面三位元組由廠商自行分配,一個廠商獲得一個前三位元組的地址可以生產的網卡數量是16777216塊。而一塊網卡對應一個物理地址。也就是說對應物理地址的前三位元組就可以知道他的生產廠商。
例如固化在網卡中的地址為002514895423,那麼這塊網卡插到主機A中,主機A的物理地址就是002514895423,不管主機A是連接在區域網1上還是在區域網2上,也不管這台計算機移到什麼位置,主機A的物理地址就是002514895423。它是不變的,而且不會和世界上任何一台計算機相同。當主機A發送一幀時,網卡執行發送程序時,直接將這個地址作為源地址寫入該幀。當主機A接收一幀時,直接將這個地址與接收幀目的地址比較,以決定是否接收。物理地址一般記作00-25-14-89-54-23(主機A的地址是002514895423)。
C. 什麼是 物理地址,什麼是邏輯地址
在存儲器里以位元組為單位存儲信息,為正確地存放或取得信息,每一個位元組單元給以一個唯一的存儲器地址,稱為物理地址,又叫實際地址或絕對地址。
邏輯地址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
D. 什麼是邏輯地址什麼是物理地址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系(簡答題)
你問的是CPU里的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吧?
物理地址:在存儲器里以位元組為單位存儲信息,為了正確地存放或取得信息,每一個位元組單元給以一個唯一的存儲器地址,稱為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又叫實際地址或絕對地址.地址從0開始編號,順序地每次加1,因此存儲器的物理地址空間是呈線性增長的.它是用二進制數來表示的,是無符號整數,書寫格式為十六進制數.
它是出現在CPU外部地址匯流排上的定址物理內存的地址信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用於內存晶元級的單元定址,與處理器和CPU連接的地址匯流排相對應.
邏輯地址:在有地址變換功能的計算機中,訪內指令給出的地址 (操作數) 叫邏輯地址,也叫相對地址.要經過定址方式的計算或變換才得到內存儲器中的物理地址.
E. 什麼是邏輯地址什麼是物理地址
邏輯地址: 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又稱絕對地址。
物理地址:在存儲器里以位元組為單位存儲信息,為正確地存放或取得信息,每一個位元組單元給以一個唯一的存儲器地址,稱為物理地址,又叫實際地址或絕對地址。
一、關系: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相對的。物理地址是唯一的,邏輯地址的相對的。
二、表達方式:
1、邏輯地址:其表達形式為「段地址:段內偏移地址」。
2、物理地址:CPU與存儲器進行數據交換時在地址匯流排上 。
(5)什麼是邏輯地址什麼是物理地址擴展閱讀:
一、邏輯地址的產生背景
追根求源,Intel的8位機8080CPU,數據匯流排(DB)為8位,地址匯流排(AB)為16位。那麼這個16位地址信息也是要通過8位數據匯流排來傳送,也是要在數據通道中的暫存器,以及在CPU中的寄存器和內存中存放的,但由於AB正好是DB的整數倍,故不會產生矛盾!
但當上升到16位機後,Intel8086/8088CPU的設計由於當年IC集成技術和外封裝及引腳技術的限制,不能超過40個引腳。但又感覺到8位機原來的地址定址能力2^16=64KB太少了,但直接增加到16的整數倍即令AB=32位又是達不到的。
故而只能把AB暫時增加4條成為20條。則2^20=1MB的定址能力已經增加了16倍。但此舉卻造成了AB的20位和DB的16位之間的矛盾,20位地址信息既無法在DB上傳送,又無法在16位的CPU寄存器和內存單元中存放。於是應運而生就產生了CPU段結構的原理。
二、物理地址的計算方法
在實地址方式下,物理地址是通過段地址乘以16加上偏移地址得到的。而16位的段地址乘以16等同於左移4位二進制位,這樣變成20位的段基地址,最後段基地址加上段內偏移地址即可得到物理地址。
20位物理地址計算方法如下:
物理地址=段地址*16d+偏移地址。
F. 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如下:
邏輯地址: 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又稱絕對地址。
物理地址:在存儲器里以位元組為單位存儲信息,為正確地存放或取得信息,每一個位元組單元給以一個唯一的存儲器地址,稱為物理地址,又叫實際地址或絕對地址。
一、關系: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相對的。物理地址是唯一的,邏輯地址的相對的。
二、表達方式:
1、邏輯地址:其表達形式為「段地址:段內偏移地址」。
2、物理地址:CPU與存儲器進行數據交換時在地址匯流排上 。
邏輯地址的產生背景:
追根求源,Intel的8位機8080CPU,數據匯流排(DB)為8位,地址匯流排(AB)為16位。那麼這個16位地址信息也是要通過8位數據匯流排來傳送,也是要在數據通道中的暫存器,以及在CPU中的寄存器和內存中存放的,但由於AB正好是DB的整數倍,故不會產生矛盾!
但當上升到16位機後,Intel8086/8088CPU的設計由於當年IC集成技術和外封裝及引腳技術的限制,不能超過40個引腳。但又感覺到8位機原來的地址定址能力2^16=64KB太少了,但直接增加到16的整數倍即令AB=32位又是達不到的。
故而只能把AB暫時增加4條成為20條。則2^20=1MB的定址能力已經增加了16倍。但此舉卻造成了AB的20位和DB的16位之間的矛盾,20位地址信息既無法在DB上傳送,又無法在16位的CPU寄存器和內存單元中存放。於是應運而生就產生了CPU段結構的原理。
G. 什麼是邏輯地址什麼是物理地址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邏輯地址(LogicalAddress)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有時我們也把邏輯地址稱為虛擬地址
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是指出現在CPU外部地址匯流排上的定址物理內存的地址信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會使用頁目錄和頁表中的項變換成物理地址。如果沒有啟用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就直接成為物理地址了。
二者的關系如下:
只有在Intel實模式下,邏輯地址才和物理地址相等(因為實模式沒有分段或分頁機制,Cpu不進行自動地址轉換);邏輯也就是在Intel 保護模式下程序執行代碼段限長內的偏移地址(假定代碼段、數據段如果完全一樣)。應用程序員僅需與邏輯地址打交道,而分段和分頁機制對您來說是完全透明的,僅由系統編程人員涉及。應用程序員雖然自己可以直接操作內存,那也只能在操作系統給你分配的內存段操作。
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差距」是0xC0000000,是由於虛擬地址->線性地址->物理地址映射正好差這個值。這個值是由操作系統指定的。
H. 什麼是邏輯地址什麼是物理地址
網路中的地址分為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兩類,與網路層的IP地址 傳輸層的埠號以及應用層的用戶名相比較,局域望網的MAC層地址是由硬體來處理的,叫做物理地址或硬體地址.IP地址 傳輸層的埠號以及應用層的用戶名是邏輯地址一由軟體處理.我認為你說的MAC地址應該就是物理地址.
大多數區域網通過為網卡分配一個硬體地址來標識一個聯網的計算機或其他設備.所謂物理地址是指固化在網卡EPROM中的地址,這個地址應該保證在全網是唯一的.IEEE注冊委員會為每一個生產廠商分配物理地址的前三位元組,即公司標識.後面三位元組由廠商自行分配.即一個廠商獲得一個前三位元組的地址可以生產的網卡數量是16777216塊.即一塊網卡對應一個物理地址.也就是說對應物理地址的前三位元組可以知道他的生產廠商.
如果固化在網卡中的地址為002514895423,那麼這塊網卡插到主機A中,主機A的地址就是002514895423,不管主機A是連接在區域網1上還是在區域網2上,也不管這台計算機移到什麼位置,主機A的物理地址就是002514895423 .它是不變的,而且不會和世界上任何一台計算機相同.當主機A發送一幀時,網卡執行發送程序時,直接將這個地址作為源地址寫入該幀.當主機A接收一幀時,直接將這個地址與接收幀目的地址比較,以決定是否接收.
物理地址一般記作00-25-14-89-54-23(主機A的地址是002514895423)
I. 什麼是邏輯地址什麼是物理地址在實模式下,如何求存儲器的物理地址假設一個
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區別是:
邏輯地址(Logical Address) 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例如,你在進行C語言指針編程中,可以讀取指針變數本身值(&操作),實際上這個值就是邏輯地址,它是相對於你當前進程數據段的地址,不和絕對物理地址相干。只有在Intel實模式下,邏輯地址才和物理地址相等(因為實模式沒有分段或分頁機制,Cpu不進行自動地址轉換);邏輯也就是在Intel 保護模式下程序執行代碼段限長內的偏移地址(假定代碼段、數據段如果完全一樣)。應用程序員僅需與邏輯地址打交道,而分段和分頁機制對您來說是完全透明的,僅由系統編程人員涉及。應用程序員雖然自己可以直接操作內存,那也只能在操作系統給你分配的內存段操作。
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是指出現在CPU外部地址匯流排上的定址物理內存的地址信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會使用頁目錄和頁表中的項變換成物理地址。如果沒有啟用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就直接成為物理地址了。
虛擬內存(Virtual Memory)是指計算機呈現出要比實際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內存量。因此它允許程序員編制並運行比實際系統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程序。這使得許多大型項目也能夠在具有有限內存資源的系統上實現。一個很恰當的比喻是:你不需要很長的軌道就可以讓一列火車從上海開到北京。你只需要足夠長的鐵軌(比如說3公里)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採取的方法是把後面的鐵軌立刻鋪到火車的前面,只要你的操作足夠快並能滿足要求,列車就能象在一條完整的軌道上運行。這也就是虛擬內存管理需要完成的任務。在Linux 0.11內核中,給每個程序(進程)都劃分了總容量為64MB的虛擬內存空間。因此程序的邏輯地址范圍是0x0000000到0x4000000。有時我們也把邏輯地址稱為虛擬地址。因為與虛擬內存空間的概念類似,邏輯地址也是與實際物理內存容量無關的。 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差距」是0xC0000000,是由於虛擬地址->線性地址->物理地址映射正好差這個值。這個值是由操作系統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