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露,霜,雪,霧分別屬於什麼物態變化
露和霧是液化,霜和雪是凝華。
1、霧
在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穩定的情況下,相對濕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多出些於春季二至四月間。 形成的條件: 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 種類有輻射霧、平流霧、混合霧、蒸發霧等。
2、露
露是指空氣中水汽凝結在地物上的液態水。傍晚或夜間,地面或地物由於輻射冷卻,使貼近地表面的空氣層也隨之降溫,當其溫度降到露點以下,即空氣中水汽含量過飽和時,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會有水汽的凝結。如果此時的露點溫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現微小的水滴,稱為露。
3、霜
科學上,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汽液化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汽凝華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0℃時,才會結霜。
4、雪
從混合雲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態的固體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因此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小。
(1)雪是什麼物理現象擴展閱讀:
三態六變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固態→液態(吸熱)
2、凝固:液態→固態(放熱)
3、汽化:(分沸騰和蒸發): 液態→氣態(吸熱)
4、液化:(兩種方法: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 氣態→液態 (放熱)
5、升華:固態→氣態 (吸熱)
6、凝華:氣態→固態(放熱)
這里所說的「吸熱」與「放熱」的「熱」都是指的熱量,而不是指的溫度、內能、熱值、比熱容等熱力學概念。即為「吸收熱量」與「放出熱量」的簡稱。在物理學中,熱量不能說「含有多少熱量」或「具有多少熱量」,只能說「吸收了多少熱量」或「放出了多少熱量」
⑵ 雪是凝固現象還是凝華現象(請說出過程)
凝華現象。
冰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時,冰晶表面會增熱而有些融化,並且會互相沾合又重新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雲內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華繼續增長。但是,冰雲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裡水汽不多,凝華增長很慢,相互碰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長到很大而形成降水。
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的是混合雲。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於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於水滴來說卻還沒有達到飽和。這時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2)雪是什麼物理現象擴展閱讀:
根據積雪穩定程度,將我國積雪分為5種類型:
①永久積雪:在雪平衡線以上降雪積累量大於當年消融量,積雪終年不化;
②穩定積雪(連續積雪):空間分布和積雪時間(60天以上)都比較連續的季節性積雪;
③不穩定積雪(不連續積雪):雖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氣溫較低,但在空間上積雪不連續,多呈斑狀分布,在時間上積雪日數10~60天,且時斷時續;
④瞬間積雪:主要發生在華南、西南地區,這些地區平均氣溫較高,但在季風特別強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強冷空氣侵襲,發生大范圍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現短時(一般不超過10天)積雪;
⑤無積雪:除個別海拔高的山嶺外,多年無降雪。雪災主要發行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
⑶ 雪的生成是什麼物理現象
雪的生成是凝華物理現象。
簡介: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花。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因此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
冰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時,冰晶表面會增熱而有些融化,並且會互相沾合又重新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雲內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華繼續增長。但是,冰雲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裡水汽不多,凝華增長很慢,相互碰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長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的是混合雲。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於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於水滴說來卻還沒有達到飽和。這時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⑷ 雪的形成,用物理現象解釋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花。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因此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
形成原理
冰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時,冰晶表面會增熱而有些融化,並且會互相沾合又重新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雲內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華繼續增長。但是,冰雲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裡水汽不多,凝華增長很慢,相互碰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長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的是混合雲。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於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於水滴說來卻還沒有達到飽和。這時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當靠近地面的空氣在0℃以上,但是這層空氣不厚,溫度也不很高,會使雪花沒有來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這叫做降「濕雪」,或「雨雪並降」。這種現象在氣象學里叫「雨夾雪」。
形成條件
水汽飽和
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飽和的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里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於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濕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濕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濕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空氣里有凝結核
有人做過試驗,如果沒有凝結核,空氣里的水汽,過飽和到相對濕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這樣大的過飽和現象在自然大氣里是不會存在的。所以沒有凝結核的話,我們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比如說海鹽、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的微粒。所以我們有時才會見到天空中有雲,卻不見降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採用人工降雪。
⑸ 雪的物理形成過程
氣溫必須很低。空氣的溫度是足夠的低,低到能夠發生凝華現象,這是雪形成的重要的物理現象。
⑹ 雪是怎麼形成的物理過程
你好!
雪花的成分是水,所以雪花的形成的物理步驟是:水蒸氣→水→冰
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
⑺ 霧,露,霜,雪,分別是什麼物理現象
雪(凝固)、霧(液化)、露(液化)、霜(凝固)分別是什麼物理現象?
物理現象,有,汽化,升華,液化,凝固,凝華,熱傳遞,等,冰花屬於凝固和凝華,露珠是液化
⑻ 下雪是什麼物理現象
下雪屬於凝華現象,雲中的雨滴在遇到冷空氣之後,會凝華成冰晶,這些冰晶在下落過程不斷變大就形成了雪花。我國降雪集中在溫帶地區,在下雪天出門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⑼ 雪,分別是什麼物理現象,是吸熱還是放
下雪是放熱的結果,把熱量釋放出來,溫度下降。
融雪是吸熱,吸收熱量才能夠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