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理矛盾包含以下哪幾個方面的含義
物理矛盾包含以下哪幾個方面的含義?
物理矛盾
物理矛盾是當一個技術系統的工程參數具有相反的需求,就出現了物理矛盾。比如說,要求系統的某個參數既要出現又不存在,或既要高又要低,或既要大又要小等等。相對於技術矛盾,物理矛盾是一種更尖銳的矛盾,創新中需要加以解決。
表現
具體來講,物理矛盾表現在:
1)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存在,又不能存在;
2)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具有性能「F」,同時應具有性能「-F」,「F」與「-F」是相反的性能;3)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處於狀態「S」及狀態「-S」,「S」與「-S」是不同的狀態;
4)系統或關鍵子系統不能隨時間變化,又要隨時間變化。
從功能實現的角度,物理矛盾可表現在:
1)為了實現關鍵功能,系統或子系統需要具有有用的一個功能,但為了避免出現有害的另一個功能,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
2)關鍵子系統的特性必須是取大值,以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須是小值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3)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出現以獲得一個有用功能,但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出現,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物理矛盾可以根據系統所存在的具體問題,選擇具體的描述方式來進行表達。總結歸納物理學中的常用參數,主要有3大類:幾何類、材料及能量類、功能類。
② 物理矛盾及其解決原理
物理矛盾是當一個技術系統的工程參數具有相反的需求,就出現了物理矛盾。比如說,要求系統的某個參數既要出現又不存在,或既要高又要低,或既要大又要小等等。相對於技術矛盾,物理矛盾是一種更尖銳的矛盾,創新中需要加以解決。具體來講,物理矛盾表現在:
1)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存在,又不能存在;)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具有性能「F」,同時應具有性能「-F」,「F」與「-F」是相反的性能;3)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處於狀態「S」及狀態「-S」,「S」與「-S」是不同的狀態;
4)系統或關鍵子系統不能隨時間變化,隨時間變化。從功能實現的角度,物理矛盾可表現在:
1)為了實現關鍵功能,系統或子系統需要具有有用的一個功能,但為了避免出現有害的另一個功能,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2)關鍵子系統的特性必須是取大值,以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須是小值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出現以獲得一個有用功能,但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出現,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物理矛盾可以根據系統所存在的具體問題,選擇具體的描述方式來進行表達。總結歸納物理學中的常用參數,主要有3大類:幾何類、材料及能量類、功能類。
③ 請列舉5個屬於物理矛盾的實例 急急急
例如:
1、房間應該盡量大,居住寬敞舒適,但是打掃衛生很累人,所以房間又應該盡量小。
2、快餐店(或者火鍋店)的定製菜單上要填寫數字,以便點菜,但是從節約紙的角度來說,填寫了數字的菜單紙就不能給別人用,只能扔掉,所以制定菜單上又不能填寫數字。
3、給縫衣針穿線的時候希望針眼大,好把線穿入到針眼中,縫衣服的時候希望針眼小。
4、過濾網的網眼應該盡量小,這樣過濾效果好,但是為了過濾網的網眼不堵塞,網眼又應該大一些。
5、電子設備里的散熱器體積應該盡量大一些,這樣散熱效果好,但是從節省空間的角度來看,散熱器的體積又應該盡量小。
6、輪船要快速航行,船體就要盡量窄,輪船要穩定航行,船體就要盡量寬。
當一個技術系統的工程參數具有相反的需求,就出現了物理矛盾。比如說,要求系統的某個參數既要出現又不存在,或既要高又要低,或既要大又要小等等。相對於技術矛盾,物理矛盾是一種更尖銳的矛盾,創新中需要加以解決。
(3)什麼是物理沖突擴展閱讀:
從功能實現的角度,物理矛盾可表現在:
1、為了實現關鍵功能,系統或子系統需要具有有用的一個功能,但為了避免出現有害的另一個功能,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
2、關鍵子系統的特性必須是取大值,以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須是小值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3、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出現以獲得一個有用功能,但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出現,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物理矛盾和技術矛盾是有相互聯系的。例如,為了提高子系統Y的效率,需要對子系統Y加熱;但是加熱會導致其鄰接子系統X的降解。這是一對技術矛盾。
同樣,這樣的問題可以用物理矛盾來描述,即溫度要高又要低。溫度高可提高Y的效率,但是惡化了X的工況;而溫度低無法提高Y的效率,但也不會惡化X的工況。所以,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④ 什麼是物理沖突
為了實現某種功能,一個子系統或元件應具有一種特性,但同時出現了該特性相反的特性。
比如:傢具的桌面的厚度,人們要求結實與輕便,結實需桌面加厚,輕便則是要薄點。
⑤ 在TRIZ理論中,矛盾是如何解決的
(一)沖突解決理論
1、技術沖突解決原理
TRIZ提出描述技術沖突的39個通用工程參數:運動物體質量、靜止物體質量、運動物體長度、靜止物體長度等。為了解決技術沖突,TRIZ理論提出了40 項發明原理,如分割、分離、局部質量、不對稱等。通過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沖突矩陣,該矩陣將描述技術沖突的39個工程參數與40條發明原理建立了對應關系,解決了設計過程中選擇發明原理的難題。
2、物理沖突解決原理
Terninko於1998年提出的物理沖突描述方法為:(1)為實現關鍵功能,子系統要具有一有用功能,但為了避免出現一有害功能,子系統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2)關鍵子系統的特性必須是一大值以能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須是一小值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3)關鍵子系統必須出現以取得一有用功能,但又不能出現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TRIZ提出採用分離原理解決物理沖突的方法,包括空間分離和時間分離、基於條件的分離、整體與部分的分離。英國Bath大學的Mann提出,解決物理沖突的分離原理與解決技術沖突的發明原理之間存在關系,一條分離原理可以與多條發明原理存在對應關系。
(二)物—場模型分析方法
物—場分析是用符號表達技術系統變換的建模技術。物—場模型分析方法產生於1947—1977年,每一次的改進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76 種標准解。這些標准解是最初解決問題方案的精華,因此,物—場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產生不同想法。
TRIZ理論認為,技術系統構成要素S1、作用體S2、場 F三者缺一就會造成系統不完整。而當系統中某一物質的特定機能沒有實現時,系統就會產生問題。為了控制這一物質產生的問題,有必要引入另外的物質。由此產生這些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並伴隨能量(場)的產生、變換、吸收等,物—場模型也從一種形式變換為另一種形式。因此各種技術系統及其變換都可用物質和場的相互作用形式表述。
利用物—場分析方法分析系統存在的問題,建立系統的物—場模型,並提出問題解決對策的步驟如下:(1)指定物體S1;(2)指定場;(3)建立物—場初期模型;(4)指定作用體S2;(5)生成所希望的物—場模型;(6)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
TRIZ認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困難程度取決於對該問題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得越清楚,問題的解就越容易找到。TRIZ中,發明問題求解的過程是對問題不斷地描述、不斷地程式化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初始問題最根本的沖突被清楚地暴露出來,能否求解已很清楚,如果已有的知識能用於該問題則有解,如果已有的知識不能解決該問題則無解,需等待自然科學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該過程是靠ARIZ演算法實現的。
ARIZ (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稱為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是TRIZ的一種主要工具,是解決發明問題的完整演算法,該演算法採用一套邏輯過程逐步將初始問題程式化。該演算法特別強調沖突與理想解的程式化,一方面技術系統向理想解的方向進化,另一方面如果一個技術問題存在沖突需要克服,該問題就變成一個創新問題。
ARIZ中沖突的消除有強大的效應知識庫的支持。效應知識庫包括物理的、化學的、幾何的等效應。作為一種規則,經過分析與效應的應用後問題仍無解,則認為初始問題定義有誤,需對問題進行更一般化的定義。
應用ARIZ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前,要不斷地對問題進行細化,一直到確定了物理沖突,該過程及物理沖突的求解已有軟體支持。
綜上所述,由於TRIZ將產品創新的核心—--產生新的工作原理過程具體化,並提出了規則、演算法與發明創造原理供設計人員使用,它已經成為一種較完善的創新設計理論。
(四)應用TRIZ的一般過程
TRIZ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被劃分為四個步驟,如圖所示:
(1)分析
分析是TRIZ的工具之一,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階段。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從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從技術的角度分析系統、子系統、部件。理想解是採用與技術及實現無關的語言對需要創新的原因進行描述,創新的重要進展往往在該階段對問題深入的理解所取得。確認哪些使系統不能處於理想化的元件是使創新成功的關鍵。設計過程中從一起點向理想解過渡的過程稱為理想化過程。可用資源分析是要確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這些可用資源與系統中的某些元件組合將改善系統的性能。沖突區域的確定是要理解出現沖突的原因。區域既可指時間,又可指空間。假如在分析階段問題的解已經找到,可以移到實現階段。假如問題的解還沒有找到,而該問題的解需要最大限度的創新,則基於知識的三種工具:原理、預測、效應等都可採用。
(2)原理
原理是獲得沖突解的方法。有技術與物理兩種沖突解決原理。TRIZ引導設計者挑選能解決特定沖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標准參數確定沖突。有40條原理。
(3)預測
預測又稱為技術預報。TRIZ確定了8種技術系統進化的模式。當模式確定後,系統、子系統及部件的設計應向高一級的方向發展。
(4)效應
效應指應用本領域,特別是其他領域的有關定律解決設計中的問題。如採用數學、化學、生物等領域中的原理,解決設計中的創新問題。
(5)評價
該階段將所求出的解與理想解進行比較,確信所作的改進不僅滿足了技術需求而且推進了技術創新。TRIZ中的特性傳遞( feature transfer)法可用於將多個解進行組合以改進系統的品質。
⑥ 什麼是物理矛盾如何定義物理矛盾
一、物理矛盾
在上節中我們定義了技術矛盾,即如果我們增加叄數A, 或表現有利的變化, 那麼叄數 B 就會減少, 或者表現惡化. 現在設想我們有一個叄數C, 基於一些理由,我們想要增加它;同時基於另外的理由,我們又想要減少它. Altshuller 把這種情形叫物理矛盾,即一個叄數有著矛盾的本身.
舉例來說, 再一次考慮我們的離心調節器問題. 球的重量應該提高以產生離心的力量,同時為了增加飛機的負載量,球的重量應該是小的. 這就是物理矛盾. 再一次說明,典型的工程方式是將兩者進行妥協處理, 但是那種方式不導致發明. 發明戰勝矛盾.
二、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的轉化及其應用
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看起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矛盾,但實際上卻存在著許多的聯系。
技術矛盾向物理矛盾的轉換:
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是可以相互轉換的。許多技術矛盾在經過分解和細化後最終都可以轉換為物理矛盾,然後用四大分離原理來解決問題。下面就用幾個例子說明這種轉換方法:
案例一:
要設計一個杯子,使得該杯子可以方便攜帶同時又有較大的盛水量。
首先看這個案例的技術矛盾:
需要改善的技術參數為:運動物體的體積;NO.7
引起惡化的技術參數為:杯子的適應性(方便攜帶);NO.35
通過查TRIZ的矛盾矩陣表,可以得到適用的發明原理有:NO.15,NO.29;
現在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問題:
需要改善的技術參數是「運動物體的體積」,它的技術要求是「增加物體的體積或容量」;
而引起惡化的技術參數為「杯子的適應性(方便攜帶)」,而改善這個技術參數的技術要求同時表達為:「減少物體的體積或容量」。
這樣就把上面的技術矛盾轉換為這樣一對物理矛盾:
「杯子的體積(容量)既要增加又要減少。」
一般而言,技術矛盾的存在隱含物理矛盾的存在。技術矛盾總是涉及到兩個基本參數A與B,當參數A得到改善時,參數B變得更差。
如果參數A得到改善時需要子系統C的某種變化;而參數B變得更差時也是子系統C的某種變化;這樣原來的技術矛盾A與B就可以變成物理矛盾C!
比如:我們使用的空調,我們需要有製冷的功能以提供舒適的環境,但製冷的噪音卻嚴重影響我們的舒適環境。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製冷的功能是需要製冷機的存在,但製冷機的存在卻帶來嚴重的噪音,所以我們又不希望製冷機的存在
⑦ 如果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大自然的運作中都會有哪些沖突
這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最小的問題。目前,物理學家有兩本獨立的規則手冊,解釋大自然如何運作。廣義相對論巧妙地說明了重力及其主導的所有事物:軌道行星,相撞的星系,整個宇宙不斷膨脹的動態。這個大。還有量子力學,它應對另外三種力—電磁和兩種核力。量子理論非常擅長描述當鈾原子衰變或當單個光粒子撞擊太陽能電池時會發生什麼。這個小。
量子規則允許經典物理學禁止的連接。這在最近進行的一個討論得很多的實驗中得到證實。在這次實驗中,荷蘭研究人員一反常規,無視局部效應。實驗顯示:兩個粒子(這里是兩個電子),即使它們相距1.6千米,也可以瞬間相互影響。如果用團塊的量子風格來解釋平滑的相對論規律,或者用平滑的量子風格來解釋團塊的相對論規律,事情會非常糟糕。
⑧ 求救!電腦藍屏!!!!
說是物理沖突,指的是沖突地址,不過我遇到幾種問題:
1\驅動發生沖突;
2\內存損壞;
3\硬碟損壞;
4\機內部件過熱(灰塵等等).
你自己檢查一下吧.
⑨ TRIZ培訓中提及到物理矛盾它是什麼
一、物理矛盾
在上節中我們定義了技術矛盾,即如果我們增加叄數A, 或表現有利的變化, 那麼叄數 B 就會減少, 或者表現惡化. 現在設想我們有一個叄數C, 基於一些理由,我們想要增加它;同時基於另外的理由,我們又想要減少它. Altshuller 把這種情形叫物理矛盾,即一個叄數有著矛盾的本身.
舉例來說, 再一次考慮我們的離心調節器問題. 球的重量應該提高以產生離心的力量,同時為了增加飛機的負載量,球的重量應該是小的. 這就是物理矛盾. 再一次說明,典型的工程方式是將兩者進行妥協處理, 但是那種方式不導致發明. 發明戰勝矛盾.
二、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的轉化及其應用
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看起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矛盾,但實際上卻存在著許多的聯系。
技術矛盾向物理矛盾的轉換:
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是可以相互轉換的。許多技術矛盾在經過分解和細化後最終都可以轉換為物理矛盾,然後用四大分離原理來解決問題。下面就用幾個例子說明這種轉換方法:
案例一:
要設計一個杯子,使得該杯子可以方便攜帶同時又有較大的盛水量。
首先看這個案例的技術矛盾:
需要改善的技術參數為:運動物體的體積;NO.7
引起惡化的技術參數為:杯子的適應性(方便攜帶);NO.35
通過查TRIZ的矛盾矩陣表,可以得到適用的發明原理有:NO.15,NO.29;
現在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問題:
需要改善的技術參數是「運動物體的體積」,它的技術要求是「增加物體的體積或容量」;
而引起惡化的技術參數為「杯子的適應性(方便攜帶)」,而改善這個技術參數的技術要求同時表達為:「減少物體的體積或容量」。
這樣就把上面的技術矛盾轉換為這樣一對物理矛盾:
「杯子的體積(容量)既要增加又要減少。」
一般而言,技術矛盾的存在隱含物理矛盾的存在。技術矛盾總是涉及到兩個基本參數A與B,當參數A得到改善時,參數B變得更差。
如果參數A得到改善時需要子系統C的某種變化;而參數B變得更差時也是子系統C的某種變化;這樣原來的技術矛盾A與B就可以變成物理矛盾C!
比如:我們使用的空調,我們需要有製冷的功能以提供舒適的環境,但製冷的噪音卻嚴重影響我們的舒適環境。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製冷的功能是需要製冷機的存在,但製冷機的存在卻帶來嚴重的噪音,所以我們又不希望製冷機的存在。
⑩ 關於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區分問題
技術矛盾是指一個作用同時產生有用及有害兩種效應,也可指有用效應的引入或有害效應的消除導致一個或幾個子系統變壞。技術矛盾常表現為一個系統中兩個子系統之間的矛盾,而且總是涉及到兩個基本參數:當其中一個得到改進時,另一個變得更差。物理矛盾是當一個技術系統的工程參數具有相反的需求,就出現了物理矛盾。比如說,要求系統的某個參數既要出現又不存在,或既要高又要低,或既要大又要小等等。相對於技術矛盾,物理矛盾是一種更尖銳的矛盾,創新中需要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