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學建築設計要那些基礎
建築學完全自學難度頗大,建議你報個主考院校的小自考。
建築學的課程包括:美術,建築初步,建築歷史,建築物理,建築力學,建築構成,建築構造,建築設計。等等,本科一般要學五年。
建築學的課程設計包括:
1、先在市面上收集戶型圖,根據戶型圖確定單元及整棟樓房的平面圖,並由老師進行審核優化。主要設計要點是干濕分離,戶型合理。這個也是建築學這門課程的重點。
2、由cad生成立面圖,當然是先用cad畫出平面圖的基礎上。立面圖出來後進行優化,並通過老師審查。
3、若有小區規劃的要求,必須注意配合容積率,綠化等指標。這個也是這門課程的重點。
至於樓主提出的節能及封閉式陽台:節能是在設計總說明中確定節能方式,導熱系數的計算應有計算書,具體的做法有圖集及規范,樓主可以查的到,課程中也應該有涉及。封閉式陽台可以出個節點詳圖進行設計。
2. 研究建築物理學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前景如何
建築物理學是研究建築中聲、光、熱的物理現象和運動規律的一門科學,是建築學的組成部分。其任務在於增強建築功能,創造適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建築物理學研究人在建築環境中的聲、光、熱因素作用下,通過聽覺、視覺、觸覺和平衡感覺所產生的反應;採取技術措施、調整建築的物理環境的設計,從而使建築物達到特定的使用效果。現代的建築物理研究的領域則主要是建築環境和與城市建設有關的環境;研究各種物理因素對人的作用和對建築環境的影響。
意義:
(1)建築聲學研究內聲波傳輸的物理條件和聲學處理方法,以保證室內具有的良好的聽聞條件;研究控制建築物內部和外部一定空間內的雜訊干擾和危害。因此,現代建築聲學可分為室內聲學和環境雜訊控制兩個研究領域。
(2)建築光學研究與建築有關光的性質、光的視覺性質、建築的天然採光和人工照明技術。
(3)建築熱工研究外熱濕參數及其對室內熱環境的影響,建築材料的熱物理性能,房屋的熱穩定性等。具體研究建築物的保溫、防熱、防潮除濕技術。
例如節能技術的發展、照明技術的進步、供配電技術都離不開建築物理。
前景:據說該專業在國內剛剛起步,屬於建築和結構的中間學科,實際應用中不是很重視,目前在很多國有設計院也貌似沒有專門的人做這一塊。
只能到這里。
3. 學建築設計需要哪方面的基礎
學習建築設計需要美術基礎和審美能力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
畫法幾何、房屋建築學、美工基礎、規劃學、建築結構、建築設備、城市消防、環境學、三大力學、建築經濟學、平面設計、物流管理、企業管理、建築材料、測量學等,以上是主要專業知識,還有理論基礎課:高等數學、物理學、計算機應用等。這是建築設計,結構設計主要是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水力學、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等。其它專業如給排水、暖通、電氣、裝飾等都有相關的專業課程。
建築設計:(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築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製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便於整個工程得以在預定的投資限額范圍內,按照周密考慮的預定方案,統一步調,順利進行 。並使建成的建築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
4. 我想學建築設計需要什麼基礎
1、以建築設計課為主線
根據建築學的特點,我們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融入建築設計課主線中。將建築設計專業教育分為四個階段:
①初級設計階段:安排在1、2學期。主要專業基礎課程為「建築設計基礎」(192學時)、「建築概論」(16學時)等,主要目的是為建築設計打好基礎,培養設計意識。
②基礎訓練階段:安排在3、4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Ⅰ)(Ⅱ)」(共192學時)、「建築設計原理」( 64學時)。是建築設計的入門階段,將建築設計過程分解進行,再進行組合設計,初步培養學生的建築環境意識。
③技能提高階段:安排在5、6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Ⅲ)(Ⅳ)」(共168學時)、「建築法規」、「建築節能設計」、「中外建築史」等。培養學生處理單體和群體設計的能力,提高復雜建築和建築群體設計的能力,進一步培養環境設計的意識,熟悉相關知識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提高整體設計的能力。
④綜合拓寬階段:安排在7、8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Ⅴ)」(96學時)、「城市規劃原理」(32學時)、「城市設計」(32學時)、畢業設計、建築實踐實習等。要求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從立項到完成的全過程,熟悉建築師的職業特點,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水平,強化CAD能力,進一步將專業技能的深化、拓寬。
2、突出環境意識的培養
結合建築設計主線,從建築設計入門階段開始培養環境意識;進入空間組合設計階段後,通過真實、熟悉的地段,訓練環境設計意識;通過特殊的群體空間設計進一步培養整體設計能力。
3、突出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的培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社會對建築師計算機水平的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CAAD已成為建築師的一項基本技能。我們分別開設了「計算機文化基礎」(48學時)、「計算機輔助設計(Ⅰ)」(48學時)、「計算機輔助設計(Ⅱ)」(32學時)等。通過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實際操作的訓練,使學生在「建築設計(Ⅴ)」、畢業設計兩個環節中應用CAAD知識,以保證學生在畢業後能夠直接應用計算機繪圖,從而保證畢業生的競爭力。
4、辦學目標問題
為了辦好建築學專業,我們制定了建築學專業的辦學目標,具體有以下幾點:
4.1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維方法,提高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能力。
4.2設計能力 培養學生正確的建築設計方法,並能在實際設計中應用,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建築設計能力,並初步培養施工圖設計能力。
4.3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本表達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3.1 繪圖能力 通過開設建築繪畫、畫法幾何即陰影透視、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建築表現技法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
4.3.2 模型製作能力 在1、2學期,通過「建築設計基礎」課程培養學生抽象空間模型製作的能力;3、4學期,安排工作模型的製作;5、6學期,開始要求學生製作建築模型。
4.3.3 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低年級課程設計要求簡單的構思說明,三年級結合課程設計進行數據分析、說明書的編制。畢業設計要求有完整的設計說明書和答辯,以增強語言與文字的表達能力。
4.3.4 CAAD能力 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從5、6學期開始接觸CAAD結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以最終掌握CAAD技術。
4.4綜合技能
要求學生應將相關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建築設計中。較好的掌握建築設計的方法與理論、現代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理論,了解中外建築歷史與理論,了解與建築設計相關的人的行為和心理知識,掌握建築技術、建築設備、建築材料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有關的建築設計標准和規范。了解我國現行的基本建設程序和建築法規。
5、建築學專業課程設置
建築學專業課程分為以下幾類:
5.1 建築設計課
包括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築設計方法
5.1.1建築設計基本原理
建築學專業注重基本原理的掌握與應用,採取兩種方式:一是單獨開設原理課,如一年級開設的建築概論;二是結合各種建築設計課講授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是建築設計的主要理論依據,這條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基礎、建築概論、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評析等。
5.2 建築設計過程與方法
建築設計過程和方法是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重要前提,每個設計的過程分析、草圖構成、多方案比較,佔了相當大的學時。在3、4學期設計的入門階段,將建築進行分解,然後進行組合設計;在5、6學期,以空間組合特點分類進行;7學期,進行建築設計綜合訓練,以及集中性的實踐環節;8學期進行畢業設計。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Ⅰ)(Ⅱ)(Ⅲ)(Ⅳ)(Ⅴ)、建築師實踐實習、工地實習等。
5.3 相關理論知識
5.3.1建築歷史與理論
以講授建築理論為主,以史帶論,同時學習並掌握相關建築設計理論和方法。
主要課程: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評析等。
5.3.2 建築與行為
為了建築設計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生理、心理需求,學生還必須掌握人類行為與建築設計方面的知識,通過理論學習和設計實踐從多方面強化人的行為與建築設計的關系。
主要課程:環境心理學概論、建築與行為、審美心理學等。
5.3.5 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
從5、6學期的組團組合設計開始,設計課的安排重視建築與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的關系。通過設計實踐,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城市設計以及城市景觀之間緊密的關系。
主要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概論、城市生態學概論等。
5.3.4 建築經濟與建築法規
在建築設計課進行的同時,安排建築有關的規范、標准和有關的規定,通過設計實習熟悉他們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
主要課程:建築法規、建築經濟概論等。
5.4 建築技術知識
5.4.1 建築結構
從二年級開始,設置建築結構課程,了解建築的受力體系和特徵,熟悉結構設置。高年級設置「建築結構選型」,進一步熟悉建築與結構的關系。在畢業設計中,通過結構教師的配合指導,對方案的結構形式和選擇進行較多的分析和討論。
主要課程:建築力學、建築結構、建築結構選型等。
5.4.2建築物理
在建築設計課程中要應用一些建築物理知識,所以我們開設了建築聲學、建築光學、建築熱工等方面的知識和相應的試驗、測試內容。並結合地域特點,在5學期開設了建築節能方面的課程,強調了建築節能這一前沿課題。同時要求學生掌握水、電、暖、訊等方面的知識。
主要課程:建築物理、建築節能設計、建築設備等。
5.4.3 建築材料與建築構造
除了開設相應的材料、構造課程以外,我們還通過工地構造實習使學生對建築材料和構造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主要課程:建築材料、建築構造(Ⅰ)(Ⅱ)、建築裝飾構造與應用、構造與工地實習等。
5.4.4 建築的安全性
在建築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對建築的安全性要求應有基本的了解,並結合建築設計課的講授,掌握建築的有關規定、標准以及防火、疏散設計、無障礙設計等知識。
主要課程:建築安全性、建築法規等。
5.5 實踐環節
集中性的實踐環節是學生曾強感性認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所學的知識在實際設計中應用的重要一環。
主要課程:建築繪畫實習、建築表現技能訓練、建築測繪實習、構造與工地實習、建築師業務實踐等。
5.6 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主要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Ⅰ)、計算機輔助設計(Ⅱ)等課程。
5. 學習建築設計應有哪些基礎
1、以建築設計課為主線
根據建築學的特點,我們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融入建築設計課主線中。將建築設計專業教育分為四個階段:
①初級設計階段:安排在1、2學期。主要專業基礎課程為「建築設計基礎」(192學時)、「建築概論」(16學時)等,主要目的是為建築設計打好基礎,培養設計意識。
②基礎訓練階段:安排在3、4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Ⅰ)(Ⅱ)」(共192學時)、「建築設計原理」( 64學時)。是建築設計的入門階段,將建築設計過程分解進行,再進行組合設計,初步培養學生的建築環境意識。
③技能提高階段:安排在5、6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Ⅲ)(Ⅳ)」(共168學時)、「建築法規」、「建築節能設計」、「中外建築史」等。培養學生處理單體和群體設計的能力,提高復雜建築和建築群體設計的能力,進一步培養環境設計的意識,熟悉相關知識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提高整體設計的能力。
④綜合拓寬階段:安排在7、8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Ⅴ)」(96學時)、「城市規劃原理」(32學時)、「城市設計」(32學時)、畢業設計、建築實踐實習等。要求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從立項到完成的全過程,熟悉建築師的職業特點,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水平,強化CAD能力,進一步將專業技能的深化、拓寬。
2、突出環境意識的培養
結合建築設計主線,從建築設計入門階段開始培養環境意識;進入空間組合設計階段後,通過真實、熟悉的地段,訓練環境設計意識;通過特殊的群體空間設計進一步培養整體設計能力。
3、突出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的培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社會對建築師計算機水平的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CAAD已成為建築師的一項基本技能。我們分別開設了「計算機文化基礎」(48學時)、「計算機輔助設計(Ⅰ)」(48學時)、「計算機輔助設計(Ⅱ)」(32學時)等。通過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實際操作的訓練,使學生在「建築設計(Ⅴ)」、畢業設計兩個環節中應用CAAD知識,以保證學生在畢業後能夠直接應用計算機繪圖,從而保證畢業生的競爭力。
4、辦學目標問題
為了辦好建築學專業,我們制定了建築學專業的辦學目標,具體有以下幾點:
4.1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維方法,提高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能力。
4.2設計能力 培養學生正確的建築設計方法,並能在實際設計中應用,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建築設計能力,並初步培養施工圖設計能力。
4.3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本表達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3.1 繪圖能力 通過開設建築繪畫、畫法幾何即陰影透視、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建築表現技法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
4.3.2 模型製作能力 在1、2學期,通過「建築設計基礎」課程培養學生抽象空間模型製作的能力;3、4學期,安排工作模型的製作;5、6學期,開始要求學生製作建築模型。
4.3.3 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低年級課程設計要求簡單的構思說明,三年級結合課程設計進行數據分析、說明書的編制。畢業設計要求有完整的設計說明書和答辯,以增強語言與文字的表達能力。
4.3.4 CAAD能力 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從5、6學期開始接觸CAAD結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以最終掌握CAAD技術。
4.4綜合技能
要求學生應將相關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建築設計中。較好的掌握建築設計的方法與理論、現代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理論,了解中外建築歷史與理論,了解與建築設計相關的人的行為和心理知識,掌握建築技術、建築設備、建築材料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有關的建築設計標准和規范。了解我國現行的基本建設程序和建築法規。
5、建築學專業課程設置
建築學專業課程分為以下幾類:
5.1 建築設計課
包括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築設計方法
5.1.1建築設計基本原理
建築學專業注重基本原理的掌握與應用,採取兩種方式:一是單獨開設原理課,如一年級開設的建築概論;二是結合各種建築設計課講授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是建築設計的主要理論依據,這條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基礎、建築概論、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評析等。
5.2 建築設計過程與方法
建築設計過程和方法是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重要前提,每個設計的過程分析、草圖構成、多方案比較,佔了相當大的學時。在3、4學期設計的入門階段,將建築進行分解,然後進行組合設計;在5、6學期,以空間組合特點分類進行;7學期,進行建築設計綜合訓練,以及集中性的實踐環節;8學期進行畢業設計。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Ⅰ)(Ⅱ)(Ⅲ)(Ⅳ)(Ⅴ)、建築師實踐實習、工地實習等。
5.3 相關理論知識
5.3.1建築歷史與理論
以講授建築理論為主,以史帶論,同時學習並掌握相關建築設計理論和方法。
主要課程: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評析等。
5.3.2 建築與行為
為了建築設計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生理、心理需求,學生還必須掌握人類行為與建築設計方面的知識,通過理論學習和設計實踐從多方面強化人的行為與建築設計的關系。
主要課程:環境心理學概論、建築與行為、審美心理學等。
5.3.5 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
從5、6學期的組團組合設計開始,設計課的安排重視建築與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的關系。通過設計實踐,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城市設計以及城市景觀之間緊密的關系。
主要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概論、城市生態學概論等。
5.3.4 建築經濟與建築法規
在建築設計課進行的同時,安排建築有關的規范、標准和有關的規定,通過設計實習熟悉他們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
主要課程:建築法規、建築經濟概論等。
5.4 建築技術知識
5.4.1 建築結構
從二年級開始,設置建築結構課程,了解建築的受力體系和特徵,熟悉結構設置。高年級設置「建築結構選型」,進一步熟悉建築與結構的關系。在畢業設計中,通過結構教師的配合指導,對方案的結構形式和選擇進行較多的分析和討論。
主要課程:建築力學、建築結構、建築結構選型等。
5.4.2建築物理
在建築設計課程中要應用一些建築物理知識,所以我們開設了建築聲學、建築光學、建築熱工等方面的知識和相應的試驗、測試內容。並結合地域特點,在5學期開設了建築節能方面的課程,強調了建築節能這一前沿課題。同時要求學生掌握水、電、暖、訊等方面的知識。
主要課程:建築物理、建築節能設計、建築設備等。
5.4.3 建築材料與建築構造
除了開設相應的材料、構造課程以外,我們還通過工地構造實習使學生對建築材料和構造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主要課程:建築材料、建築構造(Ⅰ)(Ⅱ)、建築裝飾構造與應用、構造與工地實習等。
5.4.4 建築的安全性
在建築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對建築的安全性要求應有基本的了解,並結合建築設計課的講授,掌握建築的有關規定、標准以及防火、疏散設計、無障礙設計等知識。
主要課程:建築安全性、建築法規等。
5.5 實踐環節
集中性的實踐環節是學生曾強感性認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所學的知識在實際設計中應用的重要一環。
主要課程:建築繪畫實習、建築表現技能訓練、建築測繪實習、構造與工地實習、建築師業務實踐等。
5.6 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主要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Ⅰ)、計算機輔助設計(Ⅱ)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