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過虛擬地址計算物理地址 求過程
你打的太多了,有點亂,只說下地址轉換問題:
1.虛擬地址:虛擬地址是以"段寄存器:偏移地址"形式存在的,例如--0542:24521360
2.線性地址:它是由分段部件把虛擬地址轉化而來的.
3.物理地址:即真實存在的地址,由處理器的地址引腳尋找到的地址.
虛擬地址---->線性地址:
段寄存器是一個16位的寄存器,其中第0和1位控制著將要訪問段的特權級,第2位說明是在gdt還是ldt尋找地址.高13位作為一個索引值,總共8192個索引.假設段寄存器-0000
0000
0000
1011(000b),那麼我們可以知道rpl=3(特權級為3);ti=0,從gdt中選擇段描述符;index=1,即將要索引的段描述符在gdt中的順序號為1,由於一個段描述符佔8個位元組,所以其索引到的地址為"gdt的高32位+1*8".這也就是為什麼gdt48位,留最低的16位作為限長的原因(8192*8=64k).
找到了段描述符,然後就是從段描述符中找出該段的位置了.段描述符是個8位元組的內存空間,由於結構復雜,無法構圖,省略段描述符的結構.我們只要知道在裡面規定了該段的基址,限長,還有屬性等等.找出基址後,再加上虛擬地址的偏址,就形成了32位的線性地址.由於偏址是32位的,所以該段獨享4g的虛擬地址空間.
線性地址----->物理地址
該部分是由分頁部件通過3級查找完成的.此時,我們把線性地址分為3段:0-11位(c)位元組索引,12-21位(b)頁表索引,22-31位(a)頁目錄索引.我們把頁表描述符和頁描述符通稱為頁表項,頁表項佔4個位元組,總共佔4kb大小.先以cr3為基址,以(a*4)為索引值,定址頁目錄描述符.然後再以頁目錄地址的高20位地址為基址,以(b*4)為索引值,定址頁描述符.再以頁描述符的高20位地址為基址,以c為偏移地址,相加得到物理地址.
從上可以看到頁的大小是4kb,即一項任務cpu只調用該任務所佔內存空間的4kb大小.有利於減少內存佔用.
以上大體就是這樣的,其中分頁部件的轉換相當復雜,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還有pentium之後,分頁部件又採用了4mb的頁面,線性地址採用2級定址.才開啟pae功能後,又形成了4級定址.然後再結合後面的內存保護,i/o保護,任務保護及特權級的變換,形成了保護模式的大部分內容.
太復雜了,我也不是十分會.寫的有些亂,但願你能明白些.
2. 微機原理求物理地址的問題,那個乘16的含義是左移4位,那計算的時候應該怎麼算
物理地址的計算方法是段地址左移一位十六進制數,再加上偏移地址。就像你這個題目中的演算法就是:12000H+0FF00H=21F00H。物理地址的計算方法都是如此。只要把相應的段地址左移一位再相加就可以。但有時候需要判斷它對應的段地址。
這種題目相對來說是很簡單的,只要把題目中給出的十六進制段地址左移一位,最後一位補零就可以的。
再如CS=2100H,IP=02100H。則物理地址為:2A000H+02100H=2C100H
希望對你有幫助!
3. 不是說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嗎下面的是怎麼算的,大家幫忙解答一下,謝謝
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這里的16是十進制,那你也要把段地址和偏移地址轉化為十進制才能計算,然後把結果轉化為十六進制。
你可以這樣算:物理地址=段地址*10+偏移地址,這里10是十六進制的,十六進制的段地址乘以十六進制的10,直接在段地址後加個0就行了。那你就可以直接用十六進制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直接計算得出結果。
例如:
2000H*10H=20000H
21F60H=2000H*10H+1F60H
4. 什麼是有效地址什麼是物理地址如何由有效地址求得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指CPU定址主存時使用的20位地址,它確定了某一實際位置的內存單元.(2分)內存單元物理地址可由段址和段內的偏移量確定.內存單元在段內的偏移量稱為有效地址(EA).(2分)
物理地址=段址×16+段內的偏移量.(3分)
5. 8086如何計算的物理地址
8086中含有存儲器。存儲器中每一個單元的地址可以用兩種方法表示:
1.邏輯地址:其表達形式為「段地址:段內偏移地址」。
2.物理地址:CPU與存儲器進行數據交換時在地址匯流排上提供的20位地址信息稱為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段地址×10H+段內偏移量
註:H為16進制,CS :代碼段寄存器,
6. 計算機物理地址怎麼求
在命令行窗口中輸入ipconfig/all
Physical Address就是物理地址,IP Address就是IP地址。
更詳細的內容看這個鏈接:
http://jingyan..com/article/fdbd427700fd8fb89f3f4874.html
7. 匯編語言:SI、DI、BX、BP、SS、DS分別是什麼怎樣根據這些求物理地址
si、di分別是源、目的變址寄存器,bx是數據基址寄存器,bp是棧基址寄存器,SS、DS是段地址寄存器。
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指令中出現BP作地址,則其段地址為SS,否則就為DS。
8. 什麼是邏輯地址什麼是物理地址在實模式下,如何求存儲器的物理地址假設一個
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區別是:
邏輯地址(Logical Address) 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例如,你在進行C語言指針編程中,可以讀取指針變數本身值(&操作),實際上這個值就是邏輯地址,它是相對於你當前進程數據段的地址,不和絕對物理地址相干。只有在Intel實模式下,邏輯地址才和物理地址相等(因為實模式沒有分段或分頁機制,Cpu不進行自動地址轉換);邏輯也就是在Intel 保護模式下程序執行代碼段限長內的偏移地址(假定代碼段、數據段如果完全一樣)。應用程序員僅需與邏輯地址打交道,而分段和分頁機制對您來說是完全透明的,僅由系統編程人員涉及。應用程序員雖然自己可以直接操作內存,那也只能在操作系統給你分配的內存段操作。
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是指出現在CPU外部地址匯流排上的定址物理內存的地址信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會使用頁目錄和頁表中的項變換成物理地址。如果沒有啟用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就直接成為物理地址了。
虛擬內存(Virtual Memory)是指計算機呈現出要比實際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內存量。因此它允許程序員編制並運行比實際系統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程序。這使得許多大型項目也能夠在具有有限內存資源的系統上實現。一個很恰當的比喻是:你不需要很長的軌道就可以讓一列火車從上海開到北京。你只需要足夠長的鐵軌(比如說3公里)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採取的方法是把後面的鐵軌立刻鋪到火車的前面,只要你的操作足夠快並能滿足要求,列車就能象在一條完整的軌道上運行。這也就是虛擬內存管理需要完成的任務。在Linux 0.11內核中,給每個程序(進程)都劃分了總容量為64MB的虛擬內存空間。因此程序的邏輯地址范圍是0x0000000到0x4000000。有時我們也把邏輯地址稱為虛擬地址。因為與虛擬內存空間的概念類似,邏輯地址也是與實際物理內存容量無關的。 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差距」是0xC0000000,是由於虛擬地址->線性地址->物理地址映射正好差這個值。這個值是由操作系統指定的。
9. 操作系統的物理地址怎麼計算
其實第一條回答是正確的,我在這里為網友們追加一個解釋:
按照書上定義,在頁式存儲系統中,
絕對地址 = 塊號 x塊長 +業內偏移地址。
相對地址 由一段內存的高bit位作為頁號,低bit位作為頁內偏移地址
那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找出這三個變數。且看該題:
每頁1KB,說明了,業內偏移地址的范圍是0~1023byte 換句話說,頁內偏移地址佔16bit中的 0-9bit, 那按照相對地址的概念,那10-15 bit就該為頁號地址了。
那麼, 0x0A5C <=> 0000 1010 0101 1100
則前面 0000 10 這6個bit 表示頁號,換算成十進制為 2,也即是頁號為2,再按照頁表推算,即物理塊號就為4, 而4再換算成16進制,即是0001 00;而後面 10 0101 1100 這10個bit位,理所當然的為頁內偏移地址了。 則物理地址就該為0001 00 (占據10-15bit)+ 10 0101 1100 (占據0-9bit) = 0001 0010 0101 1100
他的所謂憑接,其實就是讓0001 00 佔用bit 10-15.
10. 匯編語言SI、DI、BX、BP、SS、DS分別是什麼怎樣根據這些求物理地址
1.匯編語言 SI DI BX BP SS DS 是什麼
SI: 16位寄存器,源變址寄存器
DI: 16為寄存器,目的變址寄存器
BX: 16位寄存器(可分成2個8位寄存器BH,BL),基址寄存器
BP: 16位寄存器,基址指針寄存器
SS : 16位段寄存器,作用是存放當前堆棧段的段地址,一般和SP連用
DS: 16為段寄存器, 作用是存放當前數據段的段地址
2.怎樣根據這些求物理地址
上面的這幾個寄存器跟求物理地址談不上關系.
有個公式: 物理地址 = 基礎地址 + 偏移地址 = CS*10H(基礎地址)+ IP(偏移地址)
CS: 16位段寄存器,存放當前代碼段的段地址
IP: 存放下一條要執行的指令的偏移地址
LZ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