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自學大學物理
先說說大學物理該怎麼學吧。
大學物理裡面主要靠自己自學的,上課的話,除非自己學過2次,否則不可能聽懂的。Lendau就說過,大學講課就像對這一群羊在吹笛子。用中國話說就是,大學講課就是對牛彈琴。
自己找資料,自己看視頻,自己做習題。不要指望上可能聽懂,去上課只是為了應付點名罷了。
大學的物理很不一樣的。高中物理只能算是400年前的物理。從數學方面看,甚至是600年前,笛卡爾時代的物理。本科階段,指望上課聽聽課,下課做做習題,那麼肯定對物理只有一個很膚淺的認識。很有可能,連什麼是物質,什麼是物理都搞不懂。
一般的人都要同時看3-5本參考書,才能勉強應付一門課程。所以,大學物理主要還是靠自學,自己找資料,自己看視頻,自己做習題。
下面是一點小建議:
1. 多看經典。
先看<Feynman物理學講義>(特別推薦), 然後看Lendau的<理論物理教程>(特別推薦分析力學,場論部分),再看Gerard 't Hooft 理論物理教材......
以上三位都是Noble prize的大牛。其中
費曼 是量子電動力學的重要開拓者,量子路徑積分的發明者;
朗道是一個物理全才, 當今最大的物理分支----凝聚態物理的創始人。
Hooft 是 規范場(Yang-Mills場)理論的可重整性 的證明者。
2 多看好的視頻。
網上有很多很好的視頻,特別推薦復旦大學蘇汝鏗的<量子力學>, 北師大梁燦斌的<微分幾何和廣義相對論>
基礎好可以看巴黎高師,Yale(有中文字幕), stanford, MIT的課程
一個好的老師可以讓你受益終身。聽聽大師們的課程,那怕就是一小節你也能領略到另一種境界。
視頻的話也要看經典,可以反復看,不用擔心走神跟不上。
3。習題是必需的。
4。 多討論,不討論是學不好物理的。平時多逛逛論壇。比如,physicsforums ; 新繁星客棧; 相對論吧(雖然最近搞活動比較水,但牛人還是很多的)。裡面有很多基礎物理的話題。
下面是一些物理課程整理的參考資料。
基礎物理 教材: <費曼物理講義>,
視頻:參考Yale開放課程---基礎物理,有中文字幕的;
清華楊振寧的基礎物理,不過也是英文授課的
理論力學 教材:Goldstein的<理論力學> (暨
『貳』 怎麼學大學物理
學習物理主要從4大方面入手:
1.1觀察的方法和步驟
①充分做好觀察前的准備工作。即准備好觀察工具和記錄的必備之物。
②要集中注意力,不放棄偶然目標,不輕易放過那些你甚至覺得毫無關系的現象。長期訓練,使之形成一種一絲不苟的科學習慣。
③反復觀察,找出實驗中產生某種現象的原因,透過現象看本質。
④ 作好觀察後的總結,對觀察到的現象和記錄的數據進行認真分析,以便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律。例如,觀察凸透鏡成像實驗,首先要明確在實驗主要觀察蠟燭和屏的位置變化以及屏上像的變化。本實驗過程中,注意力應集中在蠟燭的位置、屏的位置和像的情況上。為了更准確地觀察這些現象,可進行多次實驗,最後總結出物距、像距、焦距以及像的虛實、放大、縮小等現象之間的關系。
1.2觀察的要求
①迅速。物理實驗中,有很多實驗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准確讀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據,這就要求有很快的觀察速度。
②准確。就是要縮小由於觀察帶來的誤差。
③深刻。就是要抓住那些往往是比較隱蔽的現象,而往往又是本質的物理過程。例如,浮沉子實驗中,當用手壓下瓶口的橡皮膜時,浮沉子會下沉。而下壓引起下沉的本質是下壓使浮沉子上部的空氣柱的體積減小,所受浮力減小所至。
④仔細。有些物理現象的變化不明顯,要求仔細觀察,並能分辨出細微差別。
2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將觀察、實驗所取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習過程就是一種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也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2.1物理思維的程序
物理思維是將物理現象與物理實驗所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並從已有的理性認識上獲得新的理性認識。物理思維的主要程序是質疑與釋疑。
① 質疑:質疑不是一般地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主要指觀察者在充分運用了自己的知識卻仍不能解釋的,帶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因此,正確的質疑,對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帶有方向性和啟發性。質疑的途徑很多,但質疑的深度卻與觀察者的觀察能力密切相關。例如,觀察沉浮子實驗,有的人只發現下壓與下沉的簡單關系。有的人則能發現下壓造成下沉的本質原因。
②釋疑。釋疑的前題是質疑,已有的知識是釋疑優先考慮使用的內容,當已有的知識對質疑的解釋明顯有困難時,對困難的那一部分就要進行創造性活動。釋疑應從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出發,先分析物理現象,找出產生這些現象的本質因素,再選擇適當的物理知識來解答物理問題。
質疑:三個溫度計都指示在20℃的位置,但有一個溫度計的刻度不準確,因此肯定有一個溫度計測量到的溫度與實際溫度不符,是什麼原因導致(a)(b)(c)三個圖中的實際溫度出現偏差呢?
釋疑:在實驗室中,圖二(c)杯中的酒精與空氣相通,由於蒸發吸熱,使得它的溫度低於室溫,而圖二(b)瓶中雖然也裝滿了酒精,但不會蒸發,因此它的溫度應和室溫相同,於是可以判斷圖二(c)的溫度計刻度不準確。
2.2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物理思維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為主,建立物理規律以演繹、歸納、概括為主,而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滲透到整個物理思維之中。特別是解決物理問題時,分析、綜合方法應用更為普遍,如下面介紹的順藤摸瓜法和發散思維法就是這些方法的具體體現。
①順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從已知條件推論其結果的方法。
②發散思維法,即從某條物理規律出發,找出規律的多種表述。這是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從歐姆定律以及串並聯電能的特點出發,推出如下結論:串聯電路的總電阻大於任何一個分電阻、並聯電路的總電阻小於任何一個分電阻;串聯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大,阻值小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小;並聯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小,阻值小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大。
3實驗
實驗是物理科學的基礎,也是物理知識的源泉,加強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時代特徵,又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同樣,實驗也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律的重要方法,物理學習就是通過對物理現象、過程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可以來源於學生的生活,也可以來源於實驗提供的物理事實。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來自復雜的運動形態,本質的、非本質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僅通過這種途徑形成概念,建立規律有相當的困難。而實驗則可提供經過簡化和純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的具體的認識。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直接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聲音的發生是從實驗現象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杠桿平衡條件是由大量的實驗數據,經歸納和必要的數學處理得到的結論,液體的壓強是先從實驗現象中得出定性的結論,再進一步尋求嚴格的定量關系。
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則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物理學習時,要求做到如下幾點:①認真觀察課堂演示實驗。②獨立完成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勤動手、敢動手。③自己設計和製作某些簡單模型或玩具。④逐步養成用實驗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
4遷移
遷移就是基本原理在其它條件下的運用。俗話說,學以致用,就是將所學知識、方法應用於社會實踐中去。其本質就是遷移。在物理學中,有許多內容體現了遷移原則。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數學知識的遷移
物理學常用數學表示物理概念、描述物理規律。例如應用數學中的比例關系描述物質的密度(ρ=m/v)。物體的運動速度(v=s/t),牛頓第二定律(a= F/m)等。應用數學中的坐標圖象方法描繪出溫度———時間圖象(表示某種物質的熔解與凝固過程),位移———時間圖象、速度———時間圖象、能量——— 位移圖象等。應用數學中的幾何方法表示光的傳播、折射、反射等。
4.2物理知識的遷移
物理知識的遷移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應用物理知識解題。物理教材中,單元、章節後均有習題。其二,應用物理知識解釋自然現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現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物態變化原因可用分子運動論來解釋。海市蜃樓奇觀可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釋。其三,應用物理知識設計製作各類產品。例如,根據熱傳遞原理製成了保溫瓶,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製成了發電機、電子測量儀表等,根據熱脹冷縮原理製成了溫度計,根據光的折射、反射原理製成了照相機、幻燈機、電影放映機等。
4.3物理思想的遷移
物理學在形成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物質觀,即物質普遍存在於相互作用之中,普遍存在於運動之中,普遍存在於能的轉化與守恆之中。於是,研究宏觀物體的受力、運動、和機械能的規律形成了力學。研究分子的受力、運動和內能的規律形成了熱學。研究電、磁之間的受力、運動和能的規律形成了電磁學等。在物理學習時,當我們形成了這種物質觀,就會有目的去認識和理解物質的相互作用規律、運動規律和能的轉化與守恆規律,學習就會更上一個台階。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搞好學習的事半功倍的金鑰匙。然而成功的學習靠的是辛勤的勞動———觀察、思維、實驗、遷移。
『叄』 大學物理怎麼學習
大學物理是我們工科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課,但由於我們現在所學的大學物理涵蓋的內容廣,而且對高等數學等數學基礎要求較高,是大家不寒而慄的一門課。我對上課回來一頭霧水,面對作業茫茫然的狀況也深有體會。因此,我在這里就談談學習物理的一點體會吧。
首先,應該重視學習的環節:歸納起來,預習—聽課—復習—作業。
(1)預習。認真預習課文,這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學好新課,提高聽課效果的前提。預習並不只是從頭到尾看一遍就完了,而應該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那些預習中看不懂的地方,要做出記號,以便在聽課時集中注意力;對那些可以看懂的地方,更可以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多問幾個為什麼,探索新的思路,這樣會增加自己的學習興趣。只有做到預習,才能使自己在上新課時做到「心中有數」。
(2)認真聽課,適當作筆記。寫過的內容,手的動作對思維起著積極的作用,促使自己聽課時情緒飽滿,精力集中,防止大腦的沉睡狀態。
(3)課後要及時復習,深刻理解課文內容。不少同學混淆了作業和復習的關系,用作業代替復習。功課最好是當天復習,以加深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做到前後融會貫穿。然後才能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去做作業。
(4)在復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作業,這是培養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做作業一定要堅持嚴格要求,力求做到規范化,字跡不能草。如經過獨立思考仍不能完成的作業,可以請教教師或和同學共同研討。但經別人指點的作業題,仍然要經過自己的消化,真正理解後再去完成,不應抄襲別人的作業。要經常注意總結、交流這方面的經驗。
(5)可以藉助一些其他教材或輔導資料來擴展我們的視野,不同教材分析問題的角度可能不同,而且有些教材可能更符合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便於我們加深對原理的理解。
(6)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能否對學習作出合理安排,擠出時間學習,這往往成為同學之間學習成績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習,要符合學習規律,最基本的是要循序漸進地學習。按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習,就能提高學習效率,並在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發展智力。要勇於實踐,在學習中摸索出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二,對大學物理的學習,我認為腦中一定要有幾種重要思想:
(1)微積分的思想。大學物理不同與高中物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公式推導定量表示時廣泛運用微分、積分的知識,因此,我們要轉變觀念,學會用微積分的思想去思考問題。
(2)矢量的思想。大學物理中大量的物理量的表示都採用矢量,因此,我們要學會把物理量的矢量放到適當的坐標系中分析,如直角坐標系,平面極坐標系,切法向坐標系,球坐標系,柱坐標系等。
(3)基本模型的思想。物理中分析問題為了簡化,常採用一些理想的模型,善於把握這些模型,有利於加深理解。如力學中剛體模型,熱學中系統模型,電磁學中點電荷、電流元、電偶極子、磁偶極子模型等等。當然,我們還可總結出一些其他重要思想。
最後,我們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空間思維能力。對於有些模型,我們可以用實物來反映,通過視覺直觀感受,而大學物理中還存在大量我們無法直觀反映的模型,因此就必須通過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構造出來。
以上就是我關於大學物理學習的一些觀點,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肆』 如何學好大學物理
先說說大學物理該怎麼學吧。
大學物理裡面主要靠自己自學的,上課的話,除非自己學過2次,否則不可能聽懂的。Lendau就說過,大學講課就像對這一群羊在吹笛子。用中國話說就是,大學講課就是對牛彈琴。
自己找資料,自己看視頻,自己做習題。不要指望上可能聽懂,去上課只是為了應付點名罷了。
大學的物理很不一樣的。高中物理只能算是400年前的物理。從數學方面看,甚至是600年前,笛卡爾時代的物理。本科階段,指望上課聽聽課,下課做做習題,那麼肯定對物理只有一個很膚淺的認識。很有可能,連什麼是物質,什麼是物理都搞不懂。
一般的人都要同時看3-5本參考書,才能勉強應付一門課程。所以,大學物理主要還是靠自學,自己找資料,自己看視頻,自己做習題。
下面是一點小建議:
1. 多看經典。
先看<Feynman物理學講義>(特別推薦), 然後看Lendau的<理論物理教程>(特別推薦分析力學,場論部分),再看Gerard 't Hooft 理論物理教材......
以上三位都是Noble prize的大牛。其中
費曼 是量子電動力學的重要開拓者,量子路徑積分的發明者;
朗道是一個物理全才, 當今最大的物理分支----凝聚態物理的創始人。
Hooft 是 規范場(Yang-Mills場)理論的可重整性 的證明者。
2 多看好的視頻。
網上有很多很好的視頻,特別推薦復旦大學蘇汝鏗的<量子力學>, 北師大梁燦斌的<微分幾何和廣義相對論>
基礎好可以看巴黎高師,Yale(有中文字幕), stanford, MIT的課程
一個好的老師可以讓你受益終身。聽聽大師們的課程,那怕就是一小節你也能領略到另一種境界。
視頻的話也要看經典,可以反復看,不用擔心走神跟不上。
3。習題是必需的。
4。 多討論,不討論是學不好物理的。平時多逛逛論壇。比如,physicsforums ; 新繁星客棧; 相對論吧(雖然最近搞活動比較水,但牛人還是很多的)。裡面有很多基礎物理的話題。
下面是一些物理課程整理的參考資料。
基礎物理 教材: <費曼物理講義>,
視頻:參考Yale開放課程---基礎物理,有中文字幕的;
清華楊振寧的基礎物理,不過也是英文授課的
理論力學 教材:Goldstein的<理論力學> (暨南大學有中譯講義),南開也有,貌似。
Goldstein怎麼牛,看看目錄你就知道了,他把Lagrange的辦法擴展到SR,QM.
統計物理 教材:汪志誠的, 李政道的。 Landau的。
視頻:stanford的熱力學與統計物理教程,但目前還沒有中譯字幕
初等量子力學 教材:周世勛的, 或者曾謹言的
高量 教材:倪光炯的, 或者咯興林的
視頻: 復旦蘇汝鏗的視頻;
基礎好的可以看巴黎高師的<量子場論>課程
相對論 教材:先看郭士枋的<廣義相對論導論>,然後看<廣義相對論> by 劉遼 ,
最後看 <微分幾何與廣義相對論> by 梁燦斌
梁老師的教材寫得很好,但是一開頭就是5章微分幾何,某些微分幾何基礎不好的人不一定可以接受。
視頻:北師大梁燦斌<微分幾何與廣義相對論>系列視頻
最近梁老師在中國科學院(中關村)晨星中心110教室開課,有條件也可以去旁聽,免費的.
凝聚態 教材:.......
視頻:中科院文小剛的凝聚態物理講座
以上都是入門級的課程資料,真正的高手都是看期刊的。
『伍』 關於大學物理的學習方法
一、課前認真預習
預習是在課前,獨立地閱讀教材,自己去獲取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首先把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閱讀一遍,通過閱讀、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范圍和要求。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則要抓住其核心,以及與其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區別與聯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對已學過的知識,如果忘了,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重重了。然後再縱觀新課的內容,找出各知識點間的聯系,掌握知識的脈絡,繪出知識結構簡圖。同時還要閱讀有關典型的例題並嘗試解答,把解答書後習題作為閱讀效果的檢查,並從中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步驟。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適當閱讀相關內容的課外書籍。
二、主動提高效率的聽課
帶著預習的問題聽課,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能使聽課的重點更加突出。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的不懂之處時,就非常主動、格外注意聽,力求當堂弄懂。同時可以對比老師的講解以檢查自己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學習教師對疑難問題的分析過程和思維方法,也可以作進一步的質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聽完課,不僅能掌握知識的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定期整理學習筆記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對照預習筆記、聽課筆記、作業、達標檢測、教科書和參考書等材料加以補充、歸納,使所學的知識達到系統、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學習筆記要簡明、易看、一目瞭然,符合自己的特點。做到定期按知識本身的體系加以歸類,整理出總結性的學習筆記,以求知識系統化。把這些思考的成果及時保存下來,以後再復習時,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經達到的高度。在學習時如果輕信自己的記憶力,不做筆記,則往往會在該使用時卻想不起來了,很可惜的!
四,復習總結提高
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練習,如果不及時復習,不會歸納總結,就容易出現知識之間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學習物理知識的傾向。其結果必然是物理內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對具體過程分析不清,對公式中的物理量間的關系理解不深,不會縱觀全局,前後聯貫,靈活運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去解決具體問題。因此,課後要及時的復習、總結。課後的復習除了每節課後的整理筆記、完成作業外,還要進行章節的單元復習。要經常通過對比、鑒別,弄清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以及變化發展過程,並及時歸納
『陸』 怎麼學好大學物理
大學物理不比高中物理,它的邏輯推理能力比較強,所以你平時要在這方面下手鍛煉。物理還和高數,線性代數聯系比較密切,所以這兩門基礎課你同樣要學好。物理注重理解和動手,要多做實驗,才能更好去理解。另外上課要好好聽講,不能落下一節課,特別是電磁學。
『柒』 大學物理學什麼
大學物理需要數學基礎,主要是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這個與其他工科專業並無太大區別。不過物理專業對高等數學應用要求較高,後面還專門開設一門課叫數理方法。高等數學主要要求微積分,微分方程,向量代數與空間解釋幾何,重積分,曲線積分和曲面積分,無窮級數和傅里葉級數,矩陣與行列式等。
雖然聽起來又點多,不過樓主可以放心。大學普通物理部分對數學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到了理論物理部分,即前面提到的《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這「四大力學」的時候,需要比較強的數學基礎和數理分析能力。總的來說,數學是基礎,是工具。但我認為物理所要求的數學基礎也是其他工科專業要求,這部分並沒有多。當然,因為物理天生和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特別是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數理分析的能力,對初學者來說,確實不太容易,需要在一開始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
前面有些回答提到的SRT和畢業設計,我不太同意,那些最多隻是個別高校提出的培養方案,不具有普遍性。
雖然聽起來又點多,不過樓主可以放心。大學普通物理部分對數學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到了理論物理部分,即前面提到的《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這「四大力學」的時候,需要比較強的數學基礎和數理分析能力。總的來說,數學是基礎,是工具。但我認為物理所要求的數學基礎也是其他工科專業要求,這部分並沒有多。當然,因為物理天生和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特別是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數理分析的能力,對初學者來說,確實不太容易,需要在一開始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
前面有些回答提到的SRT和畢業設計,我不太同意,那些最多隻是個別高校提出的培養方案,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