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大物理系與清華物理系哪個好
從傳統上講,北大物理系好
本來北大/清華都是綜合性大學,但1958年我國搞了一次院校調整,把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為主的北京高校理科院系,調整到北京大學;工科院系,調整到清華大學。所以,1960-2000 年左右的40年間,北大是國內文科/理科綜合水平最高的大學;而清華是工科綜合水平最高的大學
理科和工科不同,理科更偏向於基礎研究,工科強調應用成果。同時,因為清華變成的單一的工科院校,其綜合性大學的地位已經名不符實。而缺乏全面的學科建設和交流,對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是不利的....
當然,最近十幾年,我們又折騰著搞綜合性大學.... 北大除了合並了北醫外,貌似並沒有明顯增加工科力量。屬於一種缺乏工科的綜合性大學(對於北大這樣的學校,這方面的不利影響十分有限)。清華重新組建了物理系(原來清華根本沒有物理系,最接近的是「現代應用物理系」,注意,應用).... 而重新組建一個基礎學科院系,不管多麼努力,只要不是把北大物理系拆一半分給它,那總得十幾年,幾十年才能見成效....
所以,清華/北大物理哪個好,這個就根本不用說.... 當然是北大物理更好了....
另外,北大內部也是有差距的,最好的院系和最一般的院系,水平相差很大,這方面,不像清華那樣各院系比較平均。北大傳統上最好的幾個院系:中文/物理/生物, 數學/計算機可能都不能算最好,物理系在北大內部的地位,絕對比物理系在清華的地位高....
❷ 北大的物理系怎麼樣
北京大學的物理系已經是國內高校中最好的了,總體實力和中科院齊平,當然無論是高考還是研考都是非常非常難進的,分數特別高
❸ 請問清華的物理和北大的物理各有什麼特點
北大物理與清華物理相比,
1.擁有大的多的規模---教授規模和學生規模。
2.在出國方面擁有更好的平台優勢。
3.一些課程的授課質量要好一點。
清華物理系從2005年開始停止獨立招生,現在清華物理系在本科階段採取和數學系統一招生,全部8個班240人平行並稱基礎科學班的形式。而2004年以前則採取2個班60人的基礎科學班和兩個班60人的物理系方法招生。舊體制下基礎科學班擁有全校幾乎最好的生源,相對於物理系學生稍好的師資,和出國平台優勢,所以純粹的物理系畢業走向不是特別理想的同時基礎科學班享有堪比元培計劃的資源。
新制度下基礎科學班擴招,資源優勢不再明顯,個中優劣就得自己判斷了。
清華物理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個人認為比較於北大的優勢在於本科生受到更多的關注,能夠有更多機會於教授溝通和交流。在出國方面雖然和北大相比在海外影響力稍小,但05年以前的基礎科學班建立的聲譽現在已經被整個物理系繼承,這個問題得到了非常非常大的改善。
大體系有大體系的優勢,小體系有小體系的優勢;北大物理歷史更長,在各個分支上都有不少人在做,但教授多了難免。。 清華物理近十年來在重點領域引進了一些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學術人才,和同樣歷史短,規模小的清華生物等理學院下轄系一樣,處於持續高速的上升期。
清華物理本科必修課:
大一上: 普通物理1,微積分1,高等代數1
大一下:普通物理2,微積分2,高等代數2,基礎物理實驗1
大二上: 分析力學,實變函數(或高等微積分),普通物理3,基礎物理實驗2
大二下: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基礎物理實驗三,數學物理方法(復變與數理方程)
大三上:電動力學,近代物理實驗1,
大三下:固體物理學,近代物理實驗2,統計力學2
大四上:量子力學2
本科限選課程包括: 聲學,激光,群論與原子分子,計算物理,固體物理2等等。
北大物理的培養計劃就沒這么清楚了。。。 但應該是大同小異的
另外北大,南京,科大三大傳統物理系都更偏重於學術物理人才培養;清華物理的培養宗旨口徑更寬,畢業生遍及物理,數學,經濟金融,生物,電子,材料等各個領域。
清華雖然設有工程物理系,以及航空航天與力學這兩個與物理看上去較為緊密的系,但是前者非常偏向核物理,而後者則基本是個力學系;除非對這兩者有特別偏好,否則建議深重選擇。
❹ 北大物理怎樣
在國內:
首屈1指~ 排名第2的是南大 第3是中科大~~
在我看來,北大物院的真正優勢是有更多會講課的教授,而且有些教授甚至主要以授課為主-----對於理論而言,甚至整個本科階段需要的都是扎實和廣博的數理基礎。
在國外:就物理系來說,應該在世界前50 具體排名我不知道~像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要建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這需要全世界物理方面的有實力的科研機構聯合建設,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負責的項目,北大也是國內高校唯一能參與到這一大科學合作的高校。
❺ 北大物理系和中科大物理系哪個好
一、北大物理系和中科大物理系,差別不大。2016年兩校學科排名,物理學並列全國第一。
二、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它的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准,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
❻ 物理系南大和北大各有什麼優勢
物理系南大和北大各自的優勢如下:
一、南京大學物理系
①出國名額並不少,經費問題是不用擔心的,況且南大物理系有亞洲頂尖的實驗室。不過,南大出國風氣不好,最近幾年人才漸漸多了,之前好多人都保研了。
②南大物理系的歷史十分悠久,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3位"兩彈元勛"中有6位來自南大,基本全部來自物理系。中國3G之父李世鶴;中國當前最年輕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所所長吳岳良;國際著名經濟學家鍾偉等等。
③科研能力南大物理系是第一是公認的。另外,南大物理系還擁有堪稱豪華的實驗條件,最著名的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是長三角地區唯一一座國家實驗室。
二、北京大學物理系
①因為出國有時靠人脈的,北大有出國的傳統,所以這一點有優勢。
②另外,北大物理很多學生是國際奧賽金牌的,生源好。
③在北京這樣的城市,機會也會更多。北大牛人多,國家撥錢多,區位好。
(6)北大物理怎麼樣擴展閱讀
一、南大的物理學系和北大物理系的分支對比
①南大的物理學系
包括1理論物理 2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3凝聚態物理 4光學 5生物物理學 6製冷及低溫工程 7物理電子學 8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②北大的物理系
包括1理論物理 2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3凝聚態物理 4光學 5天體物理 6氣象學 7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8核技術及應用。
二、師資力量對比
①北京大學:中科院院士13位、長江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9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位。
②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9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名、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6名、攀登計劃/973計劃/國防領域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
三、科研項目
①北京大學:正在主持承擔3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2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等。
②南京大學:目前正在主持5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承擔多項「973」、「863」子項目、攻關項目以及大量各類基金項目。
四、SCI論文比較
①北京大學:每年發表以北京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的SCI論文300多篇。
②南京大學:近三年,物理學系被SCI收錄的論文年均347篇。
五、國家自然科學獎項
①北京大學:近幾年來,物理學院的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教育部獎7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5項。
②南京大學:1999年國家重新設立科技獎勵制度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13項,參與項目獲得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
❼ 上北大物理系前途怎樣
還是很有前途的,祝你成功!
北大物理學科在國際上有著廣泛的影響。1913年,北京大學設物理門(後改名物理系),這是我國最早的物理學本科。抗戰時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在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物理系培養了李政道、楊振寧、朱光亞、鄧稼先等一大批傑出科學家。1952年院系調整,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物理精英合並成新的北京大學物理系,聚集了饒毓泰、胡寧、黃昆、虞富春、周培源、葉企蓀、王竹溪、楊立銘、褚聖麟等一大批中國物理學界的領軍人物,使北大物理系成為中國高校中首屈一指的物理重地。20世紀50年代後期,從北大物理系分出了地球物理系和無線電系。1955年,從全國各地調入教師建立了我國高校第一個核科學專業——物理教研室(後該名為技術物理系)。解放後的50年,北大物理學科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90多名兩院院士。北大物理的教學和系列教材享譽國內外,王竹溪、黃昆、趙凱華、郭敦仁、曾謹言等名師名課在國內外影響深遠。北大物理的科研工作碩果累累,胡寧、楊立銘、甘子釗、楊應昌、胡濟民、陳佳洱、趙柏林、陳建生等,帶領北大物理學活躍在科研前沿,有很大的國際影響。
北大物院相對於清華物理,組織規模上要大的多; 2004年以前清華物理招生規模每屆60人,基礎科學班60人,當然基礎科學班的六十個人最終大約只有20-30人沉澱在物理方向上。2005年以及以後,招生方式變為基礎科學班統一招收數學系,物理系和一部分電子信息的生源,共計8個班250人左右,數學與物理不再單獨招生;從試行的情況來看,最終沉澱在物理方向上的不超過3個班約90人,所以相比之下北大物院學生規模龐大了很多。
教授的數量亦如此,關於全國性的學科評比和排名,很多時候規模會產生大的影響---所以即便處於高速上升期,清華物理系最好大概只排到過第三。
但是這些對於個人在本科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未來的發展究竟會有怎樣的實際意義-----實際意義是沒有意義。
在我看來,北大物院的真正優勢是有更多會講課的教授,而且有些教授甚至主要以授課為主-----對於理論而言,甚至整個本科階段需要的都是扎實和廣博的數理基礎。 相比之下清華物理系教授少,科研普遍較重,所以就無法對教學做太高的要求,有教學天賦和沒有的,往往都有需要負責的課程。理論物理方向的清華物理學生有時會到北大去旁聽課程。
但是規模小同時意味著本科階段,你就有更多機會可以接觸資源,並和教授進行更多的一對一的交流,我覺得這是清華物理的優勢。教授人都很nice,對一個班授課可能會受交流能力的影響,但對一個人就不同了。每個學生只要願意,都可以獲得來自多方面的,針對個人的幫助和指導。
這種小規模的優勢在基礎科學版擴大規模後稍有弱化,但大三定下方向後還是會凸顯出來。
基礎科學班開始與數學系合辦以後,由於兩系辦學理念需要融合的時間,導致清華物理近幾年的本科生具備了全國物理系最好的數學基礎水平-----因為每一個人在開始的時候也同時是數學系的潛在學生。
說完教學說科研,小規模的清華物理更多的採用集中方向進行突破的方式:表面物理,低溫強磁場凝聚態,量子計算在最近的幾年裡引進了國際一流的人才。 其他方向只要你用心調查應該也會發現有一些元老級和大師級的人物在。 北大物理相對而言方向更全,教授更多,也有其中的利弊。既然你想做理論物理,應該對理論物理有所了解,那麼想想那個方向是你希望從事的,再有針對性的看看在清華和北大是誰在主持這個方向的研究,我想是更現實的事情。
說完科研說出路。 不是每個想學理論物理的人都end up as a theoretical physician。 理想與現實總有距離。 基礎科學班的組織特色就是寬口徑,清華物理也有培養各方各面學生的傳統---電子,生物物理,材料,金融等等-----沒有一條路是封死的-------但你也會面臨更多的迷惘和選擇。
如果最終在理論物理的路上走下去,那麼多半本科畢業是要出國。在這方面上,統一招生以前,獨立存在的基礎科學班有很大的平台優勢,絲毫不遜於北大物理。而擴大招生以後的2005級目前還沒到接受考驗的時候。 但客觀上說,在基礎科學班獨立存在的時候,相對的,物理系兩個班在出國上則比北大物理的學生面對的困難大很多,這是個reputation的問題。
既然選擇了,那就堅持吧!
❽ 北大物理系和清華物理系,哪個更好
從傳統上講,北大物理系好
本來北大/清華都是綜合性大學,但1958年我國搞了一次院校調整,把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為主的北京高校理科院系,調整到北京大學;工科院系,調整到清華大學。所以,1960-2000
年左右的40年間,北大是國內文科/理科綜合水平最高的大學;而清華是工科綜合水平最高的大學
理科和工科不同,理科更偏向於基礎研究,工科強調應用成果。同時,因為清華變成的單一的工科院校,其綜合性大學的地位已經名不符實。而缺乏全面的學科建設和交流,對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是不利的....
當然,最近十幾年,我們又折騰著搞綜合性大學....
北大除了合並了北醫外,貌似並沒有明顯增加工科力量。屬於一種缺乏工科的綜合性大學(對於北大這樣的學校,這方面的不利影響十分有限)。清華重新組建了物理系(原來清華根本沒有物理系,最接近的是「現代應用物理系」,注意,應用)....
而重新組建一個基礎學科院系,不管多麼努力,只要不是把北大物理系拆一半分給它,那總得十幾年,幾十年才能見成效....
所以,清華/北大物理哪個好,這個就根本不用說....
當然是北大物理更好了....
另外,北大內部也是有差距的,最好的院系和最一般的院系,水平相差很大,這方面,不像清華那樣各院系比較平均。北大傳統上最好的幾個院系:中文/物理/生物,
數學/計算機可能都不能算最好,物理系在北大內部的地位,絕對比物理系在清華的地位高....
❾ 北京大學的物理學專業怎麼樣師資力量如何
北京大學的物理學專業挺不錯的,師資力量也挺好的。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北京大學圖書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截至2017年底,北大圖書館總、分館紙質藏書近800餘萬冊,館藏中以150萬冊中文古籍為特色,其中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20萬件,此外還有北京大學及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名人捐贈等特色收藏。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理論經濟學。
❿ 清華物理系和北大物理系哪個更好點
北大物理系要更好一些。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社會評價
2020年6月3日,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公布,北京大學位列第二。
2020年6月10日,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公布,北京大學位列第23。
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2位。
2020年8月,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全球第49位。
2020年8月,2020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全球第15位。
2020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第2位。
2021年8月,2021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全球第15位。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