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初二物理裡面焦距,物距,像距怎麼分
焦距是透鏡自身的,焦點與光心之間的距離;物距是物體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可大於、小於、等於焦距;像距是像到光心的距離,大於焦距
❷ 物理學中,焦距是什麼意思
焦距簡介
焦距也稱焦長,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中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在照相機中,焦距是從鏡片
光學中心到底片、CCD或CMOS等成像平面的
距離。
相機鏡頭的焦距分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像方焦點的距離,同樣,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點的距離。鏡頭的焦距決定了該鏡頭拍攝的被攝物體在成像平面上所形成影像的大小。假設以相同的距離面對同一被攝物體進行拍攝,那麼鏡頭的焦距越長,則被攝物體在片或影像感測器上所形成的影像的放大倍率就越大。
焦距相關知識點
(1)「一焦分虛實」: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成虛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實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於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點除外);物距大於二倍焦距成縮小的。
(3)「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成實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像遠離透鏡,像逐漸變大
(4)「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成虛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像也靠近透鏡,像逐漸變小
焦距相關概念
1、變焦:拍攝時對於焦點和焦距的相應調整。
2、對焦:調整焦點,使被拍攝物位於焦距內( n focus),成像清晰。
3、失焦( out of focus):被拍攝物偏離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
4、選焦:選擇景深中的某一個層面清晰對焦其他層面成像模糊(失焦)。
5、跟焦( follow focus):改變焦點,使移動的人物位於焦距之內
6、拉焦( rack focus或 focus pull:焦點由處重點移到另一處,速度相當突然。
❸ 物理中焦距是什麼意思
物理中焦距是根據透鏡成像公式算出來的。 透鏡成像公式:1/f=1/u+1/v 物距u 像距v,實像v取正值,虛像 v取負值 焦距f=u*v/(u+v)
❹ 初二物理焦距在哪個位置
焦點有兩個,但兩個焦距都相同!
凸透鏡:直接用太陽光(太陽光可以近似的看成一束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在紙上有個最小最亮的點,就是焦點。再量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就是焦距了。
凹透鏡:用幾根激光筆,從不同地方射入,當折射光線平行時,從入射光線延長後會會聚一點,那就是焦點,再量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就是焦距。
❺ 什麼是焦距(物理)
焦距,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從透鏡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頂點之間的距離.
❻ 初二物理焦距公式是什麼
凸透鏡焦距公式:1/f=1/u +1/v。f是透鏡的焦距,這個是選擇的透鏡的本身固有屬性。u是物距,是物體距離透鏡光心O點的距離。v是像距,是成像以後的像距離透鏡光心O點的距離。
根據凸透鏡特性,讓平行光(如太陽光)沿主軸方向入射到凸透鏡上,在另一側與透鏡平行放置一光屏,調節光屏位置使光屏上的光斑最小且最明亮,此時透鏡與光屏的間距為凸透鏡焦距。這是一種簡便的粗測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凸透鏡焦距的測量:
1、平行光線聚焦法:
讓太陽光正對著射向凸透鏡,在另一側用白屏遠近來回移動,觀察到白屏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時,用刻度尺測量這個光斑與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
2、無窮遠處成像法:
桌面上展開紙面,再用凸透鏡正對著紙面上下來回移動,同時注意通過凸透鏡觀察紙面上的字。在既看不到正立的字也看不到倒立的字時,用刻度尺測量紙面與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
❼ 物理學中,焦距是什麼意思表示什麼東西
焦距(focal length)
焦距,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從透鏡主平面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頂點之間的距離.
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規格書上看過"f =",那麼後面接的數碼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距長度。如"f=8-24mm,38-115mm(35mm equivalent)",就是指這台相機的焦距長度為8-24mm,同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後相當於傳統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一般而言,35mm相機的標准鏡頭焦長約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長高於70mm就代表支持望遠效果,若是低於28mm就表示有廣角拍攝能力。
"可對焦范圍"則是焦長的延伸,通常分為一般拍攝距離與近拍距離,相機的一般拍攝距離通常都標示為"從某公分到無限遠",而進階級設計的產品則往往還會提供近距離拍攝功能(macro),以彌補一般拍攝模式下無法對焦的問題。有些相機就非常強調具有支持1公分近拍的神奇能力,適合用來拍攝精細的物體。
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光線穿過透鏡時,會會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焦距可以調節變化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
當一束平行光以與凸透鏡的主軸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會被凸透鏡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一個凸透鏡的兩側各有一個焦點。
光心:可以把凸透鏡的中心近似看作是光心。
我們用的照相機的鏡頭就相當於一個凸透鏡,膠片(或是數碼相機的感光器件)就處在這個凸透鏡的焦點附近,或者說,膠片與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大至約等於這個凸透鏡的焦距。
凸透鏡能成像,一般用 凸透鏡做照相機的鏡頭時,它成的 最清晰的 像一般不會正好落在焦點上,或者說,最清晰的 像到光心的距離(像距)一般不等於焦距,而是略大於焦距。具體的距離與被照的物體與鏡頭的距離(物距)有關,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實際上總是大於焦距)。
由於我們照相時,被照的物體與相機(鏡頭)的距離不總是相同的,比如給人照相,有時,想照全身的,離得就遠,照半身的,離得就近。也就是說,像距不總是固定的,這樣,要想照得到 清晰的像,就必須隨著物距的不同而改變膠片到鏡頭光心的距離,這個改變的過程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調焦」。
[編輯本段]焦距-一般的光學系統
焦距
對厚透鏡(厚度不能忽略的透鏡),或是有好幾片透鏡或面鏡的系統(像是照相機鏡頭或望遠鏡),焦距通常會以有效焦距(EFL,effective focal length)來表示,以與一般常用的參數有所區別:
前焦距(FFD)或前焦長(FFL)是系統前方的焦點至第一個光學表面 頂點的距離。
後焦距(BFD)或後焦長(BFL)是系統最後一個光學表面頂點至後方焦點的距離。
在空氣中的一個光學系統,有效焦距是由前面和後面的主平面至對應的焦點的距離。如果周圍的環境不是空氣,則距離要乘上該物質的折射系數。有些作者稱這個距離為前(後)焦距,以與上面定義的前(後)焦點距離有所區別。
通常,焦距或有效焦距是描述光學系統聚集光線能力的值,並且常被用來計算放大倍數。其他的參數則被用來計算一個特定對象的影像將會在什麼位置上形成。
對在空氣中厚度為d,曲率半鏡為R1和R2的透鏡,有效焦距為:
焦距
以最常見的標示習慣,如果第一個表面的透鏡是凸透鏡,R1的數值是正值,如果是凹透鏡則是負值;如果第二個表面是凹透鏡,R2的數值是正值,如果是凸透鏡則是負值。要注意的是,即使如此,不同的作者仍可能會有不同的標示習慣。
對一個球形曲率的鏡子,焦距等於鏡子的曲率半徑的一半。凹面鏡的焦距是正值,凸面鏡的焦距是負值。
❽ 物理中焦距是怎麼算出來的
物理中焦距是根據透鏡成像公式算出來的。
透鏡成像公式:1/f=1/u+1/v
物距u 像距v,實像v取正值,虛像 v取負值
焦距f=u*v/(u+v)
❾ 初二物理焦距知識點有哪些
(1)「一焦分虛實」: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成虛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實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於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點除外);物距大於二倍
焦距成縮小的。
(3)「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成實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像遠離透鏡,像逐漸
變大。
(4)「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成虛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像也靠近透鏡,像逐漸變小。
(9)物理焦距怎麼看擴展閱讀:
在照相機中,焦距是從鏡片光學中心到底片、CCD或CMOS等成像平面的距離。相機鏡頭的焦距分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像方焦點的距離,同樣,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點的距離。
鏡頭的焦距決定了該鏡頭拍攝的被攝物體在成像平面上所形成影像的大小。假設以相同的距離面對同一被攝物體進行拍攝,那麼鏡頭的焦距越長,則被攝物體在膠片或影像感測器上所形成的影像的放大倍率就越大。
❿ 物理的 焦距、物距、像距分別是什麼意思可以詳細的說下嗎
焦距(f)——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物距(u)——物體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物距!
像距(v)——凸透鏡成的像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像距!
焦點(F)——通過凸透鏡的、平行主光軸的光線,在主光軸上的會聚點叫焦點F!
凸透鏡(convex lens)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鏡做照相機的鏡頭時,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會正好落在焦點上,或者說,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離(像距)一般不等於焦距,而是略大於焦距。具體的距離與被照的物體與鏡頭的距離(物距)有關,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實際上總是大於焦距)。
在空氣中的薄透鏡,焦距是由透鏡的中心至主焦點的距離。對一個匯聚透鏡(例如一個凸透鏡),焦距是正值,而一束平行光將會聚集在一個點上。對一個發散透鏡(例如一個凹透鏡),焦距是負值,而一束平行光在通過透鏡之後將會擴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