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學、物理,這兩個詞是從日語中來的嗎是日本最先使用的嗎
「化學」一詞的由來
拉丁文chemia是從阿拉伯文的「煉金術」一詞演變而來的,後者則可能來源於希臘語「澆鑄」(或「浸液」)、埃及語「黑色」或漢語「金液」。漢譯名「化學」一詞首見於偉烈亞力主編的《六合叢談》(1857年~1858年),它得自王韜,是來華傳教士戴德生所創並口授於王韜的。
中文「物理」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莊子·知北游》(BC369—BC286)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秋水》也有:「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之說。「萬物之理」正是「物理」一詞的基本含義。天地之運行.四時之交替.萬物之生衰,古人都將其看作「物理」的表現。在此基礎上,《荀子·解蔽》作了進一步總結:「凡已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這里「物理」一詞雖未連用,但上下文看是專講觀物知理的。所以唐揚驚注目:「以知人之性推知,則可知物理也。」
「物理」一詞後來出自《淮南鴻烈 覽冥訓》(《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曾經召集眾人一起編撰);:「夫燧之取火,磁石之引針,蟹之敗漆。葵之鄉(向)日,感慨道:「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論.不足以定是非」「物理」二字最早正式出現在中文中,即考察事物的形態和變化,總結研究它們的規律的意思。
「物理」一詞後來再見於三國時期楊泉的《物理論》(雖然由於當時對世界認知的局限性,很多理論現在看來是不正確的;比如:「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氣,發日月,經星辰,皆由水而興。」--------大概的意思是:天地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水,水,是地之根本,水蒸汽=雲(吐元氣),水蒸汽越過日月,直通星辰所在之地的天,而日月星辰的運作都是因為水蒸汽)《物理論》力圖從當時可能達到的理論水平.去解釋自然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即自然之理。相當於自然哲學,當屬大物理范疇。
「物理」《名理探》(1628完成翻譯)原名為《亞里士多德辯證法概論》,是由李之藻(1569—1630)翻譯的書籍。1631年陸續印行的《名理探》中已有「物理」的譯名:「物理者,物有性情先後。宗也、殊也、類也,所以成性者,因在先;獨也,依也,所以具其情者.因在後。」此文原意是闡述宗、殊、類三公為本然之屬,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因在先;而獨,依二公為依然之稱,所反映的是事物的非本質屬性,因在後。
《名理探》是17世紀初葡萄牙的高因盤利大學耶穌會會士的邏輯講義.用拉丁文寫成。原名《亞里士多穗辯證法概論》,原書刊於1611年。我們尚未查到拉丁文原版書.因此還不敢說「物理」一詞肯定對譯於拉丁文「PHYSICA,但從《名理探》中有關「物理」的引文來看實際上是講形性學的,仍屬中國古代「大物理的范疇!因而這種翻譯是准確的。
直到1666年巴黎科學院成立時科學仍分成數學和物理兩大類,只不過數學包括力學和天文學;而物理學還包括化學、植物學、解剖學、生理學等等[7]。可見法國直到17世紀,物理學也是大物理或廣義物理學。
再後來是明末學士王宣《物理所》(資料缺乏,是方以智的師塾),以及對此書進行模仿借鑒的方以智(1611—1671[辛亥年]十月七日[11月8日])著作的《物理小識》
方以智(1611—1671[辛亥年]十月七日[11月8日])的《物理小識》被收入了《四庫全書》,終清之世,不乏被人引用,而且在17世紀晚期傳入日本,為知識階層爭相閱讀。此書並影響到日本學者把「物理學」作為Physics的譯名。所以日語中「物理」一詞起自於明末清初科學家方以智的網路全書式著作《物理小識》。
《物理小識》裡面的物理指的是萬物之理,但是方以智首先將學科分為自然科學(物理),社會科學(宰理),哲學(物之至理)三類。日本人的翻譯,溯及辭源也是這本書。
1839年渡邊喀山在他的《外國情況書》中使用了「物理の學<ウェースベゲールデ>」,但是荷蘭語wijsbegeerte對應於當今的「哲學」。 西周將physics翻譯為「格物學」,但他是將「天文學」和「化學」所共有的物理學稱為「物理學」。
1851年瑪高溫(Daniel Jerome Macgowan,1814—1893)翻譯了第一本中文電學著作《博物通書》:電器通標序二:……見東土人士博稽典墳,鮮究「物理」……這應該的近代中文可查證的第一次物理對應現代含義的使用。
1875年日本出版的小學教材《物理階梯》使用了「物理」一詞。
1876年<片山淳一>對物理一詞進行了注釋:「物理學有必要解釋萬物的特性以及物質世界中發生的各種變化的原因。」
因為日本人不懂物理一詞的含義,所以有人就說因為日本人對物理一詞進行了注釋;所以物理一詞是日本人翻譯的。個人認為這明顯是不正確的,畢竟從詞義上來講瑪高溫早已經使用了。如果從分類含義上來講,方以智(1611—1671[辛亥年]十月七日[11月8日])也早就將物理從自然哲學里分類出來了;而且方以智是世界上第一個將物理從自然哲學裡面分類出來的科學家。此前無論東西方,都是將物理歸類於自然哲學的。晚了方以智幾十年的牛頓也是如此。
(在1687年牛頓發表其運動定律時還是用自然哲學來命名的,他當時的書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用拉丁文所寫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φυσιкα」)
『貳』 物理用日文怎麼說 要假名
物理(ぶつり)
『叄』 各個科目日文寫法【包括語數外啊之類的】
語文:
kokugo
こくご
國語
數學
suugaku
すうがく
數學
英語
eigo
えいご
英語
物理
buturi
ぶつり
物理
化學
kagaku
かがく
化學
歷史
rekisi
れきし
歴史
體育
taiiku
たいいく
體育
政治
seiji
せいじ
政治
年級會
nenseitaikai
ねんせいたいかい
年生大會
值日
nittyoku
にっちょく
日直
不清楚你的年級會是指總稱還是什麼
一般日本人都在年級會前加年級數,比如1年生大會 之類
覺得好請採納
『肆』 語文(漢語)、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用日語怎麼說
中國語(ちゅうごくご)・國語(こくご)數學(すうがく)・算數(さんすう)
英語(えいご)物理(ぶつり)化學(かがく)
『伍』 關於各科科目的日語寫法、、、幫下忙、謝謝、
國語(こくご) kokugo
數學(すうがく) sugaku
英語(えいご) eigo
物理(ぶつり) butsuri
化學(かがく) kagaku
生物(せいぶつ) seibutsu
地理(ちり) tiri
歴史(れきし) rekishi
政治(せいじ) seiji
美術(びじゅつ) bijyutu
音信技術(おんしんぎじゅつ)onshingijyutsu
電腦:パソコン pasokon
音楽(おんがく)ongaku
自習(じしゅう)jisyuu
労働(ろうどう)roudou
我在日本上過學,以上的是各科的寫法和讀法。由於網路系統的關系,部分的漢字是繁體的會變成簡體,這點要注意。
『陸』 日語的中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學,歷史,生物學,地理,體育都怎麼寫
中國語(ちゅうごくご)
數學(すうがく)
英語(えいご)
物理(ぶつり)
化學(かがく)
政治學(せいじがく)
歴史(れきし)
生物學(せいぶつがく)
地理(ちり)
體育(たいいく)
『柒』 日語中的物理單位如何發音
km: キロメートル ki lao mai tao lu
km2:平方キロメートル hai hao ki lao mai tao lu
m:メートル mai tao lu
kg:キログラム ki lao gu la mu
g:グラム gu la mu
字母是漢語拼音
『捌』 科目名稱用日語怎麼說!
「科目名稱」日語:科目コード
「語文」日語:言語
「數學」日語:數學
「英語」日語:英語
「政治」日語:政治
「物理」日語:物理
「化學」日語:化學
「歷史」日語:歴史
「地理」日語:地理
「生物」日語:生物
「信息技術」日語:情報技術
「美術」日語:美術
(8)物理日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日語詞彙構成
1、固有詞
固有詞是日本民族原來的詞彙,又稱「和語」,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動詞和具象的名詞。
2、漢字詞
日語受到漢語的影響很大。在日語里,有語法實意的詞都含有漢字且大部分與實意相關。所以通常懂漢語的朋友,即便不懂日語,看到一個短句也能大概明白意思。不過因為影響日語的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話文,所以有些詞也不能以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
還有一些詞語雖然也含有漢字(而且有的是日本人自造的漢字),不過意思卻相差很多。如:「時間」(時間、じかん)不等於漢語中的時間,代表是一個時間段,類似這種的還有「年間」(年間、ねんかん)。
『玖』 日語的數碼寶貝,化學,物理,生物雜說用拼音
LS...人家問的是數碼寶貝....
デジモン dejimon 逮集模恩 (「模恩」連起來讀)
『拾』 化學,物理,這兩個詞是從日語中來的嗎
卻是源自日本,
現代漢語中70%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詞彙來自日語。
比如化學,物理,電話,電報,政黨,資本主義,哲學,經濟,社會等等太多了。我們每天都在用日語。
你去日本訂購一本叫《和制漢字》的書。在國內沒有賣。
《日制漢語表》
高島俊男《漢字と日本人》文春新書 2001 。你買這個書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