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中,物質波的動量P怎樣計算
物質波的有關計算
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啟發下,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1892~)在1924
年提出一個假說,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觀粒子,包括電子和
質子、中子,都有波粒二象性.他把光子的動量與波長的關系式p=h/λ
推廣到一切微觀粒子上,指出:具有質量m 和速度v 的運動粒子也具有波動性,這種波
的波長等於普朗克恆量h 跟粒子動量mv 的比.即λ= h/(mv).這個關系式後來就叫做德布羅意公式.
B. 物理有關功W、功率P、熱量Q的公式
不要去記什麼公式,要理解W功=P功率*t時間 有時做的功(產生的能量全是熱量)可以=Q
C. 初二物理的求P的四大公式是什麼 四個還是幾個..忘了...我物理不是很好..
P=UI
P=I^2R
P=(U^2)/R
P=W/T
P=F*V
其中2、3是在純電路中用的!1都可以使用!4、5是運動學里用的!w是做的功!f是外力!4、5不知道你初二學了沒有!
不懂HI我!
D. 初二物理的求P的四大公式是什麼
速度v(m/s)
v=
s
/t
(s::路程;
t::時間
)
重力g(n)
g=mg
(m:質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質量/v:體積
(m:質量;v:體積)
浮力f浮(n)
f浮=g物—g液
(g液: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
)
動滑輪
f=
(g物+g輪)s=2
h
(g物:物體的重力;g輪:動滑輪的重力
)
滑輪組
f=
(g物+g輪)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
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
機械效率
η=
×100%
功率p(w)
p=
w/t
(w:功
t:時間
)
壓強p(pa)
p=
f/s(f:壓力s:受力面積
)
液體壓強p(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熱量q(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
)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q:熱值
)
串聯電路: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電壓u(v)
u=u1=u2=……
電阻r(ω)
1/r=1/r1+1/r2+……
歐姆定律
i=u/r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t
(q:電荷量(庫侖);t:時間(s)
電功w(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
電功率
p=ui=i²r=u²/r(u:電壓
i:電流
r:電阻
E. 怎樣用p實計算p,額,在物理中
在初中物理中,電功率有P實和P額之分的。
在這種計算中,用電器的電阻都是看做是不變的。
依據實際功率和實際電壓,用公式p=U²/R求出電阻R。
再用這個公式,帶入額定電壓和電阻,就可以求出額定電功率了。
F. 物理壓強P=phg,單位不一樣的嗎,怎麼算
你好,壓強的常用單位為Pa,但是也可以表示為N/m²,這兩種形式都是壓強的單位,而我們平常所說的ρgh得出的單位就是N/m²,我們把密度、高度、重力常數的單位相乘,可以得到kg/m³XmXN/kg=N/m²
G. 有關初三物理功率P的表達式
p=w/t
p=u^2/r
p=i^2r
可見,功率有多種求法。具體的題目,用具體的求法
第一個式子,適用於知道了做的功和時間的情況
第二個式子,適用於電壓和電阻已知的情況
第三個式子,適用於電流和電阻已知的情況
所以,所謂功率題,無非是找求得功率的條件,例如已知電壓和電阻,那麼,就用第二個公式。
你的任務,就是根據題目的條件,依據不同的公式來求解。
H. 物理中P的高低怎麼算
物理中的p=是功率的定義式。
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量是用「比值」來定義的,如前面學習的速度、加速度等;若t較長,P為平均功率,只有在t趨向於零時,P才視為瞬時功率可見在高中,P=只能計算平均功率。
另外公式P=Fv是功率的另一種計算方法,當v是平均速度時,對應平均功率(力F必須恆定),當v是瞬時速度時,對應瞬時功率。
F=ma=1/2at^2=mΔv/t
(8)物理p怎麼求擴展閱讀:
動量,定義式為p=m·v,單位為kg·m/s。
壓強,定義式為p=F/S,單位為「帕斯卡」或「帕」(Pa)。
I. 關於初二物理P=IU公式等
這里有3個公式,老師在一般情況下說P=UI=I2R=U2/R等式是成立的,但是這個是單純的發熱電阻電路,如電路中有電能轉換為機械能或者其他能量的時候,就不能簡單的成立了。
1、P=UI,這個公式幾乎成立於所有的電路中,是最基本的公式,用這個公式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要看求的P是那個裝置的,如是求P1(某R1的功率),那就得帶入這個電器(R1)的電路分壓U1和分流I1,而求總p,就得帶入總U和總I,總之,就是求什麼的功率,就必須得帶入它相對應的U、I。比如這個發動機,若問他的總功率是多少,那P總=U總*I總即可,這個時候3個公式就不能相等了(I2R=U2/R這2個公式就是簡單的求某個電器的發熱功率,而發動機還有機械能)。
2、P=I2R=U2/R,這個2個等式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相等的,因為他們變換都基於歐姆定律,都是通過歐姆定律轉換而來的,只要是歐姆定律成立的電路,幾乎都可他們2個都相等。現在來說他們在什麼時候用:他們2個公式就是完全用來求電器發熱功率的,只代表電能像熱能的轉換的快慢。如發動機,它的發熱功率P=I2R=U2/R,可以用它來求,但是發動機除了發熱外,它還能輸出機械能,那機械能功率=U總I總-I2R即可,最主要的是要明白能量轉換成什麼形式了,總功率就用U總I總絕對沒錯,再看它把能量轉換成什麼形式了,如轉換成熱能,就用I2R=U2/R,而機械能就等於他們之差了。總能=機械能+發熱能。
不知道我說清楚沒,反正就是注意公式的實用范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