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頻率的計算公式
頻率計算公式:f=1/T。
頻率,是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是描述周期運動頻繁程度的量,常用符號f或ν表示,單位為秒分之一,符號為s-1。
交流電的頻率是指它單位時間內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與周期成倒數關系。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電的頻率一般為50Hz或60Hz,而無線電技術中涉及的交流電頻率一般較大,達到千赫茲(KHz)甚至兆赫茲(MHz)的度量。
物理中頻率的基本單位是赫茲(Hz),簡稱赫,也常用千赫(kHz)或兆赫(MHz)或吉赫(GHz)做單位。1kHz=1000Hz,1MHz=1000000Hz,1GHz=1000MHz。
(1)物理中的頻率怎麼求擴展閱讀
頻率的分類
1、聲頻
聲音是機械振動,能夠穿越處於各種物態的物質。這些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稱為介質。聲音不能傳播於真空。我們聽到的聲音也是一種有一定頻率的聲波。人耳聽覺的頻率范圍約為20~20000Hz,超出這個范圍的就不為我們人耳所察覺。
低於20Hz為次聲波,高於20kHz為超聲波。聲音的頻率越高,則聲音的音調越高,聲音的頻率越低,則聲音的音調越低。
2、潮汐頻率
在天文潮汐學中,由於各種天體活動周期長,以赫茲的單位顯示不便,頻率常用的單位為:cph,即次/小時(cycle per hour)。如最常見的M2分潮的周期約為12.42h,則其頻率通常表示為0.08051cph。
3、角頻率
周期的倒數叫做頻率,用符號f表示,f= 1/T。
角頻率ω與頻率f之間的關系為:ω= 2πf。
4、轉角頻率
在控制工程學科中,兩條漸近線相交點的頻率,這個頻率稱為轉折頻率,又名轉角頻率。ω值稱為轉角頻率。
5、統計頻率
又稱相對次數,即某一事件發生的次數被總的事件數目除,亦即某一數據出現的次數被這一組數據總個數去除。頻率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數表示。
B. 物理頻率公式
【詞目】:頻率
【解釋】:物質在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常用f表示。
【公式】:f=1/T
【物理學單位】:Hz
C. 頻率是怎麼計算的
周期是1ms 頻率是1000Hz。頻率(英語:Frequency)是單位時間內某事件重復發生的次數,在物理學中通常以符號f表示。採用國際單位制,其單位為赫茲(英語:Hertz,簡寫為Hz)。設t時間內某事件重復發生n次,則此事件發生的頻率為f=n/t赫茲。又因為周期定義為重復事件發生的最小時間間隔,故頻率也可以表示為周期的倒數。
拓展資料:
為了方便起見,較長較慢的波,像海洋表面的面波,通常是以周期來描述其波動性質。較短較快的波,像聲波和無線電波,通常是以頻率來描述其波動性質。
在國際單位制里,頻率的單位——赫茲 (英語:Hertz,簡寫為Hz),是以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赫茲(英語:Heinrich Rudolf Hertz, 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而命名。1赫茲(Hz)表示事件每一秒發生一次。
其他用來表示頻率的單位還有:旋轉機械器材領域採用的傳統衡量單位為每分鍾轉速(rpm)等。在醫學里,心率以「次/分鍾」(bpm)為單位。
D. 頻率怎麼求
F=T/2π
F=1/T
為了定量分析物理學上的頻率,勢必涉及頻率測量。頻率測量一般原理,是通過相應的感測器,將周期變化的特性轉化為電信號,再由電子頻率計顯示對應的頻率,如工頻、聲頻、振動頻率等。除此之外,還有應用多普勒效應原理,對頻率的測量。
測量頻率的方法一般分為無源測頻法、有源測頻法及電子計數法三種。
無源測頻法(又可分為諧振法和電橋法),常用於頻率粗測,精度在1%左右。
有源比較法可分為拍頻法和差頻法,前者是利用兩個信號線性疊加以產生拍頻現象,再通過檢測零拍現象進行測頻,常用於低頻測量,誤差在零點幾Hz;
後者則利用兩個非線性信號疊加來產生差頻現象,然後通過檢測零差現象進行測頻,常用於高頻測量,誤差在±20 Hz左右。
以上方法在測量范圍和精度上都有一定的不足,而電子計數法主要通過單片機進行控制。由於單片機的較強控制與運算功能,電子計數法的測量頻率范圍寬,精度高,易於實現。
E. 物理題目,聲音頻率怎麼計算
頻率指物體在1s 內振動的次數 頻率:1min=60s 12000次除以60s等於200Hz 人能聽見的頻率最小頻率為20-20000、所以人能聽見這種聲音
F. 求物理頻率計算公式.
初中學的公式:C=入f 波長(入)、頻率(f)和波速(c)註:C=3*10的八次方m/s
G. 赫茲是如何計算
赫茲不可以計算,它是一個物理單位,用來描述每秒中的周期性變動重復次數的計量。赫茲主要用作聲音頻率的計量。
頻率是單位時間內所傳播的完整波(即波長)的個數。周期的倒數為波的頻率。波源振動一個周期,其他被波源帶動的質點也剛好完成一次全振動,且波在介質中推進一個波長。由此可知,波動的頻率就是波源振動的頻率。頻率用f表示。為了紀念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的貢獻,人們把頻率的單位命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
頻率的計算公式為:f=1/T
一、波速和波長、頻率、周期的關系
1、經過一個周期T,振動在介質中傳播的距離等於一個波長λ,所以波速為。
2、由於周期T和頻率f互為倒數(即f=1/T),所以上式可寫成V=λf。此式表示波速等於波長和頻率的乘積。
二、波長、波速、頻率的決定因素
1、周期和頻率,只取決於波源,而與v、λ無直接關系。
2、速度取決於介質的物理性質,它與T、λ無直接關系。只要介質不變,v就不變,而不決定於T、λ;反之如果介質變,v也一定變。
3、波長λ取決於v和T。只要v、T其中一個發生變化,其λ值必然發生變化,而保持V=λf的關系。
H. 物理中頻率、波長、周期、波速的公式
波速=波長乘以頻率,波速=波長除以周期,頻率等於周期的倒數
,就這三個關系。
I. 初二物理。第二題。求頻率的公式過程!
發聲體每秒鍾振動的次數就是頻率!
頻率=振動次數/時間=700次/2秒=350次/秒=350赫茲
在人耳的聽覺范圍之內,所以能聽到。
J. 物理頻率公式
【公式】:f=1/T
頻率:物質在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常用f表示。物理學單位:Hz。
物理中頻率的基本單位是赫茲(Hz),簡稱赫,也常用千赫(kHz)或兆赫(MHz)或吉赫(GHz)做單位。1kHz=1000Hz,1MHz=1000000Hz,1GHz=1000MHz。
(10)物理中的頻率怎麼求擴展閱讀:
頻率測量一般原理,是通過相應的感測器,將周期變化的特性轉化為電信號,再由電子頻率計顯示對應的頻率,如工頻、聲頻、振動頻率等。除此之外,還有應用多普勒效應原理,對聲頻的測量。
測量頻率的方法一般分為無源測頻法、有源測頻法及電子計數法三種。
(1)無源測頻法(又可分為諧振法和電橋法),常用於頻率粗測,精度在1%左右。
(2)有源比較法可分為拍頻法和差頻法,前者是利用兩個信號線性疊加以產生拍頻現象,再通過檢測零拍現象進行測頻,常用於低頻測量,誤差在零點幾Hz;後者則利用兩個非線性信號疊加來產生差頻現象,然後通過檢測零差現象進行測頻,常用於高頻測量,誤差在±20 Hz左右。
(3)電子計數法在測量范圍和精度上都有一定的不足,而電子計數法主要通過單片機進行控制。由於單片機的較強控制與運算功能,電子計數法的測量頻率范圍寬,精度高,易於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