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物理浮力,求准確的解題思路
(1)空載浸沒時浮力F0=ρgV=300000N,而其本身重力G=mg=220000N<300000N,故在水面漂浮時浮力F=mg=220000N
(2)滿載下潛,總重G(滿載)=mg=222400N,若要實現下沉,需G總≥F=300000N,其中G總=G(滿載)+G(注水),得G(注水)=mg≥77600N,解得m≥7760kg,故至少注7760kg的海水。
⑵ 初3物理 浮力問題.怎樣求浮力.物體受力情況.等 的公式
F浮=p液gv排(適用於一切情況,v排: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F浮=G物(適用於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或懸浮在液體中此兩種情況);F浮=G-F拉(G:物體在空氣中所受的重力。F拉:彈簧測力計對浸在液體中的拉力);F浮=F下-F上(使用到這種公式的題目大部分都是難題,所以一定要小心。註:F上:物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F下:物體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當物體漂浮於液體中時:浮力=物體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
⑶ 物理的浮力問題
有關浮力問題的解題思路
浮力問題是力學的重點和難點。解決浮力問題時,要按照下列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對象。一般情況下選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為研究對象。
(2)分析物體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壓力等。
(3)判定物體的運動狀態。明確物體上浮、下沉、懸浮、漂浮等。
(4)寫出各力的關系方程和由題目給出的輔助方程。如體積間的關系,質量密度之間的關系等。
(5)將上述方程聯立求解。通常情況下,浮力問題用方程組解較為簡便。
(6)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物體的浮沉條件
上浮:F浮>G 懸浮:F浮=G 下沉:F浮<G
理解:研究物體的浮沉時,物體應浸沒於液體中(V排=V物),然後比較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與重力的關系。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則物體的浮沉條件可變成以下形式
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懸浮 ③ρ物>ρ液,下沉
知道v排,怎麼求物體質量
如物體處於漂浮或懸浮時
F浮=G物
G=mg 所以m=G/g
把一個小球輕輕放入盛滿水的杯子中,溢出50g的水,則小球的質量()
A.一定等於50g B.一定大於50g
C.大於或等於50g D.小於或等於50g
盛滿水的杯子放入一個小球,浸入水中的體積就是溢出50g水的體積,只說明小球受到的浮力是mg=0.49N,小球的體積為50cm^3,但小球在水中的狀態是上浮,懸浮 ,下沉不知,進一步分析,小球輕輕放入水中,如漂浮或懸浮 F浮=G物 則小球的質量一定等於50g .如下沉,則小球的質量一定大於50g 所以答案為
C.大於或等於50g
⑷ 求浮力有哪五種求法初中物理
主要是4種方法。
1、浮力產生的原因
浮力等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F浮=F下
-
F上。
2、稱重法,一般用於放入水中要下沉的物體
空氣中的重力減去水中時候的拉力。
F浮=G
-
F拉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Vg,主要用於物體完全浸沒的時候算浮力。
4、沉浮條件,主要用於計算物體漂浮或者懸浮的時候有
F浮=G物
⑸ 求物理問題,水中浮力是怎麼計算的啊。。。麻煩告訴一下原理,
你好,。。
你問的應該是物體在水中的浮力吧。在水中的浮力等於物體排開水的體積*g*密度 具體推導如下;
假設有一正方體沉於水中,
F浮=ρgh2*S-ρgh1*S(浸沒在水中)
=ρgS*Δh
=ρ液gV排 (通用)
=G排液
當物體懸浮或漂浮時,F 浮=G物=m物g
說明
(1)h2為正方體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1為正方體上表面到水面距離,Δh為正方體之高。
(2)「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F浮=ρ液gV排的公式推導:浮力=排開液體所受重力——F浮=G(物體所受重力)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 所以有F浮+G=0
(3)給出沉浮條件(實心物體,如果是空心物體,則下面公式中的密度表示物體的平均密度,即物體的總質量除以總體積得到的結果)
ρ物>ρ液, 下沉 ,G物>F浮
ρ物=ρ液, 懸浮 ,G物=F浮 (基本物體是空心的)
ρ物<ρ液, 上浮,(靜止後漂浮)G物<F浮
ρ物<ρ液, 漂浮,G物=F浮(因為是上浮的最後境界,所以ρ物<ρ液)
ρ物>ρ液, 沉底 ,G物=F浮+F杯底對物的支持力(三力平衡)
希望你學習愉快!
⑹ 浮力計算公式
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計算公式為:F浮=ρ液gV排,其中,ρ液表示液體的密度,單位為千克/立方米;g表示常數,g=9.8N/kg;V排表示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為立方米。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本身的密度、運動狀態、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等因素無關。
在水中,雖然比水密度大的物體會下沉,比如石頭、鐵塊;比水密度小的物體會上升,比如塑料、木頭,但是它們本身的浮力不變。在其他液體和氣體中也存在同樣的規律。
實物分析
產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沒在液體內的正立方體的物體來分析。該物體系全浸之物體,受到四面八方液體的壓力,而且是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這個正立方體的前後、左右、上下六個面都受到液體的壓力。
因為作用在左右兩個側面上的力由於兩側面相對應,而且面積大小相等,又處於液體中相同的深度,所以兩側面上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力彼此平衡。同理,作用在前後兩個側面上的壓力也彼此平衡。
但是上下兩個面因為在液體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壓強也不相等。上面的壓強小,下面受到的壓強大,下面受到向上的壓力大於上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液體對物體這個壓力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這個力等於被物體所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⑺ 求物理浮力公式
1KW=1000W
W(電功)=U(電壓)I(電流)T(時間)=P(電功率)T(時間)=1000W×3600秒=3600000J
這是求的電功,知道電功為多少,也就知道消耗了多少電能
(不是知道你那個1KW×1000,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想表達1KW=1000W,如果是就是我上述的那樣做)
F(浮力)=ρ(水的密度)gv(體積)【這個才是求浮力的】
F(壓力)=ρ(水的密度)gh(深度)【這個是求壓強的公式,不是求浮力的】
你說的1和2得出的不是一回事,一個是求電功一個是求浮力或壓強
如果你學的是上海科技版的物理話,在初二和初三會分別學到這兩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