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軟體結構圖怎麼畫
軟體體系結構參考圖如下:
正如上面提到的,不同的受眾,比如用戶、客戶、開發人員、測試人員、運維人員,需要從各自工作的角度去理解和使用架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首先了解這幅架構圖畫出來是給誰看,你想從那個維度去入手。
確定了這個問題之後,再來了解架構視圖有哪些維度和組成要素:
1. 架構視圖
最經典的當屬4+1視圖:
4+1視圖提出後,業界也有其它的觀點提出,諸如SEI(模塊視圖、組建和連接件視圖、分配視圖)、西門子4種視圖(概念、模塊、代碼、執行視圖)、以及RM-ODP(企業視圖、信息視圖、計算視圖、工程師圖)等。
常見的視圖除了上述4+1視圖外還包括:數據視圖、安全視圖、實現視圖等。
2. 了解架構視圖的四要素
3. 簡單說一下幾個視圖針對的角色和維度:
邏輯視圖一般針對客戶、用戶、業務人員、開發組織,主要從系統的功能元素、以及它們的介面、職責、交互維度入手。主要元素包括系統、子系統、功能模塊、子功能模塊、介面等。
開發視圖一般針對開發和測試相關人員,主要描述系統如何開發實現;主要元素包括描述系統的分層、分區、框架、系統通用服務、業務通用服務、類和介面、系統平台和大基礎框架。用途是知道開發設計和實現。
物理視圖一般針對系統運維人員、集成人員,它是系統邏輯組件到物理節點的映射,節點與節點間的物理網路配置等,主要關注非功能性需求,諸如性能(吞吐量)、可伸縮性、可靠性,可用性等,從而得出相關的物理部署結構圖。
⑵ 解說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之一:如何解說教材和繪制知識結構圖
解說教材應該包括: 1、課程標准對本學段、本學科的基本要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3、教材的結構和特點分析 4、教材知識內容分析和內在的邏輯關系 5、教材蘊含的能力體系和價值體系 6、學情分析 7、教材的處理 8、設想理想的課堂 9、知識結構圖的運用 解說教材大體可從以上9個方面進行分析,教師也可以將以上九項內容進行重組或排序,還可以增添一些我們自己的思維亮點。 比如可以從課標要求、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四個方面進行解說。 知識結構圖的製作原則: 1、先整體後部分,簡明扼要的體現教材的知識內容;2、形象、直觀、生動、有創意;3、系統性、清晰性、序列性強。 有效的梳理知識是製作知識結構圖的第一步,有效地梳理知識應該包括三步。第一步、在閱讀教材和回顧學習內容的基礎上,找出本章教材中的主要知識點,如重要的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實驗等。第二部、找出哪些知識點具有包容的關系,哪些知識點具有並列的關系。第三步、整理這些知識點內在的邏輯關系,並用適當的形式表達出來。梳理知識有很多形式,除了用得最多的提綱形式外,還可以用樹形結構、表格形式、網路形式、知識框圖、概念圖等方式進行梳理。 繪制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圖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關鍵詞:呈現主題) 物理課程標准中的科學內容是按主題的形式呈現的,有三個一級主題,十四個二級主題,六十七個三級主題。其中物質主題共有四個二級主題;運動和相互作用主題也有四個二級主題;能量主題共有六個二級主題。這一張知識結構圖可以很好的呈現三個一級主題,十四個二級主題。 (除了呈現主題,第一層次也可呈現學科分支) 因為主題的這種結構和層級並不代表教材的結構或教學順序,也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將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大致分為力學、熱學、聲學、光學和電磁學五部分,或者劃分為力、熱、光、電四部分。基於這種思想製作的知識樹也非常的直觀。 知識結構圖製作第二層次(關鍵詞:呈現知識板塊) 根據《說明及檢測》,再將科學內容具體細化為聲現象、光現象、質量和密度、物體的運動、力、運動和力、壓強、浮力、簡單機械、功和功率、機械能、物態變化、內能、簡單電路、歐姆定律、電功和電功率、家庭電路、電與磁、能量與能源,共19個板塊。其中力學9個板塊,電學5個板塊,其餘5個板塊分別為聲現象、光現象、物態變化、內能、能量與能源。 知識結構圖製作第三層次(關鍵詞:知識歸類)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上述每個方面又包括若干個重要的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實驗和基本知識的應用等。例如,僅電學方面就包括了五個基本物理量、兩種基本電路、兩個主要的物理規律、四種儀器儀表、兩個重要的實驗、以及家庭電路的組成和家庭安全用電等。再進一步分析,還會發現對同一類知識又可以比較學習:比如對比電學中每個基本物理量的符號、物理意義、公式或影響因素、單位及測量的方法;兩種基本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以及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等。 我將知識結構製作的三個層次:總結一下,第一層次,呈現主題或學科分支;第二層次,呈現知識板塊;第三層次,呈現知識歸類。打個比方說,按照這種思路繪製成的物理知識結構圖,像中國交通圖。第一層次的知識像省,第二層次的知識像市,第三層次的知識像縣,第三層以下還有更細密的知識細胞,好比鄉鎮、村一樣。 如果學生先將教材知識按照力、熱、光、電劃分為不同板塊,再把握住了一、二、三層次這些主要的知識點,那麼,對初中階段物理學科總共要學哪些知識,哪些先學、哪些後學,每個知識板塊有哪些重要的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實驗、方法、技能和知識應用,每個板塊內各知識點之間的從屬關系,是上位?下位?還是並列關系,以及各知識板塊之間有哪些內在的聯系等等,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了。 知識結構圖的製作是積累的習慣,是過程的樂趣,是智慧的升華先進的理念可以使我們做到方向正確,技術的精進可以使我們走向卓越。
⑶ 軟體體系結構圖怎麼畫啊
軟體體系結構參考圖如下:
正如上面提到的,不同的受眾,比如用戶、客戶、開發人員、測試人員、運維人員,需要從各自工作的角度去理解和使用架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首先了解這幅架構圖畫出來是給誰看,你想從那個維度去入手。
確定了這個問題之後,再來了解架構視圖有哪些維度和組成要素:
1. 架構視圖
最經典的當屬4+1視圖:
4+1視圖提出後,業界也有其它的觀點提出,諸如SEI(模塊視圖、組建和連接件視圖、分配視圖)、西門子4種視圖(概念、模塊、代碼、執行視圖)、以及RM-ODP(企業視圖、信息視圖、計算視圖、工程師圖)等。
常見的視圖除了上述4+1視圖外還包括:數據視圖、安全視圖、實現視圖等。
2. 了解架構視圖的四要素
3. 簡單說一下幾個視圖針對的角色和維度:
邏輯視圖一般針對客戶、用戶、業務人員、開發組織,主要從系統的功能元素、以及它們的介面、職責、交互維度入手。主要元素包括系統、子系統、功能模塊、子功能模塊、介面等。
開發視圖一般針對開發和測試相關人員,主要描述系統如何開發實現;主要元素包括描述系統的分層、分區、框架、系統通用服務、業務通用服務、類和介面、系統平台和大基礎框架。用途是知道開發設計和實現。
物理視圖一般針對系統運維人員、集成人員,它是系統邏輯組件到物理節點的映射,節點與節點間的物理網路配置等,主要關注非功能性需求,諸如性能(吞吐量)、可伸縮性、可靠性,可用性等,從而得出相關的物理部署結構圖。
⑷ 初中物理並聯串聯的實物圖以及電路結構圖怎樣畫
用電器都有兩個接線柱,
並聯時將每個用電器其中相同極性接線柱用導線連起來,再把另外的一個相同極性接線柱用導線連起來,然後將任一個用電器的正極接一個開關,開關另一端接電源正極,用電器負極接電源負極就構成了並聯電路,事物和電路結構圖都是如此。正負極注意不要接錯。
串聯時就好辦了,首先從電源正極出發,用導線先連一個開關,開關另一端連一個用電器的正極,接下來用導線將改用電器的另一極負極與另外一用電器的正極相連,依次類推將所有要介入的用電器逐個連入電路,最後將最後的一個用電器剩下的負極與電源的負極相連就構成了串聯電路。注意正負極不要接。
⑸ 怎麼在word裡面做邏輯架構圖
1、首先,我們點擊打開word,然後點擊工具欄中的插入。
⑹ 暈~如何畫出網站物理結構圖
硬體:虛擬主機(500M-1G)
系統平台:asp
資料庫:access 就足夠,或者sql
接入方式:也是虛擬主機
⑺ 軟體開發中「物理數據模型圖」的繪圖工具 如圖,是用什麼工具製作的
億圖軟體能繪制流程圖,思維導圖,信息圖,組織架構圖,網路拓撲圖,戶型圖,電路圖等260種繪圖類型,億圖畫物理數據模型圖也是一大特點:
⑻ 如何畫架構圖
簡單說,前面的回答說用PPT或者用PlantUML或者用visio,解決的都是個「用什麼工具畫」的問題,不是「怎麼畫」的問題。「怎麼畫」是個方法問題,在白紙上或者黑板上畫也是一樣的方法,有了方法才談得上工具。直接上結論。程序員必讀之軟體架構 (豆瓣) 這本書就是解決「怎麼畫」這個問題的。需要哪些圖呢?第35章:「C4:語境、容器、組件和類」,這就是你需要的4個層面由高到低逐步細化的圖。前面 @林孟同學給的那個圖問題在哪兒呢?就在它沒有統一的抽象層面。同一個圖上既在講大塊業務(考試中心業務),又在講具體服務(時間服務),也在講對象設計(DAO),還在講具體技術(JDBC)。沒有統一抽象層面的圖,就沒法針對特定讀者,業務看不懂,技術看了不過癮。程序員必讀之軟體架構 (豆瓣) 這本書很不錯。讀它,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⑼ 物理知識結構圖怎麼寫
給您找了個例子:就是從大的知識結構進行細化,可以用樹狀的,也可以用大標題的,我給你找的是大標題的:
第六章 托勒密 →哥白尼→ 伽利略 →第谷 →開普勒→牛頓→卡文迪許
開普勒定律
內容
F=Gm1m2/R^2 質點 質量分布均勻球體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成就..
M=4π^2R^3/GT^2 (M=gR^2/G)
ρ=3πr^3/GT^2R^3
小實驗 自由落體 h=1/2 g`t^2
豎直上拋 v0^2=2g`h v0=g`h/2
平拋 X=v0t y=1/2 g`t^2
圓周 v0=√(g`R)
圓錐擺 T=2π√(Lcosa/g)
機械能守恆 mg`h=1/2 mv^2
結論 : ① v∝1/√r
②ω∝1/√r^3
③a∝1/r^2
④ T∝√r^3
雙星 ① r1/r2=m1/m2
②v1/v2=m2/m1=r1/r2
③r1+r2=L r1=m2L/(m1+m2) r2=m1L/(m1+m2)
⑽ 如何幫助構建初中物理知識結構圖
可以嘗試根據物理書目錄回憶知識點進行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