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理中的平均速度怎麼計算
平均速度定義式:平均速度=△x/△t(△x=位移 △t=通過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其它計算公式: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後半路程平均速度V2)
公式
定義式:平均速度=△x/△t(△x=位移 △t=通過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
其它計算公式: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後半路程平均速度V2)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還可以用(V0+Vt)÷2來計出,此時平均速度還表示通過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但如果是勻變速運動,那麼還有一種公式=(初速度+末速度)/2
(1)物理上速度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的區別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平均速率是物體通過路程與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的比值,它是標量。
(當是單方向直線運動時,平均速度在數值上等於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是路程與時間之比值,比值不能衡量,一般情況下不等於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如一個物體圍繞一個圓周運動一周,花的時間是t,平均速率是2πr/t,而平均速度為0。
具體的說,平均速度指的是你所選定的時間內物體位移的速度,而在上面的例子中,t秒後此物體已返回原地,所以它的位移為零,平均速度大小亦為零。
② 物理有關算速度的計算
第一個,設一半的時間為t,則全路程為(v1+v2)t,則平均速度是v=(v1+v2)t/2t=(v1+v2)/2。
第二個,設一半的路程是s,則總時間為t=(s/v1'+s/v2')=s(v1'+v2')/v1'v2',則平均速度是v'=2s/t=2v1'v2'/(v1'+v2')
反正你要記住,平均速度就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就行了。
③ 速度怎麼可以這么算,物理
速度是一個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率是一個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速度的大小用速率表示,瞬時速度的大小當然是瞬時速率了。 至於如何計算瞬時速率,你列出的式子可以說都不對,你列出的可以計算平均速度。 瞬時即是一瞬間,如果你所說的時間特別短才可以用,而且此時位移與路程幾乎相同,也沒必要用那個對了, 在高中階段只有在勻加速中才可以用公式求瞬時速度。一般變加速運動中,幾乎沒有這樣問的。
④ 求高一物理有關速度的所有計算公式公式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⑤ 在物理學中把什麼叫做速度計算公式是什麼
初中:
速度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通俗點就是一段路程你走的快慢。v=s/t
高中:
速度分為1
平均速度
2
瞬時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體運動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是矢量。[ 位移——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
瞬時速度是經過某時刻或某位置的速度,是標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標量是只有大小。}
滿意請採納,謝謝。
⑥ 物理速度的定義,計算公式
科學上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在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速度的計算公式:V=S/t。速度的單位是m/s和km/h。
速度是矢量。
初中的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的多少,叫做速度。高中的定義:速度等於位移和發生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符號:v【註:希臘字母υ表示另一物理量「位移」】 定義式:v=s/t。在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米/秒(m/s) 物理意義: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性質:矢量。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量綱是LT^(-1),基本單位為米每秒,符號m/s。 最大值:真空光速c=299 792 458m/s 。相關名詞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常叫做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
公式
【中學物理定義式】
初中公式
v=s/t
高中公式
速度是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於位移和發生此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大學物理定義式】
v=ds/dt
速度是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於位移對時間的微分。同時也等於加速度對時間的積分。
【符號解釋】
v:速度矢量,單位:m/s
s:位移矢量,單位:m
t:時間,單位:s
單位
速度在國際單位制的最基本單位是米每秒 ,國際符號是m/s,中文符號是米/秒。
常用單位:千米/時,國際符號是km/h。
單位換算:1 m/s=3.6 km/h。
⑦ 速度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速度的計算公式為v=Δx/Δt。
物理學中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數值上等於物體運動的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
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物理量,定義為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的時間之比。
速度為矢量。初中的定義,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高中的定義,速度等於位移和發生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量綱是LT^(-1),基本單位為米每秒,符號m/s。 最大值:真空光速c=299 792 458m/s 。
(7)物理上速度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1、當物體的加速度保持大小不變時,物體就做勻變速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等。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大小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如豎直上拋運動。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變化和時間來計算,但決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體所受合力F和物體的質量M。
3、加速度與速度無必然聯系,加速度很大時,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時,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彈在發射的瞬間,速度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線勻速行駛的賽車,速度很大,但是由於是勻速行駛,速度的變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為零。
4、加速度為零時,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相對於同一參考系)。任何復雜的運動都可以看作是無數的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運動的合成。
當運動物體的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之間的夾角大於90°而小於或等於180°時,速率將減小,方向將改變;
當運動物體的速度和方向與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之間的夾角等於90°時,速率將不變,方向改變。
⑧ 物理速度的計算
根據物理運動學計算公式:
距離=速度×時間,也就是S=V×T
在你的問題中,
距離S=1.5×10^8km
速度V=3×10^8m/s =3×10^5m/s
所以,所需時間T=S/V=1.5×10^8 /(3×10^5)=500s
也就是說,從太陽到地球所需時間為500秒,即8.333分鍾
⑨ 高中物理 速度大小 怎麼算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一時刻的速度;平均速率=路程/時間,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標量;速度的正負號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加速度=速度變化量/時間,表示運動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正負號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方向有速度的變化量決定。
v-t關系:v=v0+at
s-t關系:s=v0t+1/2at^2
v-s關系:v^2-v0^2=2as
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
平均速度=中間時刻的速度=s/t=1/2(初速度+末速度)
中點位置速度=根號下[(初速度^2+末速度^2)/2]
任一兩個連續相等時間間隔的位移差為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