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改良土中摻入5%石灰,5%是質量比還是體積比,比方說1000m3改良土怎麼計算出生石灰的重量
改良土中摻入5%石灰,5%是質量比還是體積比,比方說1000m3改良土怎麼計算出生石灰的重量?
答:1000m3x5%x3=50m3x3=150噸(生石灰粉,比重3.0)
❷ 用沙子改良粘土一畝地用多少沙子
1、取需改良田塊耕作層土壤(深度≤30cm),與客土進行不同比例混合,以達到混合土壤中砂粒含量>55%,粘粒含量<23%的客土比例計算客土用量;
2、將步驟1所確定量的客土均勻鋪撒於需改良田塊後進行翻耕,翻耕深度為30cm。
粘土地使用客土法改良土壤時,摻的量少不起作用,摻多了工作量大,所以使用客土法改良粘土的較少。建議用耕作法改良:
第一,粘土地要深翻。因為粘質土的空隙小,並且存在大量的非活性孔阻止毛管水的移動,排水困難,容易在犁底層形成上層積水,從而影響蔬菜根系的向下生長,同時還會導致土壤中缺乏氧氣而產生漚根現象,並且在長期使用旋耕機的大棚中最為嚴重。因為旋耕機翻地較淺,一般深度在20厘米以內,這樣就會導致犁底層逐漸上移,使適宜蔬菜生長的耕作層越來越薄,水分及營養物質都集中在較薄的耕作層中,使得水肥使用過於集中,不利於蔬菜根系的生長。但是通過深翻的方法,將翻土深度達到30厘米左右,即可打破犁底層,將耕作層加深,使水分及肥料分散在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層中,以有利於蔬菜根系的生長。
第二,有機肥要深施。有機肥深施,主要是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需要提醒菜農的是,因為粘質土空隙容易被水分佔據,土壤通氣性差,這樣會導致好氧型微生物的活動受到抑制,有機質分解較慢,這樣也就不利於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快速形成。所以菜農在夏季使用有機肥高溫悶棚時,建議不要將土塊弄細,而應該直接使用鐵鍬將土壤翻起,然後輕拍一下,讓土壤呈核桃至花生米大小的小土塊即可,以便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有機肥的快速腐熟,從而加快土壤的改良。有機肥深施後還能促進深層土壤的透氣性,利於根系呼吸作用的進行。在冬季使用有機肥時,則以使用發酵腐熟好的有機肥為好,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同時,更建議菜農在冬季使用秸稈生物反應堆,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同時緩解粘質土中長期水分含量高的特性,促進粘質土地溫的提高。
第三,粘土地澆水後要早劃鋤,深劃鋤。因為粘土干後容易龜裂,導致蔬菜根系受傷,所以要在澆水後及時劃鋤,這樣做不僅可以促進粘土中水分的蒸發,而且有利於防止土壤龜裂,影響蔬菜根系的生長。而深劃鋤,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深層土壤的透氣性,從而促進土壤中根系的生長。因為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強,所以在澆水施肥時都要注意減量使用。
❸ 怎麼檢測和改良土壤酸鹼性
第一種:用玻璃棒蘸取少許土壤浸出液塗抹於ph試紙上待試紙干透後與標准比色卡對照則可測出其酸鹼性
第二種:向土壤浸出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變紅則為酸性石蕊變藍則為鹼性
(我們學過..還做過實驗呢)
❹ 鹽鹼地怎麼改良土壤
1、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鹽鹼地的化學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降低土壤pH、鹼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主要的化學改良劑包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質。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在重度鹽鹼地上,採用化學改良與其他改良措施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極為顯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可以通過平整土地、外土、砂土壓縮、土壤松動、田間抬升等方式,破壞土壤毛細作用,防止鹽分進一步向地表積聚。開放土法工程量大、造價高、造價不經濟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的改進
生物改良鹽鹼地土壤瘠薄,肥力差。因此,在轉化過程中,種植水田和耐鹽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改善鹽鹼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根據「水鹽運動」的規律,水利工程的改進可以通過地下滲透管排水,結合溝渠和深井,防止再鹽化。
鹽鹼地的危害:
1、危害作物生長,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
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土壤鹽漬化抑制了牧草的生長過程和土壤有機質的積累過程,使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影響了土壤的理化性質。
2、土壤溶液直接毒害作物細胞
由於高濃度的鹽鹼土壤溶液和高滲透壓,降低了作物吸水、吸收養分的能力,同時也降低了植物根系選擇性吸收養分的能力。
所以大量離子進入身體,營養和離子吸收減少或吸收營養,擾亂了正常的離子平衡體內,干擾正常的代謝功能,農作物受損蛋白質合成和水解,由於氨和可溶性鹽離子在體內的積累,產生離子毒害,危害作物生長發育,甚至死亡。
3、作物生長不足造成育苗、減產、死亡
據一般統計,非鹽鹼地作物不缺苗,產量正常。輕鹽漬化土壤幼苗減少10-20%(平均15%),中鹽漬化土壤幼苗減少20-50%(平均35%),重鹽漬化土壤幼苗減少50-80%(平均65%)。鹽漬化的土壤只能單獨生存,沒有收獲。
根據灌區鹽漬化面種植面積和當前作物種植比例,粗略估算農業一區各灌區每年的作物損失:棉花4400萬公斤,約5億元,鹽鹼造成種植業損失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6%。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鹽鹼地改良的方法與措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鹽鹼地
❺ 改良土(如6%灰土,三七灰土)的最大幹密度與最優含水率的土工試驗怎麼做,跪求幫助!
12%灰土擊實是用熟石灰按3:7比例拌合,一般最優含水率在:16-23%
最大幹密度常在:15-19%
❻ 小學四年級科學問題:土壤改良記錄探究的過程及發現
土壤改良是針對土壤的不良質地和結構,採取相應的物理、生物或化學措施,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以及改善人類生存土壤環境的過程。
發現土壤改良工作要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逐步實施,以達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產性狀和環境條件。
❼ 如何改良土壤的方法
想要改良土壤,可以在裡面加入顆粒土,提高它的通透性,有助於根部的呼吸和生長。對於鹼性太大的土壤,可以澆灌硫酸亞鐵或礬肥水溶液進行酸化,改變它的ph。另外缺乏肥力的土壤,可以摻入一定的有機肥改良。如果要製作腐葉土,需要收集落葉,將土壤和落葉一層一層的堆疊保存。
1、加入顆粒土:如果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氣性不強,可以往裡面加入適量的顆粒土,比例不宜太大,混合後攪拌均勻,這樣可以增加通透性,有利於根部的呼吸和生長,同時還能避免積水淹根,降低植株爛根的可能。
2、酸化土壤:很多植物都喜歡酸性的生長環境,但如果土壤呈鹼性的話,就需要給它進行酸化。通常用礬肥水或硫酸亞鐵溶液澆灌,或者在盆土配製的時候,加入適量的腐葉土,這樣也能讓土壤呈酸性。
3、補充有機肥:針對土壤肥力不足的情況,可以通過補充有機肥的方式進行改良。將腐熟的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或者將其撒在土壤表面後,深翻到土裡,盆栽的話可以直接鋪在盆底,這樣可以持續為植株生長提供養分。
製作腐葉土需要在秋天收集闊葉或針葉樹的落葉,然後將它一層樹葉一層園土進行堆放,往上面澆灌一定的淘米水,並在頂部覆蓋10厘米的園土,等到第二年的春末和盛夏的時候打開一次,翻動一下搗碎,之後再堆好,等到秋季就能製作完成。
❽ 鹽鹼土壤怎麼改良
一、鹽鹼土的快速改良
「園藝鹽鹼土改良肥」(以下簡稱改良肥)配方設計參照國內外資料,採用「鈉離子吸附劑」、土壤酸化劑、化學改良劑、腐植酸、生根素等10種原料製成。並含氮、磷、鉀和多種微量元素,有機改良劑與無機改良劑結合,速效與遲效相結合,最佳的NPK含量比例,利用酸鹼中的反應原理、離子交換原理、鹽類轉化原理,使鹽鹼土壤的理化形狀得到改善,降低PH值及含鹽量,提高土壤肥力,即能作基肥又能當追肥施用,集改鹼與培肥一身。
「鈉離子吸附劑」具有很強的交換能力,對鹽鹼土中的Na+、SO4-2、Cl-等有吸附能力,土壤施入改良肥後可以降低PH值和鹼化度,吸附銨離子和鉀離子並提高土壤離子的交換量,從而達到改土、脫鹽的目的,使土壤向有利於植物生長的方向發展,對於鹽鹼立地條件生長的植物1-2年有效。另外由於「鈉離子吸附劑」交換性能好,可用來提高陽離子交換能力,調整PH,交換捕捉土壤中有害金屬離子,降低土壤含鹽量,效果十分明顯,脫鹽率可達18.6-29.3%。
目前,改良肥自1997年在全國推廣以來,已經肯定效果的8個專用配方:德州配方、天津配方、銀川配方、盤錦配方、蘭州配方、鹽城配方、聊城配方、東營配方。2003年不斷調整配方,推出第三代配方,特別是酸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H值5.5-6.0。改良肥可用於樹木、綠地、草坪的栽培(地面撒施)。
近幾年來,以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開發熱點地區,如何有效地綠化濱海鹽鹼地帶一直是個難題。天津劉園苗圃承建的天津市開發區凈水廠綠化工程,土壤全鹽量0.40%,土壤PH值8.5,屬濱海中度鹽鹼地。施用改良肥(天津配方)40噸,按1kg/m2施用,播黑麥與高羊茅混合草坪4萬平方米,一次成坪,草坪綠期延長18-20天。該工程在1996年天津市開發區綠化工程評比中獲第二名。
天津開發區綠源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在施工規范中多年來用改良肥治理鹽鹼,先後完成翠享村小區綠化等工程,樹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
銀川科協嚴秀華在PH8.0的鹽鹼地種植新疆楊,每株施用改良肥(銀川配方)1kg,成活率比對照提高8.7%;每畝施用改良肥100kg,地徑粗生長比對照增加0.49cm,種植白蠟每株施用1kg,其生長高度和地徑分別比對照增加0.44cm和0.27cm。
德州華能電廠地處魯西北以氯化物、硫酸鹽為主的中度鹽鹼區,廠區綠地中36棵雪松因受鹽鹼危害枯枝、發黃瀕於死亡,每株僅用2kg改良肥(德州配方)撒於地表鬆土澆水,快速改良鹽鹼土壤,34株立桿見影「起死回生」。而且神奇般的抽出了嫩綠的新芽。
近幾年的實踐表明改良肥治理中度以下的鹽鹼土(含鹽量0.4%以下)較其他改鹼方法相比有快速治理的優勢。特別是當樹木、花卉、草坪因工期緊,來不及應用其他改鹼措施,用改良肥簡單易行。只要把改良肥撒於地表鬆土、澆水,土壤PH值能迅速下降,但含鹽量下降要持續幾個月才能見效。一般一次施用,1-2年內有效。胸徑5cm喬木每株0.5-1kg,特別是對綠地中較重的鹼斑可以「少量」間隔數天「多次」施用,才能有效。
❾ 怎麼改良土壤 土壤改良有哪些方法
請輸入您的回1.有計劃地輪作換茬.合理安排不同蔬菜,並盡量考慮不同蔬菜的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及分泌物的酸鹼性等.2.定期進行土壤消毒.(1)葯劑法.可用福爾馬林拌土或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殺菌.(2)日光法.夏季閑茬時期,撤掉棚膜,深翻土壤,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菌.(3)高溫法.高溫季節,灌水後悶棚,也可採取給土壤通熱蒸汽的方法殺蟲滅菌.(4)冷凍法.冬季嚴寒,把不能利用的保護地撤膜後深翻土壤,凍死病蟲卵.3.改良土壤質地.(1)蔬菜收獲後,翻土壤,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至層與表土充分混勻.(2)適當增施腐熟的有機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3)對表層土含鹽量過高或pH值過低的土壤,可用肥沃土來替換.(4)經濟技術條件許可者,可進行無土栽培.4.以水排鹽.(1)閑茬時,澆大水,表土積聚的鹽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2)夏季蔬菜換茬空隙,撤膜淋雨或大水浸灌.使土壤表層鹽分隨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層.5.科學施肥.(1)根據土壤養分狀況、肥料種類及蔬菜需肥特性,確定合理的施肥量或施肥方式,做到配方施肥,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合理配施氮磷鉀肥,化學肥料做基肥時要深施並與有機肥混合,作追肥要「少量多次」,並避免長期施用同一種肥料,特別是含氮肥料.(2)科學選肥,注意生理酸性肥料與生理鹼性肥料的交替搭配.當土壤已經酸化或必須施用酸性肥料時,可在肥料中摻入生石灰來調節;當土壤酸化嚴重並想迅速增加pH值時,可施加熟石灰,但用量為生石灰的1/3~1/2,且不可對正在生長植物的土壤施用.(3)提倡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不會造成土壤破壞.(4)慎施微肥.一般情況下,要用有機肥來提供微量元素,如施用微肥一定不要過量.6.種耐鹽作物.蔬菜收獲後種植吸肥力強的玉米、高粱、甘藍等作物,能有效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和酸性,若土壤有積鹽現象或酸性強,可種植耐鹽性強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茄子等或耐酸性較強的油菜、空心菜、芋頭等,達到吸收土壤鹽分的目的.答
❿ 單一方式土壤改良試驗
(一)作物平衡施肥改良土壤試驗
1.試驗方案
依據土壤養分狀況的研究結果,分別選擇排水條件較好、土壤肥力條件基本相似的6塊梯形地,總面積約3.5畝。其中3塊梯形地採取相應的平衡施肥方案,另外3塊梯形地採用示範區老百姓習慣施肥方案,用作對比。進行試驗的作物有玉米和黃豆。施肥方案見表9。
表9 作物平衡施肥及習慣施肥試驗方案單位:kg/畝
2.平衡施肥增產效果
分別對6塊試驗地採用5m×5m樣方估測作物產量,分平衡施肥和習慣施肥兩種方案,分別計算兩種方案3塊實驗地的平均產量。結果顯示,平衡施肥改變了傳統的施肥方法,大大提高了作物的產量。其中玉米平均增產38.1%,黃豆平均增產28.5%(表10)。
表10 平衡施肥試驗平均增產效果
3.平衡施肥經濟效益分析
平衡施肥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採用平衡施肥後,每畝純收入均可增加,其中玉米增加純收入104元,黃豆增加純收入92.5元。平衡施肥增加投資的產投比大於2(表11)。
表11 平衡施肥經濟效益對比分析
4.平衡施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原料供應
平衡施肥不僅增加作物的產量,而且還提高了作物的秸稈產量和作物收獲後的殘茬量(表12)。耕作土壤的有機質主要來源於作物秸稈和作物殘茬,平衡施肥為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性狀提供了物質基礎。
表12 平衡施肥作物秸稈平均產量和收獲後的平均殘茬量單位:kg/畝
(二)秸稈還土改良土壤試驗
1.試驗方案
作物秸稈還土是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最快速和最有效的途徑。岩溶土壤由於其特殊的富鈣偏鹼以及岩溶動力系統驅動作用,使得不同秸稈還土方式對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改良效果存在差異。為此,我們在示範區選擇肥力條件相似的7塊梯形地,研究不同秸稈還土方式對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改良效果。秸稈還土方式見表13。秸稈在還土前均切成10~20cm的小段,於11月中旬還土。
2.不同秸稈還土方式增產效果比較
採用同樣方法估測各試驗地玉米、黃豆產量見表14。從表中數據看出,作物秸稈還土與對照方案作物秸稈不還土比較,玉米和黃豆產量均提高;玉米秸稈與黃豆秸稈混合或者與氮肥混合,控制了秸稈還土的C/N比值,與單施玉米秸稈相比,作物產量增產效果要明顯;混合翻壓比混合覆蓋增產效果好,這是由於混合翻壓後,秸稈在土壤內腐化,產生大量的CO2、腐殖酸和有機酸,促進土壤環境岩溶作用正向運動,pH值降低,激活了土壤穩定態元素;秸稈混合增產效果依次為:玉米秸稈+黃豆秸稈+農家肥>玉米秸稈+黃豆秸稈>玉米秸稈+氮肥。
表13 秸稈還土實驗方案單位:kg/畝
表14 不同秸稈還土方式增產效果比較
3.不同秸稈還土方式對土壤的改良效果
作物秸稈還土與作物秸稈不還土比較,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速效養分含量均有明顯提高。不同秸稈還土方式改良土壤效果差異較大,其中對速效養分的改良效果依次為:玉米秸稈+黃豆秸稈+農家肥(翻壓)>玉米秸稈+黃豆秸稈+農家肥(覆蓋)>玉米秸稈+黃豆秸稈(翻壓)>玉米秸稈+氮肥(翻壓)>玉米秸稈+黃豆秸稈(覆蓋)>玉米秸稈(翻壓)(表15)。
(三)有機肥料改良石灰土壤試驗
1.試驗方案
有機肥料包括人畜糞便、綠肥、沼渣(液)等,通常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施入土壤,改良土壤效果較好。但是在岩溶石山區,特殊的岩溶地質背景,利用有機肥改良石灰土,有其特殊性。為此,依據岩溶動力系統作用原理,設計如下5種有機肥料改良土壤方案對比試驗(表16)。選擇大塊梯形地,共設計12個試驗樣區,每個樣區100m2,每種方案2個樣區重復試驗,剩下2個樣區作對照試驗。土壤改良試驗均在秋季黃豆收後的11月進行,各方案在有機肥施入土壤後,定期澆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促進有機肥腐化和岩溶動力作用,並修好排水溝,防止養分流失。
表15 不同秸稈還田方式改良後土壤化學性狀比較
表16 有機肥料改良土壤方案單位:kg/畝
2.不同有機肥改良土壤方案增產效果比較
有機肥改良土壤對玉米的生長和增產均表現出良好的效果。在同一品種、同樣的管理水平下,有機肥改良土壤玉米產量比對照地提高30%以上。但是不同有機肥改良土壤方案玉米的增產效果差異大,表現出:方案五>方案四>方案二>方案三>方案一>對照地的規律。方案一、二、三使用同樣等量的有機肥料,方案一採用積制堆肥完全腐熟後挖溝施入土壤,改良土壤效果較方案三直接挖溝施入土壤差,方案二採用積制堆肥半腐熟時挖溝施入土壤改良土壤效果同方案三相差不大,方案二稍優於方案三,但是方案三較方案二節省積制堆肥消耗的勞力。方案四、五施肥方式相同,方案五採用鮮綠肥替代方案四的秸稈改良效果優於方案四。方案四、五採用發酵的沼渣(液)代替人畜糞便改良效果優於方案一、二、三(表17)。
表17 不同有機肥改良土壤方案對玉米植株性狀與產量的影響
3.不同有機肥改良土壤方案對土壤的改良效果
有機肥改良土壤與對照地比較,土壤有機質和營養元素有效態都明顯改善。各方案土壤pH值均降低,以方案五土壤pH值最低;土壤有機質明顯增加,以方案一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土壤N、P、K有效態增加,以方案五增加最大,效果最佳;鈣、鎂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明顯降低,以方案五最低,且各方案土壤鈣、鎂元素含量與N、P、K元素有效態含量呈負相關(表18)。
表18 不同有機肥改良土壤方案改良後耕層土壤化學性狀比較
(四)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
1.試驗方案
岩溶石山區土壤瘠薄,石灰土分布面積廣,要在短期內完成對石灰土的改良與推廣示範,需要大量的有機肥料。農戶農家肥數量有限,難以滿足土壤改良的需求。廣西每年有大量的糖廠甘蔗渣和濾泥廢棄物產生,且濾泥富含有機質和植物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價格便宜,容易推廣示範。為此設計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實驗,以尋求最佳的改良方案。方案一、二、三、四採用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方案五採用其他有機肥料改良土壤,方案六採用平衡施肥法改良土壤,對照地採用習慣的施肥方法,實驗方案如表19所示。
表19 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實驗方案單位:kg/畝
2.採用亞法濾泥改良土壤玉米增產效果比較
從表20中可以看出,採用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與採用秸稈、塘泥、沼渣(液)等有機肥料混合改良土壤具有相似的增產效果。除方案一外,方案二、三、四,玉米增產量均高於方案六。方案二、三、四,在採用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時,配以適量的秸稈、甘蔗渣、沼渣(液)等其他有機肥料,玉米產量明顯高於單一採用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且玉米產量表現出:方案四>方案二>方案三。
表20 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玉米產量比較單位:kg/畝
3.採用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經濟效益比較
如表21所示,與對照地相比,各方案畝均產值均明顯增加,以方案五增加最高,達到197.08元。增加投資的產投比均達到3.0左右,以方案三最高達到4.67,方案五次之為3.94,方案一最小。
表21 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畝均經濟效益比較
4.採用糖廠濾泥對土壤的改良效果
在土壤改良後的第二年秋季作物收獲後,取土樣化驗分析結果見表22。結果表明:各方案與對照地比較,土壤N、P、K 元素有效態和有機質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有機質含量以方案一增加最多,但方案一土壤N、P、K元素有效態相對於其他方案增加不大;方案四土壤N、P、K 元素有效態含量增加最大;方案六土壤有機質和元素有效態含量較對照地略有改善,但效果不明顯。土壤C aO、M gO 含量和pH值降低,以方案四最低,且各方案中土壤C aO、M gO 含量與pH 值呈明顯的正相關。
表22 改良後耕層土壤化學性狀比較
綜合上述採用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對比實驗結果,得出以下結論:採用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同採用其他有機肥料改良土壤具有相同的增產效果,在改良土壤肥力、減少鈣鎂含量、降低pH 值等方面,表現出較其他有機肥料更好的效果;採用濾泥改良土壤時,應與秸稈、甘蔗渣、綠肥、沼渣(液)等有機肥料混合施用,效果較好,且改良土壤效果表現出:濾泥+甘蔗渣+沼渣(液)>濾泥+甘蔗渣>濾泥+秸稈>濾泥;採用濾泥改良土壤時,從經濟效益上看,在增加產值方面,以濾泥+甘蔗渣+沼渣(液)方案最大,在增加投資的產投比方面,以濾泥+秸稈方案最大;平衡施肥改良土壤,盡管對作物具有一定的增產效果,但是對土壤肥力的直接改良效果不明顯。濾泥價廉且供應量大,甘蔗渣供應量大但價格貴,秸稈和沼渣液等有機肥料價廉但供應有限,因此在採用亞法糖廠濾泥改良土壤時,應依據具體情況選擇改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