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教兩個關於扭矩和力矩的問題!
問題中的是兩個不同的單位,一個是力矩,一個是功率。扭矩和力矩是相同的單位,只是力矩通常使用更廣泛一些,扭矩主要針對旋轉方向的力矩來講的。初中或高中的物理課本應該有的。問題中的具體含義應該是:在電機或主軸10000轉/分鍾時所對應的扭矩和功率。在一些資料上都會用轉速/扭矩/功率圖說明相互的關系。一個普遍的規律是:高速低扭矩、低速高扭矩。
❷ 力矩概念問題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力矩是L和F叉積的結果,叉積的順序不能顛倒
這其實是一個定義問題,規定就是力矩的方向與FL平面垂直,用右手定則來判斷,右手定則的內容就不用細說了
其實,角速度w向量的方向也是與旋轉平面垂直的,同樣是用右手定則來判斷的
力矩使物體產生角加速度,聯系一下理解
❸ (高中物理)電磁學中的力矩
首先:你給的這個公式,是通電線圈整體受的磁力矩的公式,θ是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和線圈方向的夾角,線圈方向:右手,四指環繞的方向如果是電流,那麼拇指指向就是這個電流線圈的方向。
其次:這里問的是cd邊的力矩對ab邊的力矩,這里用一般的力矩公式,M=rFsinθ,θ是矢量r和F之間的夾角;其中r的方向是從旋轉支點指向受力點。所以題目中說對ab邊的力矩,意思是ab當做轉軸,r從ab指向cd,顯然和F的方向相同,所以力矩是0。
❹ 高一物理 關於力矩平衡
「三個力對O點是力矩平衡的」的說法是不對的,因為O點不是支點,不存在力矩的問題。
因為N和f經過支點M,這兩個力的力臂都是0,所以N和f的力矩為0,則木塊僅受到G產生的力矩,所以力矩不平衡,假如靜摩擦力足以保證M點不滑動,那麼在G作用下,木塊就繞M點轉動。
建議:你的一些表達不是很規范,學習中應盡量避免。
❺ 高中學習力矩嗎力矩和空間向量有什麼關系
在物理學里,力矩是一個向量,可以被想像為一個旋轉力或角力,導致出旋轉運動的改變。這個力定義為線型力叉乘徑長。 依照國際單位制,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而依照英制單位,測量的單位則為英尺-鎊。力矩希臘字母是 tau。 1歷史 2定義 3單位 4靜力觀念 5動力觀念 歷史 力矩又稱為轉矩。力矩的概念,起源於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 定義 力矩(torque):力(F)和力臂(L)的叉乘(M)。物理學上指使物體轉動的力乘以到轉軸的距離。
即:M=L×F。其中L是從轉動軸到著力點的矢量, F是矢量力;力矩也是矢量。
力矩的量綱是距離×力;與能量的量綱相同。但是力矩通常用牛頓-米,而不是用焦耳作為單位。力矩的單位由力和力臂的單位決定。
力對物體產生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可分為力對軸的矩和力對點的矩。力對軸的矩是力對物體產生繞某一軸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它是代數量,其大小等於力在垂直於該軸的平面上的分力同此分力作用線到該軸垂直距離的乘積;其正負號用以區別力矩的不同轉向,按右手螺旋定則確定:以右手四指沿分力方向,且掌心面向轉軸而握拳,大拇指方向與該軸正向一致時取正號,反之則取負號。力對點的矩是力對物體產生繞某一點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它是矢量,等於力作用點位置矢r和力矢F的矢量積。例如 ,用球鉸鏈固定於O點的物體受力F作用,以r表示自O點至F作用點A的位置矢,r和F的夾角為a(見圖)。物體在F作用下 ,繞垂直於r與F組成的平面並通過O點的軸轉動 。轉動作用的大小和轉軸的方向取決於F對O點的矩矢M,M=r×F ;M的大小為rFsina ,方向由右手定則確定 。力矩M 在過矩心O的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為 Mx 、My 、Mz 。可以證明 Mx 、My 、Mz 就是F對x ,y,z軸的矩。力矩的量綱為L2MT -2,其國際制單位為N·m。
例如,3牛頓的力作用在離支點2米的杠桿上的力矩等於1牛頓的力作用在離支點6米的力矩,這里假設力與杠桿垂直。一般地,力矩可以用矢量叉積(注意:不是矢量點乘)定義:
其中r是從轉動軸到力的矢量, F是矢量力。 單位 力矩的量綱是距離乘以力;依照國際單位制,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雖然牛頓與米的次序,在數學上,是可以變換的。BIPM (國際重量測量局) 設定這次序應是牛頓-米,而不是米-牛頓。
依照國際單位制,能量與功量的單位是焦耳,定義為 1 牛頓-米。但是,焦耳不是力矩的單位。因為,能量是力點積距離的標量;而力矩是距離叉積力的偽矢量。當然,量綱相同並不盡是巧合;使 1 牛頓-米的力矩,作用一全轉,需要恰巧 2*Pi 焦耳的能量。 靜力觀念 當一個物體在靜態平衡時,凈作用力是零,對任何一點的凈力矩也是零。關於二維空間,平衡的要求是:
x,y方向合力均為0,且合力矩為0. 動力觀念 力矩是角動量隨時間的導數,就像力是動量隨時間的導數。
剛體的角動量是轉動慣量乘以角速度
❻ 扭矩是什麼意思。能用高中物理學習過的知識解釋一下嗎
扭矩的大小一般可以由缸徑決定,轎車一般注重功率,而商務車與載重車就注重扭矩。扭矩決定了其低速的動力性,就是扭矩大的車低速加速性能好。高速的動力性由功率決定。
❼ 高中物理,力矩問題
高中物理中的力學平衡一般是指共點力的平衡,很少涉及非共點力的力矩平衡,但是非共點力的力矩平衡就是初中的杠桿原理講過的,力矩=力x力臂,(矢量,此處就考慮同平面內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判定正負),當支點處的動力矩和阻力矩相等時平衡(靜態平衡和轉動平衡)。
該題對均質硬棒受力分析,可知:鉸鏈處施加的彈力F始終沿沿桿方向,重力G和線中拉力T。支點在鉸鏈處,且線與棒的連接點逐漸右移過程中棒始終水平,則F的力矩為零,重力的力矩為M1=G*L,線中拉力的力矩為M2=T*L',過程中始終力矩平衡,G、L不變,L'不斷增大,則T逐漸減小。(由數學知識分析可知:在中點處L'=L,連接點移到最右端時L'=根號2*L,L'一直增大,可作圖了解。)
❽ 力矩和轉矩、扭矩問題(物理學的好的進)
當然不是一個概念。轉矩是一對等大反向作用線平行(不共線)的力;而扭矩是兩對等大反向作用線平行的力,這兩對力作用面平行且在一個物體上。從宏觀上看:轉矩會使物體整體轉動,而扭矩使物體平行於扭矩作用面的的截面發生相對轉動,整體不轉。還有彎矩。力矩是力和力臂的乘積。
❾ 求力矩的通俗易懂的解釋
把力矩當成使物體做旋轉運動的「力」。通常說的作用力是通過物體質心的,那麼物體做直線運動;力矩是由於力不通過物體質心產生的,物體會做旋轉運動。這樣理解的話,將來的研究物體的旋轉、接觸物體的轉動慣量等概念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