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理解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

如何理解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

發布時間:2022-05-17 00:52:27

⑴ OSI參考模型分為哪幾層

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各層的主要功能及其相應的數據單位如下:

· 物 理 層(Physical Layer)

我們知道,要傳遞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體,如雙紐線、同軸電纜等,但具體的物理媒體並不在OSI的7層之內,有人把物理媒體當作第0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個物理連接,以及它們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 如規定使用電纜和接頭 的類型,傳送信號的電壓等。在這一層,數據還沒有被組織,僅作為原始的位流或電氣電壓處理,單位是比特。

· 數 據 鏈 路 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一定數量的數據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和物理層相似,數據鏈路層要負責建立、維持和釋放數據鏈路的連接。在傳送數據時,如果接收點檢測到所傳數據中有差錯,就要通知發方重發這一幀。

· 網 絡 層(Network Layer)

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 -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 傳 輸 層(Transport Layer)

該層的任務時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和經濟的方式,為兩個端系統(也就是源站和目的站)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可靠地傳輸數據。在這一層,信息的傳送單位是報文。

· 會 話 層(Session Layer)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 表 示 層(Presentation Layer)

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 應 用 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需要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應用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⑵ 請問OSI七層模型的 物理層 是不是指所用物理介質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常用設備有(各種物理設備)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物理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它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它主要關心的是通過物理鏈路從一個節點向另一個節點傳送比特流,物理鏈路可能是銅線、衛星、微波或其他的通訊媒介。它關心的問題有:多少伏電壓代表1?多少伏電壓代表0?時鍾速率是多少?採用全雙工還是半雙工傳輸?總的來說物理層關心的是鏈路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特性。
(2)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服務的,解決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通信問題,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幀。
數據幀中包含物理地址(又稱MAC地址)、控制碼、數據及校驗碼等信息。該層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校驗、確認和反饋重發等手段,將不可靠的物理鏈路轉換成對網路層來說無差錯的數據鏈路。
此外,數據鏈路層還要協調收發雙方的數據傳輸速率,即進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來不及處理發送方來的高速數據而導致緩沖器溢出及線路阻塞。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是為傳輸層提供服務的,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包或分組。該層的主要作用是解決如何使數據包通過各結點傳送的問題,即通過路徑選擇演算法(路由)將數據包送到目的地。另外,為避免通信子網中出現過多的數據包而造成網路阻塞,需要對流入的數據包數量進行控制(擁塞控制)。當數據包要跨越多個通信子網才能到達目的地時,還要解決網際互連的問題。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的作用是為上層協議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數據傳輸服務,包括處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問題。該層向高層屏蔽了下層數據通信的細節,使高層用戶看到的只是在兩個傳輸實體間的一條主機到主機的、可由用戶控制和設定的、可靠的數據通路。
傳輸層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段或報文。
(5)會話層(Session Layer)
會話層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協調不同主機上各種進程之間的通信(對話),即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應用程序之間的會話。會話層得名的原因是它很類似於兩個實體間的會話概念。例如,一個交互的用戶會話以登錄到計算機開始,以注銷結束。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層處理流經結點的數據編碼的表示方式問題,以保證一個系統應用層發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統的應用層讀出。如果必要,該層可提供一種標准表示形式,用於將計算機內部的多種數據表示格式轉換成網路通信中採用的標准表示形式。數據壓縮和加密也是表示層可提供的轉換功能之一。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是用戶與網路的介面。該層通過應用程序來完成網路用戶的應用需求,如文件傳輸、收發電子郵件等。

⑶ 在osi參考模型中,物理層傳輸的是什麼

在osi參考模型中,物理層傳輸的是比特流。

物理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它利用傳輸介質為通信的主機之間建立,管理和釋放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傳輸單位是比特),保證比特流通過傳輸介質的正確傳輸。

物理層屏蔽了物理層採用的傳輸介質,通信設備和通信技術的差異性,指定不同類型的物理協議,使得數據鏈路只需要考慮如何使用物理層的服務,而不用考慮物理層採用了那種傳輸介質。

物理層規定:

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區域網與廣域網皆屬第1、2層。

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如果您想要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這個第一層,那就是「信號和介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OSI物理層

⑷ 什麼叫OSI參考模型分為哪七個層次

一、OSI參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開放式系統互聯。 一般都叫OSI參考模型,是ISO(國際標准化組織)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路互聯模型。

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路互連的七層框架(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即ISO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在這一框架下進一步詳細規定了每一層的功能,以實現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互操作性和應用的可移植性。

二、OSI劃分的七個層次由高到低依次為:Application(應用層)、Presentation(表示層)、Session(會話層)、Transport(傳輸層)、Network(網路層)、DataLink(數據鏈路層)和Physical(物理層)。其中應用層、表示層和會話層可以視為應用層,而剩餘層則可視為數據流動層。

層次劃分原則

OSI是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是一個模塊,用於完成某種功能,並具有自己的通信協議。ISO將整個OSI劃分成七個層次,劃分層次依據以下五個原則:

(1)網路中各節點具有相同的層次;

(2)網路中各節點同等層次功能相同;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通過介面通信;

(4)同一節點內底層向高層提供服務;

(5)網路中各節點同層通過協議通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OSI參考模型

⑸ OSI七層參考模型怎麼理解

我個人認為充分理解7層模型就意味著你打好了學網路的基礎。 1.物理層物理層位於 OSI 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它直接面向原始比特流的傳輸。為了實現原始比 特流的物理傳輸,物理層必須解決好包括傳輸介質、信道類型、數據與信號之間的轉換、信號 傳輸中的衰減和雜訊等在內的一系列問題。 2.數據鏈路層 在物理層發送和接收數據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物理層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 呢?這些都是數據鏈路層所必須負責的工作。 例如 交換機 網橋的工作過程3.網路層網路中的兩台計算機進行通信時,中間可能要經過許多中間結點甚至不同的通信子網。 網路層的任務就是在通信子網中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徑,使發送端傳輸層所傳下來的數據能 夠通過所選擇的路徑到達目的端。例如 路由器4.傳輸層傳輸層是 OSI 七層模型中唯一負責端到端節點間數據傳輸和控制功能的層。傳輸層是 OSI 七層模型中承上啟下的層,它下面的三層主要面向網路通信,以確保信息被准確有效地 傳輸;它上面的三個層次則面向用戶主機,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 例如TCP/IP 里的TCP UDP傳輸協議5.會話層會話層的功能是在兩個節點間建立、維護和釋放面向用戶的連接。它是在傳輸連接的 基礎上建立會話連接,並進行數據交換管理,允許數據進行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的傳送。 會話層提供了令牌管理和同步兩種服務功能6.表示層表示層以下的各層只關心可靠的數據傳輸,而表示層關心的是所傳輸數據的語法和語 義。它主要涉及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之間所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數據格式變換、數 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恢復等功能。 象圖片的處理JPG 聲音 MP3 視頻 AVI7.應用層應用層是 OSI 參考模型的最高層,負責為用戶的應用程序提供網路服務。與 OSI 其他 層不同的是,它不為任何其他 OSI 層提供服務,而只是為 OSI 模型以外的應用程序提供服 務。包括為相互通信的應用程序或進行之間建立連接、進行同步,建立關於錯誤糾正和控 制數據完整性過程的協商等。應用層還包含大量的應用協議,如分布式資料庫的訪問、文 件的交換、電子郵件、虛擬終端等。

⑹ OSI參考模型分哪幾個層次各層次基本功能是什麼

1、第7層應用層:OSI中的最高層。它為特定類型的網路應用程序提供對osi環境的訪問。應用層決定進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基本功能:應用層不僅提供應用過程所需的信息交換和遠程操作,還充當應用過程的用戶代理,完成信息交換所需的一些功能。

2、第6層表示層:主要用於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之間交換信息的表示。

基本功能:為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問題。它包括數據格式交換、數據加解密、數據壓縮和終端類型轉換。

3、第5層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端到端的連接。它提供了終端系統應用程序之間的對話控制機制。該服務包括在全雙工或半雙工模式下建立連接,盡管可以在第4層中處理雙工模式;會話層管理登錄和注銷過程。

基本功能:它專門管理兩個用戶和進程之間的對話。如果在某一時間只允許一個用戶執行特定操作,則會話層協議管理這些操作,例如防止兩個用戶同時更新資料庫中的同一組數據。

4、第4層傳輸層:傳輸層是網路體系結構中高低層之間的介面層。傳輸層不僅是單一的結構層,也是整個分析體系結構協議的核心。傳輸層為會話層用戶提供端到端可靠、透明、優化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

基本功能:它包括全雙工或半雙工、流控制和錯誤恢復服務;傳輸層將消息分成若干組,並在接收端重新組織它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連接將不同的分組發送到主機。這樣,可以在不影響會話層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帶寬。

當建立連接時,傳輸層可以請求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指定可接受的參數,例如誤碼率、延遲、安全性等。它還可以實現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5、第3層網路層:該層通過定址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的傳輸層發送的數據包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並根據地址正確傳輸到目的地的傳輸層。

基本功能: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路由和中繼數據;除了路由,網路層還負責建立和維護連接,控制網路擁塞,並在必要時生成計費信息。

6、第2層數據鏈路層:在這一層中,數據被框定,流控制被處理。屏蔽物理層,為網路層提供數據鏈路連接,並對可能出錯的物理連接執行幾乎無錯誤的數據傳輸(錯誤控制)。

基本功能:此層指定拓撲並提供硬體定址。常用設備包括電橋和開關。

7、第1層物理層:在OSI參考模型的底部。常用設備包括網卡、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基本功能: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6)如何理解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的歷史:

在制定計算機網路標准方面,起著重大作用的兩大國際組織是: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門,與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盡管它們的工作領域不同,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信和信息處理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這也成了國際電信聯盟(itu)電信標准化司與ISO共同關注的領域。

1984年,ISO發布了著名的ISO/IEC 7498標准,定義了網路互連的七層框架,即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⑺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各層的主要功能及其相應的數據單位如下:



1 物 理 層(Physical Layer)



我們知道,要傳遞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體,如雙紐線、同軸電纜等,但具體的物理媒體並不在OSI的7層之內,有人把物理媒體當作第0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個物理連接,以及它們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

如規定使用電纜和接頭 的類型,傳送信號的電壓等。在這一層,數據還沒有被組織,僅作為原始的位流或電氣電壓處理,單位是比特。



2 數 據 鏈 路 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一定數量的數據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和物理層相似,數據鏈路層要負責建立、維持和釋放數據鏈路的連接。在傳送數據時,如果接收點檢測到所傳數據中有差錯,就要通知發方重發這一幀。



3 網 絡 層(Network Layer)



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

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 -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4 傳 輸 層(Transport Layer)



該層的任務時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和經濟的方式,為兩個端系統(也就是源站和目的站)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可靠地傳輸數據。在這一層,信息的傳送單位是報文。



5 會 話 層(Session Layer)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 表 示 層(Presentation Layer)

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7 應 用 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需要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應用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7)如何理解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擴展閱讀:


先將要寄的東西打包,這是應用層的數據。那麼現在到了傳輸層,主要是提供一種傳輸方式。類似我們在寄快遞的時候選擇空運或者陸運。空運比較貴嘛,但是快,陸運便宜但是慢。這邊只是一個比喻,實際肯定沒有這么簡單。

傳輸層主要會使用TCP和UDP兩種協議。那麼在選擇完了傳輸方式後,就需要填寫發件人(源地址)和收件人(目標地址)了。填寫完畢以後交給快遞公司,他們會把快遞由一個轉運中心發往另一個轉運中心,並不是直接從源發往目標。這里的轉運中心其實就到二層了。

在傳輸過程中,像乙太網中的MAC地址,是會不停變化的,就像一個快遞由上海發往武漢,會先到上海的某個集散中心,然後發往武漢,然後又在武漢的集散中心轉幾圈,最後發往離目標最近的快遞點,然後才開始配送,最終送到收件人手上。

ISO為了更好的使網路應用更為普及,就推出了OSI參考模型。其含義就是推薦所有公司使用這個規范來控制網路。這樣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規范,就能互聯了。提供各種網路服務功能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根據分而治之的原則,ISO將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劃分原則是:

(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節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4)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5)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6)根據功能需要進行分層,每層應當實現定義明確的功能。

(7)向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⑻ OSI參考模型特點及功能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物理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它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它主要關心的是通過物理鏈路從一個節點向另一個節點傳送比特流,物理鏈路可能是銅線、衛星、微波或其他的通訊媒介。

(2)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服務的,解決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通信問題,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幀。

數據幀中包含物理地址(又稱MAC地址)、控制碼、數據及校驗碼等信息。該層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校驗、確認和反饋重發等手段,將不可靠的物理鏈路轉換成對網路層來說無差錯的數據鏈路。

此外,數據鏈路層還要協調收發雙方的數據傳輸速率,即進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來不及處理發送方來的高速數據而導致緩沖器溢出及線路阻塞。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是為傳輸層提供服務的,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包或分組。該層的主要作用是解決如何使數據包通過各結點傳送的問題,即通過路徑選擇演算法(路由)將數據包送到目的地。

另外,為避免通信子網中出現過多的數據包而造成網路阻塞,需要對流入的數據包數量進行控制(擁塞控制)。當數據包要跨越多個通信子網才能到達目的地時,還要解決網際互連的問題。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的作用是為上層協議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數據傳輸服務,包括處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問題。

該層向高層屏蔽了下層數據通信的細節,使高層用戶看到的只是在兩個傳輸實體間的一條主機到主機的、可由用戶控制和設定的、可靠的數據通路。

傳輸層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段或報文。

(5)會話層(Session Layer)

會話層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協調不同主機上各種進程之間的通信(對話),即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應用程序之間的會話。

會話層得名的原因是它很類似於兩個實體間的會話概念。例如,一個交互的用戶會話以登錄到計算機開始,以注銷結束。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層處理流經結點的數據編碼的表示方式問題,以保證一個系統應用層發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統的應用層讀出。

如果必要,該層可提供一種標准表示形式,用於將計算機內部的多種數據表示格式轉換成網路通信中採用的標准表示形式。數據壓縮和加密也是表示層可提供的轉換功能之一。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是用戶與網路的介面。該層通過應用程序來完成網路用戶的應用需求,如文件傳輸、收發電子郵件等。

特點:
(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節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4)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5)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