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流體粘性的微觀物理意義是什麼
我想微觀上的直觀解釋的答案里已經寫得很清楚了,俺就簡單粗暴地上公式來作為佐證吧。統計物理里有個Green-Kubo 公式,大概意思是通過對各種時間關聯函數積分,可以得到各種線性輸運系數,黏度自然也stress tensor第一項為平動的貢獻,第二項則為粒子間相互作用的貢獻。既然stress tensor中既包含粒子速度又包含粒子受力,那麼黏度自然和熱運動以及相互作用都有關系啰。用最粗糙的氣體動理論來解釋,流體的粘性就來自於分子之間的「碰撞」。由於碰撞導致了動量的交換,從而使得相鄰的流體之間表現出宏觀速度逐漸接近的過程,這就是粘性。具體的物理圖像可以參見高中物理教材中小球碰撞的動量守恆、能量守恆分析。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應該這樣總結:由於分子熱運動導致了分子之間發生了近距離相互作用,進而表現出了流體的粘性。從物理概念上來講,粘性是相鄰流體之間動量交換過程的體現,下面有幾位答主已經提到,只是側重不同。微觀上看,根據流體性質的不同,導致流體分子間動量交換的方式也會不同。固體分子相對其固定位置振動,動量交換主要通過相鄰分子間相互作用力;氣體分子作無規則熱運動,動量交換以非緊鄰分子間相互碰撞方式為主;液體分子間的動量交換則介於這兩者之間,兩種方式都可以有。
㈡ 黏度的名詞解釋
黏度也可以稱為粘度,是指流體對流動所表現的阻力。當流體 (氣體或液體) 流動時,一部分在另一部分上面流動時,就受到阻力,這是流體的內摩擦力。要使流體流動就需在流體流動方向上加一切線力以對抗阻力作用。
黏度系數(簡稱黏度)η的物理意義是:在相距單位距離的兩液層中,使單位面積液層維持單位速度差所需的切線力。其單位在厘米·克·秒(c·g·s)制中為泊(g·cm-1·s-1),在SI制中為帕斯卡·秒(Pa·s或kg·m-1·s-1),1泊=0.1帕·秒。
㈢ 試說明粘度的單位及物理意義,並分析溫度與壓力對流體粘度的影響
粘度是:流體在流動時,因為內摩擦力的作用,內部分子之間會產生阻礙作用,這種性質就是流體的粘性,粘性的大小就是粘度。表示方法有三種,單位是不同的,動力粘度:泊(或厘泊);運動粘度:斯(或厘斯);相等粘度:恩式粘度。
如果是液體,粘度是隨溫度上升下降的,隨壓力上升增大;如果是氣體,粘度是隨溫度上升而上升的。
㈣ 流體粘度的意義是什麼流體粘度對流體流動有什麼影響
流體流動時產生上述內摩擦力的性質稱為粘性,而表示粘性大小的物理量(液體內部分子之間發生相對運動時產生摩擦阻力的大小)稱為粘度。流體的粘度越大,則表示流體的流動性越差。例如油的粘度比水大,油流動性比水差;蜂蜜沾度很大,很難流動,蜂蜜可以選用螺桿泵類產品,流體具有粘度的這種性質,對於研究流體的流動以及流體的傳熱、傳質等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粘度的物理意義是促使流體產生單位速度梯度(l/s)時,流體在單值面積上由於流體粘性所產生的內摩擦力大小。 因此.流體的粘度只有在運動時才顯示出來。流體的粘度越大,在相同速度下流動時內摩擦力越大,或者說,在相同的流動情況下,流體的粘度越大,則流體的阻力也越大,流體的壓頭損失也越大。因此,為了減小壓頭損失,粘度人的流體應選用較小的流速。
㈤ 什麼是液體的粘性,其物理意義是什麼
物理意義:
施加於流體的應力和由此產生的變形速率以一定的關系聯系起來的流體的一種宏觀屬性,表現為流體的內摩擦。
舉例:
以氣體為例,說明粘性形成的原因。氣體分子的速度是由平均速度和熱運動速度兩部分疊加而成,前者是氣體團的宏觀速度,後者決定氣體的溫度。若相鄰兩部分氣體團以不同的宏觀速度運動,由於它們之間有許多分子相互交換,從而帶來動量的交換,使氣體團的速度有平均化的趨勢,這便是氣體粘性的由來。根據這種圖象,利用統計物理中的玻耳茲曼方可以求得氣體粘性系數的表達式:
式中k為玻耳茲曼常數;m為分子質量;C為分子作用力的比例常數。以上公式說明,粘性系數與氣體密度無關,與溫度成正比。這兩條結論都得到了實驗證實。液體的分子運動論還未成熟,目前還沒有建立類似於氣體分子運動論的簡單物理圖像,用來說明產生液體粘性的機制。
(看不懂拉倒)
㈥ 寫出黏度的物理意義;當溫度升高時流體黏度如何變化
黏度是分子間的引力和分子的碰撞與運動造成的。氣體的黏度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大,液體隨溫度增大,黏度減小。
㈦ 黏度跟溫度有什麼關系
粘性與溫度的關系:液體的粘度隨溫度上升而減小,氣體的年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大。
黏度系數(簡稱黏度)η的物理意義是: 在相距單位距離的兩液層中, 使單位面積液層維持單位速度差所需的切線力。其單位在厘米·克·秒(c·g·s)制中為泊(g·cm-1·s-1),在SI制中為帕斯卡·秒(Pa·s或kg·m-1·s-1),1泊=0.1帕·秒。
主要參數:
在單位液層面積上施加的這種力,稱為切應力τ(N/m²),相應的切變速率(D) D=dv /dx。切應力與切變速率是表徵體系流變性質的兩個基本參數
牛頓以圖1的模式來定義流體的黏度。兩不同平面但平行的流體,擁有相同的面積」A」,相隔距離」dx」,且以不同流速」V1」和」V2」往相同方向流動。
牛頓假設保持此不同流速的力量正比於流體的相對速度或速度梯度,即:τ= ηdv/dx =ηD(牛頓公式) 其中η與材料性質有關,我們稱為「黏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黏度
㈧ 黏度的物理意義是什麼測定粘度時為什麼要恆溫
因為黏度與溫度相關,且一般正相關,因此,如果溫度變化,則黏度也變化。所以粘度測定實驗中,一定要保持體系溫度恆定,這樣才能測得需要的數據。
牛頓流體:符合牛頓公式的流體。 粘度只與溫度有關,與切變速率無關。非牛頓流體:不符合牛頓公式τ/D=f(D),以ηa表示一定(τ/D)下的粘度,稱表觀粘度。
粘度隨溫度的不同而有顯著變化,但通常隨壓力的不同發生的變化較小。液體粘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氣體粘度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對於溶液,常用相對粘度μr表示溶液粘度μ和溶劑粘度μ之比,即:
此比例系數η即被定義為液體的剪切粘度(另有拉伸粘度,剪切粘度平時使用較多,一般不加區別簡稱粘度時多指剪切粘度),故η=(F/A)/(/dr)=τ/r′。
將兩塊面積為1㎡的板浸於液體中,兩板距離為1米,若在某一塊板上加1N的切應力,使兩板之間的相對速率為1m/s,則此液體的粘度為1Pa·s。
㈨ 動力粘度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1、流體的粘性通常用μ來表示,稱為動力粘度.流體的動力粘度μ與它的密度ρ的比值稱為運動粘度,通常用ν表示,動力粘度和運動粘度之間的關系為ν=μρ(6)流體的粘度是流體最重要的參數之一,它反映了流體的運動特性和耗能能力
㈩ 黏度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黏度是分子間作用力強弱的外在體現。一般液體溫度升高時黏度下降,氣體溫度升高其黏度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