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水變成霧是什麼物理過程

水變成霧是什麼物理過程

發布時間:2022-05-18 07:43:10

⑴ 從物理的角度看:霧是如何形成的

先說什麼是「霧」:
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千米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霧形成的條件:
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

霧的種類:
1、輻射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
2、平流霧: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
3、混合霧:有時兼以上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
4、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范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5、煙霧: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一般來說,秋冬早晨霧特別多,為什麼呢?我們知道,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是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了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這就是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這樣說來,霧既不是從天而降,也不是自地而出?是空氣中凝結的水汽。不過他與天上和地面的溫度、濕度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靠近地面的大氣中,空氣里飄浮著無數直徑約千分之幾毫米的小水珠,使天地間白蒙蒙的一片,能見距離較小,這種天氣現象稱之為霧。
那麼,霧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知道,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達到最大限度時,就稱為水汽飽和。氣溫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越多。
例如,在氣溫為4℃時,每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是20℃時,每立方米的空氣中的水汽飽和量為17.30克。
如果,空氣中所含有的水汽多於某一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時,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小水滴或冰晶,所以,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就要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隨著氣溫的降低而造成的。
地面熱量的散失,會使地面溫度下降,同時會影響接近地面的空氣,使空氣的溫度也降低。如果地面附近的空氣相當潮濕,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空氣中的部分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靠近地面的空間里。如果靠近地面的空氣層里的小水滴多了,能見度低了,這就形成了霧。

霧和雲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只是霧生成在大氣的近地面層中,而雲生成在大氣的較高層而已。霧既然是水汽凝結物,因此應從造成水汽凝結的條件中尋找它的成因。大氣中水汽達到飽和的原因不外兩個:一是由於蒸發,增加了大氣中的水汽;另一是由於空氣自身的冷卻。對於霧來說冷卻更重要。當空氣中有凝結核時,飽和空氣如繼續有水汽增加或繼續冶卻,便會發生凝結。凝結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時,霧就形成了。

另外,過大的風速和強烈的擾動不利於霧的生成。

因此,凡是在有利於空氣低層冷卻的地區,如果水汽充分,風力微和,大氣層結穩定,並有大量的凝結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霧。一般在工業區和城市中心形成霧的機會更多,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凝結核存在。

一早出門,一片煙霧飄渺總是給人些許遐想。那麼霧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知道,空氣里有一定量的水汽,氣溫高水汽多,氣溫低水汽少。按照這個道理,溫度較高的白天里,空氣中存在著水汽,在等到夜晚溫度下降之後,空氣冷卻,就凝結成了小水滴或者是冰晶,浮游在接近地面的大氣中,霧就形成了。凌晨時分氣溫最低,所以大霧經常出現在早晨,而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小水滴或是冰晶又變成了水汽,霧也就漸漸消散了。

至於霧有哪些類型,我們提到了陸地上最常見的,主要發生在晴朗、微風而且水汽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是早晨的輻射霧;還有我國春夏季在沿海一帶經常出現的海霧,我們也叫它平流霧;以及大多出現在高緯度北極地區的蒸汽霧;另外還有上坡霧和鋒面霧。它們形成的原理和其他種類大同小異,都是冷暖氣流互相作用形成的。

當然,霧是有不少危害的。這當中除了我們都知道的對交通出行的嚴重影響外,因為它具有的較強吸附性,所以含了大量污染物的霧滴,還會加劇人們罹患鼻炎、咽炎、支氣管炎和肺癌的危險,那在這兒,我們也順便建議您,在有霧的天氣,應該暫停到室外運動;另外,霧滴當中的化學成分還會對金屬有很強的腐蝕作用;霧滴落在農作物上,也會造成農作物的減產。

那我們又該怎麼來對付它呢?通常情況下,我們把霧分成暖霧和冷霧兩種,溫度高於0度就是暖霧、低於0度就是冷霧。

消除暖霧有三種辦法,一是加熱法,這是對小范圍區域比如機場跑道採用的方法,就是加熱空氣讓霧滴蒸發而消失;二是吸濕法,就是撒一些鹽或是尿素等等吸濕物質來做催化劑,讓霧氣蒸發;第三種叫做人工擾動合成法,就是用直升機在霧區上空緩緩飛行,把霧頂的乾燥空氣驅趕下來和霧里的空氣混合,以讓霧氣蒸發消失。

而人工消冷霧的方法是把碘化銀、乾冰和液化丙烷這些催化劑撒到霧中,產生大量的冰晶,這些冰晶會吸收霧里的水汽而不斷長大,之後降落到地面,霧也就隨之而消失了。這種方法效果顯著。

人類想了這么多方法來消除霧,其實也不能就這么否定它,因為,在很多時候,霧也是有它可愛之處的。比如說,霧里含有的水分能夠滋潤土地,滋養農作物,在一些乾旱地區,人們常常收集霧水去灌溉農作物,海邊住的人還收集霧水來喝。不僅如此,冬天的霧還能起到保溫的作用,減少地面熱量的散發,讓農作物不至於受凍,這個對農作物過冬特別有好處。而那些喜歡溫暖和水的植物,比如茶葉、咖啡和葯材等,都是在多霧的地方生長的十分茂盛。而在很多的旅遊勝地,也都是因為有霧,別具一番景緻。比如我國湖北省的神農架就是一個雲霧繚繞的人間仙境,不僅有很濃厚的神秘感,還盛產許多的名貴中葯材;還比如煙波浩淼的鄱陽湖環繞中的廬山,也是因了無數的霧滴,隱隱現現,讓我們總是很難一睹它的真面目。

這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大霧,可是在上周好好的「風光」了一把。不過,討厭的霾也悄悄地溜出來走了一遭。變化無常的霾,形成的環境與沙塵暴有所不同。沙塵暴大多形成在極為乾燥的地區,霾常常形成在濕空氣當中。霾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通常是由於地面沙塵吹起,或者是大氣中排放大量的干粒子污染物如煙氣粒子等,使大氣中漂浮著氣溶膠粒子,它們對陽光進行散射而產生大氣渾濁現象。氣溶膠粒子對陽光的散射規律,至今尚未弄清楚,由於這種復雜的散射使人感到大氣不怎麼透明,透過霾層看遠處時,如果背景明亮,則遠處本來光亮的物體就呈現微黃色或者紅色,如果背景發暗,遠處原本比較暗的物體就會呈現淺藍色。

和霾一樣,煙霧也是一種在冬天裡經常能看到的天氣現象。它主要是由城市、工礦區或森林火災等排出的大量煙粒彌漫在空中形成的。在逆溫層存在的情況下,它會更明顯和嚴重。這個逆溫層就是指發生了空氣逆溫,不能自動凈化的大氣層。煙霧出現的時候,天空會變成黑色、灰色或者是褐色。如果是日出或黃昏的時候出現了煙霧,那我們看到的太陽則會變成紅色。和霾不同的是,煙霧在白天是比較少見的,它經常會出現在早晚。

您瞧瞧,這一會兒黑,一會兒灰的,還不如我們一起去看看發生在日本北海道的美麗極光呢。極光就好比是一位千面女郎,不僅奇麗多姿,而且變化莫測。有的極光剛出現不久就會馬上消失得無影無蹤,有的則可以在天空中保持幾個小時;有的十分明亮,甚至掩蓋了星月的光輝,有的則極為清淡,就像一絲淡淡的雲彩。這些美麗的極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大磁場,強大的太陽風帶電粒子流會猛烈地沖向它,在穿過地球大氣層的時候,粒子流和大氣中不同的氣體分子相互碰撞,於是便激發出了這些色彩絢麗的極光。

⑵ 水蒸氣變成煙霧是什麼過程!

煙和霧是不一樣的
煙是由固體小顆粒組成的
二霧是有液體組成的
水蒸氣是氣體
水蒸氣變成霧是氣體液化過程
會放出熱量
是物理變化

⑶ 霧是怎麼形成的,霧是哪種自然現象形成的

霧是液化這種自然現象形成的。霧的形成方式:

1、一種霧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數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

2、一種是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氣中的水蒸汽逐漸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做平流霧。

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能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霧的出現便是一種液化物理現象。所謂的液化是指氣態物質轉變為液化的一個過程。水汽在蒸發上升的過程中是一種氣態,而期間遇到了低溫冷卻變成了水滴,這就是一種液態。即氣態到液態的變化。

(3)水變成霧是什麼物理過程擴展閱讀:

霧與霾的區別:

1、水平能見度不同。霧的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米,霾的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

2、相對濕度不同。霧的相對濕度大於90%,霾的相對濕度小於80%。相對濕度80%~90%是霾和霧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霧的厚度只有幾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達3000米。

4、邊界特徵不同。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里;而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5、顏色不同。霧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黃色、橙灰色。

⑷ 起霧是什麼物理現象

起霧是氣體的凝華現象。是有水蒸氣,凝結成水,由於量較少,行成小水滴,就行成了霧。

⑸ 水變成霧,是什麼物態變化

汽化,屬於物態變化,水蒸發,在空氣中遇到塵埃等小顆粒,凝聚成小水滴,懸浮在空中,就成了霧。

物態變化:在物理學中,把物質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的過程,叫做物態變化。它們兩兩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所以物態變化有6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

其他物態如:等離子態、超固態、中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軟物質等。

(5)水變成霧是什麼物理過程擴展閱讀:

在更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原子核也能被「壓碎」。我們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在更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從原子核里放出的質子,在極大的壓力下,質子吸收電子,和電子結合成為中子。這樣一來,物質的構造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來是原子核和電子,此時此刻卻都變成了中子。這樣的物質呈現出中子緊密排列的狀態,叫做「中子態」。

這種形態大部分存於一種叫「中子星」的星體中,它是由大質量恆星晚年發生收縮而造成的,所以,中子星是小得可憐的、沒有生機的星球。

⑹ 水霧的形成屬於什麼物態變化

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再附著在
塵埃上的液態小水滴。也就是說,就是水
由氣態液化成液態。

⑺ 用物理知識解釋霧氣的產生和消除的過城

產生過程: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產生小水珠。小水珠吸附在塵埃上,就形成了霧。產生霧,也說明了空氣質量不好

消除過程:溫度上升,吸附在塵埃上的水,也就蒸發了,霧也就消失了。

⑻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霧的形成屬於什麼現象

從物理角度來說,霧的形成源於接近地面的大氣溫度下降,飽和水汽壓降低,使得原大氣中所能容納的氣態水過量析出,附著在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上,形成「霧滴」懸浮於地面附近。
由於水的蒸發,大氣中含有一定的氣態水,一定大氣溫度下,所能容納的水的最大的量是一定的,物理上以「飽和水汽壓」來描述,一般氣溫高,飽和水汽壓高,也就是可以容納較多的水氣,氣溫低的飽和水汽壓就低,氣溫高時已經存在的較多水氣,因為氣溫下降,飽和水汽壓降低,不能再容納時,只好成為液體從空氣中分離出。

閱讀全文

與水變成霧是什麼物理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