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賽事流程
賽期一般為9天。第1天報到後,隊員和領隊分開居住,住地一般相距幾公里以上。東道國為每一參賽隊學生配備1名翻譯兼導游,這對東道國來說是一種很大的負擔,有些國家難以承辦IPhO活動,其部分原因也在於此。因華裔子弟遍布世界各地,東道國為我們代表隊配備的翻譯幾乎都是在該國讀研究生的華人學子。
第2天上午是開幕式,常在大學禮堂舉行,氣氛淡雅肅穆,學術氣氛濃厚。開幕式後領隊與隊員暫不往來,且自覺地互不通電話聯系,有事均通過翻譯轉達。第2天下午學生由主辦者組織旅遊或參觀,領隊們則參加本屆國際委員會正式會議並集體討論、修改和通過理論賽題,再由各國領隊將題文翻譯成本國文字,交由組委會復印。會議開始時,各國領隊與觀察員分別就座,組委會執行主席及其助手們的座位安排在正前方。東道國將3道理論題的題文和題解,以及評分標準的4種文本(英、俄、德、法)之一發給各國領隊。大約一小時後,命題者代表用英語向大家介紹該題的命題思想及解題思路等,然後大會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最後通過這道理論題。3道題逐題進行,若其中某道題被否決,組委會便公開備用的第4道題。
3道題通過後常已近深夜,這期間除晚餐外,還供應飲料和點心。中國領隊們而後所做的翻譯工作,一般都會持續到次日清晨6點左右,真可謂通宵達旦。
第3天上午8點開始,學生們進行5小時的理論考試,其間有飲料和點心供應,學生們用本國文字答卷。組委會為領隊們安排旅遊或參觀活動;盡管大多數人已經非常疲乏,也許因為身臨異國他鄉,仍是游興十足。第3天下午東道國安排的休息性活動常能使領隊與學生有機會見面,然而師生間很少談及上午的考試,為的是不在情緒上影響後面的實驗考試。
第4天討論、修改、通過及翻譯實驗賽題。實驗賽題為1-2道,2道居多。
第5天學生分為兩組,分別在上、下午進行5小時的實驗考試。若有2道題,則每題2。5小時。實驗考試後學生們的緊張情緒驟然間消失,隊與隊之間頻繁交往,學生們挨門串戶地互贈小禮品,最受歡迎的當數各國硬幣。此時,領隊們開始悉心研究由組委會送來的本隊隊員的試卷復印件,上面有評分結果。分數由東道國專設的閱卷小組評定,在評定我國學生試卷時,常請另一位懂中文的研究生協助閱讀試卷上的中文內容。
東道國通常在第6、7天安排各國領隊與閱卷小組成員面談,商討和解決評分中可能出現的差錯和意見分歧。第7天的下午或晚上舉行最後一次國際委員會會議,多數領隊藉此機會互贈小禮品。會議最重要的議程是通過學生的獲獎名單。理論題每題10分,滿分30分;實驗題若有2道,則每題10分,滿分20分。按章程規定,前三名選手的平均積分計為100%,積分達90%者,授予一等獎(金牌);積分低於90%而達78%者,授予二等獎(銀牌);積分低於78%而達65%者,授予三等獎(銅牌);積分低於65%而達50%者,授予表揚獎;積分低於50%者,發給參賽證書。上述評獎積分界限均舍尾取整。例如第24屆IPhO前三名平均積分為40。53分,其90%為36。48,取整為36分,即成金牌分數線。通常得獎人數占參賽人數的一半。金牌第1名被授予特別獎。此外,還可由東道國自設各種特別獎,例如女生最佳獎、各試題的解答最佳獎等。按章程此競賽為個人之間的競賽,所以不評團體獎,但大家對每個代表隊的總成績還是比較重視的,所謂團體總分第一或第二,即基於這一重視而自行統計所排座次。
第8天上午或下午舉行隆重的頒獎和閉幕式,常有東道國學生的鼓樂隊來表演助興。當向金牌第1名頒發特別獎時,全體起立鼓掌祝賀,形成頒獎活動的高潮。閉幕式的最後一項內容是由本屆主辦國代表將國際物理教育委員會授予IPhO的銅質獎章和證書移交給下一屆東道國組委會代表,後者隨即發言歡迎各國組隊參加下一屆IPhO。閉幕式後的中午或晚上舉行正式宴會,宴會中東道國常邀請各隊學生表演節目,在歡笑聲中互相告別。
第9天由東道國派車送各隊赴機場回國,為這友誼的IPhO活動劃上圓滿的句號。
2. 物理競賽流程
一般來說物理競賽考四場(如果每場都能通過的話),復賽分兩場,說三次也對。但不是像那位朋友說的,「先在我們學校考初賽」,學校里的初賽不屬於正式的比賽過程。應該是從預賽開始,各地方競賽委員會用全國統一的預賽題組織考試,成績較好的進入復賽。一般預賽都不成問題,因為確實挺多人能過。
也就是《預賽》-《理論復賽》-《實驗復賽》-《全國決賽》(也考實驗)
復賽對於一般同學是最為重要的考試,分為理論和實驗兩場。由於理論復賽分值比重較大,一般物理競賽培訓都是准備理論復賽。每個省都有對應的全省一等獎名額(可以加分、保送)。如2008年江西有39個一等獎名額,進入實驗復賽的就在前80名左右,四川情況後面會說。一般情況下,理論復賽名次差不多也是總成績名次。像我預賽成績是全市第一,但復賽成績不好是沒有用的,不像奧運射擊比賽會將其計入決賽。所以有點復賽一場定乾坤的感覺
對於四川無復賽名額的說法是不對的。根據《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文件[2008] 03號》四川會舉辦復賽,而且名額不少,有44個(2008年),統一編號為P08川001—P08川044,今年名額不可能少很多,因為名額與高考本科錄取數、預賽訂卷數有關,而這些參數基本穩定。四川2008年決賽獲獎還可以額外獎勵名額。像江西07年37個,08年39個,就是靠決賽獎勵。「在市裡考了最多得一個市裡的獎?」的說法是錯誤的。
如果省里成績好,還有機會進入決賽(那個難啊),《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章程》上規定每省「擇優推薦3名學生參加決賽」,但具體名額與全國一等獎有關,像江西就靠一等獎從基礎名額3一步一步加到了7.四川有在決賽中取得好成績的,23屆四川的塗光煒、李奇龍就獲得全國二等獎,怎麼可能不舉辦復賽呢?
爭取競賽得獎後保送大學,有省級一等獎就可以,但要去北大清華,還要通過自主招生考試(也有點難),不過高考加十分是肯定的。得到全國的獎更是有20分加。如果努力,一定有理想的成績。應該為物理競賽奮斗啊。可以去網路物理競賽吧上去看看。(應該這不算廣告吧?)加油吧。
最後祝你在2009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3. 物理競賽的國際競賽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正式英文名稱為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簡稱為IPhO。IPhO在波蘭科學院W.Gorzkowski教授倡導下,於1967年在波蘭華沙舉辦了第一屆。以後,IPhO每年在不同的國家舉行,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學科競賽之一,也是當今世界上頗具有影響的青年智力大賽之一。參賽國也由最初的五個國家發展到有40多個國家參加,影響遍及世界五大洲。
4.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歷史
由原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和波蘭3國物理學家倡議發起的國際物理競賽。1967年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第一屆競賽,共有五個國家參加。除發起3國以外,還有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 自第二屆起,參加的國家逐漸增多,1972年,西歐、北美國家也加入了這個競賽,從此,成為國際性的物理競賽。
為組織國際性物理學科競賽,波蘭的Cz。Sctstowski教授、捷克斯洛伐克的R。Kostial教授和匈牙利的n。Kunfalvi教授作了艱苦的准備工作,使得首屆IPhO於1967年在波蘭的首都華沙舉行。
早期賽事參賽加國都是中歐國家。獲邀參與國家包括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及羅馬尼亞(當中包括主辦國波蘭)每隊有三名中學生及一名導師。
第一屆學生需要解答四條理論及一條實驗問題。
第二屆物理奧林匹克由Rezs Kunfalvi舉行,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八個國家參與角逐。東德、蘇聯及南斯拉夫參與比賽。隊中都是有三名中學生及一名導師。在第二屆舉辦前舉行一場淘汰賽。
第三屆由Rostislav Kostial教授在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舉行。該屆有五名中學生及兩名導師
第四屆在1970年在蘇聯莫斯科舉行。每個國家派出六名學生及兩名領隊。此屆比賽作出了少許改動。
自第五屆1971年在保加利亞索菲亞舉行,每隊有五名學生及兩名領隊。1978年及1980年沒有舉辦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因為西方國家參賽的影響。西德是第一個參加此比賽的資本主義國家。因此東方國家取消1980年及1982年比賽。1982年以後,西方國家可以自由參賽。從那之後每年均會決定舉行的場地,每個國家需要在三年內不能舉行兩次比賽。
理論測驗最少五小時及回答三條問題。大多數問題都多於一個部份。問題包括一條或兩條實驗題,需要五小時完成。
5. 初高中國際大賽如何參加
答:參加國際大賽不同的賽制要求也不太一樣,一般情況下,要先參加省級的比賽,拿到非常好的名次後再參加國內的比賽選吧,組成國家隊成員,再參加國際賽事。
初中生可以參加的國內外競賽:1、華羅庚杯。2、迎春杯。3、希望杯。4、走美杯。5、全國初中數學聯合競賽。
在申請海外大學和國際學校時,國際競賽已經成為了繞不過去的話題;如果能參加國際競賽獲得證書,在申請時體現的含金量和認可度就會非常高。很多托福高分、SAT高分學生也會被名校拒絕,因為海外名校申請,學生的活動背景對錄取有很大的影響,活動背景是大學直接檢驗學生能力的主要方式。
適合高中生參加的國際競賽:1、Physics Bowl「物理碗」高中物理競賽由美國物理教師協會 AAPT 主辦,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高中物理競賽之一,每年全球11個國家超過500所著名高中參加。2、經濟國際競賽 IEO國際經濟學奧林匹克競賽,是由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主辦,為高中生舉辦的一年一度的經濟學盛會。3、AMC美國數學競賽,由美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簽字頒發獲獎證書,每年正式登記參加AMC人數高達60萬人次。
6. 國際物理奧賽金牌得主的攻略是什麼
2018年的世界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奧林匹克競賽上月已陸續結束,站在世界舞台的頂尖選手的學習秘訣是怎樣的?
「在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場上,中國隊已經連續『衛冕』多年了」。這是在今年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拿下物理金牌的學生薛澤洋說的唯一一句「霸氣外露」的話。大多數時候,他總是謙遜、明朗地一笑,覺得自己所獲得的一切,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因為沒有升學的壓力,他的心態「放得更開了」,到了高二時,塗道廣給他制定了專門的學習計劃,「目標很明確,希望他能在高二時進入國家隊集訓,乃至進入國家隊,爭取更好的成績」。
那時候,除了應試方面的學習,塗道廣更注重培養薛澤洋的物理素養和整體能力。因此,薛澤洋在高二時,基本上把大學課程中「四大力學」方面的知識,全部學了一遍。
他們的方法也很簡單:自學。每周約定一個時間,師生二人會進行討論。這種方法非常奏效,高二結束時,薛澤洋就以廣東省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到全國決賽,並考進了由全國物理奧賽頂尖的50名隊員組成的國家集訓隊。之後,在國家隊經過兩期的培訓,他又從50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代表國家隊「出征」國際比賽的五名隊員之一。
薛澤洋稱:
物理競賽從「入坑」到「通關」,相對而言是個固定的過程,尤其對參訓的學生來說,老師很熟悉每個環節再加以指導,學生不停「刷題」。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結果都是理想的。
而且我們省相對很多其他競賽大省來講,競賽水平還是不夠的,有時候競賽結果暴露出來的地域差異很明顯,這方面我們還需要努力去趕上。
2015年第一次參加物理競賽時,基本上沒怎麼准備。就是暑期時把高中的課程看了一遍就上場了。當時沒有拿到特別好的成績,可能別人看來會失望,我恰恰看到了希望。因為隨便考考,就能考出這個成績,說明自己還是有實力,所以無形中增加了自信。
現在有時間可以看看書。平時刷題比較多,因為熟練很重要,我們國家的競賽還是比較偏重熟練度的,多看教材,看懂知識點。把心態調整好,很多事情我都比較隨性,不會太受情緒的影響。平時不刷題的話,我還會打打游戲。
競賽很多內容都依賴於自學。對於我們來說,平常的學習中還需要自己鑽研。
在我看來,市面上的書其實並不多,我主要看一些中學和大學的教材,深入地研究它們,沒看過其他的參考書。從接觸物理以來,我看過的書總共大概十幾本。同時多做點題目,多做一點實驗,就差不多可以得到一個理想的成績。
奧賽攻略:
1.提前看一些書
提前學一些不僅僅是初中課堂上的內容,很多時候是有能力去學的。可以提前去看一些書。我給深圳中學初中三年級的學生推薦了北京大學趙凱華老師寫的《新概念高中物理讀本》,讓他們自己去讀,但我不會去檢查,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找我問。
2.讀不懂沒關系
讀不懂沒關系,我給大家講一個大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恩曼的故事,順便推薦同學們看他的自傳《迷人的科學風采——費恩曼傳》。在他的自傳中說道,費恩曼給他的妹妹買了一本天文學的書,他的妹妹說看不懂。他勸導妹妹說,看不懂沒關系,你就從第一頁開始翻,假設看到第十頁,看到實在看不下去了,那麼把書合上,再從第一頁開始看,也許這一次能看到第十五頁、二十頁。
很多同學就是這樣,一遇到不懂就停止了。不要丟掉,可以從頭再開始看,一遍一遍地看。等到用這種方法,把整本書從頭到尾完全讀一遍了,那這時候學到的知識就是自己的,完全都忘不了。
3.學習不是線性的
我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不是簡單的,線性的。不懂可以往後走,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慢慢消化,對前面不懂的也有新的理解。
4.互相上課,互相討論
要出成績,團隊非常重要。在一起有一個好的文化——互相幫助。我帶競賽班會提前布置一些任務,讓每個人負責講一個章節,一個模塊,一個專題。規定某個下午,讓他們互相教、互相學,我只是輔助提醒。如果他們能把某個問題用自己的語言,有邏輯、有條理地描述清楚,才是真的懂了。
7. 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競賽條例
第一條 為規范全國五項學科競賽,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的適用范圍是全國五項學科競賽(以下簡稱學科競賽)。其名稱分別是:
1.數 學:全國高中數學聯賽
中國數學奧林匹克
2.物理學: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賽區)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
3. 化 學: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省級賽區)
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4.信息學: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5.生物學: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
第三條 學科競賽是一項面向全國中學生的競賽活動,其宗旨是:向中學生普及科學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促進大、中學校教學改革;通過競賽和相關的活動培養和選拔優秀學生,為參加國際學科競賽選拔參賽選手。
第四條 學科競賽屬於課外活動,堅持學有餘力、有興趣的學生自願參加的原則。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方式。 第五條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第六條 主辦單位:各有關全國性學會,分別是:
1.中國數學會:數學競賽;
2.中國物理學會:物理學競賽;
3.中國化學會:化學競賽;
4.中國計算機學會:信息學競賽;
5.中國植物學會和中國動物學會:生物學競賽。
第七條 主辦單位的職責:制定本學科競賽的(章程)(或條例)、負責本學科競賽的組織、命題、成績認定、獎勵和懲處、選定承辦單位、工作人員聘任、上報競賽成績等工作。
第八條 聯席會議:由主管單位召集學科競賽主辦單位參加的會議,其主要任務是協調五學科競賽、交流信息、研究在競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第九條 省級賽區主管機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牽頭,聯系當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各有關省級學會,成立省級五項學科競賽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省競賽管委),負責省級賽區學科競賽的領導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監督、協調本省五項學科競賽的各項組織工作。
2、監督賽區實施單位的工作,接受、處理與學科競賽有關的申訴與投訴。
第十條 省級賽區組織實施單位:省級競賽及其相關活動以省為單位組織實施。省級賽區的競賽事宜由賽區相應機構負責。省級賽區根據本條例和各學科競賽的規定組織實施本賽區的競賽,其主要任務是:根據主辦單位的要求發放競賽通知、設立考點和任命各考點負責人;接收和分發題卷和保密保管工作;根據規則組織競賽並保證賽場的秩序;收集競賽答卷並負責保密保管;根據主辦單位擬定的評分標准評判成績;將競賽結果按規定報告主辦單位,等等。省級賽區組織實施單位除對主辦單位負責外,還應接受省競賽管理委員會的領導、監督與管理。 第十一條 報名與資格認定:省級競賽的報名及資格認定工作根據各學科競賽章程(條例)由省級實施單位負責,全國競賽(決賽)由主辦單位負責。
第十二條 競賽時間和地點:各省可根據參加競賽的學生人數的多少和地域分布設立多個分賽點與考場。各賽區的競賽時間必須按照主辦單位的規定統一進行。全國競賽(決賽)的時間、地點由主辦單位確定。
第十三條 命題:全國學科競賽的命題工作由主辦單位負責。競賽大綱由主辦單位確定並予以公布。具體命題工作可由主辦單位組織專家承擔,也可以徵集試題,最後由主辦單位確定考試題目。
第十四條 試卷管理
第十五條 考場設置與考試實施
第十六條 評卷
第十七條 獎項評定
1、全國競賽及省賽區競賽的成績判定辦法、獲獎比例及人數由主辦單位確定。
2、省賽區競賽獲獎標准由主辦單位確定,競賽一等獎人數由主管單位實行總量控制。
3、全國競賽的證書和省賽區競賽一等獎證書由主管單位統一印製。省級競賽二、三等獎證書由主辦單位統一印製。
4、全國競賽(決賽及省級競賽一等獎)的獲獎證書由主管單位和主辦單位共同頒發,省級競賽二、三等獎證書由主辦單位頒發。
5、競賽的主管單位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公示一等獎獲獎選手的名單。 第十八條 參加競賽活動的全體工作人員要認真執行競賽條例及各項制度和規定,做到認真負責,廉潔奉公。
第十九條 工作人員不得收受任何與競賽有關的單位或個人的禮品或非勞務性酬金。
第二十條 任何人在了解了即將啟用的競賽試題後,在開賽前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不得暗示有關試題的任何信息。在了解了答案後,在正式公布前不得向任何人泄露。
第二十一條 在正式公布前,不得向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透露競賽成績和結果。
第二十二條 命題人命題後不得參與任何與競賽有關的輔導。參與命題和試卷發放過程中的所有人員必須保密,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十三條 競賽和命題實行迴避制度。當年有子女或其他親屬參加競賽者,須主動事先聲明並予以迴避。 第二十四條 競賽的組織者和參加者均須遵守競賽條例和相應規則,並應接受監督:
1.主辦單位的工作由主管單位監督。
2.省競賽管委的工作由主辦單位和其上級領導機關監督。
3.省賽區實施單位的工作由主辦單位和省競賽委監督。
4.省競賽管委負責人對省級競賽的事務負責並監督和管理所負責的賽區。
5.任何個人和組織都可以對競賽的組織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並有權按照程序進行投訴。
第二十五條 如發現參賽學生有違規行為,可向省級競賽組織者具名舉報,組織者必須受理,根據實際情況和規則對違規者進行處理,且為舉報人保密。
第二十六條 如發現當地競賽組織者有違規行為,可向其上一級競賽組織者報告,該競賽組織者必須受理,並對情況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依照規則進行處理。 第二十七條 被處罰的行為包括:參賽學生違規、賽場工作人員失職、省級競賽負責人失職、組織機構失職。下列行為,均屬違規或失職行為。
1.參賽學生違規行為是指,在規定參賽學生應獨立解題(或獨立完成任務)的場合:
(1)將不允許夾帶的物品帶入考場並經監考人指出後不予改正;
(2)以不正當的方式提前得到競賽題目或與競賽題目有關的信息;
(3)賽前及賽中為其他參賽學生提供與競賽題目有關的信息;
(4)未經許可通過用各種途徑和介質將競賽答案帶入考場;
(5)不遵守賽場規定並可能影響公平競賽的其他行為。
2.賽場工作人員的違規或失職行為是指,在參賽學生獨立解題時:
(1)發現參賽學生有違規行為而不制止、不上報;
(2)提前將競賽題目泄漏給參賽學生;
(3)不按規定為參賽學生提供與競賽題目有關的信息;
(4)不按規定保存和上交競賽結果;
(5)擅自更改參賽學生的競賽結果;
(6)其他可能影響公平競賽的行為。
3.省級競賽負責人的違規或失職行為是指,在參賽學生獨立解題時:
(1)未經主辦單位許可擅自復制試卷;
(2)提前將競賽題目泄漏給參賽學生;
(3)發現參賽學生有違規行為而不按規定懲罰;
(4)發現賽場工作人員有不規范行為不制止且繼續聘用
(5)擅自更改參賽學生的競賽結果或成績;
(6)不按規定上報競賽結果;
(7)對於發現的違規或失職行為不向主辦單位報告。
4.省級組織機構的違規或失職行為是指:
(1)未經主辦單位許可擅自復制試卷;
(2)競賽組織者中的成員提前將競賽題目泄漏給參賽學生或省賽區;
(3)擅自更改參賽學生的競賽成績;
(4)未按照規定將有關情況上報主辦單位。
5.主辦單位的違規或失職行為是指:
(1)競賽命題人員在命題後為參賽學生輔導;
(2)競賽組織者的任何成員提前將競賽題目泄漏給參賽學生或省賽區;
(3)擅自更改參賽學生的競賽成績;
(4)沒有按照規定將競賽結果和有關情況上報主管單位。
第二十八條 對違規或失職行為的處罰
1.在省級競賽中發現參賽學生有違規行為,取消該參賽學生當年成績,從次年算起禁賽兩年。
2.在全國競賽中發現參賽學生有違規行為,取消該參賽學生當年的成績,從次年起三年內不得參加五項學科競賽中的任何一項競賽。
3.有失職行為的賽場工作人員將立刻失去監考者的資格,主辦單位予以通報批評。
4.有失職行為的省級競賽負責人及工作人員,主辦單位將立刻撤消其負責人資格,主辦單位予以通報批評。
5.發現省級競賽組織者集體違規,主辦單位要求該省賽區主管單位改組競賽組織機構。
6.上述1-5行為均由相應的主辦單位記錄在案,同時上報主管單位備案。
7.主辦單位中的成員(包括命題者)如有第二十七條第五款1.2.3中所列行為,由主辦單位取消當事人參與競賽工作的資格。
8.對於主辦單位的集體失職,主管單位除提出警告外,有權取消對該主辦單位的經費支持,並有權收回其主辦權。
9.對於有事實根據的真實署名投訴,接受投訴者必須受理,並對其真實性展開調查。受理投訴的單位有義務為投訴人保密。受理投訴的單位將不予受理匿名和沒有事實根據的投訴。
10.被處罰方可向其上一級單位或主辦單位提出申訴,主管單位為最終裁決單位。 第二十九條 主管單位每年對全國學科競賽撥付專項活動補助費,經費實行專款專用,由主辦單位負責分配、使用,每年須將使用情況報告主管單位。
第三十條 全國性學會每年的學科競賽活動經費可通過各種途徑自籌。但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得攤派。參賽隊和參賽學生應交納的費用由主辦單位根據競賽成本核定。不得以贏利為目的超標准向學生收取費用。
第三十一條 所有競賽經費的預算、決算應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審計。 第三十二條 任何一個省、市、自治區的賽區實施單位,在得到賽區主管機構的同意後,都有義務和資格申請承辦由本條例確認的相關的競賽活動。
第三十三條 申辦須在舉辦年的三年前不晚於年底向主辦單位以書面方式提出。申辦報告應包括申請報告和承辦方案。
第三十四條 主辦單位在收到正式申請報告後,應對申辦單位進行全面考察,然後確定其主辦權。
第三十五條 承辦單位的選定主要考慮申辦單位的學術基礎、組織能力和財政支持,此外還要考慮承辦地的地域分布。在同等條件下,沒有承辦過的省有承辦優先權。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由中國科協青少年部負責起草和修改
第三十七條 本條例的制定和修訂過程中,聽取五項學科競賽主辦單位的意見。
第三十八條 各學科競賽章程(條例)由主辦學科競賽的全國性學會制定,中國科協批准後,由主辦單位公布實施。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由中國科協負責解釋,自正式發布之日起實行。
8.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參賽條件
想要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首先要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經初賽、復賽、決賽、集訓隊,最終脫穎而出才能進國家隊。
所以限制也就在讀高中生,中國人,除此以外就看實力和運氣了。
9. 大學物理競賽中含金量高的競賽都有哪些國際物理競賽中都有哪些
含金量高的物理競賽如下:
1、全國大學生物理競賽
是一個形式上類似於CPHO(全國高中生物理競賽)理論部分的比賽,報名即可參加,就是倆小時做一張卷子而已,得獎了一般能獲得大物期末成績加分。就內容與難度來講,和CPHO復賽基本持平。
2、CUPT(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
我參加過,不過感覺有點水,最後成績全靠院系砸錢以及臨場表演,至於學術水平真是不敢恭維,不要對評委的學術水平抱有任何期望。
3、北師大的話,還可以參加北京市大學生實驗物理競賽,這個比賽跟CUPT類似,雖然實驗限定反范圍但是自選角度。
4、CPhO(ChinaPhysicsOlympiads)
即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是在中國科協領導下,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願參加的群眾性的課外學科競賽活動。這項活動得到教育部的同意和支持。
競賽的目的是促進中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興趣,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促進學校開展多樣化的物理課外活動,活躍學習空氣;發現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對他們進行培養。
十大全球頂尖國際物理競賽盤點
2021理科國際競賽清單盤點
Physics Bowl——物理碗美國物理競賽
BPHO——英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
PUPC——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競賽
CAP——加拿大物理奧林匹克競賽
SIN——加拿大滑鐵盧牛頓物理競賽
ASOP——澳大利亞科學奧賽(物理)
BAAO——英國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奧賽
BSC——澳大利亞科學競賽(物理)
JSOC——加拿大初級科學奧賽(物理)
AAPT——美國高中生物理攝影大賽
10. 高中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大綱以及規則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章程
(1991年2月12日經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會通過、2004年11月修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對外可以稱中國物理奧林匹克,英文名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縮寫為CPhO)是在中國科協領導下,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願參加的群眾性的課外學科競賽活動,這項活動得到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司的正式批准。
競賽的目的是促使中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興趣,改進學生方法,增強學習能力;幫助學校開展多樣化的物理課外活動,活躍學習空氣;發現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的對他們進行培養。
第二條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要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競賽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可以比中學生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有所提高和擴展。
第三條 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者主要是在物理學習方面比較優秀的學生,競賽應堅持學生自願參加的原則。競賽活動主要應在課余時間進行,不要搞層層選拔,不要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第四條 學生參加競賽主要依靠學生平時的課內外學習和個人努力,學校和教師不要為了准備參加競賽而臨時突擊,不要組織「集訓隊」或搞「題海戰術」,以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身體健康,學生在物理競賽中的成績只反映學生個人在這次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水平,不應當以此來衡量和評價學校的工作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第二章 組織領導
第五條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會制定《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章程》;設立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簡稱全國競委會),統一領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活動。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由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員若幹人組成,主任和副主任由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會聘任,組成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簡稱常委會)。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可設名譽主任,由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會聘任。
全國競委會委員任期一年,產生辦法如下:
1、 每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各委派委員一人;
2、承辦本屆和下屆決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各委派3人;
3、由常委會根據需要聘請若幹人任特邀委員。
第六條 常委會在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會領導下主持全國競委會工作;制定有過競賽工作的各項實施細則。
全國競委會在決賽期間召開全體會議,研究和討論與本屆和下屆競賽有關事宜,交流組織競賽活動的經驗,提出意見和建議;審議通過決賽獲獎學生名單。
全國競委會委員在任期內負責常委會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競賽委員會工作上的聯系。
第七條 常委會下設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命題組(簡稱命題組)和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辦公室(簡稱辦公室)等工作機構。
命題組成員由常委會聘請專家擔任。命題組負責預賽、復賽理論試題及決賽的理論、實驗試題的命題工作。
辦公室負責處理有關競賽的日常事務。
第八條 每年承辦決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與有關方面協商組成該界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組織委員會(簡稱組委會),組委會負責決賽期間各項活動的籌備與組織工作以及命題會議的會務工作。
第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與各有關方面協商組成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簡稱地方委員會)。地方委員會要按照《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章程》和常委會制定的有關競賽工作的各項實施細則,負責組織和領導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競賽的各項活動。
地方競委會的工作受全國競委會的指導和監督。
第三章 競賽程序
第十條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每年舉行一次,包括預賽、復賽和決賽。在校高中生可向學校報名,經學校同意,由學校倒地方競委會制定的地點報名。凡報名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的學生均在地方競委會指定的地點參加預賽。預賽(筆試)由全國競賽委員會統一命題和制定評分標准,辦公室統一制卷。各地方競賽委員會組織賽事和評定成績。預賽滿分為200分,競賽時間為3小時。地方競委會不得組織其它考試來確定學生參加預賽的資格。
第十一條 復賽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理論題由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命題組統一命題和制定評分標准,辦公室統一制卷。理論考試滿分為160分,時間為3小時。各地方競委會組織賽事和評定成績。復賽實驗由地方競委會命題和評定成績,滿分為40分,實驗時間為3小時。復賽實驗的日期、地點和組織辦法由各地方競委會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
參加復賽的學生由地方競委會根據決賽成績確定。參加復賽理論考試的人數不得少於本賽區一等獎名額的5倍。參加復試實驗考試人數不得少於本賽區一等獎名額的的1.2倍。
第十二條 各地方競委會根據學生復賽的總成績(理論考試成績和實驗考試成績之和)擇優推薦3名學生參加決賽。對於在上屆決賽中成績較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給予獎勵名額,凡有學生獲一等獎者,一律獎勵1名。在當年舉行的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獲金、銀、銅講的學生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每有1名學生獲獎,就獎勵1名。
承辦決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參加決賽的名額可增加3名。
若參加決賽的最後一個名額有兩名以上的學生總成績相同,則地方競委會根據他們的理論成績高低擇優確定一名;若理論成績最高的學生有兩名以上也相同,則地方競委會可對理論成績並列最高的學生以筆試的形式進行加試,選取成績最好的1名。
決賽由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命題組命題命題和制定評分標准,決賽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競賽時間各3小時。理論滿分為140分,實驗滿分為60分。由組委會聘請高校教師閱卷評分。
由常委會聘請專家組成評獎組,由評獎組核審學生決賽成績,提出獲獎名單,最後由全國競委會審議通過。
第四章 命題原則
第十三條 競賽內容要從我國目前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但不必拘泥於現行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常委會要根據此原則編寫《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內容提要》和《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實驗指導書》。
第十四條 預賽、復賽和決賽理論命題均以《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內容提要》為依據。復賽實驗題目從《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實驗指導書》中選定。決賽實驗命題以《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內容提要》和《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實驗指導書》為基礎。
第五章 獎勵辦法
第十五條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只評選個人獎,不搞省、地、市、縣或學校之間的評比,根據決賽成績和參加決賽人數,每屆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人數各占參加決賽人數的1/6和1/3。若一(或二)等獎最後一個名額有兩名或兩名以上的學生總成績相同,則都評定為一(或二)等獎。由全國競賽委員會給予獎勵,在舉行決賽的城市召開授獎大會,頒發全國學和物理競賽獲獎證書。
第十六條 對於預賽和復賽中成績優異的學生,全國競委員設立賽區一、二、三等獎,由地方競委會按學生成績進行評定。賽區一等獎的評定以復賽總成績為准。賽區二等獎的評定以復賽理論成績為准。賽區三等獎的評定標准由地方競委會根據學生成績和當地實際情況決定。賽區一、二、三等獎獲獎者均頒發相應的獲獎證書。
賽區一等獎的名額由常委會決定。若賽區一等獎最後一個名額由兩名以上的學生總成績相同,則地方競委會應根據他們的理論成績高低擇優確定一名;若理論成績最高的學生又兩名以上相同,則地方競委會可對理論成績並列最高的學生以筆試的形式進行加試,選取成績最好的一名。賽區二、三等獎的名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確定。
對獲獎學生的獎勵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十七條 對在決賽中獲獎和獲賽區一、二等獎的學生的指導老師,由各地方競委會確定名單,以全國競委會名義給予表彰,發給榮譽證書。
第六章 守則和紀律、監督、懲罰
第十八條 關於競賽守則和紀律、監督和懲罰,按中國科協頒發的有關條例中的規定執行。
第七章 經 費
第十九條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所需經費應根據中國科協的規定主要通過各種途徑自籌,但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
第二十條 學生參加預、復賽應繳納報名費和試卷費。報名費收入全部由地方競委會留用,試卷費上交全國競委會辦公室。參加決賽的學生要繳納決賽參賽費,作為全國競委會和組委會進行與決賽有關的各項工作的部分經費。
學生參加競賽所需食、宿、交通費用原則上由學生自理。對經濟有困難的學生由地方競委會與有關方面協商給予補助。
第二十一條 決賽活動所需經費由組委會負責籌措,全國競委會給予適當補助。
第二十二條 經費開支應貫徹勤儉節約的原則。向學生收取的費用應根據競賽成本核定,不以盈利為目的。
第八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本章程經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會制定。本章程的解釋權屬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會。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內容提要2006年2月修訂版。
一、理論基礎
力 學
1、運動學
參照系。質點運動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對速度。
矢量和標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的標積和矢積
勻速及勻速直線運動及其圖象。運動的合成。拋體運動。圓周運動。
剛體的平動和繞定軸的轉動。
2、牛頓運動定律
力學中常見的幾種力
牛頓第一、二、三運動定律。慣性參照系的概念。摩擦力。
彈性力。胡克定律。 慣性力的概念。
萬有引力定律。均勻球殼對殼內和殼外質點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導出)。
開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衛星的運動。
3、物體的平衡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力矩剛體的平衡。重心。物體平衡的種類。
4、動量
沖量。動量。質點與質點組的動量定理。
動量守恆定律。質心,質心運動定理。反沖運動及火箭。
5、沖量距
角動量。質點與質點組的角動量定理(不引入轉動慣量)。
角動量守恆定律。
6、機械能
功和功率。動能和動能定理。
重力勢能。引力勢能。質點及均勻球殼殼內和殼外的引力,勢能公式(不要求導出)。
彈簧的彈性勢能。功能原理。機械能守恆定律。碰撞。恢復系數。
7、流體靜力學
靜止流體中的壓強。浮力。
8、振動
簡揩振動[ x=Acos(ωt+α)]。振幅。頻率和周期。位相。振動的圖象。
參考圓。振動的速度υ=-Asin(ωt+α)]和加速度。
由動力學方程確定簡諧振動的頻率,簡諧振動的能量。
同方向同頻率簡諧振動的合成。
阻尼振動。受迫振動和共振(定性了解)。
9、波和聲
橫波和縱波。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波的圖象。
平面簡諧波的表達式y= Acos(t-x/v)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駐波,聲波。聲音的響度、音調和音品。
聲音的共鳴。樂音和雜訊。多普勒效應。
熱 學
1、分子動理論
原子和分子的量級。
分子的熱運動。布朗運動。溫度的微觀意義。
分子力。 分子的動能和分子間的勢能。物體的內能。
2、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
3、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
4、氣體的性質
熱力學溫標。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普適氣體恆量。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微觀解釋(定性)。
理想氣體的內能。
理想氣體的等容、等壓、等溫和絕熱過程(不要求用微積分運算)。
5、液體的性質
流體分子運動的特點。
表面張力系數。浸潤現象和毛細現象(定性)。
6、固體的性質
晶體和非晶體。空間點陣。
固體分子運動的特點。
7、物態變化
熔解和凝固。熔點。熔解熱。
蒸發和凝結。飽和汽壓。沸騰和沸點。汽化熱。臨界溫度。
固體的升華。空氣的濕度和濕度計。露點。
8、熱傳遞的方式
傳導、對流和輻射。
9、熱膨脹
熱膨脹和膨脹系數。
電 學
1、靜電場
庫侖定律。電荷守恆定律。
電場強度。電場線。點電荷的場強,場強疊加原理。均勻帶電球殼殼內的場強和殼外的場強公式(不要求導出)。勻強電場。
電場中的導體。靜電屏蔽。
電勢和電勢差。等勢面。點電荷電場的電勢公式(不要求導出)。電勢疊加原理。均勻帶電球殼殼內和殼外的電勢公式(不要求導出)。
電容。電容器的連接。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公式(不要求導出)。
電容器充電後的電能。電介質的極化。介電常數。
2、恆定電流
歐姆定律。電阻率和溫度的關系。
電功和電功率。電阻的串、並聯。
電動勢。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一段含源電路的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
電流表。電壓表。歐姆表。
惠斯通電橋,補償電路。
3、物質的導電性
金屬中的電流。歐姆定律的微觀解釋。
液體中的電流。法拉第電解定律。
氣體中的電流。被激放電和自激放電(定性)。
真空中的電流。示波器。
半導體的導電特性。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
晶體二極體的單向導電性。三極體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機理)。
超導現象。
4、磁場
電流的磁場。磁感應強度。磁感線。勻強磁場。 長直導線中的電流和磁場。
安培力。洛侖茲力。電子荷質比的測定。質譜儀。迴旋加速器。
5、電磁感應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感應電場(渦旋電場)
自感系數。互感和變壓器。
6、交流電
交流發電機原理。交流電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純電阻、純電感、純電容電路。
整流、濾波和穩壓。
三相交流電及其連接法。感應電動機原理。
7、電磁振盪和電磁波
電磁振盪。振盪電路及振盪頻率。
電磁場和電磁波。電磁波的波速,赫茲實驗。
電磁波的發射和調制。電磁波的接收、調諧,檢波。
光 學
1、幾何光學
光的直進、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散。折射率與光速的關系。
平面鏡成像。球面鏡成像公式及作圖法。薄透鏡成像公式及作圖法。
眼睛。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
2、波動光學
光程,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雙縫干涉,單縫衍射。
光譜和光譜分析。電磁波譜。
原子和原子核
1、光的本性
光電效應。光的學說的歷史發展。愛因斯坦方程。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和動量。
2、原子結構
盧瑟福實驗。原子的核式結構。
玻爾模型。用玻爾模型解釋氫光譜。玻爾模型的局限性。
原子的受激輻射。激光。
3、原子核
原子核的量級。
天然放射現象。放射線的探測。
質子的發現。中子的發現。原子核的組成。
核反應方程。質能方程。裂變和聚變。基本粒子。 誇克模型。
4、不確定關系 實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假設時間和長度的相對論效應
6、太陽系、銀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識。
數學基礎
1、中學階段全部初等數學(包括解析幾何)。
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極限、無限大和無限小的初步概念。
3、不要求用微積分進行推導或運算。
二、實驗基礎
1、要求掌握國家教委制訂的《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中的全部學生實驗。
2、要求能正確地使用(有的包括選用)下列儀器和用具:米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停表。溫度計。量熱器。電流表。電壓表。歐姆表。萬用電表。電池。電阻箱。變阻器。電容器。變壓器。電鍵。二極體。光具座(包括平面鏡、球面鏡、棱鏡、透鏡等光學元件在內)。
3、有些沒有見過的儀器。要求能按給定的使用說明書正確使用儀器。例如:電橋、電勢差計、示波器、穩壓電源、信號發生器等。
4、除了國家教委制訂的《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學生實驗外,還可安排其它的實驗來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但這些實驗所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不應超過本提要第一部分(理論基礎),而所用儀器就在上述第2、3指出的范圍內。
5、對數據處理,除計算外,還要求會用作圖法。關於誤差只要求:直讀示數時的有效數字和誤差;計算結果的有效數字(不做嚴格的要求);主要系統誤差來源的分析。
三、其它方面
物理競賽的內容有一部分要擴及到課外獲得的知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物理知識在各方面的應用。對自然界、生產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現象的解釋。
2、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現代的一些重大信息。
3、一些有重要貢獻的物理學家的姓名和他們的主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