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初中物理的物質密度表,最好是照的原圖,謝謝
Ⅱ 求這個圖橫向縱向都是什麼意思橫向單位m/kg是什麼意思[←關於物理密度的]
從圖中可以看出,橫向單位是質量,單位是kg,,縱向單位是體積,單位是0.001 m3 ,
由圖中可以看出斜率不變,也就是密度的倒數不變,密度不變。a,b,c三種物質密度由大到小為
c>b>a.
可以看到,體積同為2*10^-3m3時,它們的質量大小排序為c,b,a.
Ⅲ 密度的大小怎麼判定誰能畫圖解釋一下
這里所說的「密度較大」指的是其體積小但質量大的物體!本質含義是和物理所說的物理是一樣的。還有就是,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固有屬性!不會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而改變。。。至於:ρ=m/v
只不過是密度的關系比值。。。
如還有什麼不清楚的話,歡迎追問!
Ⅳ 物理質量與密度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可以用紙筆繪制,也可在電腦上或手機上用專用軟體繪制。
畫思維導圖,首先要對主題進行梳理,如你說的物理中質量與密度思維導圖,主題就是「質量與密度」,下一線可分三個子主題,即「質量」「密度」「質量與密度的關系」,然後又可分下一級子主題,像質量又可分質量的定義、質量的單位、質景的計算公式……
藉助思維導圖,進行概念復習,是一種特別好的方法,如果學生能自己畫思維導圖進行概念復習,效果會特別好。
下圖是用wps畫的質量與密度思維導圖。
Ⅳ 密度圖像怎麼看
要看橫縱坐標分別表示哪個物理量。如果縱坐標是質量,橫坐標是體積,就是靠近縱坐標的密度大,反之則反。
Ⅵ 【討論】電子密度圖怎麼分析
在量化計算結果輸出中,MO和能量是最根本和原始的,可信的。電子密度ρ,是從波函數的平方而來,是波函數的物理意義,是分子所處的空間各點出現電子的概率,它也是量化計算最基本、原生態的可信分子信息。分子的任何性質以及它的變化,都會反映到MO系數、反映到電子密度ρ上。 在具體應用上,主要是對照某種化學過程前後ρ的變化,還可以將ρ前後的變化作成Δρ,更加直改地考察這種變化,分析化學過程和性質。 你畫的密度圖都不盡人意?可以來電郵具體談談。密度圖在GV中只能看到等值面圖,不利分析。
Ⅶ 初二物理密度的一些筆記
(一)質量與密度基本知識梳理: 一、 質量: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對質量的感性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 一個蘋果約 150g 一頭大象約 6t 一隻雞約2kg 3、質量的理解: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固有屬性。4、測量工具: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案秤、台秤、桿秤b.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c.也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二、學習使用天平1、天平的使用:①「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撥」:,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③「調」:調節天平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④「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⑤「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 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項: a、 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b 、砝碼要用鑷子夾取,並輕拿輕放。c、 天平要保持乾燥清潔。d 、不要把潮濕的物體或化學葯品直接放在天平盤內e 、不要把砝碼弄臟弄濕,以免銹蝕。三、體積的測量:1、測量器材:量筒(量杯)2、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3、單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升(l)=分米3 ( dm3 ) 1m3 = 103dm3 = 106m3 = 109mm34、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讀」: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量筒里地水面是凸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凸面的頂部相平。5、固體體積的測量方法:(1):對於有規則的幾何形狀的固體,可按照其幾何模型的體積公式測出有關量求出其體積。(2):對於沒有一定幾何形狀的物體,可設法把物體完全浸入某種液體中,得出其體積變化,則該體積變化就是該物體的體積。(排水法求體積,指不溶於液體或不發生化學反應,注意處理氣泡、物體孔隙、化學反應、溶解等現象的問題)ρ物≥ρ液 可完全浸入;ρ物<ρ液 漂浮.(懸錘法、針壓法);三、物質的密度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2、公式: 變形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103kg/m3=1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 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⑵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體積成反比;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質量成正比。5、圖象:左圖所示:ρ甲>ρ乙6、測固體的密度: (1)原理: ρ=m/V (2)質量:測量工具:天平(3)體積:①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②用細線系好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總體積V2,物體體積V=V2-V1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採用排液法測量,這里採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7、測液體密度:⑴ 原理:ρ=m/V⑵ 方法: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③稱出燒杯和杯中剩餘液體的質量m2 ;④得出液體的密度ρ=(m1-m2)/ V 8、密度的應用:⑴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ρ=m/v)⑵求質量: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⑶求體積: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⑷判斷空心、實心問題(三種比較法)。⑸測量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列方程求解)。⑹要學會查密度表及其意義,並要記住常見物質的密度。⑺根據需要,可對不同密度的材料進行選擇,同時也可以人為地製造出所需的密度 等等!!!!!!!!大致就這些!
Ⅷ 橋梁動載實驗豎橫向功率譜密度圖怎麼看
橋梁動載實驗一般要測量一些物理、力學參量,諸如:加速度、力、應力、變形等。之後通過數據處理可以得到相應的功率譜密度函數曲線:其橫坐標為頻率、縱坐標為被測試的物理量量綱的平方除以頻率。功率譜曲線下的面積為被測試物理量的總方差。這個總方差越大,表明動載越大!功率譜曲線的峰值對應的頻率,或說是峰值頻率表示在那個頻率下動載很大!大的動載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外載荷特性;二是橋梁的固有特性。當外載頻率與橋梁某一個固有頻率重合(即共振)時,將引起災難性的後果!如果你要研究橋梁的使用壽命(由動載造成的)還需分析與功率譜曲線對應的均方頻率及"過零"次數等等。總之「法無定法」,看科研的需要、看市場的需要,看功率譜與「產品」的質量指標的關系,明確了這些你就會千方百計地去『榨取』隱含在功率譜曲線中的信息,或者激發你的創造性研究新的理論和方法。
Ⅸ 師大初二物理的密度知識結構圖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1.宇宙由物質組成。
2.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任何物質都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
3.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固態物質中,分子與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有規則,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將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來回振動,但位置相對穩定。因此,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小。因此,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態物質中,分子間距很大,並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之間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壓縮。因此,氣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4.原子結構。
5.納米科學技術。
二、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常用單位:t g mg
對質量的感性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一個蘋果約150g;一頭大象約6t;一隻雞約2kg。
3.質量的理解:固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4.測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案秤、台秤、桿秤,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也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
⑵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個字:水平台上,游碼歸零,橫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後小,橫梁平衡。具體如下:
①「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③「調」:調節天平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④「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⑤「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項:A、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B、保持天平乾燥、清潔。
⑶方法:A、直接測量:固體的質量;B、特殊測量:液體的質量、微小質量。
二、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 ; 變形;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種材料,同種物質,不變,m與V成正比;物體的密度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⑵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與體積成反比;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質量成正比。
5.圖象:如圖所示:甲>乙。
6.測體積——量筒(量杯)
⑴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⑵使用方法:
「看」:單位:毫升(ml)=厘米3 (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讀」: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測固體的密度: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採用排液法測量,這里採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
8.測液體密度:
⑴原理:
⑵方法: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③稱出燒杯和杯中剩餘液體的質量m2 ;④得出液體的密度=(m1-m2)/V
9.密度的應用:
⑴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
⑵求質量: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算出它的質量。
⑶求體積: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算出它的體積。
⑷判斷空心實心
Ⅹ 物理學密度的概念
密度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密度 英文名稱:optical density;density 定義1:感光層經曝光和攝影處理後的變黑程度。以阻光率的常用對數表示。 所屬學科:測繪學(一級學科);攝影測量與遙感學(二級學科) 定義2:每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 所屬學科:電力(一級學科);通論(二級學科) 定義3:單位面積或單位空間內的個體數。 所屬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群落生態學(二級學科) 定義4:單位體積土體的質量。 所屬學科:水利科技(一級學科);岩石力學、土力學、岩土工程(二級學科);土力學(水利)(三級學科) 定義5:單位面積草地上的植物個體數。 所屬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草地資源學(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 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讀作rōu)。國際主單位為單位 為千克/米^3,常用單位還有 克/厘米^3。其數學表達式為ρ=m/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體積的主單位是立方米,於是取1立方米物質的質量作為物質的密度。對於非均勻物質則稱為「平均密度」。目錄密度的物理意義,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隨質量和體積而變化。某種物質的質量和其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密度。用水舉例,水的密度在4℃時為1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義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密度通常用「ρ 」表示,讀「rou」,第四聲。(「若」或「肉」) 密度[1]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10^3千克/米^3。 標准狀況下乾燥空氣的平均密度為0.001293×10^3千克/米^3。 定義是指在規定溫度下,單位體積內所含物質的質量數,以kg/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讀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換算數量與交貨驗收的計量和某些油品的質量控制 度,以及簡單判斷油品性能上。 印刷術語在印刷術語中,反射密度指一種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種過濾器的遮光能力。 感官材中意義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指其經曝光顯影後,影像深淺的程度。如膠片,畫面愈是透明的地方,密度愈小;反之,愈是不透明的地方,其密度愈大。 編輯本段物理量簡介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物理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別的一種性質,人們往往感覺密度大的物質「重」,密度小的物質「輕」一些,這里的「重」和「輕」實質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所含物質減少,所以質量減少。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質量、體積的改變而改變,同種物質的密度不變。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等因素無關,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密度則是相同的 。 公式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 V表示體積) 正確理解密度公式時,要注意條件和每個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義。從數學的角度看有三種情況(判斷正誤): (1)ρ一定時,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時,ρ與 V 成反比 ; (3)V 一定時,ρ與 m 成正比。 結合物理意義,三種情況只有(1)的說法正確,(2)(3) 都是錯誤的。因為同種物質 密度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隨體積和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時,不可能脫離物理事實,不能單純地從數學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關系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 : 千克 / 米^3;。 正確讀法為千克每立方米,符號kg/m^3;, 常用的單位是克/厘米^3;, 正確讀法是克每立方厘米 , 符號為 g/cm^3;。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 l g/cm3=10^3kg/m^3; 例如水的密度是1g/cm^3,也就是1*10^3kg/m^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值為 1000kg/m^3; 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積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00kg. (1立方米=1噸) 公式變形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式:m=ρV或 ,V=m/ρ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特別是一些質量和體積不便直接測量的問題,如計算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紀念碑的質量等。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其辦法是是測定待測物質的密度,把測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以鑒別物體是什麼物質做成的。 判斷是否空心利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問題,如判斷物體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決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 判定物體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 : (1)根據公式, 求出其密度ρ1,再與該物質密度ρ比較 ,若ρ1 < ρ , 則為空心 , 若ρ1 =ρ,為實心 密度。 (2)已知質量,由公式V=m/ρ ,求出V ,再與V物比較,若V物 > V ,則為空心,若V=V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3) 把物體當作實心物體對待 , 求出體積為V的實心物體的質量, 然後將m 與物體實際質量m物比較, 若m>m物時,則該物體為空心,若m=m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 其它人體的密度僅有1.07 g/cm^3;,竟然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所以學游泳應該不會太難吧!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在路上看到的油漬,都會浮在水面上了吧。 海水的密度大於水,人體在海水中比較容易浮起來。 水的密度竟然大於冰,你現在就去冰箱里拿一些冰塊,把它丟在半杯水中,看看冰塊是浮著呢?還是沉下。物質的密度會受溫度的影響而改變。一般而言,物質的質量不受溫度影響(影響非常小),但是體積會熱脹冷縮。所以溫度上升時體積膨脹,密度相對就變小了。相反的,物質在溫度下降時體積縮小,密度會變大。不過水是例外,因為水的密度在4℃時最大,水溫只要從4℃上升或下降,密度都會變小。也就是說4℃的水,體積在受熱時也膨脹、冷卻時也膨脹。所以水總是由表面開始結冰,密度最大的4℃的水會沉入最底層。這個性質非常重要,在嚴寒的冬天,雖然水的表面已結冰,但在湖泊的底層仍維持4℃左右,使水中的生物可安然度過冬天。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重要特性。根據密度的大小,人們可以鑒別物質;選擇密度不同的物質,可以滿足製造的不同需要;通過測定密度,科學研究中還可能發現其他新物質。 密度在國際單位制中的主單位是「kg/m^3;」,這是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掌握的,但是要換算單位,不少同學卻感到困難了。例如:鐵的密度是7.8×10^3kg/m^3;=()g/cm^3;。這個問題可以利用單位換算中的基本方法來解決,那就是分子里的單位變小多少倍,換算後的數值就變大多少倍:1千克=10^3克;分母中的單位變小多少倍,換算後的數值要變小多少倍:1m^3;=10^6cm^3;,因此,7.8×10^3kg 密度/m^3;=7.8×10^3×(10^3/10^6)g/cm^3;=7.8g/cm^3;;根據這種換算方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密度的單位有一個規律,即:對於某種物質的密度,在分別用「g/cm^3;」,「kg/dm^3;」和「t/m^3;」來做單位時,它們的數值是相同的。例如,鐵的密度,按照這個規律可知:ρ水=7.8g/cm^3;=7.8kg/dm^3;=7.8t/m^3;。這個「7.8」就是課本上密度表中鐵的密度值去掉10^3得到的。記住這個規律,不但給密度單位的換算帶來很大的方便,而且使一些涉及密度計算的問題變得簡單。例如用這種方法來記算水的質量,就是1厘米^3;(毫升)水的質量是1克,1分米^3;(升)水的質量是1千克,1米^3;水的質量是1噸。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體積、大小、形狀、空間位置無關。但與溫度、狀態有關,大部分的物質隨溫度升高而密度降低,即熱漲冷縮,而水在0~4攝氏度時有反膨脹現象。另外,同種物質密度相同,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為定值;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相同,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注意是「一般」哦~)。 編輯本段密度圖像的信息知識由同種物質構成的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質量相同;由不同種物質構成的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質量一般不同.單位體積的物質質量反映了物質的某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一特性.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公式ρ=m/V。當液體體積V增大時,液體質量m一定增大,即m和V為正比關系。 解題對於此類考題,其解題關鍵有二: 1、要特別注意橫坐標和縱坐標所表示的物理量,即要看懂圖像的物理意義:一般情況下,圖像中橫軸表示體積,單位是cm,縱軸是質量,單位是g,整個圖像表示了質量隨體積的變化; 2、要較好的運用控制變數法。在三個物理量中對某一個物理量進行大小比較,必須控制另外一個物理量相同,方可進行討論。 例題用圖像表示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初中常遇到的問題,搞清圖像的物理意義有利於我們對問題的分析,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例1 圖1表示A、B、C三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由圖可知( ).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C>ρB>ρA,且ρA<ρ水 D.ρC>ρB>ρA,且ρA>ρ水 [分析] 利用圖像的直觀性,我們可方便地比較三種物質的密度大小.根據密度的定義,我們可取A、B、C三種物質的相同體積(橫坐標)來比較它們的質量(縱坐標),質量大者其密度也大;也可取A、B、C三種物質的相同質量(縱坐標)來比較它們的體積(橫坐標),體積大者其密度反而小.由圖像可知:當mC=mB=mA=30g時,VC<VB<VA,所以ρC>ρB>ρA. 由圖像可知,圖線OB上任意一點的縱坐標(質量)與橫坐標(體積)之比都為1g/cm,表明這種物質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相同,或這種物質就是水(ρB=ρ水),因而可判定ρA<ρ水. [答案] C 例2 如圖2是一定質量的水,體積隨溫度變化的圖像.觀察這個圖像,可以得知,水在 時的密度最大. [分析] 該圖像橫坐標表示溫度,縱坐標表示體積,表達的是一定質量的水,其體積隨溫度變化的規律.由於質量一定,根據ρ=m/V,只要找出體積最小時所對應的溫度,就可確定水在何時密度最大.不難看出,水在4℃時體積最小,所以水在4℃時密度最大. [答案] 4℃ 例3 由圖3所示的圖線可以知道,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___.用甲、乙兩種不同的物質做成質量相同的實心體,則它們的體積之比V甲:V乙=________. [分析] 通過圖3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像,可以分別讀出甲、乙兩種物質某一體積時物質的質量,從而求出它們的密度,然後利用求出的密度進行比例計算. 快捷方法可以通過相同體積(橫坐標)的質量(縱坐標)比來表示密度之比,如當體積為6cm^3時,甲的質量為9g,乙的質量為4g,即ρ甲:ρ乙= m甲:m乙= 9:4.而相同質量(縱坐標)時它們的體積(橫坐標)之比,可以通過在質量都為6g時的體積的比值.這要比公式計算快得多! [答案]9:4 ,4:9 編輯本段應用密度在生產技術上的應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映出來。 1.可鑒別組成物體的材料。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其辦法是是測定待測物質的密度,把測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以鑒別物體是什麼物質做成的。 2.可計算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 3.可計算某些很難稱量的物體的質量或形狀比較復雜的物體的體積。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特別是一些質量和體積不便直接測量的問題,如計算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紀念碑的質量等。 4.可判定物體是實心還是空心。 利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問題,如判斷物體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決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 判定物體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 : (1)根據公式 , 求出其密度 ,再與該物質密度ρ比較 ,若 > ρ , 則為空心 , 若 =ρ,為實心。 (2)已知質量,由公式V=m/ρ ,求出V ,再與V物比較,若V物 > V ,則為空心,若V=V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密度(3) 把物體當作實心物體對待,利用 , 求出體積為v的實心物體的質量, 然後將m 與物體實際質量m物比較, 若m>m物時,則該物體為空心,若m=m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 5.可計算液體內部壓強以及浮力等。 綜上所述,可見密度在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於鑒別未知物質,密度是一個重要的依據。「氬」就是通過計算未知氣體的密度發現的。經多次實驗後又經光譜分析,確認空氣中含有一種以前不知道的新氣體,把它命名為氬。在農業上可用來判斷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質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為2.3×103千克/米3。根據密度即可判斷土壤的肥力。在選種時可根據種子在水中的沉、浮情況進行選種:飽滿健壯的種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癟殼和其他雜草種子由於密度小而浮在水面。在工業生產上如澱粉的生產以土豆為原料,一般來說含澱粉多的土豆密度較大,故通過測定土豆的密度可估計澱粉的產量。又如,工廠在鑄造金屬物之前,需估計熔化多少金屬,可根據模子的容積和金屬的密度算出需要的金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