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典物理學的物質觀是什麼
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電子組成的,而且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可以確定;而現代認為,原子和電子可以進行再分割,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比如電子等,不可以准確確定.
❷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有兩種基本存在的形態是什麼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有兩種基本存在形態,一為不連續的微粒形態,如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等;另一為連續的場形態,它具有質量、動量、能量,分布在整個空間。這兩種形態的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可以說物質是微粒和場的矛盾統一體。在人類認識史上,這兩種物質觀爭論了好幾個世紀,至今還在延續著。在我國古代竟也存在著這兩種物質觀念。
❸ 經典物理學的物質觀是什麼
經典物理學(包括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學,統計物理學,熱力學)現代物理學的兩個分支低和宏觀的情況下,極限近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論。乙太網說,使人們認識到的相對時間和空間(四維時空),波粒二象性和不確定性原理和否定的性質沒有跳躍的信條。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原子內部結構的粒子物理學,物理學是從經典物理學的時代不同,最後得出的結論,但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總結出的規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❹ 在物理學中,物質的定義是什麼物質有哪幾種狀態另外,比較庫侖定理與萬有引力定理,可以有哪些猜想
物質為構成宇宙萬物的實物、場等客觀事物;是能量的一種聚集形式。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費米子凝聚態,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 猜想?星球可看為帶有電子的電荷,即重力的產生以微電子的影響而存在 .
❺ 物理學科素養四大要素
物理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學習的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關鍵能力、科學態度等方面的表現,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集中體現的帶有物理特徵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成分,主要由「物理觀念與應用」、「科學思維與創新」、「科學探究與創新」、「科學態度與責任」等四個方面的要素構成。
1、物理觀念與應用: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於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和升華。「物理觀念」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觀念、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及其應用等要素。
2、科學思維與創新: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系的認識方式,是基於經驗事實建構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方法的內化;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判,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3、科學探究與創新: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做出解釋,以及對實驗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實驗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
4、科學態度與責任:在認識科學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系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態度以及責任感。「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倫理、STSE等要素。
❻ 物理學定義物質是什麼
物理學
什麼是物理學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質結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和物體運動最一般規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研究的范圍
——
物質世界的層次和數量級物理學
(physics)質子
10-15
m空間尺度:物
質
結
構物質相互作用物質運動規律微觀粒子microscopic介觀物質mesoscopic宏觀物質macroscopic宇觀物質cosmological類星體
10
26
m時間尺度:基本粒子壽命
10-25
s宇宙壽命
1018
s緒
論e-15e-12e-09e-06e-031me+03e+06e+09e+12e+15e+18e+21e+24e+27最小
的細胞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長度星系團銀河系最近恆
星的距離太陽系太陽山哈勃半徑超星系團人蛇吞尾圖,形象地表示了物質空間尺寸的層次物理現象按空間尺度劃分:量子力學經典物理學宇宙物理學按速率大小劃分:
相對論物理學非相對論物理學按客體大小劃分:
微觀系統宏觀系統
按運動速度劃分:
低速現象高速現象
實驗物理理論物理計算物理今日物理學物理學的發展。
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一是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二是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間接認識物質內部組成建立在的基礎上。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微觀物理學隨著科技的發展理論逐漸完善。
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能。
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玻恩所言:「如其說是因為我發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個自然現象的發現,倒不如說是因為那裡包含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物理學之所以被人們公認為一門重要的科學,不僅僅在於它對客觀世界的規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還因為它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體系。正因為如此,使得物理學當之無愧地成了人類智能的結晶,文明的瑰寶。
大量事實表明,物理思想與方法不僅對物理學本身有價值,而且對整個自然科學,乃至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有人統計過,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在諾貝爾化學獎、生物及醫學獎,甚至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能,轉而在非物理領域里獲得了成功。——反過來,卻從未發現有非物理專業出身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例。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難怪國外有專家十分尖銳地指出:沒有物理修養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❼ 關於物理學中物質觀念的內容有哪些
物理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因此物質觀念是物理學中一個根本問題。
關於物質的觀念,首先是要承認它的實在性,是獨立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否認這一點,就否認世界發展的規律性,也就沒有什麼物理科學了。我們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很大一部分對這個問題持唯物的態度,他們不僅肯定形形色色物質的客觀存在,而且企圖探源溯本,追求整個世界的本源,推究萬物的形態。
❽ 物理學中的物質是什麼意思
物理學中的物質指構成宇宙萬物的實物、場等客觀事物;是能量的一種聚集形式。
❾ 物理學中所說的物體,物質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物體:1、定義: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切有形體的物質,都稱為物體。
2、存在形式:氣態、液態、固態。
物質:1.狹義定義:物質為構成宇宙萬物的實物、場等客觀事物;是能量的一種聚集形式。例如空氣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鋼鐵和銅、鋁,人工合成的各種纖維、塑料,以及各類能量波(如光、熱)和場(電力、磁力、引力),甚至更高級形態,如人及人組成的集團、民族、國家等等,都是物質。總之,世界上,我們周圍所有的客觀存在都是物質。
2.廣義定義:物質就是自然存在。銀河艾斯認為,「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的客觀存在」這句,背離了二元法和語言學的純粹性。「不依賴於、意識、客觀」三個修飾附加,實際是引入了額外的三元。所謂「不依賴於」,本質上是一種關系;而「意識」,是循環定義;而「客觀」,實際是暗示引入了「主觀和客觀」的新二元,構成了混亂。實際上定義物質,是極為簡單的,並且這也是世界「終極判斷」的必然。物質,就是存在,這樣就純粹了概念。
也就是說,「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沒有不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 但是物質不一定都由物體組成。
❿ 物質包括什麼
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物質世界,有太多未知的東西,而對於某些事物的認知 還停留在常識性的模糊狀態。即便我們周圍都是物質,但有時人們對物質的認識還是比較淺薄的。
對物質的解釋有許多不同的維度,文章主要討論 物理學 和馬克思主義對物質的認識,畢竟這兩者對物質的解釋在中國最具有市場!
我們常識認為的物質就是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實物,比如固液態形式存在的具體實物。其實這種常識性的物質觀 也是化學層面 對物質的解釋, 微觀上看 是以原子 分子等微粒為基礎的物質觀。
順便提一下 超弦理論認為實物的基本微粒不是什麼電子,誇克 中微子等等,而是一種很小很小的弦,弦的不同震動和運動導致了不同基本粒子的誕生,基本粒子只能算是弦震動的一種附屬產品!
物理學認為,所有自然形式的客觀存在 都是物質的范疇,但不包括人對事物的抽象概念!
所有看得見 摸得著的 由原子構成的 微觀和宏觀物體 當然屬於物理學的物質范疇,那些都是自然的客觀存在著,但是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自然形式客觀存在,它們不是由原子構成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是客觀的存在著。比如電磁場,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以自然形成存在著。時空扭曲,引力波等 這樣以自然形式的客觀存在 也都屬於物質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