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壓這一節引入
電壓如同水壓,有兩個罐子,裝著不一樣的水,用一根小管子接著,水多的就會留到水少里的吧,這就是水壓,電壓也是這個原理所以說引入電壓和這個原理一樣,至於發現電壓要用電壓表
B. 初中物理電壓這課如何引入新課
應用類比法引入電壓概念。水流比作電流、水壓差比作電壓、水泵比作電源。由回顧與分析水壓(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引入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由分析水泵是維持存在一定水壓(差)的裝置,引入電源是維持電池正負極間存在一定電壓的裝置。
C. 初中物理概念引入的幾種方法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礎知識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物理教學的基石,是正確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的基礎.重視和加強物理概念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清晰、正確、深刻的物理概念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加強物理概念的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就有關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作些淺顯的探討.
1 概念引入的時機
在引入物理概念時不能一開始就告訴學生某個物理概念,然後逐一的解釋其中的每一個物理量的含義,這會導致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減 ,因為學生不明白為什麼要引入這個概念.那我們什麼時候引入物理概念呢?應該在我們解決實際問題遇到困難如何來解決?假設了一系列方案,而最好方案的提出應該是引入物理概念時思維的最佳切入點.
例如在「機械功」概念的教學,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學生力與距離的乘積便是機械功.而是在我們學習了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簡單機械後,引導學生思考要想最省力我們選擇什麼樣的機械,要想最省距離我們又選擇什麼樣的機械,在學生弄清楚其中隱含了一個規律:省力的時候費了距離,省距離的時候費了力,也就是我們在使用機械時遵循著這樣一個規律:力與距離的乘積是不變的.水到渠成,我們將這一有價值的乘積就稱之為機械功.
又例如「速度」概念的教學,同樣是在學生完成活動:比較不同紙錐下落的快慢後,通過分析、歸納得出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即時間相同比路程,路程相同比時間.那如果遇到在現實生活中路程不一樣時間也不一樣的兩個運動的物體,我們又如何比較它們的運動快慢呢?學生提出可以將路程化為相同,也可以將時間化為相同.你更傾向於哪一種呢?將時間化為多少更為簡單呢?在一系列問題解決後再引入速度的概念就顯得很自然,同時也能更好的理解速度的本質.
2 概念引入的方法
2.1 從生活實例中抽象概括出來
抽象概括能力就是從具體的、生動的實例,在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發現研究對象的本質;從給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結論,並能應用於解決問題或做出新的判斷.初三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開始向抽象思維過渡、轉化的階段,而且還開始出現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 模仿已經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了.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思維特點加強抽象概括能力訓練同時又很好的解決了概念教學的難點.例如「杠桿」概念的教學,讓學生從許多具體工具在使用時的共同特徵中抽象概括出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叫做杠桿.又例如在講授「力」的概念時,先舉出一些實例,如兩個學生相距較近互相推,提起重物,手握握力計,拉彈簧測力計等,並從這些推、提、壓、拉產生力的不同動作中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來引入「力」的概念,其一,必須有兩個物體(不一定是人),單獨一個物體不會產生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其二,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2 巧用類比,靈活遷移
所謂類比,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或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從而推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類比思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較復雜的概念.例如:「電流、電壓」概念的教學,電流、電壓是初中學生不易理解的一個概念,而水流與水壓學生卻很熟悉,通過類比,將水流類比電流、水壓類比電壓,從而引入「電流、電壓」概念,這種處理形象、生動、學生容易接受.又例如「功率」概念的教學,將功率和速度類比.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同樣的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運動的路程,同樣的功率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做功的多少.這樣引入「功率」概念,學生還是很容易的理解功率的本質的.
2.3 從學生生活體驗引入
初中學生接觸生活十幾年,也積累了許多生活體驗,這為我們引入物理概念提供了方便,學生也樂於接受.例如「慣性」概念的引入,引導學生回憶、再現自己坐在汽車里,體驗當汽車靜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駛、突然啟動、剎車、加速、減速、拐彎等時刻的感覺,通過分析引入「慣性」的概念.又例如講「摩擦力」概念時,直接讓學生體驗手緊貼在課桌上移動時的感覺,自然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2.4 通過演示實驗引入
演示實驗是由教師操作演示的實驗,是學生對所研究的物理問題獲得感性認識的基本途徑.通過演示實驗,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物理現象,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定律,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在概念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引入,能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同時學生會對新概念印象深刻.例如「浮力」概念的引入.先做演示實驗,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重物,用手向上托重物,學生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分析由於重物受到手向上的托力,才使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接著把重物慢慢放入水中,學生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示數也變小,分析由於重物受到水向上的托力,才使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此時再引入「浮力」的概念,可謂水到渠成.又例如在「大氣壓強」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實驗,向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燈上加熱,排走罐中空氣,然後用橡皮泥快速地將罐口封閉,讓易拉罐靜靜地立在講台上自然冷卻,學生可以觀察到易拉罐被壓癟,並發出劇烈響聲.該實驗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聽覺效果,都能給學生帶來震撼,接著引導學生思考:是誰將易拉罐壓癟的?從而引入「大氣壓強」的概念.
2.5 問題討論引入
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甚至爭論,在此基礎上引入物理概念.例如:「鐵比棉花重」、「油比水輕」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學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認為沒有道理,但又說不清理由.接著教師繼續提問:「難道一根小小的鐵釘會比一床棉被還重,一桶油會比一滴水還輕?」.這時學生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新的求知慾望:既然用「重」、「輕」已不能說明上述事實,那麼應怎樣來描述物質的這種性質呢?在這樣的基礎上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實驗逐漸引入「密度」的概念.
總之,物理概念的引入,要重視概念引入的時機.一方面能引起聽課學生的注意,明確概念學習的目的,概念用來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而概念引入方式有多種多樣,要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採用最恰當的引入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D. 初中物理電流和電壓不知道是怎麼引入的啊比如類比水流車流,水壓我還是不懂
為了通俗的說明,就拿水來打比方吧。下面是幾件在」水路」和電路中起類似作用的器材的對比,這些東西你在平常應該有所了解吧。
水泵
電源
水塔
電源正極
水管
導線
水龍頭
用電開關
用水過程
用電器
下水管
導線
滲水井
電源負極
水泵相當於電源(電動勢),把水抽到水塔里,水就具有了一定的勢能,也就是有了水壓(相當於電路里的電源電壓)。我們用水管把水送到各家各戶(相當於用導線連接各個用電器)。水龍頭本身就是開關。用水的過程(洗衣、洗手、洗菜等等)相當於用電器在用電。用過的水經下水管到滲水井。這個過程里水的流動就相當於電路里的電流。
我只是把水的流動過程和電路進行了簡單的比較,希望對你的理解有所幫助。
E. 怎樣對初中學生講解電壓的概念
一:引出問題
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那麼電荷為什麼能定向移動呢?肯定有一個類似「推力」東西在起作用。(這樣提問,讓學生能理解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是原因,電流是結果)
二:用水壓類比
在黑板上畫出兩個水位不同的水槽A、B,A水位高,B水位低。從A槽畫出一水管經過閥門和水輪機,回到B槽。
當閥門關閉時,水管中有水,但不流動,因此沒有水流;當閥門打開時,在水壓的作用下,水管中的水發生定向移動形了水流,從B槽流向B槽,推動水輪機轉動。
重點解釋水壓是怎麼形成的:由於AB有水位差⊿h,則水對B槽管口壓力比水對B槽管口壓力大,兩者之間產生壓力差,即⊿P=ρg⊿h,這個壓力差就是水壓。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下面一個關系圖:
水位差→水壓→水發生定向移動→水流
提出一個問題:過一會兒水會流完的,到AB兩邊水位相平時,即水位差消失時,水壓沒有了,於水流就停止了。那麼,我們如何讓水流持續呢?(學生思考並回答)
我們可以在AB兩個槽之間裝一個抽水機,通過它不斷地將B槽中的水抽到A槽,使A槽中的水始終比B槽中水位高,於是水壓始終存在,水流就可以持續了。因此,抽水機是提供水壓的將裝置。於是,我們又可以完善下面的關系圖:
抽水機→水位差→水壓→水發生定向移動→水流
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水壓是形成水流的原因;
2.抽水機是提供水壓的裝置。
三:再用類比解釋電壓的作用和形成
通過上面水壓的講解,對電壓的理解應該水到渠成。
在黑板上畫一個類似水管的電路,其中A端聚集正電荷,B端聚負電荷。電路從A端經過開關和電燈,回到B端。(AB兩端暫時不畫上電源)
當開關閉合時,電路中有電荷,但沒有定向移動,即沒有電流。當開關閉合時,在電壓作用下,推動電路中的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燈亮。
重點解解釋電壓是怎麼形成的:由於A端聚正電荷,A端電位就高(圖中可以把正電荷的符號畫在A的上方),B端聚集負電荷,B端電位就低(把負電荷的符號畫在B端的下方,學生通過水位類比,能夠接受「電位」)。於是,AB兩端就存在電位差,對A端的「壓力」大於對B端的「壓力」,出現「壓力差」,這個「壓力差」,就叫做電壓。進一步補充說明:我們還可以通過電荷間的相互吸引,也可近似地解釋電壓的產生。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關系圖:
電位差→電壓→電荷發生定向移動→電流
提出一個問題:過一會兒電流會停止,因為AB兩端正負電荷中和,電位相平,電壓消失。要讓電流持續在,就必須讓電壓持續存在。怎樣讓電壓持續存在呢?(學生思考並回答)
我們可以在AB兩端裝上電源(抽水機),電源可以在A端不斷聚集正電荷,在B端聚集負電荷,就像抽水機一樣,於是電壓就可以持續存在了。因此,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再提出一個問題:電源為什麼能夠提供電壓?以干電池為例解釋。
我們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干電池的結構示意圖(圖:體現有金屬帽的碳棒、鋅筒、化學葯品)。金屬鋅與化學葯品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物質,在反應過程中,將正電荷聚集在碳棒上,就是電源的正極;將負電荷聚集在鋅筒上,整個鋅筒就是負極,從而使電源兩極存在電壓。同理,發電機也是一樣,只發電機把正負電荷分開是靠機械作用實現的。可以叫學生記錄下面一段話:
電源內部通過某種作用,將正電荷聚集在正極上,負電荷聚集在負極上,使兩極之間產生電壓。化學電池是通過化學作用將正負電荷分開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摩擦起電和發電機是通過機械作用,將正負電荷分開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我們可得出下面一個關系圖:
電源→電位差→電壓→電荷發生定向移動→電流
我們可總結出下面兩個結論: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2.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四.講解反饋
到此為止,電壓的概念講完了。女生臉上流露出的燦爛的微笑,可以看得出她已領悟到電壓的「真正」含義,我也感到很欣慰。但我心裡明白,這還得多虧女生的悟性。
對於電壓的講解,我只能以類比的方式,以清析的思維,與學生娓娓道來。我覺得應該注意下面的幾個問題:
1.既是類比,我們在語言表述過程中,對關鍵環節多用「相當於」「類似於」等字眼,切不可說「就是」等等確切的字眼。
2.電源的作用應該要講,目的不是為了學生能夠應付考試,而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如果忽略,就是對教學的「短視」。其實電學後面還有很多問題,可以通過它來解決。
3.要讓學生明白,不僅僅因為你選擇了好的方法和思路,你的板圖和多媒體恰當應用,對效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4.注意與高中知識的接軌,這里提出「電位」的概念,雖然不是很科學,但可以讓學生對電位有一個感性的初步認識。
F. 初三前物理電學部分的基本知識概念和公式
電學部分的基本知識和公式
一, 電路
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鹽水溶液等.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電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串聯: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叫串聯.(任意處斷開,電流都會消失)
並聯:把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叫並聯.(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二, 電流
國際單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三, 電壓
電壓(U):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國際單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測量電壓的儀表是:電壓表,使用規則:
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實驗室常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熟記的電壓值: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四, 電阻
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麼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3千歐; 1千歐=103歐.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R與它的U和I無關).
滑動變阻器:
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通電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
五, 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數學表達式 I=U/R : 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
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電阻的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其電流隨電壓增大而增大.(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串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I=I1=I2=I3=……In
2、電壓: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U=U1+U2+U3+……Un
3、電阻: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於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R=R1+R2+R3+……Rn
理解:把n段導體串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段導體的電阻都大,這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長度。
特例: n個相同的電阻R0串聯,則總電阻R=nR0 .
4、分壓定律:文字:串聯電路中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與其電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並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並聯電路中總電流等於各支路中電流之和。
I=I1+I2+I3+……In
2、電壓:並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U=U1=U2=U3=……Un
3、電阻:並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支路電阻倒數之和。
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導體並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段導體的電阻都小,這相當於導體的橫截面積增大。
特例: n個相同的電阻R0並聯,則總電阻R=R0/n .
4、分流定律 並聯電路中,流過各支路的電流與其電阻成反比:I1/I2= R2/R1
六, 電功和電功率
1. 電功(W):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電功,
2.功的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06焦耳.
3.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
4.電功公式:W=Pt=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計算時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
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還有公式:=I2Rt
電功率(P):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P=UI
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10. 對於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P= I2R= U2/R
①串聯電路中常用公式:P= I2R P1:P2:P3:…Pn=R1:R2:R3:…:Rn
②並聯電路中常用公式:P= U2/R P1:P2= R2:R1
③無論用電器串聯或並聯。計算總功率 常用公式P= P1+P2+…Pn11.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另有:額定電流
12.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3.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另有:實際電流
14.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亮,易燒壞.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暗,
當U = U0時,則P = P0 ;正常發光.
15.同一個電阻,接在不同的電壓下使用,則有;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25瓦.)
16.熱功率:導體的熱功率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17.P熱公式:P=I2Rt ,(式中單位P→瓦(W);I→安(A);R→歐(Ω);t→秒.)
18.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則有:熱功率=電功率,可用電功率公式來計算熱功率.(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
七,生活用電
家庭電路由:進戶線(火線和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並聯的.而用電器要與它的開關串聯接火線.
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它升溫達到熔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引起電路電流過大的兩個原因:一是電路發生短路;二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G. 初三物理關於電的知識點
一、電荷
1、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就是摩擦起電現象
2、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3、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電荷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C
5、電荷在金屬桿中可以定向移動,金屬是導電的.有的物體善於導電,叫做導體.金屬、人體、食鹽水溶液等都是導體.有的物體不善於導電,叫做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等都是絕緣體.
二、電流和電路
1、電路的組成:○1、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
○2、用電器:利用電來工作的器件
○3、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連接電路
2、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三、串聯和並聯
1、串聯電路:把用電器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後,只有一條通路,逐個通過各用電器後,直接流回電源負極;切斷任何一處電路,整個電路均斷開;開關可以串聯在電路中的任意位置,並不影響對電路的控製作用.
2、並聯電路:把用電器並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用電器之間的連接點叫並聯電路的分支點.從電源兩級到分支點的那部分電路叫幹路,兩個分支點間的個條電路叫支路.切斷一條支路,其餘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幹路中的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的通斷,支路開關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斷.
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就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2、使用電流表的注意事項:○1、電流表串聯在待測電路中○2、電流從正接線柱進,負接線柱流出.○3、估測、試觸,選擇合適量程
五、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1進戶線:火線、零線○2、電能表:測用戶在一定時間內消耗的電能○3、總開關(閘刀開關):控制戶內與戶外的通與斷○4、保險絲:當電路中又過大電流,保險絲熔化,自動切斷電路(其保護作用)
2、進戶的兩條輸電線中,有一條在戶外就已經和大地相連,叫做零線,另一條叫做端線,俗稱火線.
一、電壓
1、要在一段電路中產生電流,它的兩端就要有電壓.電源的作用就是給用電器兩端提供電壓
2、電壓通常用字母U代表,它的兩側就要用電壓,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家庭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
3、電壓表的使用:用直流電壓表測量某元件兩端的電壓時,應與這個元件並聯.應該使標有「—」號的接線柱靠近電源的負極,另一個接線柱靠近電源的正極.所用量程的最大測量值必須大於被測量電路兩端的電壓.
二、電阻
1、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標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2、導體的電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電阻的單位是歐姆,簡稱歐.
3、導體的電阻大小跟材料有關、跟長度有關(導線越長,電阻越大)、跟橫截面積有關(導線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4、比金屬差、比非金屬強,常常稱做半導體.
三、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I=U/R其中:U—電壓—伏特(V);R—電阻—歐姆();I—電流—安培(A)
2、串聯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
3、並聯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4、斷路和短路:○1、電路沒有接通,這種故障就是斷路.○2、電路中不應該相連的亮點直接連接在一起的現象,叫做短路.
四、電能
1、電能的單位是千瓦時,符號是kW?h.更常用的能量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J.
五、電功率
1、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電功率用P表示,它的單位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P=W/t其中:W—消耗的電能—焦耳;t—所用的時間—秒;P—用電器的功率—瓦特)
2、1千瓦時是功率為1kW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
3、用電器正常工作是的電壓叫做額定電壓,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做額定功率.
4、P=UI(I—電流—安培;U—電壓—伏特;P—功率—瓦特)
一、多彩的物質世界
1、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是kg.
2、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公式p=m/V
H. 如何學好初三的物理 關於電流電壓的計算
學好初三的物理 關於電流電壓的計算:
知道歐姆定律:I=U/R,以及它的變形公式:U=IR,R=U/I。
串聯電路特點:電流處處相等;並聯電路特點:電壓相等。
在計算時,要圖上標上各個量,要標在對應的位置,這樣在計算時就不會亂代。
知道串聯電路、並聯電路U,I,R的特點。
I. 初中物理怎樣講清楚電壓
把電流想像成水流,電壓想像成水壓,就像有水壓水才會流一樣,電壓是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
串聯電路的電壓,就把電路想成一條河,在兩個點用水閘隔開,兩個水閘承受的水的壓力加起來就等於總的水壓,所以串聯電路中電壓等於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
並聯電路中的電壓,就是河分流,分流的水壓等於幹流的水壓,就是在並聯電路中,各部分電壓相等。
J. 什麼是電壓,什麼是電流啊我真後悔初中沒學好物理,請指教!
電壓(voltage),也被稱作電勢差或電位差,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電壓在某點至另一點的大小等於單位正電荷因受電場力作用從某點移動到另一點所做的功,電壓的方向規定為從高電位指向低電位的方向。電壓的國際單位制為伏特(V,簡稱伏),常用的單位還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此概念與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壓相似。需要指出,「電壓」一詞一般只用於電路當中,「電勢差」和「電位差」則普遍應用於一切電現象當中
電磁學上把單位時間里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量叫做電流強度,簡稱電流,電流符號為 I,單位是安培(A),簡稱「安」(安德烈·瑪麗·安培,1775~1836,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在電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對數學和物理也有貢獻。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