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高中物理主要講什麼
初中:聲、光現象、物態變化、電流與電路、歐姆定律,電功功,電與磁,能源,物質(質量、密度),力,牛頓第一定律,簡單機械,浮力壓強,機械能,內能知識等。
高中:在上述知識基礎上深度增加。比如在電流電路部分引入內阻概念、電動勢概念等。加入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動量定理,電荷間相互作用,萬有引力,簡諧振動。力的合成與分解……
暫時回答這些。
❷ 高中物理所有知識點及公式都有什麼
物理全部公式
1.速度:V(m/S) v= S:路程/t:時間
2.重力G (N) G=mg( m:質量; g:9.8N/kg或者10N/kg )
3.密度:ρ (kg/m3) ρ= m/v (m:質量; V:體積 )
4.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5.浮力:F浮 (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 物體漂浮或懸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
6.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 F1:動力 ;L1:動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7.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8.動滑輪: F= (G物+G輪)/2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9.滑輪組: F= (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10.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
有用功:W有 =G物h 總功:W總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W有/W總 ×100%
11. 功率:P (w) P= w/t (W:功; t:時間)
12.壓強p (Pa) P= F/s (F:壓力; S:受力面積)
13.液體壓強:p (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
14.熱量:Q (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t:溫度的變化值 )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 q:熱值)
電學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
15. 串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 電阻R(Ω) R=R1+R2+……
16.並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並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並聯電路 電阻R(Ω)1/R =1/R1 +1/R2 +……
17.歐姆定律: I= U/I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18.電流定義式 I= Q/t (Q:電荷量(庫侖);t:時間(S) )
19.電功:W (J) =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
20.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 R:電阻 )
21.電磁波波速與波 長、頻率的關系: C=λν (C:波速(電磁波的波速是不變的,等於3×108m/s); λ:波長; ν:頻率 )
22.需要記住的幾個數值: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熱容:4.2×103J/(kg•℃)
e.一節干電池的電壓:1.5V 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
g.安全電壓:不高於36V
23.W=UIt W=UQ W=Pt
❸ 高中物理學什麼
高中物理一共七本書,分別是:必修一、必修二、選修3-1、選修3-2、選修3-3、選修3-4、選修3-5.
必修一,主要講解勻變速直線運動、力與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相關知識。本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基礎,運動的相關計算、受力分析與力的分解、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在高考中這部分重點考察的是關於力學實驗的填空題,分值約6分。
必修二,主要學習曲線運動、萬有引力與天體運行、機械能守恆以及功能的計算。本部分是高考的重要考點之一,其中曲線運動的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的知識點在萬有引力、帶電粒子在電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都有聯系,應重點理解記憶。萬有引力與天體運行,高考中出選擇題的概率非常大,大多考察線速度V、角速度w、周期T的比值和計算,機械能守恆定律、動能定理是高考物理三大計算題之一,考察的概率非常大,同時還易和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結合,難度可大可小。
選修3-1,主要學習靜電場、恆定電流以及磁場的相關知識。其中靜電場的知識點在高考中有一定的概率會考到選擇題,主要考察電場力的疊加、電勢和電勢能的變化等問題、恆定電流的考察主要是動態電路的分析(程序法、串反並同)以及電學實驗,其中電學實驗是重點,是必考題,分值在10分左右(主要考測電阻率、測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電表的改裝)應重點復習。磁場主要掌握磁場的基本知識(磁場線的分布、場強的計算等)以及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受力分析、畫出軌跡、找圓心、求幾何半徑,聯立求解)在高考中,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是三大計算題之一,此類題目題型較新,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選修3-2,主要學習電磁感應定律、交變電以及感測器的相關知識。本部分的重點是電磁感應定律(三定則一定律、導體棒切割磁感線運動)其中的導體棒切割磁感線運動是三大計算題之一,考慮此類問題應時刻想著功能關系。交變電的重點是變壓器以及遠距離輸電。感測器的內容了解即可。
選修3-3,主要學習分子熱運動、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物態變化以及熱力學定律。山東省濟寧市3-3一直作為選考內容,考試試題15分,其中5分的多選,主要考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判斷正誤;10分的計算題,主要考查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運用,題型多為活塞和U型管。
選修3-4,主要學習簡諧運動、機械波、光的衍射和干涉以及電磁波等,本冊內容和選修3-3作為選做內容,分值15分。
選修3-5,現在已經作為必考內容,主要學習動量定理、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核反應等相關知識,在高考中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易考點:物理學史、光電效應方程、氫原子的能級躍遷、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等內容。難度相對不大,多是需要記憶的內容。
高考理綜物理試題,選擇題8題(5+3)、填空題兩題(力學實驗、電學實驗)、計算題兩題(動力學、機械能、帶電粒子、導體棒切割磁感線四選二)、選做題兩題(選修3-3、選修3-4)滿分110分。
❹ 高中物理哪些知識點重要
一、運動學的基本概念
1、參考系: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都是相對於參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2、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學的抽象。
(2)物體可看做質點的條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且物體能否看成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物體可被看做質點的幾種情況:
①平動的物體通常可視為質點。
②有轉動但相對平動而言可以忽略時,也可以把物體視為質點。
③同一物體,有時可看成質點,有時不能.當物體本身的大小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時,不能把物體看做質點,反之,則可以。
【注】質點並不是質量很小的點,要區別於幾何學中的「點」。
3、時間和時刻:
時刻是指某一瞬間,用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它與狀態量相對應;時間是指起始時刻到終止時刻之間的間隔,用時間軸上的一段線段來表示,它與過程量相對應。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來描述質點位置的變化,是質點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5、速度:
用來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與通過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其定義式為
3、平行四邊形定則: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求、的合力公式:
注意: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3)合力可以大於分力、也可以小於分力、也可以等於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注意事項:
(1)力的合成與分解,體現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合成與分解是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種方法,用合力來代替幾個力時必須把合力與各分力脫鉤,即考慮合力則不能考慮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時只考慮分力,而不能同時考慮合力
(3)共點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范圍是:|F1-F2|≤F合≤Fl+F2
(4)共點的三個力合力的最大值為三個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為零
(5)力的分解時要認准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實際效果,按實際效果來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體上的所有力分解到兩個互相垂直的坐標軸上,分解最終往往是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總的合力)
易錯現象:
1. 對含靜摩擦力的合成問題沒有掌握其可變特性
2. 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確分解力
3. 沒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七、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據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於什麼場中)和運動狀態著手,其常規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並隔離出來;
(2)先畫重力,然後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3)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果能否使物體處於題設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加速),否則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復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
(3)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而不必考慮內力的作用;當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力就會變為各個獨立物體的外力。
3、注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
(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生於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去
易錯現象:
1. 不能正確判定彈力和摩擦力的有無;
2. 不能靈活選取研究對象;
3. 受力分析時受力與施力分不清。
八、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1、物體的平衡:
物體的平衡有兩種情況:一是質點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二是物體不轉動或勻速轉動(此時的物體不能看作質點)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①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物體的加速度為零
②平衡條件:合力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b、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c、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通常可採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③平衡條件的推論:
當物體處於平衡狀態時,它所受的某一個力與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當三個共點力作用在物體(質點)上處於平衡時,三個力的矢量組成一封閉的三角形按同一環繞方向。
3、平衡物體的臨界問題:
當某種物理現象(或物理狀態)變為另一種物理現象(或另一物理狀態)時的轉折狀態叫臨界狀態。可理解成「恰好出現」或「恰好不出現」。
臨界問題的分析方法:
極限分析法:通過恰當地選取某個物理量推向極端(「極大」、「極小」、「極左」、「極右」)從而把比較隱蔽的臨界現象(「各種可能性」)暴露出來,便於解答。
易錯現象:
(1)不能靈活應用整體法和隔離法;
(2)不注意動態平衡中邊界條件的約束;
(3)不能正確制定臨界條件。
九、牛頓運動三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理解:
①它說明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慣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運動狀態無關)
②它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③它是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的,它不能由實際的實驗來驗證
2、牛頓第二定律:
內容:物體的加速度a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理解:
①瞬時性:力和加速度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體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是針對同一物體(同一研究對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的單位統一用SI制主單位⑤相對性:加速度是相對於慣性參照系的
3、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後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質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性質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疊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
對於宏觀物體低速的運動(運動速度遠小於光速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是成立的,但對於物體的高速運動(運動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觀粒子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就不適用了,要用相對論觀點、量子力學理論處理。
易錯現象:
(1)錯誤地認為慣性與物體的速度有關,速度越大慣性越大,速度越小慣性越小;另外一種錯誤是認為慣性和力是同一個概念。
(2)不能正確地運用力和運動的關系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參量的變化。
(3)不能把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正確運用到輕繩、輕彈簧和輕桿等理想化模型上。
十、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一)
1、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基本思路
(1)通過認真審題,確定研究對象
(2)採用隔離體法,正確受力分析
(3)建立坐標系,正交分解力
(4)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統一單位,求出答案
2、解決連接體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選取最佳的研究對象。選取研究對象時可採取「先整體,後隔離」或「分別隔離」等方法.一般當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時,可當作整體研究,當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時,要分別隔離研究
(2)對選取的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依據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決臨界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要詳細分析物理過程,根據條件變化或隨著過程進行引起的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變化,找到臨界狀態和臨界條件
(2)在某些物理過程比較復雜的情況下,用極限分析的方法可以盡快找到臨界狀態和臨界條件
易錯現象:
(1)加速系統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用拉力F直接拉物體與用一重力為F的物體拉該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是一樣的。
(2)在加速系統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組成的系統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支持力等於重力。
(3)在加速系統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要產生相對滑動拉力必須克服它們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十一、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二)
1、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基本解題思路是:
①根據受力情況,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②根據題意,選擇恰當的運動學公式求解相關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推斷或求出物體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題思路是:
①根據運動情況,利用運動學公式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確定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從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點:
①運用牛頓定律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對物體進行受力情況分析和運動情況分析,要善於畫出物體受力圖和運動草圖.不論是哪類問題,都應抓住力與運動的關系是通過加速度這座橋梁聯系起來的這一關鍵
②對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力情況發生變化,要分段進行分析,每一段根據其初速度和合外力來確定其運動情況;某一個力變化後,有時會影響其他力,如彈力變化後,滑動摩擦力也隨之變化
2、關於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狀態時,物體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大小等於物體的重力。當物體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就不等於物體的重力。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於物體的重力,這種現象叫超重現象。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小於物體的重力,這種現象叫失重現象。對其理解應注意以下三點:
(1)當物體處於超重和失重狀態時,物體的重力並沒有變化
(2)物體是否處於超重狀態或失重狀態,不在於物體向上運動還是向下運動,即不取決於速度方向,而是取決於加速度方向
(3)當物體處於完全失重狀態(a=g)時,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生向下的壓強等
易錯現象:
(1)當外力發生變化時,若引起兩物體間的彈力變化,則兩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一定發生變化,往往有些同學解題時仍誤認為滑動摩擦力不變。
(2)些同學在解比較復雜的問題時不認真審清題意,不注意題目條件的變化,不能正確分析物理過程,導致解題錯誤。
(3)一些同學對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誤認為超重就是物體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體的重力減少了。
❺ 高一高二高三物理主要講的什麼
高一我們學校講的比較快,必修一二,高二選修3-1 3-2講的內容依次是:
上學期:
運動,力,牛頓定律(運動與力,動力學),曲線運動。
下學期:萬有引力定律,功和能關系(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電場(電偏),恆定電流(電路)。
高二:磁場(磁偏),交變電流(安培定則,楞次定律等),幾何光學,物理光學,量子物理等到期末之前開始高中知識點的重復習。
高三便是系統化的一輪二輪三輪復習了
❻ 高中物理主幹知識有哪些
高中物理最重要的部分我認為是力學部分和電磁學部分,力學部分主要是動量,動能定理,沖量。電磁學部分主要是電路,磁生電,電生磁,電功率求解,還有什麼左手定則右手定則等等。我感覺最難的部分在於電磁與力學部分和在一起,有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整個高中部分的知識,所以感覺每個部分都要學的扎實。
個人感覺高中物理比較好的學習方法是這樣:首先上課好好聽講,這個很重要,物理往往只要原理明白的就什麼都明白了。課後作業一定要自己完成,可以適當做一點課外書,切忌不要多但要仔細做。仔細看完一本較全面的課外書比淺淺地看各種書要好得多。如果課本知識很簡單,已經掌握可以適當看一些競賽書,不用很難的那種,看看競賽書會進步很大,因為競賽的一些題目綜合性很強。當然快到高考時,在理綜卷子上有各種綜合性的題目在理綜卷子上。樓主要對自己有信心,這是最重要,我高中時搞過物理競賽還拿了省一等獎,主要就是下了不少功夫,到大學學的還是物理。理科就是下功夫,認真學了就會有回報。
❼ 物理知識點歸納高中有哪些
高中物理知識點如下:
一、摩擦力內容歸納
1、摩擦力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②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於「與運動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2)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並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二、其他歸納:
1、等勢面:電場中電勢相等的點構成的面叫做等勢面。
(1)等勢面上各點電勢相等,在等勢面上移動電荷電場力不做功。
(2)等勢面一定跟電場線垂直,而且電場線總是由電勢較高的等勢面指向電勢較低的等勢面。
(3)畫等勢面(線)時,一般相鄰兩等勢面(或線)間的電勢差相等。這樣,在等勢面(線)密處場強大,等勢面(線)疏處場強小。
2、電勢φ:電場中某點的電勢等於該點相對零電勢點的電勢差。(1)電勢是個相對的量,某點的電勢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通常取離電場無窮遠處或大地的電勢為零電勢)。因此電勢有正、負,電勢的正負表示該點電勢比零電勢點高還是低。(2)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
3、電勢能:電荷在電場中某點的電勢能在數值上等於把電荷從這點移到電勢能為零處(電勢為零處)電場力所做的功ε=qU。
學好高中物理的方法:
1、反復看課本
看課本的目的在於夯實基礎,很多學生會說物理考試的難度與課本知識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真的如此嗎?
但梵谷中物理學不好的基本上都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基本的概念、定理以及公式是否熟記並理解?
很多同學做不到。所以在反復看課本的時候要做到對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理解,不光是熟記,更要理解和運用。
2、做簡單的題
這又是初學高中物理的關鍵一點,也是極容易被學生忽視的,大家會覺得簡單的題目做起來沒有用,其實不然。
做簡單的題目的在於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看完課本之後再次牢固基礎的重要過程,不要覺得題目簡單就沒有作用,能否吃透這些簡單的題將對你的後期學習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3、多看例題
參考書上的例題量不大,但是具有代表性,難度適中,並且本身附有完整的解答思路,看這些例題的目的在於思索解題的思路,並在實際的運用中融會貫通。
不要只是看甚至是背套路,一定要多想其中的前後因果。
❽ 高中物理知識有哪些簡單概括
高中物理怎麼樣?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還有很多的小夥伴,都說對於高中物理這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科,這就讓物理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裡的一種痛處,其實吧學習高中物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養好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其實這還是比較簡單的.
高中物理試卷
讀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個單元,學會每一個小題,對於高中物理每一個練習都有關鍵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決辦法,可能他們所用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記住一個定理就可以做很多類似的題.
❾ 高中物理的重點知識是哪些
同學
如果你是理科生的話
那麼你必須掌握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平衡力
3、洛倫茲力
4.、安培力
5、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向心運動)
6、變速直線運動
7、串聯並聯電路
8、電壓電流電阻的測量(歐姆表、安培表)
9、能量守恆定律(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定理)
10、熱力學第一二三定律
11、萬有引力定律
12、牛頓一二三定理
13、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
14、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不做重點要求)
一般大題會結合力學和電學來出題(比如復合場問題)
小題一般考概念和簡單運用
❿ 高中物理都學什麼知識啊
高中物理怎麼樣?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還有很多的小夥伴,都說對於高中物理這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科,這就讓物理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裡的一種痛處,其實吧學習高中物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養好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其實這還是比較簡單的.
高中物理試卷
讀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個單元,學會每一個小題,對於高中物理每一個練習都有關鍵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決辦法,可能他們所用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記住一個定理就可以做很多類似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