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電阻電阻用什麼表示
1、所謂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對電阻可以這樣理導體的電阻越大,對電流的阻礙能力越強,允許通過的電流就越少,此時接入電路中的小燈泡就會變暗.
2、在物理學中電阻用「R」來表示,它的單位是歐姆(Ω),其電路符號是一個矩形.
② 物理中電阻電壓電流都用什麼符號表示
電阻用字母R來表示;電壓用字母U來表示;電流用字母I來表示。
電阻器(Resistor)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稱為電阻。
是一個限流元件,將電阻接在電路中後,電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兩個引腳,它可限制通過它所連支路的電流大小。
阻值不能改變的稱為固定電阻器。阻值可變的稱為電位器或可變電阻器。理想的電阻器是線性的,即通過電阻器的瞬時電流與外加瞬時電壓成正比。
用於分壓的可變電阻器。在裸露的電阻體上,緊壓著一至兩個可移金屬觸點。觸點位置確定電阻體任一端與觸點間的阻值。
電壓(voltage),也稱作電勢差或電位差,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其大小等於單位正電荷因受電場力作用從A點移動到B點所做的功,電壓的方向規定為從高電位指向低電位的方向。
電壓的國際單位制為伏特(V,簡稱伏),常用的單位還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此概念與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壓」相似。
需要指出的是,「電壓」一詞一般只用於電路當中,「電勢差」和「電位差」則普遍應用於一切電現象當中。
科學上把單位時間里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量叫做電流強度,簡稱電流。
通常用字母 I表示,它的單位是安培(安德烈·瑪麗·安培,1775年—1836年,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在電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對數學和物理也有貢獻。
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簡稱「安」,符號 「A」,也是指電荷在導體中的定向移動。
部分電路公式:I=U/R,或I=U/R=P/U(I=U:R)
1、電壓即為電流與電阻之積
2、電阻即為電壓與電流的比值。
歐姆定律成立時,以導體兩端電壓為橫坐標,導體中的電流I為縱坐標,所做出的曲線,稱為伏安特性曲線。這是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直線,它的斜率為電阻的倒數。具有這種性質的電器元件叫線性元件,其電阻叫線性電阻或歐姆電阻。
③ 什麼是電阻電阻用什麼表示
導體的電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電阻的單位是歐姆(ohm),簡稱歐,符號是ω(希臘字母,音譯成拼音讀作
ōu
mī
ga
),1ω=1v/a。比較大的單位有千歐(kω)、兆歐(mω)(兆=百萬,即100萬)。
電阻器簡稱電阻(resistor,通常用「r」表示)是所有電子電路中使用最多的電阻
[1]元件。電阻的主要物理特徵是變電能為熱能,也可說它是一個耗能元件,電流經過它就產生內能。電阻在電路中通常起分壓分流的作用,對信號來說,交流與直流信號都可以通過電阻。
kω(千歐),
mω(兆歐),他們的換算關系是:
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
(也就是一千進率)
④ 怎樣理解電阻這個物理量
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就叫該導體的電阻。
電阻(Resistor,通常用「R」表示)是所有電子電路中使用最多的元件。電阻的主要物理特徵是變電能為熱能,也可說它是一個耗能元件,電流經過它就產生內能。電阻在電路中通常起分壓分流的作用,對信號來說,交流與直流信號都可以通過電阻。
電阻都有一定的阻值,它代表這個電阻對電流流動阻擋力的大小。電阻的單位是歐姆,用符號「Ω」表示。歐姆是這樣定義的:當在一個電阻器的兩端加上1伏特的電壓時,如果在這個電阻器中有1安培的電流通過,則這個電阻器的阻值為1歐姆。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阻的單位是Ω(歐姆),此外還有 KΩ(千歐), MΩ(兆歐)。其中:
1MΩ=1000KΩ , 1KΩ=1000Ω。
電阻的阻值標法通常有色環法,數字法。色環法在一般的的電阻上比較常見。由於手機電路中的電阻一般比較小,很少被標上阻值,即使有,一般也採用數字法,即:
10^1——表示10Ω的電阻; 10^2——表示100Ω的電阻; 10^3——表示1KΩ的電阻; 10^4——表示10KΩ的電阻; 10^6——表示1MΩ的電阻; 10^7——表示10MΩ的電阻。
如果一個電阻上標為22*10^3,則這個電阻為22KΩ。
電阻器的電氣性能指標通常有標稱阻值,誤差與額定功率等。
它與其它元件一起構成一些功能電路,如RC電路等。
電阻是一個線性元件。說它是線性元件,是因為通過實驗發現,在一定條件下,流經一個電阻的電流與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即它是符合歐姆定律:I=U/R
常見的碳膜電阻或金屬膜電阻器在溫度恆定,且電壓和電流值限制在額定條件之內時,可用線性電阻器來模擬。如果電壓或電流值超過規定值,電阻器將因過熱而不遵從歐姆定律,甚至還會被燒毀。線性電阻的工作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如圖1所示。 電阻的種類很多,通常分為碳膜電阻,金屬電阻,線繞電阻等:它又包含固定電阻與可變電阻,光敏電阻,壓敏電阻,熱敏電阻等。
通常來說,使用萬用表可以很容易判斷出電阻的好壞:將萬用表調節在電阻擋的合適擋位,並將萬用表的兩個表筆放在電阻的兩端,就可以從萬用表上讀出電阻的阻值。應注意的是,測試電阻時手不能接觸到表筆的金屬部分。但在實際手機維修中,很少出現電阻損壞,除少數機型的一些電阻外,也很少去關心電阻的阻值。著重注意的是電阻是否虛焊,脫焊。
⑤ 電阻的單位是什麼,怎樣用國際基本單位制中的單位來表示還有電壓的單位,電荷量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阻的單位是「歐姆」,如果要用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表示,就是
1歐姆=1(千克*米^2 ) /(安培^2*秒^3)
具體的變換過程是:
1歐姆=1伏特 / 安培=1焦耳 /(庫侖*安培)=1(千克*米^2 / 秒^2) /(庫侖*安培)
=1(千克*米^2 / 秒^2) /(安培*秒*安培)=1(千克*米^2 ) /(安培^2*秒^3)
同理,電壓單位是「伏特」。用基本單位表示時,是
1伏特=1(千克*米^2 ) /(安培*秒^3)
電量單位是「庫侖」。用基本單位表示時,是
1庫侖=1安培*秒
註: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有7個。
米、千克、秒、安培、開爾文、摩爾、坎德拉。
⑥ 關於電阻的公式有哪些
1、定義式:R=U/I。(U表示電壓,I表示電流)。
2、定義公式:R=ρL/S。(ρ表示電阻的電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質決定,L表示電阻的長度,S表示電阻的橫截面積)。
3、電阻串聯:R=R1+R2+R3+...+Rn。(R1...Rn表示n個電阻,電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質決定)。
4、電阻並聯:1/R=1/R1+1/R2+1/R3+..+1/Rn。(R1...Rn表示n個電阻,電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質決定)。
5、與電功率相關公式:R=U²/P;R=P/I²。(U表示電壓,I表示電流,P表示電功率)。
6、與電能(電熱)相關公式:R=U²t/W;R=W/I²t。(U表示電壓,I表示電流,t表示時間,W表示電熱)。
(6)電阻怎麼用7個物理量表示擴展閱讀:
電阻元件的電阻值影響因素:
1、長度:當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時,導體的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2、橫截面積:當材料和長度相同時,導體的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3、材料:當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時,不同材料的導體電阻不同。
4、溫度:對大多數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阻越大,如金屬等;對少數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阻越小,如碳。
⑦ 怎樣算電阻電阻的公式是怎樣的
可以利用電阻計算公式計算:R=ρL/S。
電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在物理學中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
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電阻將會導致電子流通量的變化,電阻越小,電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導體則沒有電阻。
(7)電阻怎麼用7個物理量表示擴展閱讀:
電阻由導體兩端的電壓U與通過導體的電流I的比值來定義,即R=U/I。所以,當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電阻愈大,通過的電流就愈小;
反之,電阻愈小,通過的電流就愈大。
電阻的大小可以用來衡量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強弱,即導電性能的好壞。電阻的量值與導體的材料、形狀、體積以及周圍環境等因素有關。
不同導體的電阻按其性質的不同還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稱為線性電阻或歐姆電阻,滿足歐姆定律; 另一類稱為非線性電阻,不滿足歐姆定律。
⑧ 電阻怎麼計算
分辨串聯電路。串聯電路是沒有支路的單一迴路。所有電阻或其他元件都排成一條線。
2
將所有電阻值相加。在串聯電路中,總電阻值等於所有電阻之和。[1] 通過各電阻的電流相同,所以每個電阻都會如你所想的那樣發揮作用。
例如,串聯電路中有一個2 Ω(歐姆),一個5 Ω,以及一個7 Ω的電阻。則電路的總電阻等於2 + 5 + 7 = 14 Ω。
3
通過電流和電壓計算電阻。如果不知道各電阻的阻值,那麼你可以使用歐姆定律:V = IR,即電壓 = 電流 x 電阻。首先,要知道電路的電流和總電壓:
串聯電路中,所有位置的電流都相等。[2] 如果知道任意位置的電流,那麼你可以將這個值用到公式中。
總電壓等於電池等電源的電壓。它不等於單個元件兩端的電壓。[3]
4
將數值代入歐姆定律公式。將公式V = IR變形,求電阻值:R = V / I (電阻 = 電壓 / 電流)。將求得的數值代入到此公式中,算出總電阻。
例如,有一條串聯電路,由12伏的電池供電,測得電流為8安。則電路兩端的總電阻RT = 12伏 / 8安 = 1.5歐。
廣告
方法 2 的 4:
並聯電路
1
了解並聯電路。並聯電路分成多條支路,然後再匯到一起。電流會通過電路的各條支路。
如果電路分支部分之前或之後的主路上有電阻,或者單個支路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阻,請直接跳到混合電路部分。
2
通過各支路的電阻來計算總電阻。由於各電阻僅阻礙通過一條支路的電流,所以對電路的總電阻影響不大。總電阻RT的公式為1/RT = 1/R1 + 1/R2 + 1/R3 + ...1/Rn,其中R1是第一條支路的電阻,R2是第二條支路的電阻,以此類推,直至最後一條支路的電阻Rn。
例如,一條並聯電路有三條支路,電阻分別為10 Ω、2 Ω和1 Ω。
使用公式 1/RT = 1/10 + 1/2 + 1/1 求出RT :
通分:1/RT = 1/10 + 5/10 + 10/10
1/RT = (1 + 5 + 10) / 10 = 16/10 = 1.6
兩邊都乘以RT:1 = 1.6RT
RT = 1 / 1.6 = 0.625 Ω。
3
通過總電流和電壓計算總電阻。如果不知道各電阻的阻值,那你必須知道電流和電壓:
在並聯電路中,一條支路兩端的電壓等於電路兩端的總電壓。[4] 只要知道一條支路兩端的電壓值,你就可以放心地繼續計算了。總電壓還等於電池等電路電源的電壓。
在並聯電路中,每條支路的電流可能不同。你需要知道總電流,否則無法計算總電阻。
4
將數值代入歐姆定律公式。知道整個電路兩端的總電流和電壓後,你就可以用歐姆定律來計算出總電阻:R = V / I。
例如,並聯電路的電壓為9伏,總電流為3安。則總電阻RT = 9伏 / 3安 = 3 歐。
5
注意電阻為零的支路。如果並聯電路的一條支路沒有電阻,則所有電流都會從這條支路通過。此時,電路的電阻為零歐。
在實際應用中,這通常意味著電阻失效或旁路,也就是所謂短路,而高電流會損壞電路的其餘部分。
⑨ 關於電阻的知識
01
電阻的概述
電阻的英文名稱為resistance,通常縮寫為R,它是導體的一種基本性質,與導體的尺寸、材料、溫度有關。歐姆定律指出電壓、電流和電阻三者之間的關系為I=U/R,亦即R=U/I。電阻的基本單位是歐姆,用希臘字母「Ω」來表示。通常「電阻」有兩重含義,一種是物理學上的「電阻」這個物理量,另一個指的是電阻這種電子元件。電阻元件的電阻值大小一般與溫度,材料,長度,還有橫截面積有關,衡量電阻受溫度影響大小的物理量是溫度系數,其定義為溫度每升高1℃時電阻值發生變化的百分數。電阻的主要物理特徵是變電能為熱能,也可說它是一個耗能元件,電流經過它就產生內能。電阻在電路中通常起分壓、分流的作用。對信號來說,交流與直流信號都可以通過電阻。電阻是一個線性元件。
02
使用電阻的注意事項
電阻在使用前要進行檢查,檢查其性能好壞就是測量實際阻值與標稱值是否相符,誤差是否在允許范圍之內。方法就是用萬用表的電阻檔進行測量,測量時要注意兩點
1、要根據被測電阻值確定量程,使指針指示在刻度線的中間一段,這樣便於觀察。
2、確定電阻檔量程後,要進行調零,方法是兩表筆短路(直接相 碰),調節「調零」電器使指針准確的指在Ω刻度線的「0」上,然後再測電阻的阻值。另外,還要注意人手不要碰電阻兩端或接觸表筆的金屬部分。否則會引起測試誤差。
用萬用表測出的電阻值接近標稱值。就可以認為基本上質量是好的,如果相差太多或根本不通,就是壞的。
03
電阻的區分方法
帶有四個色環的其中第一、二環分別代表阻值的前兩位數;第三環代表倍率;第四環代表誤差。快速識別的關鍵在於根據第三環的顏色把阻值確定在某一數量級范圍內,例如是幾點幾K、還是幾十幾K的,再將前兩環讀出的數"代"進去,這樣就可很快讀出數來。
下面介紹掌握此方法的幾個要點:
(1)熟記第一、二環每種顏色所代表的數。可這樣記憶:棕1,紅2,橙3,黃4,綠5,藍6,紫7,灰8,白9,黑0。這樣連起來讀,多復誦幾遍便可記住。
記准記牢第三環顏色所代表的 阻值范圍,這一點是快識的關鍵。具體是:
金色:幾點幾 Ω
黑色:幾十幾 Ω
棕色:幾百幾十 Ω
紅色:幾點幾 kΩ
橙色:幾十幾 kΩ
黃色:幾百幾十 kΩ
綠色:幾點幾 MΩ
藍色:幾十幾 MΩ
從數量級來看,在體上可把它們劃分為三個大的等級,即:金、黑、棕色是歐姆級的;紅橙\'、黃色是千歐級的;綠、藍色則是兆歐級的。這樣劃分一下是為了便於記憶。
(3)當第二環是黑色時,第三環顏色所代表的則是整數,即幾,幾十,幾百 kΩ等,這是讀數時的特殊情況,要注意。例如第三環是紅色,則其阻值即是整幾kΩ的。
(4)記住第四環顏色所代表的誤差,即:金色為5%;銀色為10%;無色為20%。
下面舉例說明:
例1當四個色環依次是黃、橙、紅、金色時,因第三環為紅色、阻值范圍是幾點幾kΩ的,按照黃、橙兩色分別代表的數"4"和"3"代入,,則其讀數為43 kΩ。第環是金色表示誤差為5%。
例2當四個色環依次是棕、黑、橙、金色時,因第三環為橙色,第二環又是黑色,阻值應是整幾十kΩ的,按棕色代表的數"1"代入,讀數為10 kΩ。第四環是金色,其誤差為5%
04
電阻的作用
電阻:顧名思義,就是增加電流通過的阻力的。就象是在水渠中放入東西,能阻止水的順利通過也是一個道理。
1、限止電流的通過量,起到限流的作用。
2、在串聯電路中,起到分壓作用。因使用電阻的大小和組合(串聯或並聯),可以起到升壓和降壓的作用。
3、在並聯電路中,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
當然,電容和電阻的基本道理,就是這些。但在電路中起的作用,卻是千變萬化的。
05
電阻和抗阻的區別
抗阻 當電壓和電流按正弦規律變化時,具有電阻、電感、電容的電路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或抵抗作用的效果叫做阻抗,其數值等於電路兩端的電壓有效值和輸入電流有效值的比值,即Z=U/I。
電阻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導體對電流阻礙的大小。
阻抗應該只是在交流電上出現,電阻就多了,直流和交流都有電阻
06
什麼是上拉電阻,什麼是下拉電阻?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上拉電阻一般是一端接電源,一端接晶元管腳的電路中的電阻,下拉電阻一般是指一端接晶元管腳一端接地的電阻。
如下圖的兩個Bias Resaitor 電阻就是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圖中,上部的一個Bias Resaitor 電阻因為是接地,因而叫做下拉電阻,意思是將電路節點A的電平向低方向(地)拉;同樣,圖中,下部的一個Bias Resaitor 電阻因為是電源(正),因而叫做上拉電阻,意思是將電路節點A的電平向高方向(電源正)拉。當然,許多電路中上拉下拉電阻中間的那個12k電阻是沒有的或者看不到的。我找來這個圖是RS-485/RS-422匯流排上的,可以一下子認識上拉下拉的意思。但許多電路只有一個上拉或下拉電阻,而且實際中,還是上拉電阻的為多。
上拉下拉電阻的主要作用是在電路驅動器關閉時給線路(節點)以一個固定的電平。
1 在RS-485匯流排中,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線路所有驅動器都釋放匯流排時讓所有節點的A-B端電壓在200mV或200mV以上(不考慮極性)。不然,如果接收器輸入端A和B間的電平低於±200mV(絕對值小於200mV),接收器輸出的邏輯電平將被當作所傳輸數據的末位而被接收起來,這樣顯然是極容易產生通訊錯誤的。
2 最容易見到的上拉電阻應當是NE555電路7腳作為輸出用的時候。實際上,它和一個三極體的C極或MOS管的D極有一個電阻接到電源+上是一樣道理的。它的作用就是:當管子(晶體管或MOS管)輸入關斷電平時,C極或D極有一個高電平(空載時約等於電源電壓);當管子(晶體管或MOS管)輸入導通電平時,C極或D極將與電源地(-)接通,因而有一個低電平。理想的應為0V,但因為管子有導通電阻,因而有一定的電壓,不同的管子可能不一樣,相同的管子也可能因參數差異而小有差別,即便是真正的金屬接觸的電源開關,也是有接觸電阻/導通壓降(雖然不同電流下壓降不同)的;僅僅就導通而言,對於不同系列的集成電路來說,因為應用對象不同,導通後的輸出電壓有不同的規定,典型是TTL電平和CMOS電平的不同。這方面超過了本問題的內容,將日誌里另外處理。
⑩ 什麼是電阻
電阻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稱為電阻。是一個限流元件,將電阻接在電路中後,電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兩個引腳,它可限制通過它所連支路的電流大小。阻值不能改變的稱為固定電阻器。阻值可變的稱為電位器或可變電阻器。
理想的電阻器是線性的,即通過電阻器的瞬時電流與外加瞬時電壓成正比。用於分壓的可變電阻器。在裸露的電阻體上,緊壓著一至兩個可移金屬觸點。觸點位置確定電阻體任一端與觸點間的阻值。
端電壓與電流有確定函數關系,體現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力的二端器件,用字母R來表示,單位為歐姆Ω。實際器件如燈泡,電熱絲,電阻器等均可表示為電阻器元件。
(10)電阻怎麼用7個物理量表示擴展閱讀:
電阻的分類:
1、線繞電阻器由電阻線繞成電阻器 用高阻合金線繞在絕緣骨架上製成,外面塗有耐熱的釉絕緣層或絕緣漆。繞線電阻具有較低的溫度系數,阻值精度高,穩定性好,耐熱耐腐蝕,主要做精密大功率電阻使用,缺點是高頻性能差,時間常數大。
2、碳合成電阻器由碳及合成塑膠壓製成而成。
3、碳膜電阻器在瓷管上鍍上一層碳而成,將結晶碳沉積在陶瓷棒骨架上製成。碳膜電阻器成本低、性能穩定、阻值范圍寬、溫度系數和電壓系數低,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電阻器。
4、金屬膜電阻器在瓷管上鍍上一層金屬而成,用真空蒸發的方法將合金材料蒸鍍於陶瓷棒骨架表面。
5、金屬氧化膜電阻器在瓷管上鍍上一層氧化錫而成,在絕緣棒上沉積一層金屬氧化物。由於其本身即是氧化物,所以高溫下穩定,耐熱沖擊,負載能力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