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型冠狀病毒對溫度敏感,等天氣變暖疫情會有好轉
隨著天氣的變暖疫情會有所好轉,依據有下面幾點:新冠病毒怕熱,超過56℃並且持續30分鍾以上就可以消滅它;新冠病毒越傳播毒性方面越弱;大家的防控意識普遍提高。
隨著大家的意識方面的逐漸提升,也就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病毒的傳播。而且如果大家都聽話呆在家裡的話,那麼病毒也是基本上沒有什麼途徑來傳播的。
所以綜合新冠怕熱以及它們不會殺死宿主的特性,病毒的毒性會越來越弱,加上人們意識的提升,所以這個疫情很快會有好轉。不過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不能放鬆警惕,做好防範措施。
B. 決定冠狀病毒的侵染對象和侵染能力的是什麼
冠狀病毒由RNA、衣殼蛋白和包膜組成。
冠狀病毒的核酸為單股正鏈RNA。根據RNA能否直接起mRNA作用而分成單股正鏈RNA病毒(正股RNA病毒)與單股負鏈RNA病毒(負股RNA病毒)兩種。正股RNA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單股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翻譯蛋白質如RNA多聚酶和。負股RNA病毒的單股RNA不能作為mRNA,稱為負股,須先合成互補股(正股)作為mRNA,再翻譯蛋白分子。
包膜主要來源於宿主細胞膜(磷脂雙分子層和膜蛋白),也包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包膜組成是:磷脂、多糖、蛋白質;膜表面有三種糖蛋白,突起糖蛋白(S,是受體結合位點、溶細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點);包膜糖蛋白(E,與包膜結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負責營養物質的跨膜運輸、新生病毒出芽釋放與病毒外包膜的形成)。
(1)新型冠狀病毒相對雙鏈DNA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這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RNA分子
是單鏈結構,單鏈RNA比雙鏈DNA更容易發生鹼基對的增添、替換和缺失。 (2)冠狀病毒和細胞膜上的結合位點ACE2結合從而入侵細胞說明細胞膜具有進行信息交流
的功能
(3)子代病冠狀病毒的單股正鏈RNA進入宿主細胞後,首先翻譯的是RNA聚合酶;這一過
程需要的條件有模板:冠狀病毒的單股正鏈RNA;原料:氨基酸、能量、酶、tRNA、rRNA;
進行的場所:宿主細胞的核糖體,說明單股正鏈RNA的作用最類似與人體的mRNA。 (4)單股正鏈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少量單股正鏈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病毒所
需的蛋白質。
(5)子代病毒通過囊泡排出細胞說明生物模具有的結構特性是一定的流動性。
2. 新冠病毒的侵染過程分為7個步驟(如下圖):
(1)病毒S蛋白和宿主細胞膜上的ACE2受體識別和結合,一旦「暗號」對上,細胞胞吞病
毒,將病毒「請」進細胞;
(2)溶酶體幫助病毒溶解囊膜和結構蛋白;
(3)病毒正好藉此將RNA釋放,利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翻譯病毒早期蛋白;
(4)病毒利用RNA指導的RNA聚合酶大量復制病毒的遺傳物質;
1/8頁
(5)大量翻譯結構蛋白;
(6)在高爾基體將病毒的遺傳物質和結構蛋白組裝成新的病毒;
(7)新病毒利用宿主細胞的膜泡運輸系統,通過胞吐釋放出去,完成整個生活史。
3.新冠病毒的傳播與預防
病毒的「存活」一般指保持感染能力。病毒離開宿主細胞後,通過形成「結晶體」而保持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質穩定,從而具有感染能力,包膜病毒一般具有更好的穩定性。病毒離開宿主細胞一般仍然感染能力,但是不能繁殖。
病毒一般會以某種載體進行傳播,往往不會脫離載體而彌散在空氣中進行傳播。就以導致人類疾病的病毒而言,其傳播往往離不開人的體液。不論HIV、SARS病毒,還是現在肆虐的新肺炎病毒,概莫能外。經過前些天的摸索,人們歸納、概括、總結出2019新肺炎病毒傳播的途徑:
?直接傳播,即空氣傳播: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甚至呼出氣體被近距離接
觸者吸入,導致感染;
?氣溶膠傳播,即空氣傳播: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接觸傳播:飛沫附在物體表面,手接觸被污染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
導致感染。
基於以上分析,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預防措施首先就是隔離,盡量減少外出、聚會等;
若要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此外,還要注意衛生勤
洗手,通風,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切斷傳播途徑),警惕異常症狀,及時就醫等。 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攝氏度保持30分鍾可有效滅活病毒,此外75%乙醇、乙醚、含
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病毒
很不喜歡乾燥環境,但我們平時所說的「乾燥」還完全達不到消滅病毒的條件。 4.病毒的培養
2/8頁
病毒是營寄生生活的生物,只能藉助生活的細胞進行繁殖。並且病毒的特異性強,對寄
主有專一性。所以病毒培養必須利用活細胞,並且需要特定的活細胞。
5.病毒的特點
(1)病毒的特異性
病毒之所以對其所寄生的宿主具有特異性,原因是其表面的蛋白質能特異性地識別並結
合宿主表面受體蛋白,而不同類型的生物、同一類型生物不同細胞表面的蛋白質的種類
有差別。所以病毒蛋白的特異性的結構決定了其所感染的對象。
(2)簡單的結構有利於其快速繁殖
相對於其他生物,病毒結構極簡單。它們的結構也主要或僅有核酸和蛋白質兩種物質。
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它們僅保留了感染和繁殖的必備的極少數基因。
(3)包膜結構賦予其更強毒性
冠狀病毒的外面還有包膜,相比沒有包膜的病毒,它「自我保護能力」更強大,致病能
力往往更強。
6.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其宿主的共同進化
蝙蝠是超級病毒的攜帶者,它身上能攜帶超過100多種毒性極大、凶險無比的病毒,有埃博
拉病毒、狂犬病病毒、SARS病毒等。
那麼,蝙蝠為何攜帶病毒卻不生病?
蝙蝠與其攜帶的病毒是共同進化來的:一方面,蝙蝠中免疫能力低下的在自然選擇
過程中已經被淘汰,留下的個體是經過自然選擇之後性狀更加優良的個體;另一方面,
病毒中毒性極強的個體已經隨宿主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機會,相應的基因也逐
漸被淘汰,而毒性弱、繁殖力強的病毒在與蝙蝠長期共同進化的過程中存留了下來。病
毒會向潛伏時間長、繁殖力強,毒性弱的方向進化。
7.新冠病毒與免疫
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後需要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消滅,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主要是血
漿和淋巴;
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鼻腔中的黏膜和毛發屬於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巨噬細胞可以對其進行識別和吞噬,這屬於非特異性免疫,是人
體的第二道防線;
冠狀病毒突破前兩道防線後引發人體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稱為抗原,如冠狀病毒表面
的蛋白質;
冠狀病毒感染後,免疫系統對肺細胞的攻擊引發肺炎,此時可以通過適度使用免疫抑制
劑對病人進行治療以避免肺部嚴重受損;
已被治癒的患者短期內不容易再次被冠狀病毒感染,這是由於他們體內產生了記憶細
胞;
當再冠狀病毒會入侵肺細胞要將其完全清除需要經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再次接觸,
冠狀病毒抗原時可以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和致敏T細胞。
3/8頁
因為人體免疫系統對SARS病毒、2019新型肺炎病毒反應相對遲鈍,而病毒的繁殖周期
又非常短,所以當它們突破人的第一、二道防線後,在第三道防線產生作用前,就已經
大量繁殖了,從而引起人相關器官功能下降,引起人體的穩態失衡。
一般認為,病毒侵染機體後,會導致機體下丘腦的「體溫調定點」上升,從而
導致人的體溫上升。冠狀病毒對溫度很敏感,在33?時生長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
抑制。由於這個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該病毒疾病的流行季節。所以,體溫上升有利於機
體快速清除病毒以維持機體的穩態,從這個意義上講,體溫上升也是生物適應環境的表
現。
但是,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人體溫上升有利於抵禦病毒;另一方面,人體對
病原體的過度敏感導致人在感染病毒期間體溫持續偏高,這也嚴重影響了幾乎所有酶的
活性,從而影響了人體的正常代謝。關於對病毒的敏感性這一點,人與冠狀病毒的天然
宿主——蝙蝠表現得截然相反,這是也後者能與之長期和諧共處的重要原因。 8.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
(1)檢測病原體抗原。基因工程或動物細胞工程的方法制備單克隆抗體,利用抗體與抗
原做抗原—抗體雜交。若出現雜交帶,則說明已經感染相應的病原體。本檢測的不足
是:在感染之初,病原體抗原含量也較低,抗原不容易檢測到。
(2)檢測病人的體液中相應的抗體。與上述相反,利用基因工程或其他方法獲得的病原
體的抗原與待檢病人的體液做抗原—抗體雜交。若出現雜交帶,則說明已經感染相
應的病原體。
(3)檢測病原體的核酸序列。提取冠狀病毒的RNA,進行RT-PCR,即反轉錄後再進行PCR,
再用熒光探針實時檢測擴增產物。這種檢測方法的原理是DNA分子雜交。這種方法很
靈敏,也能夠很好地定量。
1.人被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常會出現發熱症狀。如圖為人體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
後的體溫變化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4/8頁
A(a,c段體溫的變化是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作用的結果 B(a,b段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量和腎上腺素量都比a之前的高 C(b,c段人體散熱量大於產熱量 D(c點以後人體維持在較高體溫,這是因為體內產熱量大於散熱量
2.2019新型冠狀病毒會導致人體嚴重的肺部感染。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突變和基因重組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B.2019新型冠狀病毒產生的抗葯性等變異不能決定其進化的方向 C.葯物作用會使2019新型冠狀病毒產生抗葯性 D.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庫是指感染人體的全部病毒含有的全部基因
3.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下列有關MERS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A.MERS病毒也含有核酸
B.MERS病毒是一種生物,在分類上屬於原核生物
C.MERS病毒只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所以病毒需要寄生生活
D.獲取大量MERS病毒的方法是將其接種在營養齊全的培養基上培養
4.2019新型冠狀病毒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鏈RNA,易於發生變異。下列有關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該病毒的組成元素中一定
C. 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有哪些
今年的新年以新型冠狀病毒拉開帷幕,這個病毒也影響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是傳播途徑多,傳播范圍廣,因此能夠在短時間內肆虐全國,讓人防不勝防。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面對這次來勢兇猛的疫情能夠做些什麼。
一、居家不外出我們都知道疫情人傳人的速度很快,因此我們最好是不要出門,避免接觸到潛在感染患者。雖然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在家的無聊,但是我們一定要為大局著想,不要給祖國添麻煩。
這一次疫情也能讓我們看到祖國的強大以及大家的團結,相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病毒就會徹底被消滅,讓我們一起等到春暖花開,舉國歡慶那一刻,那時候大家再脫下口罩一起慶祝吧。
D. 甲醇和乙醚可以消滅新型冠狀病毒嗎
基於以往對冠狀病毒的了解,冠狀病毒對化學消毒劑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紫外線均可滅活病毒。
E. 新型冠狀病毒有哪些特徵
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有哪些。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
其基因特徵與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顯區別。
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
體外分離培養時,2019-nCoV96個小時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內發現,而在VeroE6和Huh-7細胞系中分離培養需約6天。
對冠狀病毒理化特性的認識多來自對SARSr-CoV和MERSr-CoV的研究。
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鍾,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過氧化氫等消毒劑均可有效殺滅病毒。
F. 關於新冠病毒的基本知識
新冠病毒一般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簡稱新冠病毒)屬於β屬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新冠病毒傳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在潛伏期具有傳染性,發病前 1-2 天和發病初期的傳染性相對較強。
佩戴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或其他符合標準的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方法,做到科學選戴口罩,既達到防護效果,又避免資源浪費。
G. 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嗎
病毒對熱敏感,當達到56℃的溫度30分鍾可有效滅活病毒。 對紫外線也敏感,紫外燈照射60分鍾,同樣可以滅殺新冠肺炎病毒。
在媒體報道的最新消息中,有關醫院專家通過對新冠病毒的研究發現,冠狀病毒對熱較為敏感,病毒在4℃合適維持液中為中等穩定,-60℃可保存數年,但隨著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但必須達到一定溫度且超過相應的時間才能滅活病毒。
很多人可能會想,那我曬太陽,不是一樣能夠消毒了嗎?
實際上,太陽光的溫度一般很難達到56℃,低於這個溫度的話,時間再長也不能殺滅冠狀病毒。而太陽光的紫外線,對於人體來說確實是比較強烈,但是對於頑強的病毒來說遠遠不夠,達不到紫外燈的強度。但是長時間的曬太陽,卻有容易導致患上皮膚癌……
所以我們要盡量不外出,少外出,避免接觸到新冠病毒,自然也就不需要考慮怎麼滅殺了……
H. 新型冠狀病毒怕熱不怕冷,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新型冠狀病毒非常可怕,它具有高度傳染性,一旦感染,它就會侵入肺部,咳嗽,出現發燒、疲勞、胸悶等一系列症狀,但這樣的病毒也很可怕。冠狀病毒對熱敏感,可在-60℃下保存數年,病毒在4℃的適當維持溶液中保持中等穩定性;然而,隨著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抗性降低,但必須達到一定的溫度並超過相應的時間才能使病毒滅活。
滅活過程中應適當開窗通風,注意勤洗手。應在家中准備酒精或84消毒劑噴灑衣物。從室外返回後,應注意對衣服和手進行適當消毒。目前還沒有治療冠狀病毒的特效葯物。根據現代研究和臨床應用,中成葯蓮花清瘟膠囊和雙黃連口服液可以抑制病毒。冠狀病毒現在主要是為了預防和防止傳播,應該經常洗手,戴口罩,少參加聚會,少出門。
I. 冠狀病毒在塑料玻璃復印紙等多種物體表面
冠狀病毒在塑料玻璃復印紙等多種物體表面?
傳播途徑
目前尚沒有科學確定,但是我認為可以參考SARS。總結SARS主要傳播途徑:
確定由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及密切接觸傳播。
也可能通過血液、糞便、尿液。
由此可知,嚴防病從口入是必須的。另外,醫務人員為何也會感染,因為他們長期暴露在病毒威脅之下,任何小小疏漏都可能導致感染。所以我們看到他們已經穿上的嚴密的全身防護服。
存活時間
關於病毒的存活時間和媒介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我們可以參考SARS:
根據資料⑤,SARS於室溫24℃條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瀉病人的痰液和糞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約15天,在塑料、玻璃、馬賽克、金屬、布料、復印紙等多種物體表面均可存活2-3天。
存活時間和媒介不宜過度解讀,因為病毒的傳播途徑大部分是「飛沫」,而不是觸碰一下就感染。
防護方法
綜合傳播途徑和存活時間,應該嚴防病從口入,如何杜絕病毒進入嘴裡是關鍵。
由於人類每天總會不自覺的「用手觸碰臉」,所以需要勤洗手;帶口罩可杜絕臉部直接接觸飛沫,同時可以減少用手觸碰嘴部的頻率,一舉多得。
幸運的是,根據資料③⑤,同類病毒「對有機溶劑、消毒劑和熱敏感,可以通過56℃以上持續30分鍾、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殺滅。
也就是說,雖然無法直接治癒它,但是我們有非常清晰的防控方法。最簡單有效的,可以使用家用消毒水,如84 消毒液、威露士消毒液;或者75%的酒精進行居家消毒。
節選自: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個人觀點
廣大青年應:理性分析 / 合理思考 / 疫情消息當以官方發布為基準 / 疫情防控當以政府宣傳為指引 / 疫情推斷當以SARS非典為參考 / 提升疫情認知水平 / 合理推斷疫情發展 / 拒絕不確定傳言 / 穩定社會情緒 / 合理監督政府防疫工作 / 引導家庭處置疫情防護 / 提升老年人疫情意識 / 傳播正確防控知識 / 鄉鎮地區向河南學習疫情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