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理學中測量長度時的估讀值是什麼 舉例謝謝
測量時當長度值處於最小刻度(有效刻度)之間時。讀出比最小刻度小1位的數的值就是估讀。
例如尺子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當一個長度為5.45厘米。4後面是的5就估讀。也就是憑自己猜測讀出來的數。
『貳』 物理學中什麼時候要估讀有什麼具體原則
所有依靠目視刻度來讀取數據的計量單位理應都要進行估讀
所以尺子測量,溫度計,電流等理應都是需要估讀的。
唯一的明顯例外是量筒,因為這玩意本身是粗測(量了之後將溶液倒回容器那你量筒上沾的部分怎辦?!)所以沒有必要估讀。高中之前可能還會用到歐姆表,那玩意也是粗測,也沒有估讀的必要。
另外,如果最小分度位不是1(譬如0.2),不需要估讀下一位。此外,和游標有關的測量也不估讀。
而與之對應,直接計數(譬如掐表算時間,電阻箱數值,讀取電阻的色環),或者是經計算得到的數值,則一定不需要額外估讀。
『叄』 初中物理中哪些測量儀器讀數時需要估讀
初中階段物理上的測量儀器,要求必須估讀的只有刻度尺測量長度時,其它測量工具可以估讀也可以不孤獨。
『肆』 物理上什麼單位需要估讀
測量儀器所測准確值後面的需要估讀,比如用最小單位毫米的直尺
毫米後面的那位要估讀測量儀器所測准確值後面的需要估讀,要看情況而定
『伍』 初中物理儀器中那些要估讀,那些不要估讀
刻度尺、螺旋測微器、電壓表、電流表、多用電表、彈簧秤、天平、量筒。
其中最小分度是1、0.1、0.01的儀器,誤差產生在下一位,讀數時要讀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
其他的,誤差產生在當位,不要再向後估讀了。
『陸』 中學物理中,需要估讀的量有哪些
初高中要求不一樣,
初中只要求長度估讀
高中要求估讀的較多,刻度尺,螺旋測微器,電表,量筒,天平等
不要求的
秒錶,游標卡尺,歐姆表
『柒』 物理實驗中哪些需要估讀哪些又不需要 比如說游標卡尺…秒錶不需要估讀…其他我就不知道
所有分度值相同的儀器都需要估讀.中學階段絕大多數儀器都需要估讀.分度值為0.5的估讀到本位,分度值為0.2或0.1的估讀到下一位.如0.6V的電流表,分度值為0.05V 則估讀到本位.讀出的結果為0.24這樣的.普通的直尺分度值是0.1cm 則估讀到下一位,讀出來是3.85cm這樣的.
游標卡尺、秒錶、電阻箱、歐姆表由於其機械原理無法估讀,不進行估讀.讀法如下:
游標卡尺以對得最齊的一個刻度值讀數;秒錶計時停止以後,由於是齒輪驅動,秒針一定會指向一個刻度,不會處在兩個刻度之間的.電阻箱每一位都有確定的數字,不進行估讀;歐姆表由於分度值不同,不進行估讀,以最近的刻度線為准.
除以上儀器之外,螺旋測微儀、直尺、托盤天平、電流表、電壓表、量筒、化學中使用的滴定管等儀器都要求估讀的.
『捌』 物理中什麼情況下需要估讀
高中范圍內的儀器只有秒錶和游標卡尺不估讀。是否估讀應看測量儀器的示數屬性。能估讀的儀器在示數上都能在最小分度上讀出更小的精度。比如一把普通直尺刻度精確到0.1厘米,但實際被測量物在直尺上對準的位置可能在比如1.4厘米與1.5厘米之間的某個比較居中的位置,那麼你應該讀作1.45厘米,在其0.1厘米的精度下再往下走一位(別走兩位或更多)。
普通機械秒錶是每0.1秒跳一格,最小分度也是0.1秒。它的指針不可能系統性地指在更小的分度上(如果能讀到0.13秒這樣的讀數,只可能是秒錶指針彎了,或者你是用可精確到百分秒的電子秒錶)。
游標卡尺也只可能讀到游標尺上的刻度的所對主尺刻度的位置,以此作為它的讀數,不可能再估讀出更小的數位,但要注意游標尺的示數表示的是(讀數/游標尺總刻度數)mm,若是10分度游標尺,則應讀至0.1mm;若是20或50分度的游標尺,則應讀到0.05mm或0.02mm,也就是說數位應精確到百分之一毫米,但這樣的測量值是不存在估讀的。(以上說法都基於主尺最小精度是毫米的前提下)。如果你不會玩游標卡尺的話,建議你向你們物理老師或者程度好的同學好好討教一下,發揚砸破砂鍋的精神,因為游標卡尺的讀數原理是個很需要邏輯思維的問題。
其他的所有測量儀器包括電流表、螺旋測微器,化學用的量筒、滴定管都要估讀。
我們物理老師說多用電表的歐姆表也要估讀,但鑒於它刻度不均勻,我對歐姆表是否需要估讀持懷疑態度。照我們老師的說法,應通過調X1到X1000的各歐姆檔令指針指在靠近中央的刻度上,這部分的刻度是比較均勻的。
再補充說明一點,如果最小刻度不能顯示出所有0~9的刻度(比如一種直尺在1到2厘米之間只有5個刻度,刻度只能精確到0.2毫米),這樣的測量儀器也是不需要估讀的。(歐姆表部分刻度也是這個情況,所以歐姆表是否估讀估計還要看指針指在哪。)
『玖』 物理中什麼物理量需要估讀
在物理中長度測量,電流/電壓/電阻的測量、質量的測量等讀數時需要估讀。
估讀是由於被測量數值介於測量工具最小分度值之間某位置而進行估讀的。如游標卡尺/秒錶/打點計時器等不存在這種情況,故不需要估讀;而長度測量,電流/電壓/電阻的測量、質量的測量等均存在上述問題,所以需要估讀。
最終的讀數要以有效數字的形式給出,而有效數字的最後一位數字為估計數字,應和誤差所在位置一致,在實際操作中,究竟估讀到哪一位數字,應由測量儀器的精度和實驗誤差要兩個因素共同決定。
(9)物理學中測量哪些需要估讀擴展閱讀
估讀的方法為:
根據儀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別採用1/2、1/5、1/10的估讀方法,一般:
1、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採用1/2估讀,如安培表0~0.6A檔;
2、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採用1/5估讀,如伏特表0~15V檔;
3、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0.1、0.01等),採用1/10估讀,如刻度尺、螺旋測微器、安培表0~3A檔、電壓表0~3V檔等,當測量精度要求不高或儀器精度不夠高時,也可採用1/2估讀。
『拾』 初中物理,電流表、電壓表是否需要估讀
一般是要估讀的。初中生學會估讀,是應該的。
一般說來,最小刻度為0.1A或0.1V的,需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如果最小刻度為0.2A或0.2V的,無需估讀,指針最接近哪一刻度,就讀哪一刻度。如下圖:
如果選用的是0~3A的量程,則刻度盤每一小格表示0.1A,圖中讀數為 1.67A,最後一位「7」是估讀的。
如果選用的是0~0.6A的量程,則刻度盤每一小格表示0.2A,圖中讀數為0.34A,這里沒有估讀,讀取的是表針最接近的0.34A。
以上規則對於初、高中乃至大學階段,都是一致的。不過,初中要求不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