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分子物理屏障怎麼檢測

分子物理屏障怎麼檢測

發布時間:2022-05-23 09:06:13

『壹』 腎小球濾過的機械屏障和電學屏障是什麼

機械屏障——濾孔 ;電荷屏障——負電荷。

腎小球過濾膜從內到外有三層結構:

內層為內皮細胞層(厚約40nm),為附著在腎小球基底膜內的扁平細胞,上有無數孔徑大小不等的小孔,小孔有一層極薄的隔膜。

中層為腎小球基膜(厚約240-370nm),電鏡下從內到外分為三層,即內疏鬆層、緻密層及外疏鬆層,為控制濾過分子大小的主要部分,是機械屏障的主要部分。

外層為上皮細胞層(厚約40nm),上皮細胞又稱足細胞,其不規則突起稱足突,其間有許多狹小間隙,血液經濾膜過濾後,濾液入腎小球囊。在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絕大部分蛋白質不能濾過而保留於血液中,僅小分子物質如尿素、葡萄糖、電解質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濾過。

(1)分子物理屏障怎麼檢測擴展閱讀:

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動力是有效濾過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囊內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圖)。由於腎小囊內的濾過液中蛋白質濃度較低,其膠體滲透壓可忽力略不計。

因此,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是濾出的唯一動力,而血漿膠滲透壓和囊內壓則是濾出的阻力。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皮質腎單位的進球小動脈粗而短,血流阻力較小;出球小動脈細而長,血流阻力較大。

因此,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較其它器官的毛細血管血壓高。用微穿刺法沒得腎小球毛細血管平均值6.0kPa(45mmHg)(為主動脈平均壓的40%左右);用微穿法還發現,由腎小球毛血管的進球端到出球端,血壓下降不多,兩端的血壓幾乎相等。

腎小囊內壓與近曲小管內壓力相近。囊內壓為1.3kPa(10mmHg)。據測定,在大鼠的腎小球毛細血管進球端的血漿膠體滲透壓約為3.3kPa(25mmHg)左右。

『貳』 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檢測項目有那些

防水卷材主要用於建築牆體、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場等場所,目的是為起到抵禦外界雨水、地下水滲漏的作用,防水卷材屬於一種可捲曲成卷狀的柔性建材產品,作為工程基礎與建築物之間無滲漏連接,是整個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對整個工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sbs防水卷材為例:

1、抽樣

屋頂防水卷材檢測首先要做就是進行抽樣,在抽查的時候,就是要從外觀,長度以及卷材厚度這些都是符合要求的材料當中抽取其中1.5平米左右來進行一個物理力學的性能測驗,而取樣的位置也是要從卷材開卷外的一米位置以上進行截取才對。

2、出廠檢測

在屋頂防水卷材出廠之前需要對它進行檢測,但是檢測的標准還是有一些不同,所以說方式也是有些不一樣的,就其中一種GB23441-2009出廠檢測項目來說,可以說它包含了單位面積質量檢測,厚度檢測,面積檢測,外觀檢測,拉力檢測,還有最大拉力時延伸率,釘桿低劣強度,瀝青斷裂延伸率,以及屋頂防水卷材的低溫柔性檢測,耐熱性檢測,卷材與鋁板玻璃強度檢測。

3、厚度檢測

屋頂防水卷材能夠達到的厚度標准也是在測量的時候,可以使用厚度測量計需要分度值為0.01毫米,壓力為(20±5)kPa,接觸面的直徑為10毫米,輕輕地將測量計落下去以後就可以開始讀數了,在整個的測量過程中,屋頂防水卷材還是要保持拼爭,然後在卷材邊緣位置沿著寬度方向截取大小30毫米左右的一條,並且在距離卷材兩端邊緣100毫米之外的位置進行平均測量,一共測量五點,然後計算五點的平均值就是卷材的厚度。

4、不透水性

屋頂防水卷材的不透水性檢測可以說也是特別的重要,那麼就可以按照GB/T328.10-2007中B法來對卷材進行測驗,卷材的檢測時間差不多是在兩個小時,然後還要將一些防粘材料全部都清理掉。




『叄』 實驗室初級物理防護屏障包括哪些內容

第二節 生物安全二級(BSL-2)實驗室防護屏障 根據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採取的防護措施,相關防護屏障要符合相應生物安全級別的要求。 生物安全二級水平(BSL-2)實驗室: 一、警示標識 1、實驗室的建築物入口、實驗室入口、實驗室操作間,儀器設備等都粘貼相應的警示標識,列明該實驗室內各種潛在危險。 2、生物危害標識:標志底色為黃色,文字為黑色 生物危險二級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 3、化學品危險標識 根據實驗室現有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和狀態,做以下標識:爆炸品、易燃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有毒品、腐蝕品、致癌致畸品。 二、物理防護屏障 實驗室生物安全必須配備初級物理防護屏障,它包括各級生物安全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初級防護屏障)。實驗室的設施結構和通風設計構成次級物理防護屏障(次級防護屏障)。 能產生傳染物外溢、濺出和氣溶膠的操作,包括離心、研磨、攪拌、強力震盪混合、超聲波破碎、打開裝有傳染性材料的容器、動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動物和孵化卵的組織等,都要使用Ⅱ級生物安全櫃和物理防護設備。三、設施和設備 1、實驗室設施(次級防護屏障)在建築中,實驗室與一...
建議查下資料.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肆』 高分子測分子量的方法都有哪些

分子測分子量的方法:

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是研究聚合物及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最基本數據之一。它涉及到高分子材料及其製品的力學性能,高聚物的流變性質,聚合物加工性能和加工條件的選擇。也是在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領域對具體聚合反應,具體聚合物的結構研究所需的基本數據之一。


分子量檢測方法:GPC 凝膠滲透色譜,飛行質譜法(Maldi-tof)

分子量測定儀器參數

GPC 流動相 :THF(四氫呋喃),H2O(水相),DMF( N,N-二甲基甲醯胺), 二氯甲烷,TCB(三氯苯)

檢測方法:端基滴定法 冰點降低法 蒸汽壓下降法(VPO) 膜滲透壓法 。

檢測儀器:核磁共振 流動分析儀/流動注射分析儀(FIA SFA CFA)

電容水分測定儀 電阻水分測定儀

紅外水分測定儀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紅外光譜(IR、傅立葉) 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GMA)

『伍』 聲屏障送檢過程

1、寄樣
2、免費初檢
3、報價
4、雙方確定,簽訂保密協議,開始實驗
5、完成實驗∶檢測周期會根據樣品及其檢測項目/方法會有所變動,可咨詢工程師 6、出具檢測報告 ,後期服務。

『陸』 納米技術有什麼作用

納米技術的本質作用就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來構造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即通過納米精度的"加工"來人工形成納米大小的結構。

納米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主要在材料和制備、微電子和計算機技術、醫學與健康、航天和航空、環境和能源、生物技術和農產品等方面。

用納米材料製作的器材重量更輕、硬度更強、壽命更長、維修費更低、設計更方便。利用納米材料還可以製作出特定性質的材料或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製作出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

衍生產品舉例:

1、納米機器人

根據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原理為設計原型,設計製造可對納米空間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也稱分子機器人;而納米機器人的研發已成為當今科技的前沿熱點。

許多國家紛紛制定相關戰略或者計劃,投入巨資搶占納米機器人這種新科技的戰略高地。《機器人時代》月刊指出:納米機器人潛在用途十分廣泛,其中特別重要的就是應用於醫療和軍事領域。

2、雨衣傘

納米雨衣傘是雨傘與雨衣的結合體,納米雨傘收傘有三折傘和直桿傘的收傘形態(簡單說,收傘時有長短兩種選擇)。納米雨衣可由納米雨傘轉變而成,納米雨衣又不同於一般的雨衣,因為納米雨衣可以保證從頭到腳絕對不濕。

3、防水材料

2014年8月4日,澳大利亞運用新發明的布料,製成一款具有開創性的T恤衫,不管人們怎樣嘗試著浸濕它,此T恤都能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

這件叫做「騎士」(The Cavalier)的白色T恤是百分之百棉質的。其布料運用「疏水」納米技術應用編織而成,能夠有效防止大部分液體和污漬的浸入。這種T恤可以用機器清洗,其防水功能最多可承受80次清洗。它的布料有天然自凈功能,任何附著在上的污漬都能用水擦洗或沖干凈。

(6)分子物理屏障怎麼檢測擴展閱讀:

納米技術的潛在危害:

1、納米顆粒的危害

納米材料(包含有納米顆粒的材料)本身的存在並不是一種危害。只有它的一些方面具有危害性,特別是他們的移動性和增強的反應性。只有某些納米粒子的某些方面對生物或環境有害,我們才面臨一個真的危害。

2、健康問題

納米顆粒進入人體有四種途徑:吸入,吞咽,從皮膚吸收或在醫療過程中被有意的注入(或由植入體釋放)。一旦進入人體,它們具有高度的可移動性。在一些個例中,它們甚至能穿越血腦屏障。

納米粒子在器官中的行為仍然是需要研究的一個大課題。基本上,納米顆粒的行為取決於它們的大小,形狀和同周圍組織的相互作用活動性。它們可能引起噬菌細胞(吞咽並消滅外來物質的細胞)的「過載」,從而引發防禦性的發燒和降低機體免疫力。

納米粒子還可能因為無法降解或降解緩慢,而在器官里集聚。還有一個顧慮是它們同人體中一些生物過程發生反應的潛在危險。由於極大的表面積,暴露在組織和液體中的納米粒子會立即吸附他們遇到的大分子。這樣會影響到例如酶和其他蛋白的調整機制。

3、社會風險

納米技術的使用也存在社會學風險。在儀器的層面,也包括在軍事領域使用納米技術的可能性。(例如,在MIT士兵納米技術研究所研究的裝備士兵的植入體或其他手段,同時還有通過納米探測器增強的監視手段。)

在結構層面,納米技術的批評家們指出納米技術打開了一個由產權和公司控制的新世界。他們指出,就象生物技術的操控基因的能力伴隨著生命的專利化一樣,納米技術操控分子的技術帶來的是物質的專利化。

2003年,超過800項納米相關的專利權獲得批准,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長。大公司已經壟斷了納米尺度發明與發現的廣泛的專利。例如,NEC和IBM這兩家大公司持有碳納米管這一納米科技基石之一的基礎專利。

碳納米管具有廣泛的運用,並被看好對從電子和計算機、到強化材料、到葯物釋放和診斷的許多工業領域都有關鍵的作用。但是,當它們的用途擴張時,任何想要製造或出售碳納米管的人,不管應用是什麼,都要先向NEC或者IBM購買許可證。

『柒』 高分子材料性能測試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1- 物理化學性質;
1.1密度和相對密度: 通常採用浸漬法,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183,ASTM D792 ,ASTM D1505,GB/T 1033。
1.2吸水性:試樣在經過下燥後,在規定的試樣尺寸、規定的溫度、規定的浸水時間下的吸水量。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62,ASTM D570,GB/T 1034。
1.3 耐化學葯品性:塑料耐酸、耐鹼、耐溶劑和其他化學品的能力。常見檢測標准包ISO 175,ASTM D543, GB/T 11547。

2- 力學性能,也稱機械性能;
塑料力學性能常用的檢測項目包括:
2.1 拉伸性能:拉伸彈性模量;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泊松比。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527,ASTM D 638,GB/T 1040-2006;
2.2 彎曲性能:彎曲彈性模量;彎曲強度。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78,ASTM D790,GB/T 9341
2.3 壓縮性能:壓縮彈性模量;壓縮強度。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604,ASTM D695,GB/T 1041;
2.4 撕裂性能:撕裂強度。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6383,ASTM D1004,GB/T 16578。
2.5 摩擦和摩損。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8295;ISO 5470,ASTM D1044,GB/T 3960,GB/T 19089,GB/T 5478。
2.6 剪切性能:剪切強度。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6721―2,5,ASTM D5279。
2.7 抗沖擊性能:簡支梁;懸臂梁;落錘;落球;儀器化落鏢法;拉伸沖擊。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80,ASTM D256,GB/T 1843;ISO 179,GB/T 1043;ISO 6603,ASTM D3763;ASTM D 3420,GB/T 8809。
2.8 硬度:球壓痕;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2039,ASTM D785, GB/T 2411,GB/T 3398,GB/T 9342。
2.9 粘接性能。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5509,ASTM D 3164,ASTM D3163,GB/T 16276。
2.10 耐疲勞性。ISO 13586-1,ASTM D5045。
2.11 蠕變和應力鬆弛。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899-1/-2, ASTM D2990。
3- 熱性能;
3.1 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和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133,ASTM D 1238,GB/T 3682;
3.2 維卡軟化點(VST);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306,ASTM D1512,GB/T 1633;
3.3 熱變形溫度(HDT);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75,ASTM D 648,GB/T 1634;
3.4 玻璃化轉變溫度和熔點(結晶行為)(DSC);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1357,ASTM D3417,GB/T 19466;
3.5 熱膨脹系數(TMA);,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1359,ASTM E 831,GB/T 1036;
3.6 動態力學性能(DMA);,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6721。
3.7 熱失重(TG);,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1358。
3.8 脆化溫度;,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974,ASTM D746,ASTM D1790,GB/T 5470。
3.9 流變行為:常見檢測標准包括:轉矩流變儀(ASTM D3795),毛細管流變儀(ISO 11443,ASTM D3835), 旋轉流變儀(ISO 6721-10,ASTM D4440)。

4- 電性能;
4.1 體積電阻率,常見檢測標准包括 IEC 60093,ASTM D257,GB/T 1410;
4.2 介電強度,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EC 60243,ASTM D 149;
4.3 介電常數,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EC 60250,ASTM D150,GB/T 1409;
4.4 介質損耗因數,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EC 60250,ASTM D150,GB/T 1409。

5- 耐老化性能;
5.1 實驗室光源曝露,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4892 ,GB/T 16422;
5.2 大氣自然暴露,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877,ASTM D1435,GB/T 3681;
5.3 熱空氣暴露,常見檢測標准包括GB/T 7141;
5.4 濕熱暴露 ,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4611,GB/T 12000。

6- 氣體透過性能;
6.1 透氣性,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2556,ASTM D1434,GB/T 1038;
6.2 透水蒸氣性,常見檢測標准包括ASTM E 96,GB/T 1037;

7- 光學性能:
7.1 透光率/霧度,常見檢測標准包括ASTM D 1003,GB/T 2410。

8- 燃燒與阻燃性能:
8.1 氧指數法,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4589,ASTM D2863,GB/T 2406;
8.2 熾熱棒法,常見檢測標准包括GB/T 2 407;
8.3 垂直燃燒 ,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210,ASTM D 3014,GB/T 2408。
8.4 水平燃燒 ,常見檢測標准包括ISO 1210,ASTM D 635,GB/T 2408。

『捌』 簡述各種免疫細胞識別靶細胞的分子機制

免 疫

二、非特異性免疫(固有免疫)
機體針對致病微生物的三道防線:
1、物理屏障—皮膚、粘膜、皮膚及粘膜的分泌物、胃酸

2、非特異性免疫—炎症反應,吞噬細胞、NK細胞、抗菌蛋白

3、特異性免疫—淋巴細胞、抗體

三、特異性免疫
immunity
(一)、免疫的概念
拉丁文immunis 是免除服役、免除課稅

定義:
簡單地說:是抵抗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機制
具體地說:免疫是機體的一種生理反應,當抗原性物質進入機體後,機體能識別 「自己 」和 「非己 」,並發生特異性的免疫應答,排除抗原性的非己物質,或被誘導而處於對這種抗原物質呈不活化狀態(免疫耐受)
免疫作為一種防護機制的特點
 識別自我/非我:病原體、移植器官、腫瘤細胞
 記憶性:疫苗的理論基礎
 特異性:能識別抗原間細微的差別
 兩面性:並非對機體都有利,有時甚至有很大的損傷
 多樣性:可以識別成千上萬種不同結構的抗原
功能
(二)免疫學的研究歷史
1、天花與牛痘
宋朝之初人痘防止小兒感染天花
18世紀末,英國Jenner發明了種牛痘防治天花
1979年10月26日,WHO宣布,人類消滅了天花

2 、菌苗的發明
19 世紀70 年代,德國的Koch 和法國的Pasteur 發現有些細菌經過多次傳代培養後,失去了致病能力
Pasteur ,1880 年,發明了雞霍亂桿菌菌苗
1881年,炭疽桿菌減毒株
1885年,狂犬病毒疫苗

3、吞噬現象的發現
俄國Metchnikoff,1883年發現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提出細胞免疫學說

4、毒素和抗毒素的發現
Emile和Yersin,1888年發現白喉菌產生外毒素,第一次人工被動免疫
Paul Ehrlich提出體液學說
1903年,Wright, Douglas將二者統一

5、補體的發現
1894年,Pfeiffer發現免疫溶菌現象,
1895年,Bordet證明了補體的存在

6、抗體生成理論
1897年Ehrlich提出側鏈學說
1930s Haurowitz, Pauling 先後提出直接、間接模板學說
1959年 Burnet克隆選擇學說

7、免疫病理和免疫耐受
1902年, Portier Richet 提出過敏反應
1903年,發現Arthus現象
1906年, Pirguet 提出變態反應

8、在20世紀得到了快速發展

 免疫細胞
 抗體與細胞因子
 免疫遺傳學——MHC
 單克隆抗體
 臨床免疫學

(三)抗原(antigens)
定義:
任何進入人或動物體內後,能和抗體結合或和淋巴細胞的表面受體結合,引起人或動物免疫反應的物質。
細菌、細菌分泌毒素、疫苗、移植器官、組織、腫瘤抗原

特性:
免疫原性與免疫反應性
TD 抗原、TI 抗原
理化性質
是蛋白質或多糖類大分子,相對分子量在10,000以上,6,000以下的一般都沒有抗原性
一般地蛋白質的抗原性強於多糖

半抗原或不全抗原:
沒有免疫原性,但有免疫反應性,與載體蛋白結合後有抗原性。
嗎啡

抗原決定子:抗原分子中能與抗體或與淋巴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的特定部分,即在分子構象上與抗體互補的部分,或者說是能與抗體分子嵌合的化學基團。一般由5~8個aa殘基、短寡糖殘基或核苷酸殘基組成

多的達200種,少的只有2~3種。

抗原具有特異性

基因工程疫苗:乙肝疫苗
(四)免疫系統
淋巴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結、脾臟、扁桃體、闌尾等。

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發現。
證明免疫功能來自淋巴細胞。

根據免疫功能不同,分為B細胞和T細胞

B細胞與T細胞
(1)B細胞是體液免疫的細胞,T細胞是細胞免疫的細胞,兩者在功能上是互相支援的(Th、Ts)
(2)2種細胞在未被抗原活化時,形態相似,只是B細胞略大,表面絨毛樣突起略多,但兩者的細胞表面蛋白卻很不相同。(分離)
(3)壽命不同,B細胞的壽命很短,不過幾天或1、2周;T細胞可以生活幾年,甚至10年以上
(4)分布上,B細胞大多集中在淋巴結等淋巴器官中,血液中的淋巴細胞80%是T細胞。

數量很多,約21012 個,十分活躍,時刻在監視外物的入侵。

表面帶有許多受體分子,受體分子的構象與相應的抗原分子上的抗原決定子是互補的。

不同的淋巴細胞表面帶有不同的受體分子,能分別和不同的抗原分子結合,發生免疫反應。
抗體
抗體:
免疫球蛋白,是游離在血液、淋巴液等體液中的一類特殊的球蛋白。由槳細胞分泌,能與特異的抗原結合,占血漿蛋白的20%

抗體典型結構
4個肽鏈,兩個相同的短鏈(輕鏈)兩個相同的長鏈(重鏈),四鏈互以S-S鍵相結合,形成Y形的四鏈分子。

每一鏈又分為兩段:
恆定部分,確定類型的一個標准;
變異部分,氨基酸各不相同,並且多種多樣,決定抗體的特異性,高變區

抗原結合部位(antigen binding site)
輕鏈和重鏈的可變部分的20~30個氨基酸組成的囊裝或裂隙狀分子構象。
抗體的特異性決定於結合部位的構象。
兩臂為抗原結合片斷,Y的柄部為結晶片斷

免疫球蛋白的類別
根據重鏈氨基酸序列不同分為5類:IgM、 IgG、 IgD、IgA、IgE,每一類還可以分為多種IgG1、IgG2、IgG3、IgG4
重鏈各不相同,分別以 、 、  、  、 表示

輕鏈只有兩種: 、 。每個抗體的2 個輕鏈是相同的,都是 或都是 。

抗體的作用
(1)沉澱和凝集
可溶性抗原、細胞表面抗原(血液凝集)
(2)補體反應
(3)K細胞的激活
Ag-Ab結合後,K細胞表面受體能和抗原表面的受體結合,將抗原殺死。

細胞因子

免疫細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類因子
包括淋巴因子和單核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已知白細胞介素(IL),干擾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腫瘤壞死因子(TNF)、轉化生長因子(TGF-β),它們在免疫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調控作用,在異常情況下也會導致病理反應。

(四) MHC—HLA
在機體內存在與免疫排斥反應相關的抗原系統多達20種以上,其中能引起強而迅速排斥反應者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其編碼基因是一組緊密連鎖的基因群,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現已證明,控制機體免疫應答能力與調節功能的基因(immune response gene, Ir gene )也存在於MHC內。因此,MHC不僅與移植排斥反應有關,也廣泛參與免疫應答的誘導與調節。在人類,MHC即為編碼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的基因群,稱為HAL復合體。
HLA編碼產物
1、HLA-A、HLA-B和HLA-C 等31個基因座,廣泛分布於體內各種有核細胞表面 ,外周血白細胞和淋巴結、脾細胞所含Ⅰ類抗原量最多,其次為肝、皮膚、主動脈和肌肉。但神經細胞和成熟的滋養層細胞不表達Ⅰ類抗原
2、DR、DP和DQ近30個基因座,Ⅱ類抗原主要表達在某些免疫細胞表面,如B細胞、單核/巨噬細胞
在分子構象有一個特點,即它們的表面有一個溝。第一類MHC的溝較小,可接受12~20氨基酸的肽鏈,第2類MHC的溝可接受較長肽鏈。
3、36個基因座 ,補體、TNFA、B ,
Ⅲ類抗原均分布於血清中
HLA抗原多態性
HLA抗原具有多態性,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HLA型,除了同卵雙生外,個體間HLA表型全相同的可能性極小。其多態性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基因位點多,目前已發現有229個基因,其中有128個功能位點;
(2)共顯性表達,同一個體內,每個基因位點都有1對等位基因,它們能同時表達,從而大大增加了人群中HLA表型的多樣性,達到107數量級;
(3)等位基因多,27個位點有復等位基因,共1340個等位基因(2001年1月),這是HLA高度多態性的最主要原因。由於各個座位基因是隨機組合的,故人群中的基因型可達108之多
(五)免疫應答
抗原性物質進入機體後激發免疫細胞活化,分化和效應過程稱之為免疫應答。
1.抗原識別階段 此階段可包括抗原的攝取、處理和加工,抗原的呈遞和對抗原的識別,分別由Mφ、T和B細胞完成。
2.免疫細胞的活化和分化階段 此階段可包括抗原識別細胞膜受體的交聯、膜信號產生與傳遞、細胞增殖與分化以及生物活性介質的合成與釋放,主要由T和B細胞完成。
3.免疫應答的效應階段 此階段主要包括效應分子(體液免疫)和效應細胞(細胞免疫)對非已細胞或分子的清除作用,即所謂排異效應,及其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此階段除抗體和效應T細胞參予外,即非特異免疫細胞和分子參加才能完成排異和免疫調節作用。
免疫應答機制
1、體液免疫(humoral response)

2、細胞免疫(cell response)

3、補體反應

1、體液免疫
抗原多為相對分子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質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顆粒、細菌表面

B細胞
B細胞表面的受體種類非常多,每一種B細胞的表面只有一種受體分子,只認識一種抗原

(1)B細胞產生漿細胞和記憶細胞
B細胞表面的受體分子與抗原分子結合後,活化、長大,並迅速分裂產生一個有同樣免疫能力的細胞群——克隆(clone)、無性繁殖。一部分成為漿細胞,一部分發展為記憶細胞(memory cell)

需要巨噬細胞和Th細胞的參與。
M帶有MHCⅡ分子,抗原分子經M處理後表達在細胞膜上,夾在MHCⅡ分子的溝中,Th細胞表面帶有不同的受體,能識別M表面MHC+特異的抗原分子結合物,B細胞表面帶有MHC分子,可和特異的抗原分子結合,。。。
(2) 漿細胞產生抗體
每一個漿細胞每秒鍾能產生2000個抗體,壽命很短,經幾天大量產生抗體之後就死去,抗體進入血液循環發揮生理作用。
每小時釋放1000萬個抗體分子
不必改變抗體與之相結合的抗原,就能從一種同種型轉換到另一種同種型,一種抗體的每種同種型都從C微基因的一種不同形式衍生物
在一天左右時間轉變IgM--IgG
(3) 記憶細胞與二次免疫反應
壽命長、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人侵的抗原。
當同樣抗原第二次入侵時,能更快的做出反應,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再次產生抗體消滅抗原。

體液免疫的兩個關鍵:
(1)產生高效而短命的漿細胞,由漿細胞分泌抗體清除抗原
(2)產生壽命長的記憶細胞,發生二次反應立即消滅再次入侵的同樣抗原

2、細胞免疫
器官移植、寄生原生動物、真菌等
T細胞

(1)細胞免疫的機制和過程
T細胞識別不同於自身的MHC I、識別細胞表面的MHCI+抗原復合物,識別後進行攻擊。

三類T細胞,表面均有受體,有抗原特異性
胞毒T細胞(Cytotoxic T cells,Tc)、助T細胞(helper T cells, Th)、抑T細胞(suppressor T Cells, Ts)

Tc
作用是消滅抗原
病毒感染細胞後,細胞表面呈現病毒表達的抗原,並結合到細胞表面的MHC I類分子的溝中,形成MHC-抗原結合物。被Tc細胞接觸、識別後,Tc分泌穿孔素(perforin),使靶細胞溶解而死,病毒進入體液,被抗體消滅。

癌變細胞也是Tc攻擊目標,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容易患癌症。

Th細胞
又稱誘導T細胞,對各種免疫細胞,Tc、Ts、B都有幫助作用,對於免疫具有重要作用。
Th的受體能識別和第Ⅱ類MHC結合的外來抗原。
MHC Ⅱ類分子存在於巨噬細胞和B細胞表面。巨噬細胞吞噬入侵的細菌等微生物,在細胞內消化、降解,抗原分子與MHC Ⅱ類結合呈現在細胞表面,將抗原傳遞給具有相同MHC Ⅱ類分子的Th,同時,M分泌白介素I,刺激Th,促使其分泌白介素Ⅱ,它促進Th,形成正反饋,刺激淋巴細胞分化出Tc,刺激B細胞
CD4受體

Ts
抑制淋巴細胞,包括B細胞和其他T細胞的活動,只有在Th的刺激下才發生作用。在外來的抗原消滅殆盡時,發揮作用而結束 「戰斗 」

CD8受體

細胞免疫的全過程
抗原或帶有不同I類MHC分子的外源細胞,在進入機體後,體內帶有特異性受體的T細胞分裂產生大量新的T細胞,其中Tc有殺傷力,使外源細胞破裂而死亡。Th細胞分泌白介素等細胞因子使Tc、 M以及各種有吞噬能力的白細胞集中於外來細胞周圍,將外來細胞徹底消滅。
在這一反應即將結束時,Ts開始發揮作用,抑制其他淋巴細胞的作用,終止免疫反應,
每次特異免疫反應產生記憶細胞。
細胞免疫和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在同卵雙胞胎之間進行較易成功,這是因為兩者的基因組是一樣的,細胞表面的MHC分子也是一樣的,2個個體都不排斥對方的器官。

免疫抑制:激素、放射線照射、葯物(6-巰基嘌呤)等
環孢素(cyclosporin)
3、補體反應
補體(complement):存在於血清、體液中的蛋白質,分子量在24000~400000,包括C1~C9、B因子、D因子,還有許多調節蛋白分子。
抗原抗體復合物激發的級鏈反應,最終產物是攻膜復合體,使細菌等抗原外膜穿孔而死。
(1)經典途徑:經C1、C4、C2而激活C3的活化方式。抗原-抗體復合物
(2)替代途徑:繞過C1、C4、C2而直接激活C3的活化方式。酵母多糖。
補體反應過程
分為識別階段、活化階段、和攻膜階段。
1、識別階段:Ab-Ag結合後,Ig構型改變暴露其Fc上的補體結合部位,與C1q結合導致C1構型改變,生成C1脂酶。C1q可以識別IgM、IgG
2、活化階段:C1—C4—C2—C3—C5
(C3b—BD—C3—C5)
3、攻膜階段:
C5—C6—C7—C8—C9
C56789—攻膜復合物,附著在靶細胞膜上,一方面使靶細胞膜裂解,另一方面,C9分子還形成一些橫穿膜的水溶性小管道,水進入細胞,使細胞漲落死亡

生物學功能
(1)溶解靶細胞,C1~C9
抗感染、變態反應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患
(2)促進吞噬過程
C3b、C4b
(3)中和病毒和溶解病毒作用
C1、C2、C3、C4
(六)、克隆選擇學說
克隆選擇學說:淋巴細胞在與抗原接觸前就已經存在多種多樣的與抗原專一性結合的抗體,一種細胞帶一種抗體,進入機體的抗原選擇性的結合其中的個別淋巴細胞,使之火化,增殖產生大量帶有同樣抗體的細胞細胞群,分泌同樣的抗體。
單克隆抗體(McAb)
通過注射抗體來預防或治療——被動免疫
破傷風抗毒素治療破傷風

通常抗體的獲得來自動物血液,一方面成本昂貴,另一方面純度不能保證,含有其他蛋白質分子,對人體來說是一種抗原,在體內產生抗體,用多後就會發生超敏反應。

McAb是來自同一種B細胞的同一類抗體群。

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生產技術

用人工方法將產生抗體的B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成為B細胞雜交瘤,這種細胞具有大量無限繁殖的特性,又有B細胞合成與分泌特異性抗體的能力,對這種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即可獲得大量McAb
McAb純度高、特異性強、效價高,用途大。用於研究、臨床診斷和治療。
四、免疫系統疾病
1、自身免疫病
風濕性心臟病、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溶血性貧血
2、過敏
過敏性哮喘、青黴素過敏
3、免疫缺乏病(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SCID)
4、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5、免疫系統和癌症
免疫監視
思考題
1、什麼是免疫應答?有哪些典型特徵?
2、巨噬細胞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是什麼?
3、抗體的結構、分類與生物學功能?
4、接種疫苗的生物學原理是什麼?
5、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6、什麼是單克隆抗體,如何制備?

『玖』 高分子材料檢測

高分子材料在當今的人們生活中,可謂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橡膠、塑料、纖維、塗料、膠黏劑以及相關的復合材料,這些都可以歸結當高分子材料檢測種類中。

我國對於高分子材料的質量檢測也都進行規范規定,相關檢測標準的實施發布都已經相對比較完善。目前,高分子材料檢測已經廣泛深入到科研、生產、銷售、采購、貿易以及質量缺陷分析等等領域。

一、高分子材料檢測常見種類

高分材料檢測常見種類,無非就是高分子膠黏劑、高分子塗料、高分子纖維、高分子橡塑材料、高分子復合材料等。

當然隨著技術的反正,更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也被相繼開發出來,比如一些智能高分子材料(PTC導電高分子材料、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側鏈液晶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耐磨高分子材料、透明高分子材料、防水高分子材料、阻燃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光降解復合材料等等都都開始被研發出來,或正在研發中。

二、高分子材料檢測實驗室介紹

高分子材料檢測實驗室,通常需要國家計量總局批准,具有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權威認證。

高分子材料檢測實驗室應該具備對高分子材料及產品的力學性能、老化性能、燃燒性能、電性能、熱力學性能等等進行可靠性分析,並對某項指標的檢測試驗方法,熟練操作,科學准確的記錄檢測數據,並將可能引起誤差的因素降到最低,保證檢測周期內,順利完成相關試驗。

三、高分子材料檢測推薦項目

高分子種類繁多,不同高分子材料性能檢測項目自然也各不相同。

以高分子塗料為例

物理性能我們推薦檢測其密度、顏色、外觀、硬度、酸值、灰分、回黏性、柔韌性、細度等指標。

常規使用性能我們推薦檢測其附著力、遮蓋力、耐打磨性能、耐沖擊性能等。

纖維高分子材料,則可以著重檢測其化纖成分、定量化學分析、含油率、純度、回潮率、透氣率、靜電性能、阻燃性能等等。

類似於塑料合金、玻璃鋼製品等高分子復合材料,則推薦檢測組分分析、拉伸性能、剝離強度、沖擊性能、導熱性能、燃燒性能等等項目。

閱讀全文

與分子物理屏障怎麼檢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