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解題達人物理計算題怎麼樣
解題達人適合基礎差,打基礎用的學生和中規中矩的優等生。其他那些亂七八糟的單門練習冊適合想特別加強某一門的的學生和想有特別突破的優等生。
騰遠教育堅持「服務、自立、開發、特色」的辦學方針,把四化一制(國際化、信息化、市場化、專業化、責任制)作為工作目標,不斷完善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環境。努力成為適應集團發展需求和滿足社會需要的,具有行業特色的現代化企業培訓基地。
B. 物理計算題:
這道題實際上是物理知識與數學知識結合的一道題,主要用到的數學公式就是它的體積公式。數學裡面有關體積的。公司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在這裡面把油分子的直徑當做高度,那麼鋪開的水域面積就是它的底面積。
一升油的體積是十的負三次立方米。用這個體積除以十的負十次方米這樣的厚度。就可以得出來,面積是十到14次方平方米。
所以能夠污染的面積就是十的正十三次方平方米這么大的水域面積。
這道題裡面主要用到的是數學公式,而將物理知識裡面的分子的直徑放進去就把數學與物理結合起來了,再結合現實現象實際問題當中的油污污染水域,那麼就形成了一種情境式的問題。
C. 做物理題的格式一般是什麼樣的
物理計算題的書寫格式:1.寫解 2.必要的文字說明 3.列公式 4.帶數據,數據要帶單位 5.6.寫答 (老師講過很多遍了我們班還有人寫錯,無奈之下寫出來讓我們抄)
D. 物理計算題怎麼寫
已知,求,解。
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代入過程,最後寫出計算結果。如果是初中每個數據都要帶單位。高中用國際主單位,可以不寫,最後註明單位。
E. 如何做物理的應用題,格式是什麼
我國的數學教育裡面:小學數學的應用題,一般使用算術(列式)方法來解,只有一少部分要求使用方程、比例來解;而到了初中,大部分應用題都要求使用方程或者函數解析式來解(幾何問題、概率問題與統計問題除外,這部分知識有專門的符號和格式)。
如工程問題、行程問題、調配問題等,多採用畫圖進行分析,通過圖解,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從而根據題目內容,設出未知數,列出方程解之。
中國的應用題通常要求敘述滿足三個要求:無矛盾性,即條件之間、條件與問題之間不能相互矛盾;完備性,即條件必須充分,足以保證從條件求出未知量的數值;獨立性, 即已知的幾個條件不能相互推出。
小學數學應用題通常分為兩類:只用加、減、乘、除一步運算進行解答的稱簡單應用題;需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進行解答。
(5)物理計算題什麼樣擴展閱讀:
物理計算題基本格式要求:
1、先寫解,然後根據題意列出已知條件,並對應統一好單位(要求基本單位相互對應,常用單位相互對應)。
2、寫出計算公式,然後帶值,帶值時要帶上單位。
3、 計算,數字與數字相運算,單位與單位相運算;檢驗,作答。
需要注意的問題:
1、 當題目中出現兩個及以上物體時,各物理量要用腳標來區分。(腳標可以是數字、字母或漢字的簡寫)解題過程中必須有必要的文字說明,來體現你解題的思路。
2、計算過程中,中間量最好用分數表示,便於下一步計算時進行約分,但最後的計算結果必須寫成小數。
F. 物理計算題格式是怎樣的
已知:……
求:(如果有分就(1)(2))
解:
答:
「知,求,解,答」這幾個字都要在一條直線上
G. 初中物理計算題格式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我們老師總讓我們寫文字說明
為了讓你們上高中輕松點
已知。。。
求。。。
(1)由a=bc
得b=a/b=。。。
答:(1)b為。。。
H. 物理計算題怎麼做
學好物理不僅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學習,還要注意保持好心態及答題時的技巧,本文為大家介紹了高中物理計算題答題中常見的技巧,給大家平時考試及高考時做題提供了方法,希望大家能好好掌握這些高中物理答題技巧。
1
力學綜合型
力學綜合試題往往呈現出研究對象的多體性、物理過程的復雜性、已知條件的隱含性、問題討論的多樣性、數學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題多解的靈活性等特點,能力要求較高。
具體問題中可能涉及到單個物體單一運動過程,也可能涉及到多個物體,多個運動過程,在知識的考查上可能涉及到運動學、動力學、功能關系等多個規律的綜合運用。
應試策略
1、對於多體問題,要靈活選取研究對象,善於尋找相互聯系。選取研究對象和尋找相互聯系是求解多體問題的兩個關鍵。
選取研究對象需根據 不同的條件,或採用隔離法,即把研究對象從其所在的系統中抽取出來進行研究;或採用整體法,即把幾個研究對象組成的系統作為整體來進行研究;或將隔離法與整體法交叉使用。
2、對於多過程問題,要仔細觀察過程特徵,妥善運用物理規律。觀察每一個過程特徵和尋找過程之間的聯系是求解多過程問題的兩個關鍵。
分析過程特徵需仔細分析每個過程的約束條件,如物體的受力情況、狀態參 量等,以便運用相應的物理規律逐個進行研究。至於過程之間的聯系,則可從物體運動的速度、位移、時間等方面去尋找。
3、對於含有隱含條件的問題,要注重審題,深究細琢,努力挖掘隱含條件。注重審題,深究細琢,綜觀全局重點推敲,挖掘並應用隱含條件,梳理解題思路或建立輔助方程,是求解的關鍵。
通常,隱含條件可通過觀察物理現象、認識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過程,甚至從試題的字里行間或圖象圖表中去挖掘。
4、對於存在多種情況的問題,要認真分析制約條件,周密探討多種情況。解題時必須根據不同條件對各種可能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必要時要自己擬定討論方案,將問題根據一定的標准分類,再逐類進行探討,防止漏解。
5、對於數學技巧性較強的問題,要耐心細致尋找規律,熟練運用數學方法。耐心尋找規律、選取相應的數學方法是關鍵。
求解物理問題,通常採用的數學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數列法、不等式法、函數極值法、微元分析法、圖象法和幾何法等,在眾多數學方法的運用上必須打下扎實的基礎。
6、對於有多種解法的問題,要開拓思路避繁就簡,合理選取最優解法。避繁就簡、選取最優解法是順利解題、爭取高分的關鍵,特別是在受考試時間限制的情況下更應如此。
這就要求我們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熟練的解題技巧,在短時間內進行斟酌、比較、選擇並作出決斷.當然,作為平時的解題訓練,盡可能地多採用幾種解法,對於開拓解題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2
帶電粒子運動型
帶電粒子運動型計算題大致有兩類,一是粒子依次進入不同的有界場區,二是粒子進入復合場區。近年來高考重點就是受力情況和運動規律分析求解,周期、半徑、軌跡、速度、臨界值等.再結合能量守恆和功能關系進行綜合考查。
應試策略
1、正確分析帶電粒子的受力及運動特徵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① 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做什麼運動,取決於帶電粒子所受的合外力及初始狀態的速度,因此應把帶電粒子的運動情況和受力情況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當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所受合外力為零時,做勻速直線運動(如速度選擇器)。
② 帶電粒子所受的重力和電場力等值反向,洛倫磁力提供向心力,帶電粒子在垂直於磁場的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
③ 帶電粒子所受的合外力是變力,且與初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粒子做非勻變速曲線運動,這時粒子的運動軌跡既不是圓弧,也不是拋物線,由於帶電粒子可能連續通過幾個情況不同的復合場區,因此粒子的運動情況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其運動過程可能由幾種不同的運動階段組成。
2、靈活選用力學規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① 當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做勻速運動時,應根據平衡條件列方程求解。
② 當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往往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和平衡條件列方程聯立求解。
③ 當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做非勻變 速曲線運動時,應選用動能定理或能量守恆定律列方程求解。
3、說明:由於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受力情況復雜,運動情況多變,往往出現臨界問題,這時應以題目中的「恰好」、「最大」、「最高」、「至少」等詞語為突破口,挖掘隱含條件,根據臨界條件列出輔助方程,再與其他方程聯立求解。
3
電磁感應型
電磁感應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和熱點,命題頻率較高的知識點有: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方向的判定和感應電動勢的計算;
電磁感應現象與磁場、電路、力學、能量等知識相聯系的綜合題及感應電流(或感應電動勢)的圖象問題。
從計算題型看,主要考查電磁感應現象與直流電路、磁場、力學、能量轉化相聯系的綜合問題,主要以大型計算題的形式考查。
應試策略
在分析過程中,要注意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將受到安培力分析;電磁感應問題往往與力學問題聯系在一起。
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① 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及楞次定律求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及方向;
②求電路中的電流;
③ 分析導體的受力情況;
④ 根據平衡條件或者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列方程。
解題過程中要緊緊地抓住能的轉化與守恆分析問題.電磁感應現象中出現的電能,一定是由其他形式的 能轉化而來,具體問題中會涉及多種形式的能之間的轉化,機械能和電能的相互轉化、內能和電能的相互轉化。
分析時,應當牢牢抓住能量守恆這一基本規律,明確有哪些力做功,就可知道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參與了相互轉化。
如摩擦力在相對位移上做功,必然有內能出現;重力做功,必然有重力勢能參與轉化;安培力做負功就會有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安培力做正功必有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然後利用能量守恆列出方程求解。
4
力學綜合型
力學中的靜力學、動力學、功和能等部分,與電學中的場和路有機結合,出現了涉及力學、電學知識的綜合問題,主要表現為:帶電體在場中的運動或靜止,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或靜止;
交、直流電路中平行板電容器形成的電場中帶電體的運動或靜止;電磁感應提供電動勢的閉合電路等問題。這四類又可結合並衍生出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
從歷屆高考中,力電綜合型有如下特點:
① 力、電綜合命題多以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電磁感應中導體棒動態分析,電磁感應中能量轉化等為載體,考查學生理解、推理、綜合分析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② 力、電綜合問題思路隱蔽,過程復雜,情景多變,在能力立意下,慣於推陳出新、情景重組,設問 巧妙變換,具有重復考查的特點。
應試策略
解決力電綜合問題,要注重掌握好兩種基本的分析思路:一是按時間先後順序發生的綜合題,可劃分為幾個簡單的階段,逐一分析清楚每個階段相關物理量的關系規律,弄清前一階段與下一階段的聯系,從而建立方程求解的「分段法」。
一是在同一時間內發生幾種相互關聯的物理現象,須分解為幾種簡單的現象,對每一種現象利用相應的概念和規律建立方程求解的「分解法」。
研究某一物體所受到力的瞬時作用力與物體運動狀態的關系(或加速度)時,一般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涉及做功和位移時優先考慮動能定理;對象為一系統,且它們之間有相互作用時,優先考慮能的轉化與守恆定律。
5
信息處理型
信息處理型試題是指試題提供一些有關信息,然後要求考生根據所學知識,將有用的信息收集起來,經過處理後運用已經的知識、方法和手段解決新問題。
這類題型主要涉及到知識理解、過程分析、模型轉換、方法處理等。信息提供的方式主要有文字信息和圖表信息。
文字信息往往是文字閱讀量比較大,要求考生從文字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來進行處理;圖片信息包括結構圖和函數關系圖像等。
應試策略
這種題型的處理思路和步驟為:
① 領會問題的情境,在所給的信息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構造相應的物理模型;
② 合理選擇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對象受力情況、狀態、能量等信息;
③ 運用試題所給規律、方法或自己已經掌握物理規律和方法求解。
I. 有沒有人知道 物理的計算題怎麼做 方法是什麼
我來說一下吧,從一個比較大的角度談談,不過都是我的個人理解。但願樓主有耐心看完吧,我寫的很多。
①哲學問題——物理計算題在干什麼
數學是用來描述物理的語言。物理真正屬於物理自己的那部分只是現象,比如「物體在陽光下會產生影子」這是個現象,但是你不能知道這個就完了,還要深入研究,搞出一套「關於影子的理論」。那麼至少直觀上影子有長有短,一天的不同時刻長度都在變化,能不能算出它具體有多長?有多長,用一個數字來描述,就已經是數學了。然後給出一個數學公式,那就是用數學式子描述「物體影子長度的變化」這一個物理現象。
我覺得數學對於物理大體也就是兩個作用:第一,量化,用單個的數字精確表現物理量的大小,比如電流是1A、電壓是0.5V這樣;第二,關系,用數學表達式體現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比如歐姆定律I=U/R。
物理計算題也就是在這種物理的背景下,用數學語言描述出來,然後數學處理,然後再返回解釋物理現象(物理現象為什麼會發生或者某個物理量的大小等於多少)。做的就是物理→數學→物理這么個過程。
②簡單的物理計算題——物理背景知識
可以這么說,物理計算題是數學應用題的一種,只不過應用背景偏專業。舉個例子
【1】籠子里有雞、兔兩種動物,一共10個頭,有28隻腳,問一共有多少雞,多少兔?
【2】一個導體兩端加0.4V的電壓,通過0.2A的電流,它的電阻是多少?
【1】是數學應用題,我們怎麼做呢?可以列方程,設有x只雞,y只兔,然後列方程x+y=10,2x+4y=28解。【2】是物理問題,用歐姆定律R=U/I=2Ω。
樓主有沒有注意到,它們都有除了數學本身以外其他的東西。比如【2】,你要知道歐姆定律,光知道除法是沒辦法算出來的,必須知道算電阻必須用電壓除以電流,而這個知識是屬於物理的。【1】當然也有,那就是你必須知道雞有2條腿,兔子有4條腿,它們都只有1個頭(~_~),要不然你只知道數學的二元一次方程理論也是做不出來的。
現在就確定了,簡單物理計算題=物理背景知識+基於物理背景知識下的數學計算。那也就是樓主問題的第一點:做物理計算題必須很了解屬於物理背景知識的那部分東西,了解所有物理公式的含義,每個量都代表什麼意思。你不知道用哪個公式,一般來說,就是沒明白物理背景,每個公式的每個符號都是什麼意思,是不是題目里給的這個東西。這一點注意,多看課本,多加總結。
最後說一下,應用題=背景+基於背景的數學計算,如果這個背景是生活常識,那麼就是中小學的數學應用題;如果是物理知識,就是物理計算題;如果是化學知識,就是化學計算題;如果是生物知識,就是生物學計算題;如果是經濟知識,就是經濟學計算題……(很多很多)這些題目都要求你懂得背景知識。
③中等的物理計算題——物理圖象
一般來說初中最難的就是這個難度的。怎麼說呢?比如一個很大的很復雜的簡單電路(樓主一定會覺得復雜簡單電路自相矛盾,這是個物理概念,簡單電路的大致意思是能用串聯和並聯關系分析的電路),你也懂歐姆定律和數學的加減乘除,但是不會做。這時候就要先從物理角度分析,把電流像走迷宮一樣畫出來有幾條路從正極到負極,分析出各元件是並聯還是串聯,有可能兩個東西先並聯起來再和別的串聯。然後這些都清清楚楚了,再用歐姆定律列式子,有可能要用到並聯、串聯總電阻和的公式,串聯電流處處相等,並聯原件電壓相等之類的東西,最後解出來。
這個過程中間用物理的知識分析,像你用筆畫,模擬一個電流從正極往負極走,乃至最後你腦子里弄清楚這些元件之間是什麼串並聯關系等等,都是物理圖象,這是比現象更深一步的分析,可以說是物理現象往數學式子轉化的中間狀態。
所以這里要說樓主問題的第二點,要分析清楚物理圖象。比如邏輯關系(A、B是並聯的,A、C
先串聯起來整體再和B並聯等等)、物理過程(先是開關S2斷開,這時候A、B是串聯的,C被短路了,算的時候電流就是U/(R1+R2);之後S2接上,A被短路,C、B並聯……等等,這個是物理過程,要清楚每一步的操作實際上改變了哪些物理關系)……這當中需要一些「動感」的思維,比如你能想像電流在那裡像走迷宮一樣跑。這種直觀的物理感覺需要一定的訓練,多做題多分析可以達到。
這個圖象的問題在剛進入高中的時候肯定會困擾你特別慘,經常考試就40多分之類的。就因為高中的物理題大部分需要這種圖像性的東西,初中卻不習慣這種思維。比如高中物理題,畫面上就是那麼幾個物體放在一起,讓你算A會不會滑下來。那你就要知道物體的接觸面上面產生壓力、摩擦力,物體自己還受到重力等等,然後分析,得到AB之間有一個壓力,BC之間有一個摩擦力、A滑下來的條件是它受的其他力大於摩擦力等等,這些物理圖象。
④困難的物理計算題——物理模型
這個初中遇到不多,但是我要說說,簡單了解一下。上面的問題再復雜,畢竟電路明明白白就畫在那。但是想想,如果連電路都不知道是什麼,就讓你算A的電壓,怎麼辦?樓主可能會覺得沒有這種問題,但實際上有,而且是大多數!這就是真正的物理學研究和很復雜的物理題要考慮的。這時候需要你自己建立,自己畫一個電路圖,分析,算,得出結果,你提出的這個電路圖就叫「物理模型」。
就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黑箱子,有ABCD四個輸出端,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只能測其他點之間電壓,CD之間的電壓不好測,讓你計算CD之間的電壓。比如說,有人就提出了裡面有可能是兩個電阻的串聯再和第三個的並聯,自己猜想了一個電路圖,然後算AB和BD的電壓,再去測,發現都符合,但是AC之間電壓測出來的和用他猜想的電路圖算出來的不一樣。又有人提出四個電阻的一個電路圖,結果能測得測出來全和他這個電路圖算的一樣,就可以大膽預言那個不好測的CD之間電壓是多大。若干年後我們用先進技術測出了CD電壓,發現和算的一樣,這就叫「成功預言」。
我這個例子實際上就是理論物理科研的一個縮影,像後面那個提出四個電阻電路圖模型的人,很可能就得諾貝爾獎了,並且以後的物理教科書上都會有一章,叫XXX的「四電阻模型理論」……往往事情就是這個樣子。當然中學會遇到一些最簡單的需要自己建立模型的題目,比如怎樣才能最省電之類的,你先自己設計一個電路圖,再證明為什麼最省電……
⑤物理計算題格式——不要在這種地方丟分……
簡而言之就是:第一,物理問題上面各個物理量都有自己的約定俗成的符號,比如電流就用I,電壓就用U……設的時候也最好用這些符號,不要設電壓為x之類的,像數學一樣;第二,一定要條理清晰,理由充分,用物理知識列式子之前都要說清楚你用的什麼定律,這個式子的含義(當然數學的解方程什麼就沒必要說先移項再消元再去分母之類的,直接「解得」兩個字就可以了)。
⑥總結
上面說了那麼一大堆,總結一下就是
1)弄清物理計算題是在物理知識背景下做的數學計算;
2)好好把物理背景知識學扎實,最好自己總結,畫圖表,弄清楚有哪些知識點,之間有什麼關系;
3)做題的時候理清頭緒,先分析出物理圖象,再用數學解,通過做題感受來培養分析物理圖象的能力,題目不要做完就完了,好好回憶回憶這道題是怎麼分析的,重在思路。
J. 物理計算題解題格式是什麼
物理計算題解題格式:
一、物理計算題基本格式要求:
①先寫解,然後根據題意列出已知條件,並對應統一好單位(要求基本單位相互對應,常用單位相互對應)。
②寫出計算公式,然後帶值,帶值時要帶上單位。
③計算,數字與數字相運算,單位與單位相運算。
④檢驗,作答。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當題目中出現兩個及以上物體時,各物理量要用腳標來區分。(腳標可以是數字、字母或漢字的簡寫)解題過程中必須有必要的文字說明,來體現你解題的思路。
②計算過程中,中間量最好用分數表示,便於下一步計算時進行約分,但最後的計算結果必須寫成小數。
範例:
例如:某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的成績為10.5秒,請問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一看到題目,我們就會想到這是一道求平均速度的計算題,那麼我們就應該先想到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t。
然後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通過分析,我們知道路程s=100m,時間t=10.5s,有了這兩個已知條件,我們就可以很順利的求平均速度了,物理學中要求必要的文字說明,並且每個數字後面都要帶上單位。
這個題目的規范答題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解:由題目可知,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為s=100m,所要時間為t=10.5s,根據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t,可以計算出該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
v=s/t。
=100m/10.5s。
=9.95m/s。
即這名運動員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為9.9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