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物理書上的長度單位啊,全部的,謝謝
米!千米!公里!拓!英尺!英寸!鏈!海里!碼!
『貳』 物理學中又學到哪些新的長度單位它們之間又有哪些新的換算
解答:八年級物理增加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微米(μm)和納米(nm)。換算關系是:
毫米、微米和納米依次千進位。
1mm=10³μm=10⁶nm。
由於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單位比較多,它們的進率關系可以這樣記憶:
1.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依次十進位。
1m=10dm=100cm=1000mm。
2.千米、米、毫米、微米、納米,依次千進位。
1Km=10³m=10⁶mm=10⁹μm
=10¹²nm。
『叄』 物理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有哪些
國際單位制共有七個基本物理單位。包括如下:
熱力學溫度K(開爾文),長度M(米),質量Kg(千克),時間s(秒),電流A(安),物質的量mol(摩爾),光強度cd(坎德拉)。
『肆』 長度單位有哪些
長度單位有:納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尺,丈,里,千米(公里),光年等。
『伍』 世界上有哪些長度單位
哈勃長度(Hl)物理學中通用最大長度單位,約等於144億光年或4.55Gpc.
堯米(Ym)堯米(Ym),罕見的一個長度單位,1堯米等於1×10^24米=1億億億米=100億億億厘米天文學中的一座「長城」(CfA2
Great
Wall),總長度可達4.7堯米(5億光年)。堯米(英語:Yottametre,符號Ym)是一個長度單位。1
Ym=10^24米。
吉秒差距(Gpc)比Mpc還大的單位。吉秒差距,天文長度單位,縮寫為Gpc。但比較偏遠,不經常用。較大的常用的是百萬秒差距(Mpc)和千秒差距(kpc)。1秒差距(pc)=3.2616光年=206265天文單位=308568億千米1千秒差距(kpc)=1000秒差距1百萬秒差距(Mpc)=1000000秒差距=1000千秒差距1吉秒差距(Gpc)=1000百萬秒差距(Mpc)=1000000千秒差距(kpc)=1000000000秒差距(pc),約等於308568億億千米。
澤米(Zm)1Zm=1×10^21m=110000光年可用1——10澤米丈量的距離1.7澤米(約17.9萬光年)——銀河系最大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與地球之間的距離2.0澤米(約21萬光年)
——小麥哲倫雲與地球之間的距離2.8澤米(約30萬光年)——球狀星團NGC
2419與地球之間的距離8.5澤米(約90萬光年)——已知最遠的銀河系衛星星系獅子座I星系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百萬秒差距(Mpc)天文長度單位,縮寫為Mpc。常用。
艾米(Em)艾米是長度單位,1艾米Em是10^18米
千秒差距(kpc)天文長度單位,縮寫為kpc。常用。1千秒差距(kpc)=1000秒差距。
拍米(Pm)拍米也是測量距離的其中一個單位.有時用在宇宙中小距離的測量上.代表符號是Pm。1Pm=10的15次方m(米),即1Pm=1,000,000,000,000,000m(即1萬億千米或1千萬億米)
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有: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絲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納米(nm)、皮米(pm)、飛米(fm)、阿米(am)等
『陸』 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什麼
常用長度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納米(n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換算關系:
1km(千米)=1×10^3m
1dm(分米)=1×10^(-1)m
1cm(厘米)=1×10^(-2)m
1mm(毫米)=1×10^(-3)m
1dmm(絲米)=1×10^(-4)m
1cmm(忽米)=1×10^(-5)m
1μm(微米)=1×10^(-6)m
1nm(納米)=1×10^(-9)m
(6)物理長度單位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單位:
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有里、丈、尺、寸、尋、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幾、軌、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換算關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英制單位:
以英國和美國為主的少數歐美國家使用英制單位,因此他們使用的長度單位也就與眾不同,主要有英里、碼、英尺、英寸。
英里(mile):1英里=1760碼=5280英尺=1.609344公里;
碼(yard,yd) :1碼=3英尺=0.9144米;
英尋(f,fath,Fa) :1英尋=2碼=1.8288米;
浪(furlong) :1浪=220碼=201.17米;
英尺(foot,ft,復數為feet) :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英寸(inch,in) :1英寸=2.54厘米。
『柒』 長度單位從大到小有哪些單位
從大到小依次為:公里或者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皮米(pm)、飛米(fm) 。
1、公里又稱千米,是個長度單位,縮寫為「km」,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其常用換算關系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1.61公里= 1英里。
2、分米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於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換算關系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3、厘米
有關厘米的單位轉換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
4、毫米
1毫米相當於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為「毫」的字義)。進制關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5、微米
1微米相當於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此即為「微」的字義)。
6、納米
有時在原子物理學中稱為毫微米(也是納米舊稱),就是10-9米(10億分之一米)。
7、皮米
1皮米相當於1米的一萬億分之一。有時在原子物理學中稱為微微米(也是皮米舊稱)(micromicron)。換算關系如下:1皮米=10-12米=0.001 納米(nm) =0.000001 微米(μm) 。
(7)物理長度單位有哪些擴展閱讀:
天文長度單位:
1、光年
光年,長度單位,光年一般被用於計算恆星間的距離。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儒略年(365.25日,而每日相當於86400秒,一年就是31557600秒)的距離,它是由時間和速度計算出來的。光行走一年的距離叫「一光年"。一光年約9.46×1012km。
2、秒差距
1秒差距定義為天體的周年視差為1''時的距離。1秒差距等於3. 26164光年,或206265天文單位,或30. 8568萬億千米。一秒差距等於30835997962819660.8米。1秒差距=3.2616光年=206265天文單位= 308568億公里 。
『捌』 物理的基本單位有哪些
是七個,分別是:長度m,時間s,質量kg,熱力學溫度(Kelvin溫度)K,電流單位A,光強度單位cd(坎德拉),物質的量mol。
1、長度m
「米」(metre),國際單位制基本長度單位,符號為m。可用來衡量長、寬、高。
「米」的定義起源於法國。1米的長度最初定義為通過巴黎的子午線上從地球赤道到北極點的距離的千萬分之一,並與隨後確定了國際米原器。隨著人們對計量學認識的加深,米的長度的定義幾經修改。
1983年起,米的長度被定義為「光在真空中於1/299 792 458秒內行進的距離」。
2、時間s
時間單位秒(second)是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符號是s。有時也會借用英文縮寫標示為sec.。
秒的定義: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之間躍遷時所輻射的電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 的時間。這個定義提到的銫原子必須在絕對零度時是靜止的,而且所在的環境是零磁場。
3、質量kg
千克(符號kg)為國際單位制中度量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一千克的定義是普朗克常數為6.62607015×10⁻³⁴J·s時的質量單位,幾乎與一升的水等重。千克是唯一一個有國際單位制詞頭的基本單位。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修訂國際單位制」決議,正式更新包括國際標准質量單位「千克」的定義。新國際單位體系於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正式生效。
4、熱力學溫度(Kelvin溫度)K
開爾文(Kelvins),為熱力學溫標或稱絕對溫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溫度單位。開爾文溫度常用符號K表示,其單位為開。
每變化1K相當於變化1℃,計算起點不同。攝氏度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起點,而開爾文是以絕對零度作為計算起點,即-273.15℃=0K。開爾文過去也曾稱為絕對溫度。
水的三相點溫度為0.0076℃,也可以說開爾文是將水三相點的溫度定義為273.16K後所得到的溫度。
2019年5月20日起,1開爾文被定義為「對應玻爾茲曼常數為1.380649×10^-23J·K^-1的熱力學溫度」。
5、電流單位A
安培(ampere)是國際單位制中表示電流的基本單位,簡稱安。符號A。為紀念法國物理學家A.安培而命名,他在1820年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律。
1908年在倫敦舉行的國際電學大會上,定義1秒時間間隔內從硝酸銀溶液中能電解出1.118,00.02毫克銀的恆定電流為1安培,又稱國際安培。
1946年,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提出定義為:在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米的平行而無限長的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恆定電流;
導線間相互作用力在1米長度上為2×10-7牛時,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1安培,又稱絕對安培。該定義經1948年第9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通過。
6、光強度單位cd(坎德拉)
坎德拉(candela)是發光強度的單位,國際單位制(SI)的7個基本單位之一。簡稱「坎」,符號cd。
是一光源在給定方向上的發光強度,該光源發出頻率為540×10¹²赫茲的單色輻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輻射強度為1/683瓦特/球面度。
7、物質的量mol
摩爾(mole),簡稱摩,舊稱克分子、克原子,符號為mol,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是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單位之一。
每1摩爾任何物質(微觀物質,如分子,原子等)含有阿伏加德羅常量(約6.02×10²³)個微粒。使用摩爾時基本微粒應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離子及其他微觀粒子,或這些微觀粒子的特定組合體。
約6.02×10²³個原子就是1摩爾,就好比人們常說的一打就是指12個,「摩爾」和「打」一樣只是一種特殊的單位量。0.012kg(12克) ¹²C(碳12)所包含的原子個數就是1摩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本物理量
『玖』 物理中的基本單位有幾個分別是什麼
基本單位應該有七個分別是:長度單位:米;時間單位:秒;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熱力學單位:開爾文;物質量單位:摩爾;發光強度:坎德拉。
物理量之間通過各種物理定律和有關的定義彼此建立聯系。人們往往取其中的一些作為基本物理量,以它們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形成配套的單位體系,其他的單位可以由此推出,這就是單位制。
不同行業採用的單位也不盡相同,例如:法國曾通用米-噸-秒制,英美曾通用英尺-磅-秒制,技術領域中採用工程單位制,即米-千克力-秒制,而物理學則習慣於厘米-克-秒(CGS)單位制。這對經濟交往和科技工作都十分不利。規定以米為長度單位,以千克為質量單位,以秒為時間單位。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米-千克-秒(MKS)單位制。
(9)物理長度單位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際千克原器是1889年第一屆國際權度大會批准製造的.它是一個高度和直徑均為39
mm的,用鉑銥合金製成的圓柱體。原型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
2018年11月16日,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決議,1千克將定義為「對應普朗克常數為6.62607015×10^-34J·s時的質量單位」。
秒: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為1
s。
安培:1946年,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提出定義為:在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米的平行而無限長的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恆定電流,導線間相互作用力在1米長度上為2×10-7牛時,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1安培,又稱絕對安培。該定義經1948年第9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通過並沿用。
開爾文:水的三相點熱力學溫度的為273.16
K。
該單位是以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的名字命名的."開爾文"的溫度間隔與"攝氏度"的溫度間隔相等.但開氏溫標的零度(0
K),是攝氏溫標的零下273.15度(-273.15℃)。
『拾』 物理的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有哪些
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有7個,如下:
1、長度單位——米(m)
1983年10月在巴黎召開的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米是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
2、質量單位——千克(kg)
當普朗克常數h以Js(即等於kgm^2s^-1)為單位表達時選取固定數值6.62607015×10-34來定義公斤。其中米和秒以c和ΔνCs來定義。
3、時間單位——秒(s)
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 192 631 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
4、電流強度單位——安培(A)
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米的無限長平行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恆定電流時,若導線間相互作用在每米長度上的力為2×10^–7牛頓,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一安培。
5、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
開爾文以絕對零度(0K)為最低溫度,規定水的三相點的溫度為 273.16K,1K等於水三相點溫度的1/273.16。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的關系是T=t+273.15,因為水的冰點溫度近似等於 273.15K,規定熱力學溫度的單位開(K)與攝氏溫度的單位攝氏度(℃)完全相同。
6、物質的量單位——摩爾(mol)
是一系統的物質的量,該系統中所包含的基本單元(原子、分子、離子、電子及其他粒子,或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數與0.012 kg碳-12的原子數目相等。
7、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 (cd)
一光源在給定方向上發出頻率為540X10^12Hz的單色輻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輻射強度為(1/683)W/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