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物理小知識
1:露水,霜,雪,雨,衣服會晾乾
2:光的速度比聲的速度快
②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是運用了物理學的知識
一、帶著求知的渴望進入物理的世界
物理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們的周圍,大至整個宇宙,小至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種種的物理現象。千變萬化、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有如五光十色的萬花筒。要問:"天有多高?"那就要研究大氣層及更遙遠的空間。在大自然,會發生驚天動地的雷鳴和劃破長空的閃電。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雷"和"電"?電話給人類交往帶來很多方便,它有什麼不足之處?也許不少同學都看過雜技"飛車走壁"吧,在傾斜度很大的牆壁上,一輛摩托車或小汽車在高速行駛,卻不會掉下來,坐在汽車里的演員顯得那樣悠然自得。你在驚訝之餘,也許會佩服演員高超的技藝和過人的膽量。其實,這些都是運用了物理中力學的一些原理。為什麼大型拖拉機和坦克要安裝上履帶,自行車的車輪外胎及鋼絲鉗口上要有花紋?保溫瓶為什麼既能保持物體"高溫",又能保持物體的"低溫"?這些問題,學習了物理,就能得到答案。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剛剛向物理學宮邁進的學生,首先需要的是興趣。自然界萬物的運動和變化,以及人們創造的一切,都是我們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讓我們在自己的心靈中點燃起強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濃厚的興趣進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學習中體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求得知識的歡樂。讓強烈的求知慾望使你處於欲罷不能,頑強奮進的狀態吧。
二、讀書是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
翻開每一個科學家成功的奮斗史,都看到"著迷"地讀書的篇章。讀書,首先要認真精讀課本。物理課本是經過很長時間教學實踐後編寫出來的,講述的是本學科的最基礎的知識,裡面珍藏著"科學巨人們"的智慧之果。閱讀課本時,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師的指導,非常認真地一個概念一個概念,一個公式一個公式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消化吸收。要注意課文的思路~它要說明什麼問題,是怎樣說明的。對重點的段落和關鍵的內容,要特別用心細致地閱讀,一字一句地理解。對物理中說明問題的特點——有事實的根據,有充分的理由,要注意領會。對書中的例題,不能只看它如何應用公式,還要看它是怎樣分析問題的,看看自己合上課本後能否重做出來,看看自己還能不能有別的方法去做。在學完每章之後,還應把整章內容做一個小結,把內容整理成有綱有目的系統內容,系統地掌握它。還要學習應用課本的知識解釋一些常見現象。不要對課本不讀不看,一味只是趕著完成作業,這樣是決不能學好物理基礎知識的。
除了精讀課本外,同學們還可以廣泛閱讀更多的物理課外書刊。在閱讀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大懂的內容,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於開闊眼界,擴充知識回,使自己的思維和想像,在更廣闊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樂於觀察善於觀察
觀察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們每一個人,從嬰兒時起。由於對周圍千變萬化的現象感到好奇,留心地觀察,逐步積累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這些經驗有真有偽,要去偽存真。特別是在學習物理時,更要認真採用觀察的方法,要從單純的好奇的觀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觀察。
怎樣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呢?首先,在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時.要大量挖掘我們已經通過日常觀察積累起來的有關經驗,並去偽存真。例如,一個物體受力時是否可能沒有別的物體作用於它?在日常接觸到的各種物質中,哪些較易或不易傳熱?要用正確經驗做基礎,深入理解有關知識。
觀察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在做演示實驗之前,老師往往會講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採用什麼儀器,儀器如何放置,實驗怎樣做,希望同學們觀察些什麼。這些話都是很重要的,是我們觀察的依據,我們都要聽清楚,還要邊聽邊思考,想一想將會得到什麼結果。
看演示實驗必須全神貫注,因為演示實驗是在講台上做,儀器有時比較小,而實驗現象往往變化很快,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現象看到,而且最忌只看結果而不看過程。我們必須全神貫注跟著老師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驟中的變化。實驗中的每一步驟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要不遺漏,慢的要有耐心。很多實驗往往又分幾個步驟。例如做證明運動著的小車停下來是因為受阻力的緣故這一演示實驗時,是讓小車先後3次從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而桌面處3次分別放上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我們要認真注意到3次放的高度是相同的,並要想一下為什麼,然後注意觀察在3個不同表面上運動的小車所走距離有什麼不同,這3個不同的表面提供了什麼不同的條件等等。
觀察演示實驗,不但要在觀察時思考,還應在實驗後繼續思考。除了沿著老師指導的方向得出結論外,還要想一想,這個實驗還有什麼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實驗方法。而且,聯系這一演示實驗,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類似的現象。例如,聯繫上面提到的實驗,我們很容易想到,如果坐自行車從斜坡沖下來,在柏油路上就會比在沙路上沖得更遠。
四、手腦並用做好實驗
實驗,在學習物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能加深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在實驗中應通過自己動手,邊觀察、邊分析、邊總結,解決下面的問題:
1.通過實驗,對許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有豐富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易於理解。如物質的三態變化,從固態到液態要吸熱,晶體熔解時溫度不變,這些現象通過苯的熔解實驗後,將深信不疑,印象深刻。
2.通過動手操作,更仔細地認識各種物理儀器、裝置的構造和性能,知道怎樣正確使用常用儀器。物理實驗使用的各種基本儀表和裝置,就是今後工農業生產和科研中使用的各種儀器裝置的基礎,今天學會了操作,將來就有了操作的技能基礎。
3.在實驗中掌握一些基本測量方法。例如測定細小金屬絲的直徑,採用多繞很多圈來測量的"以大量小"法;在測定未知電阻值時可以用"替代法","比較法";為了減少實驗誤差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等。這些實驗的基本方法都將大大提高我們的實驗能力。
4.在實驗中應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遵守實驗室紀律,愛護儀器;實驗課前做好預習;實驗時認真操作,細心觀察,忠實記錄,按時完成;保持清潔,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實驗報告。養成這些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品質,將來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生產者和科學工作者。
五、開動腦筋勤於思考
沒有積極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們從初中開始,就要養成積極動腦筋想問題的習慣。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這個概念是怎樣引入的?定義如何?有什麼物理意義?例如對於電阻,要搞清楚:根據什麼實驗事實而引入電阻概念?電阻的定義是什麼?它的單位是怎樣規定的?怎樣測量導體的電阻?等等。
有比較才能鑒別。應用對比法,是我們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規律的區別,使它們不會混淆起來,從而正確地理解這些概念和規律的一種好方法。
首先,接觸到每一個新的物理概念或規律時,把它和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的觀念相對比,看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同的,糾正生活中對概念的模糊看法。例如,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速度變化的原因,但日常生活中往往有這樣錯誤的感性認識,認為要保持物體具有恆定的速度,是要用力的。我們必須把這一錯誤的看法拿出來對比,然後才能正確地掌握力的概念,對物體慣性的認識和應用慣性定律分析問題,才不會產生錯誤。
其次,把我們前後學過的相互聯系的概念進行對比,例如質量與密度,壓力和壓強,功和功率,熱量和比熱等等。這一對對概念,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伸延,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要從定義、物理意義、單位、實際應用加以對比。對一些類似的概念和規律可以用列表法進行對比,例如列表對比串聯、並聯電路的概念和特點等。
在物理學習中,還應經常運用分析綜合這一思維方法。如學習簡單機械時,我們應先是對各種不同的簡單機械(杠桿、輪軸、動滑輪、定滑輪等)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它們都是杠桿的不同形式,因而都是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來計算動力和阻力關系;它們都遵從功的原理,只能省力,不能省功。
六、要正確使用數學工具
數學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學習物理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地運用好這一工具。應用數學工具學習物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把概念、規律的數學公式,與用文字、語言敘述結合起來,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單從純數學關繫上理解公式,避免產生物理意義上的錯誤。例如,物質密度的定義式是D=m/v,我們能不能根據這個式子的數學關系,說物質的密度ρ與質量m成正比,與體積V成反比呢?不能,因為密度ρ是描述每種物質固有特性的物理量。例如,鋁的密度是2.7 X 103千克/米3,不管把鋁做成小鉚釘,還是大鋁塊,ρ都是這個數值,怎能說它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呢?所以公式ρ=m/v只是提供了一種測量和計算密度的方法,即,當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就可利用這一公式計算出構成這一物體的物質的密度。
(2)在進行物理計算、推理時,要把物理計算和簡潔的文字說理結合起來,才能使解決問題的過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簡明嚴格。計算得到的結果,也要明確它的物理意義。
(3)要養成用作圖來表示物理過程和規律的習慣,如畫物體受力圖,簡單機械的力圖,晶體的熔解曲線,物體的運動情況圖,光路圖等。自覺學會按題畫圖,看圖識義,提高正確用圖的能力,克服做練習不畫圖,不用圖的壞習慣。
七、做好練習
在課文每一單元後面,都有一些練習題。這些練習題,可分為四類:
1.問答題。在描述某些物理現象後,提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等問題,要求我們應用剛學過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解答。
2.討論題。根據題目所提出的物理現象和條件,應用物理規律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回答題中提出來的"是什麼"、"如何變化"、"情況又如何"等問題。
3.計算題。應用物理規律和公式,根據題目所提供的已知數值計算未知結果。
4.實驗題。應用所提供的實驗儀器,或聯接線路,或進行實驗驗證物理定律,或測定某些數值,並作出分析、判斷和討論。
上述第1、2、4類又叫說理題(第4類在實驗基礎上也要進行說理)。
下面著重談談解說理題的問題。
說理題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物理練習題中,佔有很大的比重。第一冊練習題184道,說理題就有115道之多,佔63%。忽視了它,就忽視了課外練習的主要內容,而完成它,能使我們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和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完成每一道說理題。
怎樣解答說理題呢?我們要做到下面幾點:
1.認真剖析題意,正確理解題目要求,看明白它所講述的物理現象,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求我們討論和回答什麼問題。
2.判斷它是屬於什麼物理現象或過程,確定解題的依據。要准確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結論要符合科學性,不要含糊,不能模稜兩可。
3.解答要有論據,條理要清楚,前後過程不要顛倒,原因和結果不要混亂。
4.用自己的文字表述,要簡練,不重復羅嗦。
八、既要懂得,又要記得
我們反對在對物理概念、規律、公式不理解的情況下,把它們硬背下來的死記硬背的方法,我們必須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把學過的大量物理概念、規律、公式、單位記憶下來,成為自己知識信息庫中的信息。前面學過的知識,是後面學習的基礎,高中要應用初中學過的東西,大學要應用高、初中學過的東西。學過的東西記住了,到時才能從大腦信息庫中將信息提取出來。如果學過後就不記得了,"竹籃打水一場空",那就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的樓房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怎樣才能加強自己的記憶呢?
理解是正確、完整、鞏固的記憶的基礎,要通過分析綜合,將知識的理解強化和深入,記憶才能深刻。對一個概念的分析,要突出它的要素,抓住關鍵。例如,分析功的概念時,要注意它的兩個要素是:力和距離。一個關鍵是:距離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對於多個類似的概念和規律,就要進行相互比較,知識將在不斷相互比較和聯系中不斷強化、提高和深印在腦海中。
反復自我檢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有人以為,理解了就一定能記住,這是對人的思維和記憶規律的誤解。一個人的一生見過、理解過無數的事物,但只有那極少數(有人統計認為不足5%)經常反復作用在我們頭腦中,而且反復應用的事物,我們才能記住。所以每次課後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等,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九、學知識,學方法,長能力
在初中物理課中,我們將學到什麼呢?不少同學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學到物理知識。"這一回答最多隻算對了一半。因為學習物理學,不但要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還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培養從事生產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只要按照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習階段,可以學得快而好,參加建設工作後,就具有獨立工作能力,有所創造發明。
③ 物理生活小常識
一、電學知識
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
2、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
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
5、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
二、力學知識
1、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2、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
3、往保溫瓶里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於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4、磨菜刀時要不斷澆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
三、熱學知識
1、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製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2、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3、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後,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
4、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
5、煮食物並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後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後,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
6、煮熟後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④ 初中物理主要學了哪些知識
有的同學感到物理難學,其實,就初中物理而言難度並不大,之所以覺得難學,多是因為沒有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我們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能減輕學習的負擔,提高學習質量。
一、學好物理首先要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基礎知識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基本概念(定義),基本規律(定律),基本方法。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這個概念是怎樣引入的?定義如何?有什麼物理意義?學到什麼程度才能稱為真正理解呢? 理解的標準是對每個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說出它們的聯系和本質區別;
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 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把學過的大量物理概念、規律、公式、單位記憶下來,成為自己知識信息庫中的信息。前面學過的知識,是後面學習的基礎,。學過的東西記住了,到時才能從大腦信息庫中將信息提取出來。反復自我檢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有人以為,理解了就一定能記住,這是對人的思維和記憶規律的誤解。一個人的一生見過、理解過無數的事物,但只有那極少數(有人統計認為不足5%)經常反復作用在我們頭腦中,而且是反復應用的事物,我們才能記住。所以每次課後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等,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二、重視常規學習
(1)研讀課本
軍隊不打無准備之仗,學習物理也是如此。新學期的書發下來,希望你能夠拿起物理課本,翻開美如畫的篇章,順著目錄,大致了解本學期的內容;每章、每節上課前,再次提前預習,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揭開謎底;復習時,課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復習,「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而且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發現。
(2)認真聽講
天才不是天生的。無論是新課、實驗課,還是習題課、復習課,每一個「考試狀元」都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畫出重點,標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記錄又產生的新疑問,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斷鞭策自己,堅定自己的學習信念,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會學」和「學會」的境界。
(3)自我督查
習題是鞏固、復習是系統、考試是檢驗。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獨立完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精煉結論,全面思考,規范答題;及時訂正,不懂就問,學會歸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多題歸一。
三、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物理思維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為主,建立物理規律以演繹、歸納、概括為主,而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滲透到整個物理思維之中,特別是解決物理問題時,分析綜合方法應用更為普遍,如下面介紹的順藤摸瓜法,發散思維法和逆推法就是這些方法的具體體現.
(1)順藤摸瓜法 即正向推理法,它是從已知條件推論其結果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大多數的題目的分析過程都用到。
(2)發散思維法 即從某條物理規律出發,找出規律的多種表述,這是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從歐姆定律以及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出發,推出如下結論:串並聯電路的電阻是「越串越大,越並越小」,串連電路電壓與電阻成正比,並聯電路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3)逆推法 即根據所求問題逆推需要哪些條件,再看題目給出哪些條件,找出隱含條件或過度條件,最後解決問題。
四、重視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鞏固,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即時完成作業,有餘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准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要善於把學到的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不注意知識的運用,你得到的知識還是死的,只有通過具體運用,才能擴展和加深自己對知識理解,學會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信同學們的勤奮的汗水+科學的學習方法,一定會取得更優秀的物理成績。
若能給你帶來幫助,請採納或點贊,謝謝
⑤ 物理能讓我們了解什麼
物理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的一個永恆主題是尋找各種序(orders)、對稱性(symmetry)和對稱破缺(symmetry-breaking)10、守恆律(conservation laws)或不變性(invariance).
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一是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二是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微觀物理學隨著科技的發展理論逐漸完善。
⑥ 物理的許多常識 的知識大全
一)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
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製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間。
4、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
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主要是利用對流方式傳熱的。
7、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後,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
8、冬季剛出鍋的熱湯,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因為湯面上有一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
9、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後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⑦ 學習物理鍛煉哪些思維能力
學習物理鍛煉可以促進許多的思維能力再加強下面,將會具體的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內容。創新思維以學生的思維品質為依託,這就要求教師摒棄那些不利於學生創新人格、創新意識、創新技能培養的種種做法,建立平等互動、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教師要信任學生,賞識他們的言行,承認他們的天性,保護他們的童趣、童心,與學生平等交流、共同學習。通過在課堂上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為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使學生願學、樂學、會學、善學,從而能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
二、加強求異思維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人的思維有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求同有利於學習前人的知識與經驗,求異則有利於把前人的知識、經驗發展創新。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無疑應加強求異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有"不同想法",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都有利於求異思維的培養。學生的一些"奇特"想法,一旦得到老師的肯定,便會信心倍增、情緒高漲,從而不斷涌現"求異"想法。教師及時肯定和鼓勵這些由學生創造而得出的結論,肯定他們的努力,保護和激勵學生所有的創新慾望和嘗試,讓學生體會到參與的快樂與創新的愉悅,學生的思維就會不斷開闊。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意識會被喚起,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三、加強逆向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是突破思維訓練,從相反的角度、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側面思考問題,是與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向完全相反的一種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用逆向思維去判斷、推理、論證和解決疑難問題,把學生帶到不同立場、不同角度去討論問題,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使學生思維膨脹,處於"擊活"狀態,這樣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如:從相互矛盾的條件上思考問題:人體接觸帶電體就可能發生觸電事故,那為什麼使用測電筆時,一定要使手接觸筆尾金屬體,氖管才能發光?通過這樣的問題討論,學生的思維從發散到集中,克服了由單一思維定式造成的思維障礙和僵化,從而達到新的思維境界。經常受到這樣的思維訓練,會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多變性,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四、通過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物理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物理創造思維的有效措施,在物理實驗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實驗的具體操作和一些實踐技能,還要引導他們學會研究物理實驗方法,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如:測一張紙的厚度用"迭加法",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關系用"控制變數法",測浮力用"排水法"等等。另外,合理地科學地改進課本的實驗(如在研究光的反射實驗中,用激光筆、小鏡子、量角器等學生自備儀器),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與實際的聯系的了解。在實驗教學中,盡量地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使學生從單純的模仿,重復老師演示過的實驗到主動觀察實驗現象,探索實驗原理並分析總結出結論的主動學習過程。如在研究凸透鏡成像時,不給學生條件,先讓學生自己觀察u、v關系,成像條件、特點,讓學生親自探索實驗,激發創新興趣,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⑧ 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我們應該學到些什麼
在物理學習的內容方面,概念的准確和線索的清晰是高中物理學習所必須的。 但是優秀的物理教學向我們傳遞的的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科學的視角,一種科學的品味。這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不管我們今後干什麼,你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可能會慢慢淡忘,但是在學習物理中所鍛煉提升的思維意識,科學習慣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卻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我們在做物理習題時常常出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當然。覺得這個題目的答案應該是怎麼樣的,覺得很有道理的往往其實是最沒道理的。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會覺得什麼事情應該怎麼怎麼樣,這就是相當然,我們還不覺得自己有問題,還覺得自己很有道理。其實實際中你的想法可能是最沒道理的。比如我們現在社會上普遍地對高考很有意見,誰都可以說出一大堆的道理,其實大家的理由一旦放入現實當中就會變得最沒道理,而高考又是最有道理的。 我們的高中物理實驗不管你再怎麼精心去做,你得到的結果和理論上都會有較大差距。因為理論往往伴隨的是理想狀態,我們的實驗在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中。而現實和理想之間永遠有差距,有時候差距還比較大。但是理想化的情景在物理研究中的地位有無可替代,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義。這和我們的生活當中又是多麼的類似呀。現在的人們無價值的牢騷出奇地多,離奇的事情也做得特別多。我不覺得這是進步,卻能說明現在的人理想的缺失,精神世界的空虛。有人會說理想比較空,或是根本無法實現,我要理想干什麼?理想和現實有差距,不可能相等相同。現實生活中有理想,奔著理想生活,一可以充實生活,二可以進步,即使無法實現理想也會因為進步而使自己站在比以前高的多的高度上。現在大學生的畢業後也是個問題,他們不是沒有理想,當他們不願接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所以活得很迷茫,找不到自身的價值。只要能腳踏實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願意去需要自己的地放去,你的人生會很精彩。 高中物理教育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比如我們平時司空見慣的落體運動給人們一種物體下落得快慢和物體的輕重有關的錯覺;比如我們去推來一個物體它才會動就給我們造成一種物體要想運動就要有力來維持等,其實這些都不是事實的真相。這些告誡我們,耳聽為虛,眼見的也不一定為實。真的假的好的壞的美的丑的不是你我能說了算的,實驗和社會實踐才能說了算。 高中物理的學習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努力多有回報,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有回報。我們總是教育孩子們「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我們無限制地誇大汗水的作用,卻很少強調靈感,讓他們相信汗水能解決一切。事實上,這句名言後面還有一句,「有時候百分之一的靈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這一點知道的人不多,可是在現實中我們能見到許多孩子非常的努力用功就是不見成績,我們也可以看到工作十二分的用功,就是不見更多的成效,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人挖空心思想掙錢,可就是掙不了多少,等等的這些就是少了一份靈感,沒人教,少人知,回過頭來除了迷茫和懷疑汗水的作用之外,就是不知道那麼一點點的靈感能讓我們那九十九的汗水沒白流,從量變到質變。 高中物理在做練習題時,並不是你拿上題就緊緊張張去做就能快速做出來,往往是並不著急去做,先看一看有什麼規律可循再下手的同學做的最快。我們的實際中有許多規律可循,不管做什麼,善於總結規律利用規律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高中物理教育我們,物理學的偉大之處不單單在於推動了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飛躍發展,更重要的是讓人類的思維方式不斷地發生本質性改變。例如,托勒密讓我們認識「地心學說」為什麼能在人類歷史上流行千年,哥白尼讓我們的眼光走出地球,放眼銀河系,布魯諾讓我們認識宇宙無限,我們的眼光走向了宇宙的更深處,開普勒讓行星的運動走下神壇,讓我們認識到行星的運動是那麼的簡單和諧。。。。。。 高中物理教育我們,真理也是有局限性的,也是有使用范圍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例如經典力學適用於低速運動,適用於宏觀世界,不適用於高速運動,不適用於微觀世界。當我們普遍認為的真理,並且是得到驗證和充分應用的真理遇到挑戰的時候,我們不要恐慌,要去勇敢面對,當我們遇到的問題挑戰足夠多的時候,我們的機遇也就來了。正因為經典力學無法解釋高速微觀世界的一些問題,量子力學才會應運而生。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