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判斷元素是得電子還是失電子
判斷得失電子可以看化合價
化合價升高為失電子
化合價降低為得電子
主族元素一般最外層電子數大於4則易得電子;小於4則易失電子;等於4比較穩定,不易失也不易得,稀有氣體最外層電子數為8,較穩定化合價為0.
⑵ 怎麼知道一個離子是失去電子還是得到電子
原子不帶電,電子數=質子數,失電子帶正電,得電子帶負電.
1.可以根據它的離子式來判斷,得電子成為陰離子,帶負電.失電子成為陽離子,帶正電.
2.也可以根據它的電子數和質子數的大小來判斷.得電子,電子數大於質子數,失電子,質子數大於電子數.
3.根據元素性質判斷,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小於4,容易失電子成為陽離子,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大於等於4,一般容易得電子,形成陰離子.
⑶ 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得到電子還是失去電子
得電子顯負電,失電子顯正電,用驗電器驗證,金屬鉑張開為正,閉合為負。
⑷ 如何判斷微粒是失去電子還是得到電子
元素的最高價,只能被還原,即
只能得電子。
元素的最低價,只能被氧化,即
只能失電子。
元素的中間價,既能被氧化,又能被還原。
1.
只能失去電子的有(cl-),表現出(還原)性,
2.
只能獲得電子的有(h+、na+、fe2+),表現出(氧化)性;
3.
可能失去電子也可能得到電子的有(h2o)
⑸ 物理中怎樣定義得到,失去電子
一般物體是對外不顯示電性,也就是說它是中性!電子數和質子數相等。一旦在特殊情況下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就對外顯示電性。
得到電子就顯示﹣
失去電子就顯+性
⑹ 如何判斷物質得失電子的能力(強弱
以下是判斷物質得失電子的能力強弱的方法:
一、根據化學方程式判斷:
(1)氧化劑(氧化性)+還原劑(還原性)===還原產物+氧化產物 氧化劑----還原產物
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
還原劑---氧化產物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2)可根據同一個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判斷:
氧化性:氧化劑>還原劑
還原性:還原劑>氧化劑
二、根據物質活動性順序比較:
(1)對於金屬還原劑來說,金屬單質的氧化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相反,即越位於後面的金屬,越不容易得電子,氧化性越強。
(2)金屬陽離子氧化性的順序 :K+Pt>Au
(4)非金屬活動性順序(常見元素):
F---Cl/O---Br---I---S---N---P---C---Si---H
原子(或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還原性增強。
三、根據反應條件判斷:
當不同氧化劑分別於同一還原劑反應時,如果氧化產物價態相同,可根據反應條件的難易來判斷。反應越容易,該氧化劑氧化性就強。
四、根據氧化產物的價態高低來判斷:
當含有變價元素的還原劑在相似的條件下作用於不同的氧化劑時,可根據氧化產物價態的高低來判斷氧化劑氧化性強弱。
五、根據元素周期表判斷:
(1)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原子(或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金屬原子還原性逐漸增強,對應陽離子氧化性逐漸減弱,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單質還原性逐漸減弱,氧化性逐漸增強,陽離子氧化性逐漸增強,陰離子還原性逐漸減弱。
六、根據元素酸鹼性強弱比較:
根據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鹼性強弱比較 。
酸性越強,對應元素氧化性越強 。
鹼性越強,對應元素還原性越強。
七、根據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判斷:
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的原電池的兩極。負極金屬是電子流出的極,正極金屬是電子流入的極。其還原性:負極金屬>正極金屬
八、根據物質的濃度大小判斷:
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的物質濃度越大,其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反之則越弱。
九、根據元素化合價價態高低判斷:
一般來說,變價元素位於最高價態時只有氧化性,處於最低價態時只有還原性,處於中間價態時,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一般處於最高價態時,氧化性最強,隨著化合價降低,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6)如何判斷失去或得到電子物理擴展閱讀:
1、電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電子層上分層排布。
2、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
3、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第一層不超過2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4、電子一般總是盡先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即先排第一層,當第一層排滿後,再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後,再排第三層。
⑺ 怎樣判斷原子得到或失去多少個電子
從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判斷:
當最外層電子數少於4個時,一般容易失去電子變成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如:鈉原子,電子排布為2 8 1 ,它易失去最外層的這個電子變為鈉離子.
當最外層電子數4-7個時,一般容易得到電子變成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如:
氯原子,電子排布為2 8 7 ,它易得到1個電子變為氯離子.
當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時(氦為2個),它們不容易得電子也不容易失電子,是穩定結構.
⑻ 如何分辨物體接觸後失去電子還是得到電子
是物理題目?
帶負電的物體和帶正電的物體接觸後帶負電的物體失去電子,帶正電的物體得到電子
帶同種電荷的物體接觸後,各個物體的電子平分,電子的得失數目根據平分後情況判定
⑼ 怎麼判斷原電池圖示中哪個得電子哪個失電子
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有六種方法。如下
方法一:根據兩極材料判斷。一般活潑金屬為負極,活潑性較弱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為正極;
方法二:根據電極現象判斷。一般情況下電極逐漸溶解為負極,電極增重可放出氣體的為正極;
方法三:根據電子液動方向來判斷。電子流出的為負極、電子流入的為正極或電流流出的正極、電流流入的負極;
方法四:根據原電池裡電解質溶液內離子的定向移動方向判斷。陰離子流向的為負極、陽離子流向的為正極;
方法五:根據原電池兩極發生的變化來判斷。失去電子發生氧化的是負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是正極;
方法六:根據電解質溶液來判斷電極。能與電解質溶液反應的電極為負極,不能與電解質溶液反應的為正極。例如:鎂、鋁為電極,氫氧化鈉溶液為電解質溶液,雖然鎂比鋁活潑,但是由於鎂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鋁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以鋁為負極、鎂為正極。
判斷電極可使用以下口訣
活潑金屬做負極,惰性電極做正極。
負極被氧化,正極被還原。負極被腐蝕,正極被保護。
陽極失電子,陰極得電子。陽極被氧化,陰極被還原,陽極被腐蝕,陰極被保護。
最根本的方法是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來判斷,如果知道了總反應,則發生氧化反應的極為負極,發生還原反應的極為正極。如果不知道總反應,有時可以根據電極的材料、電極的現象、電極質量的變化等來判斷,但這些方法都不是絕對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⑽ 物理,怎樣才算得到或失去電子
一般物體是對外不顯示電性,也就是說它是中性!電子數和質子數相等。一旦在特殊情況下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就對外顯示電性。 得到電子就顯示﹣ 失去電子就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