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怎麼考
1、高考改革目前只在浙江省、上海市試點,其它省份最早也要在2017年之後實行。高考改革英語沒有退出高考,只是要改為一年兩考,取成績最好的一次計入高考。
2、對於絕大部分省份來講 ,高考改革後,高中14門功課學完了以後都要進行考核,分為兩類,一類是等級性的,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政治、地理、生物、歷史;還有一類是合格性的,即美術、音樂、體育、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這也意味著,以後不分文理科。
3、高考總分750分,其中300分(語數)是高考時候考,英語科目平時可以考兩次,取成績最好的一次計入高考成績。學業水平考試平時考,考完以後從物理、化學、政治、地理、生物、歷史6門中任意挑3門。這3門等級轉化為分數,合起來構成一個總分,然後進行排序,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不過,這3門課還要對應所報考的專業需要什麼課程來選,比如以後選擇專業是物理,那就必須選物理,拿物理的成績來算總分。
❷ 物理學考和學考要求
上海17年高考改革,實行6選3,6門必須要過合格考(時間在高二下學期期末,大概5月份);選3門是高考時要考的,需要過等級考。
如果你沒有選物理那麼准備高二下學期的合格考就可以了;如果你選了物理,則需要高考時進行等級考(9個等級,70分-30分,最低級30分,交白卷也有30分,最高級70分,5分一個等級)
❸ 上海高考
根據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從2017年起,高考總分為660分,語數外三門各150分,學生再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6門學科任選3門參加等級性考試計入高考總分,三門的滿分各為70分。高校招生時,根據專業需求,自主提出等級性考試的選考科目范圍,但最多不超過3門,學生滿足其中任何1門,即符合報考條件。對於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學校,學生在報考該校時沒有科目限制。昨天,上海高校2017年高考選考科目范圍公布,從「3+1」到「6選3」,學生有了更大的專業選擇空間。
本市37所本科高校2017年共設置專業(類)1096個,其中,提出3門科目要求的有281個,有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歷史;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9種組合,涉及理學、工學、醫學等。2門科目要求的有85個,僅有物理、化學一種組合,還有75個專業僅提出物理1門科目要求,主要是工科、電子信息、電氣工程、機械類等專業;沒有提出科目要求的有655個,涉及管理、法學、藝術等。比如,復旦新聞學院、中文系均無科目要求,但哲學系提出物理科目的要求,復旦招辦主任丁光宏說:「666原來比如理科,肯定只是理化生,不會加個歷史什麼,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像社會科學,加理科也可以,這樣學生的路子一下子拓寬很多。這個三門或者兩門不是和的關系,只要一門對上就可以了」
所有專業(類)中,提出最多的選考科目是物理,有415個,占專業(類)總數的37.9%;其次是化學,有337個,佔30.7%;再次是生命科學,有222個,佔20.3%;地理、歷史、思想政治分別為47個、41個、26個。華師大招辦主任熊斌說,提出選考科目讓高校更加明確專業特色。
「有了幾門選考科目後,學生的綜合素質更高,知識面更廣,給我們有些專業提專業要求更有方向,比如數學,「3+1」可以加物理或化學或生物,現在數學系很明確的加物理或化學,這樣很明確給出信號,要報考數學系,對物理或化學是有要求的。」
另外,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紐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14所高校所有專業都不設報考科目限制。上師大公布的選考科目中,除了物理學等少數專業(類)必須選報物理科目外,其他專業只要滿足文科類不全是理、化、生,理科類不全是史、政、地的條件即可報考。
對於上海本科高校公布的選考科目,滬上中學校長們普遍表現出淡定。上海交大南洋中學校長董俊平認為,高考改革的重要出發點是著眼於未來,將引導學生在一定的寬度上進行課程選擇,進行走班化教學。
「對一線的校長來說,更多的考慮課程建設,適應未來高考的需要。下個學期會在一些學科開始走,理科分層走班更容易操作。文科就按模塊,比如語文,有的老師擅長古詩詞教學、有的擅長作文教學,在一個學科裡面把不同老師專長發揮到極致,受益最大的還是學生。」
從目前公布的選考科目來看,學生選考物理可以滿足1070個專業選科要求,覆蓋率為97.63%;選考化學可以滿足992個專業選科要求,覆蓋率為90.51%;選考生命科學可以滿足877個專業選科要求,覆蓋率為80.02%;地理、歷史、思想政治的覆蓋率分別為64.05%、63.5%、62.14%。
從各高校發布的選考科目范圍來看,物理有「通吃」大多數高校專業的勢頭。對此,上海紐約大學招生辦主任周鴻教授作出的解讀是,實際上目前高校開設的專業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專業都是理工科,而理工科對於學生的物理知識確有要求。「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所謂的『物理大熱』其實是正常現象。」過去物理也是熱門科目,這次需求不存在井噴一說。
❹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該如何選擇選考科目
新高考選科讓考生的選擇權變大,也可以提早鍛煉學生規劃學科的意識。雖說學科之間的選擇性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我們選專業首先還是要結合自己將來的職業方向和興趣愛好。明確了職業方向,就可以很快找到對應的專業,進而確定最後要報考的選考科目。比如,如果將來想從事電子、機械類專業,那麼高考科目就必須選考物理。如果將來選擇醫葯、化工等專業,那麼高考科目必須選考化學。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一般情況下,根據自己將來的職業方向,在選科科目里最起碼能確定一科科目。下面整理了2020新高考選科對應專業,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1.物理學科可選專業:土木工程,機械類,力學類,水利類專業(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方向),交通運輸類(輪機工程方向),天文學,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需要學習力學與程序語言),醫學技術類(醫學影像技術方向),能源類(也需要學習力學與電學),化工與制葯類 ,核工程類
2.化學學科可選專業:材料類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生物科學類專業(生物化學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釀酒工程、乳品工程等方向),生物工程類專業,生物醫學工程類專業,動物醫學類專業,葯學類專業,醫學技術類專業(衛生檢驗與檢疫與醫學檢驗技術方向),地質學類專業(地質學和地球化學方向),礦業類專業(礦物加工工程與礦物資源工程方向),化學類專業,化工與制葯類專業
3.生物學科可選專業:哲學類專業(倫理學專業——應用倫理學方向),社會學類專業(社會學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生態工程,資源環境科學),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經濟學類專業(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建築類專業(風景園林專業),基礎醫學類專業,醫學技術類專業(醫學實驗技術,醫學檢驗技術),生物科學類專業,植物生產類專業(植物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歷史學類專業(考古學專業——植物考古學/動物考古學/體質人類學),生物工程類專業(生物制葯),動物生產類專業,動物醫學類,葯學類專業,臨床醫學類專業,生物工程類專業(生物工程),林業工程類專業(木材科學與工程,林產化工),植物生產類專業
4.歷史學科可選專業:哲學類,教育學類(人文教育專業),中國語言文學類,經濟學類,財政學類,金融學類,經濟與貿易類,法學類,政治學類,社會學類專業(社會學專業),社會學類(人類學專業),歷史學類(考古學專業),民族學類專業,歷史學類(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歷史學類(文物保護技術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藝術學理論類,教育學類(藝術教育專業),建築類(城鄉規劃)
5.政治學科可選專業:經濟學類專業,工商管理類專業(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類專業,財政學類專業,公共管理類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政治學類專業(國際政治,外交學),新聞傳播類專業(傳播學專業),教育學類專業(人文教育專業),哲學類專業,社會學類專業(社會學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政治學類專業,法學類專業
6.地理學科可選專業:社會學類專業(社會學專業),民族學類專業,教育學類專業(科學教育專業),天文學類專業,地理科學類專業(地理科學專業,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地球物理學類專業,測繪類專業,地理科學類專業(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建築類專業(城鄉規劃專業),大氣科學類專業(大氣科學專業),大氣科學類專業(應用氣象學專業),海洋科學類專業,海洋工程類專業,地質學類專業(地質學專業),地質學類專業(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地質學類專業(古生物學專業),水利類專業,地質類專業,礦業類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林學類專業,交通運輸類專業,旅遊管理類專業
根據職業方向確定好了選考的1科科目,那麼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尋找這科科目的搭配科目。下面整理了選科6選3的20種組合模式,供大家參考。
說到組合,要選出一個自己喜歡,又利於發揮自身優勢的組合,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選擇的組合類型很多,下面就說一下大家在選科的時候盡量避免的幾種組合。
1、純文科組合(歷史+政治+地理)
如果你選擇的是純文科的組合,雖說報考的人數少,相對來說競爭也小。但是純文科的組合涉及到專業選擇上面就會很受局限。
很多高校專業和學院的要求在選科方面必須要搭一門理科,所以純文科組合在專業的選擇上就會受到很大限制。
2、地理+生物+政治
這個兩文一理的組合,乍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細品,這三個學科都是相對里說比較冷門的學科。
很多理工科專業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和化學知識,文科類專業又需要一定的歷史知識。所以對於將來的專業選擇上面,這種組合還是有所欠缺的。
3、物理+化學+歷史
這個基本上屬於王炸組合了。當然如果理科特別好的學霸,是可以選擇這個組合的。畢竟從高考選專業看,高考如何選科物理,那麼相對應的可報的專業就很多了,而且很多文科類的專業對於歷史學科也會有相應的要求,如果物理與歷史相結合,那麼對於大學可選的專業還是很多的。
但正因為可選擇性多,所以基礎一般的學生就建議不要選擇了,畢竟競爭太激烈,容易碰到的強手也會很多。
另外選科盡量一次到位,如果出現中途更換的情況,太浪費考生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償失。
不管最後大家選擇的是什麼組合,記得現在的高考模式已經完全不能指望最後的「高考沖刺」了,從高一開始,就得把基礎知識掌握夯實,這樣才能為選科做更好的准備。
❺ 上海高考新政策
法律分析:不區分文理科;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外語一年考兩次,取最高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成績;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行合格性考試與等級性考試;報考本科的考生高考成績由語數外3門成績和自主選擇的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
2021年報考本科院校的高考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和聽說測試)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總分為66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均為150分,不分文理,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其中一次考試安排在1月份進行,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選考科目,每門滿分均為70分。
2021年僅報考高職(專科)的考生,只需參加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考試。語文、數學和外語科目每門滿分均為150分,不分文理,總分為450分。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其中一次考試已安排在1月份進行,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法律依據:《高考改革方案》
2 不分文理科 高考總分由兩部分組成。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試科目設置方面明確規定,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其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個科目,而每門都已經"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在高考中 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報考時,只需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 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同時對招生錄取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於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3 減少和規范考試加分,地方性高考加分只適用省屬高校當地招生。大幅減少、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探索完善邊疆民族特困地區加分政策。2014年底出台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
4 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2014 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改革考試科目設置,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 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 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高校要研究提出對考生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報考要求和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提前向社會公布。
❻ 上海高考政策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
1、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是指上海市發布的一份高考改革方案。採用3+3模式,不分文理。
2、外語有兩次考試機會。
3、除語數外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中選考3門,選考5月考試。
4、語數外每門150分;選考科目分等級打分,每門最高70分,最低40分,總分660分。
5、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區別。
6、2014級高一開始實施。
根據規定,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兩類,其中:語文、數學、外語、信息科技、體育與健身、勞動技術和藝術7門科目只設合格性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6門科目分設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
通過合格性考試的考生,可根據高校招生要求和自身興趣特長,在6門設置等級性考試的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參加考試,等級性考試成績折算成相應分數計入秋季高考總成績。
❼ 高考賦分制改革,高三學生選考物理需要考慮什麼呢
對於高考「3+3」模式,很多學生會決定不選考物理。對此,大家需要考慮什麼因素,高三學生學好物理,有什麼方法呢?
一、不選物理的原因
高中學生掌握了物理學習的方法,多思考,多動腦,多請教,還是可以在物理考試中得到理想分數的。
❽ 上海高考理科綜合包括什麼科目
上海高考沒有理綜,是從政史地,理化生中任選三門進行考試。
實行「3+3」和「6選3」考試模式,即語文、數學、外語三科必考。學生要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6個學科中,選出3個學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
上海市高考總分為660分。(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均為150分,不分文理,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選考科目,每門滿分均為70分。)
高考試題
在2020年執行新高考的6個省份中,上海、浙江、北京和天津4個省份的全部科目均自主命題。而山東省、海南省高考試題由國家考試中心命制。
北京、天津、海南、山東四個省市高考滿分為15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等)滿分均為150分,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6個選考學科,每科滿分均100分。
❾ 現在上海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考試選擇都可以選嗎
1、按照教育部的統一部署和具體要求,上海市普通本科高校專業(類)對2017年高考選考科目要求近日公布。從匯總情況看,上海市37所普通本科高校2017年共有專業(類)1096個。各本科高校依據自身辦學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中,分專業(類)自主提出了選考科目要求。相關選考科目要求適用於2017年參加上海高考的考生。
2、根據通知精神,上海市本科高校2017年專業(類)選考科目情況,近日起在上海教育門戶網站、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網站和本市各本科高校招生網站上同時公布。
從上海各高校的匯總情況看,本市37所本科高校2017年共設置專業(類)1096個。其中,提出3門科目要求的有281個(僅有①物理、化學、生命科學;②物理、化學、歷史;③物理、化學、地理;④物理、思想政治、歷史;⑤化學、思想政治、歷史;⑥化學、思想政治、地理;⑦化學、歷史、地理;⑧生命科學、歷史、地理;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共9種組合),涉及專業(類)主要有理學、工學、醫學等。3門科目要求中最多的組合是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有217個專業(類),再次是物理、化學、地理組合,有22個專業(類);2門科目要求的有85個,僅有物理、化學一種組合,沒有其他科目組合要求,涉及專業(類)主要有醫學、生物、化工、機械類等;1門科目要求的有75個,全部僅對物理提出要求,涉及專業(類)主要有工科、電子信息、電氣工程、機械類等;沒有提出科目要求的有655個,涉及專業(類)主要有管理、法學、藝術等。
所有專業(類)中,提出最多的選考科目是物理,有415個,占專業(類)總數的37.9%;其次是化學,有337個,佔30.7%;再次是生命科學,有222個,佔20.3%;地理、歷史、思想政治分別為47個、41個、26個。
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高校包括: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紐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上海杉達學院、上海建橋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興偉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等高校。
❿ 上海高考怎麼考啊
上海高考採用3+3模式,不分文理。外語有兩次考試機會。除語數外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中選考3門,選考5月考試。語數外每門150分;選考科目分等級打分,每門最高70分,最低40分,總分660分。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區別。
高考3+3模式實施情況: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改革考試科目設置、考生錄取機制,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上海市、浙江省作為首批試點地區,分別出台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並從當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現已有16個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3+3」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成趨勢。
據統計,已有16個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除上海和浙江外,分別是北京、河北、江蘇、江西、山東、廣東、海南、甘肅、青海、廣西、寧夏、湖南、貴州和西藏。其中,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設置為重點,文理不分科成趨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上海高考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