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有哪些事跡

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有哪些事跡

發布時間:2022-05-26 15:36:38

Ⅰ 鄧稼先的主要事跡25字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

Ⅱ 鄧稼先有哪些小故事

當我們的民族處於存亡之際,總有一些英雄站出來,鄧稼先便是其中的一位。鄧稼先的故事,從頭敬佩到尾,革命前輩的價值觀與巨大的能量,至今震撼著我的心靈。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新興的政權遭遇到西方列強的排擠,原子彈強大的威力已經在長崎與廣島得到驗證,那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動不動便將核武器掛在嘴上。意圖很明確,便是用原子彈威脅我們,落後就要挨打,亘古不變的道理。要想徹底改變當時的處境,就得研製出核武器。


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與奉獻至今讓我感到震撼。當我們的國家處於危難之中,總有人站出來拯救我們。就像我們去年遭遇新冠一樣,又是鍾南山院士帶領著全國的醫務人員挽救了萬千的生命。

所以我們要反思我們自己,到底該追什麼樣的星,等到國家遇到危機之時,我希望我們之後會是參與者,而不再是一個尋求保護的人,未來還是要靠我們這些年輕人。

Ⅲ 鄧稼先有哪些故事

1、鄧稼先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早在青少年時代,他就樹立科技強國的理想。1948年到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到祖國。為了發展國防科研事業,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幾十年。他組織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

他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他組織領導了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的研究,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與試驗工作。在組織領導與規劃中國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不僅忘我地投入科學研究,而且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表現出高度的犧牲奉獻精神。他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

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

3、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鄧稼先對高溫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後,他還在工作之餘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

Ⅳ 鄧稼先的生平事跡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國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作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

拓展資料:

1924年6月25日(農歷五月十九日),鄧稼先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城外的鄧家大屋,也叫鐵硯山房的祖居內。父親鄧以蟄當時是北京大學教授,母親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務。鄧稼先出生8個月以後,隨母親和兩個姐姐來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書法家鄧石如(1743-1805年)是鄧稼先的六世祖。

1929年 9月入北平武定侯小學,至3年級。

1932年 入北平四存小學四年級,至畢業。

1935年 11歲,入北平志成中學,讀一年級。

1936年 12歲,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讀至高一(因抗日戰爭,崇德中學在1939年停辦)。這三年,他在英文、數學、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崇德中學,與高他兩班的楊振寧成為好友。

1937年 13歲,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搬遷至雲南昆明。因父親患重病,鄧稼先一家滯留淪陷後的北京。

1939年 15歲,9月,再入北平志成中學,讀高中二年級。

1940年 5月,為避迫害,未讀完高二,途徑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達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學補習班學習。9月,入四川江津國立第九中學,讀高中三年級至畢業。

1941年 17歲,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學號:A-4795。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並而成的西南聯大,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最高學府。鄧稼先在此學習四年,終生受益。楊振寧也在聯大讀物理系及研究生,比他高三班,兩人相交甚厚。在西南聯大,鄧稼先經好友楊德新同學介紹加入了「民青」(共產黨的外圍組織),積極參加學生運動。

1945年8月 21歲,鄧稼先大學畢業,正當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投降之時。9月,在昆明文正中學執教數學。

1946年1月 22歲,在昆明培文中學任數學教員。6月,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是年,許鹿希考入北京大學,在給一年級物理課助教時,兩人初識。

1947年 23歲,通過赴美研究生考試

1948年 24歲,在美國普渡大學(Pure University)物理系讀研究生。

1950年 26歲,8月20日獲得該校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氘核的光致蛻變》(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8月29日,登上威爾遜總統號輪船返國。9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工作。

1951年 27歲,加入九三學社。

1952年 28歲,晉升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員。

1953年 29歲,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系許德珩教授的長女。

1954年 30歲,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的副學術秘書。 是年,女兒典典(鄧志典)出生。

1956年 31歲 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兒子平平(鄧志平)出生。 是年,與何祚庥、徐建銘、於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學報》上相繼發表了《β衰變的角關聯》、《輻射損失對加速器中自由振動的影響》、《輕原子核的變形》等論文。為我國核理論研究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

1957年 33歲 8月,調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論部主任,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從此,鄧稼先隱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1959年 35歲 鄧稼先根據中央決策「自己動手,從頭摸起,准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選定中子物理、流體力學和高溫高壓下的物理性質這三個方面作為研製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主攻方向。選對主攻方向,是鄧稼先為我國原子彈理論設計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1962年 38歲 9月11日,由羅瑞卿審定,二機部向中央打了一個:「兩年規劃」的報告,此報告提出爭取在1964年,最遲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此時,鄧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礎。

1963年 39歲 2月,在華北某地參與並指導了核試驗前的轟炸模擬試驗。9月,接聶榮臻元帥命令,鄧稼先、於敏率領九院理論部研究原子彈的原班人馬,承擔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理論設計任務。

1964年 40歲 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 43歲 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1971年 47歲 「文化大革命」的侵襲九院,許多建立過大功的科學家蒙冤被整,鄧稼先和於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鬥。正在此時,楊振寧自美國經巴黎飛抵上海,首次回大陸探親訪問。他開列了在北京要見的人名單,第一個人就是鄧稼先。周恩來總理批示要鄧稼先回京會見,救出了鄧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國寶貴的科學家。依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鄧稼先連夜寫信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都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成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此信派專人乘民航班級送到上海,在1971年8月16日餞行的晚宴上送到楊振寧手中。

1972年 48歲 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

1979年 55歲 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 是年,在一次試驗中,身體受輻射影響,但仍堅持工作。

1980年 56歲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學部委員)。

1982年 58歲 獲全國自然科學一等獎。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84年 60歲 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是年,地下核試驗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鄧稼先高興地寫下:「紅雲沖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後,二代輕舟已過橋。」

1985年 61歲 因直腸癌於7月30日住院。 是年,因「原子彈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氫彈的突破及武器化」,兩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86年 62歲 4月2日,由鄧稼先和於敏署名,包含九院(中國工程院物理研究院)多位科學家心血的建議書完成,上交中央。寫出上交中央的建議書,使我國核武器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5月,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5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7月17日,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7月29日,卒於北京。 8月3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追悼會。

1989年 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再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99年 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授予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按姓氏筆畫排序) 。

Ⅳ 鄧稼先有那些光榮事跡他創造了什麼

鄧稼先創造了兩彈一星。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

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

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5)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有哪些事跡擴展閱讀: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

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鄧稼先就是為此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也為此獻出了生命。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

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壯舉。

Ⅵ 鄧稼先做出了哪些傑出的貢獻呢

鄧稼先做出的傑出貢獻有:開展了爆轟物理、狀態方程、流體力學、中子運輸等基礎研究理論,完成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科學研究事業,是一項枯燥且煩悶的工作。這項工作,確實會給大家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感受。完成這樣的工作,不僅要樂觀,而且要有足夠的耐力。

Ⅶ 鄧稼先的事跡

1、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槍聲響起。22天後,北平淪陷了。日本侵略者召開了「慶功會」。時年13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當眾把一面日本國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

這件事發生後,鄧以蟄的一個好友勸他說,此事早晚會被人告發,你還是盡早讓孩子離開北平吧。無奈之下,鄧以蟄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那裡有南遷的清華和北大教授,還有眾多的老朋友。

臨走前,父親對他說「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對國家有用。」鄧以蟄憑自己的經驗寄希望於鄧稼先,但這句話在鄧稼先的腦海里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2、1979年,在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

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

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3、鄧稼先一生功勛卓著,獲獎無數,他生前的最後一枚獎章是在醫院的病房裡獲得的。1986年7月17日下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全國總工會書記羅干、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亞、核工業部部長蔣心雄等領導,前往解放軍總醫院。

向鄧稼先頒發全國勞動模範證書和獎章,以表彰他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業所作出的特殊貢獻。這是「七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第一個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出的第一枚全國勞動模範獎章。

鄧稼先莊重地把獎章戴在胸前,高興地說:今天李鵬副總理親臨醫院授予我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我感到萬分激動。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過做了一小部分應該做的工作,但黨和國家就給我這樣的榮譽,這足以說明黨和國家對尖端事業的重視。

我現在雖然患病,但我要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爭取早日恢復健康,為國防科研事業再盡一些力量,以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的希望。

就在戴上這枚獎章的12天後,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為之奮斗、奉獻了一輩子的中國核事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4、鄧稼先少年時光生活在國難深重的年代,七七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軍進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華都撤向南方,鄧稼先的父親身患肺病,咳血不止,全家滯留下來。1939年9月,鄧稼先再入北平志成中學,讀高中二年級。

1940年5月,鄧稼先為避迫害,未讀完高二,途徑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達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學補習班學習。9月,入四川江津國立第九中學,讀高中三年級至畢業。

1941年,鄧稼先進入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成立於抗戰極端困難時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並而成,條件簡陋,生活清苦。

盡管如此,聯大卻有非常良好的學術空氣,先後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人才,鄧稼先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

5、鄧稼先在北京大學教學,他想的是,要到科學水平更高的美國去,學習更先進的知識,掌握更先進的知識後,報效祖國。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

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鄧稼先留學的時候,生活很艱苦,開始沒有獎學金,吃飯不敢按飯量吃,只能按錢吃。有一段時間,他和洪朝生(後在科學院低溫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國老太太的閣樓里。

有一次他倆去吃飯,兩份牛排端上後,鄧稼先看了看,對洪朝生說:「我這塊小,你那塊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給了稼先。

Ⅷ 鄧稼先的最主要事跡

紅雲沖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1982年我國第一顆核彈試驗成功時,科研人員興奮寫下豪邁詩篇,成為祖國興盛的贊歌與號角。從此,中國備受列強欺侮的時代一去不返,崛起的征程一路揚帆。而這場輝煌背後,是科學巨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是廢寢忘食、身心俱付的忘我付出。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尤其不會忘記這首動人詩篇的作者——鄧稼先——我國核武器拓荒者、兩彈一星元勛、一生都奉獻給國家的英雄院士。

結語

1986年7月,年僅62歲的鄧稼先於北京辭世。痛失英雄,全民哀悼。為紀念他對中國核事業的卓著貢獻,國家在鄧稼先逝世後多次為其頒發獎項,代領人是他的兒子鄧志平。鄧家先的輝煌成就和卓著貢獻刻在新中國的豐碑之上,永遠供人朝拜和仰望。


Ⅸ 鄧稼先的主要事跡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父親鄧以蟄當時是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哲學系教授,與楊振寧父親楊武之是多年之交。

鄧以蟄四個子女,鄧稼先排行第三,鄧稼先出生8個月以後,隨母親和兩個姐姐來到北平。1936年,鄧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讀至高一(因抗日戰爭,崇德中學在1939年停辦)。在崇德中學,與高他兩班的楊振寧成為好友。

1940年5月,鄧稼先為避迫害,未讀完高二,途徑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達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學補習班學習。9月,入四川江津國立第九中學,讀高中三年級至畢業。

1941年,鄧稼先進入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

閱讀全文

與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有哪些事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