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熱平衡方程」和「守恆定律」以及「比熱容」是什麼
溫度不同的兩個或幾個系統之間發生熱量的傳遞,直到系統的溫度相等。
守恆定律包括能量守恆定律、質量守恆、電荷守恆定律
【請問你問的是那個】
比熱容又稱比熱容量,簡稱比熱,是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
2. 物理中熱平衡方程是什麼 不計熱損失時,Q吸=
Q放=Q吸
3. 初中物理公式和概念...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時間:t=s/v
2、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s/t
3、物體的物重與質量的關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義式
求物質的密度:ρ=m/V
求物質的質量:m=ρV
求物質的體積:V=m/ρ
4、壓強的計算。
定義式:p=F/S(物質處於任何狀態下都能適用)
液體壓強:p=ρgh(h為深度)
求壓力:F=pS
求受力面積:S=F/p
5、浮力的計算
稱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懸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7、功的定義式:W=Fs
8、功率定義式:P=W/t
對於勻速直線運動情況來說:P=Fv (F為動力)
9、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
對於提升物體來說:
W有用=Gh(h為高度)
W總=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體溫度變化時的吸熱放熱情況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燒放出熱量的計算:Q放=qm
13、熱平衡方程:Q吸=Q放
14、熱機效率:η=W有用/ Q放 ( Q放=qm)
15、電流定義式:I=Q/t ( Q為電量,單位是庫侖 )
16、歐姆定律:I=U/R
變形求電壓:U=IR
變形求電阻:R=U/I
17、串聯電路的特點:(以兩純電阻式用電器串聯為例)
電壓的關系:U=U1+U2
電流的關系:I=I1=I2
電阻的關系:R=R1+R2
18、並聯電路的特點:(以兩純電阻式用電器並聯為例)
電壓的關系:U=U1=U2
電流的關系:I=I1+I2
電阻的關系:1/R=1/R1+1/R2
19、電功的計算:W=UIt
20、電功率的定義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對於純電阻電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初二
第一章 聲現象
1.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而產生的,沒有振動,就沒有聲音。人們說話的聲音,唱歌的聲音是咽喉處聲帶的振動產生的;各種樂器傳出來的美妙的樂曲聲,是弦或簧的振動產生的;許多昆蟲(如蟬、蟋蟀等)的鳴叫聲,也是發聲器官的振動產生的。一切聲音都來源於振動。能發出聲的那部分物體叫聲源。
2.聲音是 一種波,叫聲波。聲波的傳播需要媒介(物),即介質。各種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是傳播聲音的介質,空氣就是一種介質。聲音每秒鍾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同一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於在氣體中的速度。聲速除跟介質種類有關外,還跟介質溫度有關。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它的意思是:聲音在15℃的空氣中1s 內傳播340m。
1.2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外界傳來的聲波通過外耳道傳到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鼓膜再帶動聽小鼓振動並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到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就產生了聽到聲音的感覺。即,人類聽到聲音的過程是:外界聲波—鼓膜—聽小骨—聽覺神經—大腦聽覺中樞—聲音感。另外,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時,聽到聲音的過程是:外界聲波—頭骨、頜骨—聽覺神經—大腦聽覺中樞—聲音感。
由此可見,耳朵雖是人類唯一的聽覺器官,但不是感受聲音的唯一途徑。耳聾患者聽不到聲音的原因有兩類:一類是由於聽覺神經損壞;另一類是由於耳傳導障礙,如鼓膜破損。如果屬於後者,聲音通過骨導的方式傳到聽覺神經也能感知聲音。
2.人的雙耳對聽到的聲音由於距聲源距離不同,在三個方面形成差異:一是感受到聲音的強度不同;二是感受到聲音有先有後,即有時間差;三是感受到的聲音振動的步調有差異。這些差異使我們能判斷聲源位置,這就是雙耳效應。雙耳效應也使我們感覺聲音是立體的。
1.3 聲音的特性
1.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在合唱時若起調高了,我們常說調高了,唱不上去。這就是指高音調。在音階中1比1音調高八度,2比2低八度,音調的高低是由發聲體的振動決定的。頻率是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顯然,每秒振動次數越多,振動就越快,頻率就越大。物體振動得快,頻率大,音調就高;振動得慢,頻率小,音調就低。
頻率( )的單位是赫,符號是HZ。常人的聽覺頻率范圍為20HZ至20000HZ。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人不能聽見超聲波和次聲波。一些動物的聽覺頻率范圍與人類不同。
2.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說話時聲音大,洪亮,就是響度大。發聲體振動時,振動的幅度叫振幅。響度和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產生的聲音響度也越大。
3.音色又叫音品。同一首樂曲(音調相同)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它們發出的樂音是不同的。例如,用二胡和小提琴分別演奏《二泉映月》,常人一般能區分出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這就是因為兩種樂器發出的樂音的另一個特徵——音色不同。在波形上,不同樂器若發出相同音調的音,可看到主要的振動頻率是相同的(反映音調同),但附加振動不同,反映音色不同。
1.4 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1.從物理學的角度講,雜訊是發音體做無規則的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的角度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於雜訊。雜訊是與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氣共同構成環境污染的四大公害之一。
工廠里各種機器的運轉聲,交通工具如汽車、飛機等的轟鳴聲,都是雜訊。用金屬湯勺刮碗時發出的刺耳的尖叫聲,令人難受,這也是生活中的一種噪音。當我們正在專心學習或工作時,其他人旁若無人的談笑聲,甚至平時聽來優美的樂曲聲,由於干擾了學習或工作,都是雜訊。
2.聲音的強弱用分貝(dB)表示。0dB是人能聽到最弱音;30dB~40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為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要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控制噪音從三個途徑著手:一是從聲源處,如摩托車加裝消聲器;二是在傳播過程中,如工廠的圍牆和樹木都能起到吸收和阻擋聲音的作用;三是在人耳處,如雙手捂住或戴防雜訊耳罩。
1.5 聲的利用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人類利用談話、唱歌等聲音來進行交流,大象利用次聲波進行交流,而蝙蝠則是利用超聲波來感知周圍的一切。
人們通過聲音來了解自然或研究對象的一些信息。比如,用次聲波接收器接收火山爆發、地震以及火箭發射、核爆炸等發出的次聲波,了解這些現象或事件的情況。
2.聲音還可傳遞能量。醫院用超聲波震碎人體內的結石,人們利用超聲波清洗物體的污垢。據說,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登山隊員不敢在山上大聲說話,是擔心聲音太大會招致雪崩。
3.回聲是聲音再傳播過程中被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由於人耳對於傳來的原聲和回聲時間間隔要大於0.1s以上才能區分,所以在教室聽課時,一般兩次聲音相差不到0.1s,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只是使原聲加強,因而在教室內聽課很難聽到回聲。
八、光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象。
⒊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線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⒋凸透鏡成像規律:[U=f時不成像 U=2f時 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光路圖 應用
u>2f f<v<2f 倒縮小實 照相機
f<u<2f v>2f 倒放大實 幻燈機
u<f 放大正虛 放大鏡
⒌凸透鏡成像實驗: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個高度上。
4. 物理中熱平衡方程是什麼不計熱損失時,Q吸=
Q吸=Q放=cm(t-t0)
5. 熱平衡公式是什麼意思
C鐵表示鐵的熱容量,C水表示水的熱容量,鐵的開始溫度T1,水的開始溫度T2,結束共同溫度T,鐵的質量為M鐵,水的質量為M水,就有熱平衡公式C鐵M鐵(T1-T)+C水M水(T2-T)=0,表示熱量沒有損失,熱能的總量保持不變.這就是熱平衡
6. 關於熱平衡方程
設最終水的溫度為t,這也就是最終鐵的溫度.
這樣,鐵的溫度從800℃下降到t,所以,鐵塊放出的熱量Q1=C鐵*m鐵*(800-t)
水的溫度從20℃升高到t,所以,水吸收的熱量Q2為
Q2=C水*m水*(t-20)
根據吸放熱平衡,得到:
Q1=Q2有:
C鐵*m鐵*(800-t)=C水*m水*(t-20)
460*1.5*(800-t)=4200*5*(t-20)
解出t即可
這里,鐵的比熱容取為:460J/(Kg*℃)
不知道我有沒有記錯?
7. 熱平衡方程是什麼
熱平衡方程(熱交換定律)thermal balance equation,是指溫度不同的兩個或幾個系統之間發生熱量的傳遞,直到系統的溫度相等。在熱量交換過程中,遵從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的熱量,實際上就是內能的轉移,高溫物體內能的減少量就等於低溫物體內能的增加量。
簡介:
其平衡方程式為∶ Q放=Q吸。
此方程只適用於絕熱系統內的熱交換過程,即無熱量的損失;在交換過程中無熱和功轉變問題;而且在初、末狀態都必須達到平衡態。系統放熱,一般是由於溫度降低、凝固、液化及燃料燃燒等過程。而吸熱則是由於溫度升高,熔解及汽化過程而引起的。
簡單來講,熱平衡方程即使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發生熱傳遞,高溫物體放熱降溫,低溫物體吸熱升溫,當兩個物體的溫度相等,吸熱和放熱結束,此時物體處於熱平衡狀態,不考慮熱量損失,即可進行熱平衡計算。
8. 熱平衡方程的定義
溫度不同的兩個或幾個系統之間發生熱量的傳遞,直到系統的溫度相等.在熱量交換過程中,遵從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的熱量,實際上就是內能的轉移,高溫物體內能的減少量就等於低溫物體內能的增加量.
9. 物理的一些公式的意思
W是功,和能量有一樣的單位,都是焦耳,功是能量的量度,能量的轉換或者轉移就是做功,即W=E2-E1.
P是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可以與速率類比。P的單位是W.此W與上面那個W不是同一個,這個W是功率的單位瓦特(W),上面那個功W的單位是焦耳(J).不要弄混淆了。
10. 什麼是熱平衡過程
熱平衡方程:Q吸=Q放。簡單說意思是一個物體上升X度與下降X度,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等!根據熱平衡方程可以根據已知量求未知量!如兩個溫度不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時,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若放出的熱量沒有損失全部被低溫物體吸收,最後兩物體溫度相同,稱為達到熱平衡,這Q吸=Q放簡單舉個例子,熱的鐵塊扔進冷水裡,熱的會冷,冷的會熱,最後溫度一樣,假設這個過程與外界沒有熱交換,這就是個熱平衡過程。C鐵表示鐵的熱容量,C水表示水的熱容量,鐵的開始溫度T1,水的開始溫度T2,結束共同溫度T,鐵的質量為M鐵,水的質量為M水,就有熱平衡公式C鐵M鐵(T1-T)+C水M水(T2-T)=0,表示熱量沒有損失,熱能的總量保持不變。這就是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