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學上採用誰的方法來判斷運動快慢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一是在相同的時間內比通過的距離,二是通過相同的路程比所用的時間,物理學中常採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比較速度).
故答案為:相同路程比時間;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時間比路程.
㈡ [高一物理]比較速度,速率,速度變化量,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分別需不需要看正負號
1做平動物體: 物體各點運動方向一致
2位移和路程的關系: 位移表示物體位置變化,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路程是標量,只有大小而無方向,位移≤路程,只有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兩者才相等
3矢量: 既有大小也有方向,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
4標量: 只有大小而無方向,運算遵循加法法則
5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坐標就是物體所處位置在數軸或坐標系的數學表達,坐標變化量是指物體位置變化用坐標方式表示
6速度的定義 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7速度的大小在數值上等於: △x/△t,即位移與時間的比值
速度的方向就是:與位移的方向一致
8平均速度既: 總位移與總時間比值
9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的關系 :瞬間速度表示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強調一瞬間的速度,而平均速度強調物體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速度,當這一時間間隔很小,即△t→0時,△t內的平均速度可看做物體在該時間間隔內某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10速度與速率的區別 :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而速率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初中時說的速度就是速率,兩個物體速度相同但速率可能不同
11加速度的定義 :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
物理意義 :物體速度變化快慢
公式 :a=(Vt-Vo)/Δt
單位 m/s^2
12 速度公式 v=△x/△t
(1)其中: △x為位移,△t為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
(2)明確 :位移的方向
13平均速度公式 :v=△x/△t
14位移公式推導:△x=v*△t
1、加速度a與速度V的關系符合下式:V==at,t為時間變數,
我們有
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單位時間內的平均變化率。
2、V==at是一個直線方程,它相當於數學上的y=kx(V相當於y,t相當於x,a相當於k)
數學知識指出,k是特定直線y=kx的斜率,
直線斜率有如下性質:
(1)不同直線(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數值不等
(2)同一直線上斜率的數值,處處相等(與y和x的數值無關)
(3)直線斜率的數值,可以通過y和x的數值來求算:
k==y/x
(4)雖然k==y/x,但是,y==0,x==0,k不為零。
仿此,
(1)不同運動的加速度,數值不等
(2)同一運動的加速度數值,處處相等(與V和t的數值無關)
(3)運動的加速度數值,可以通過V和t的數值來求算:
==V/t
(4)雖然a==V/t,但是V==0(由靜止開始雲動),t==0,但a不為零。
.變加速運動中的物體加速度在減小而速度卻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大小卻可能不變.(這兩句怎麼理解啊??舉幾個例子?
變加速運動中加速度減小速度當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那麼速度就是增加的,與加速度大小沒有關系,例如從一個半圓形軌道上滑下的一個木塊,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減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才改變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麼速度就得改變,如果想讓速度大小不變,那麼就得讓它的方向改變,如勻速圓周運動,加速度的大小不變且不為0,速度方向不斷改變但大小不變。
剎車方面應用題:汽車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駛,司機發現前方有危險,在0.8s之後才能作出反應,馬上制動,這個時間稱為反應時間.若汽車剎車時能產生最大加速度為5米每二次方秒,從汽車司機發現前方有危險馬上制動剎車到汽車完全停下來,汽車所通過的距離叫剎車距離.問該汽車的剎車距離為多少?(最好附些過程,謝謝)
15米/秒 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 那麼停止需要3秒鍾
3秒通過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應時間是0.8秒 s=0.8*15=12
總的距離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線運動」是放在「力」之後的,在力這一章先講矢量及其演算法,然後是利用矢量運演算法則學習力的計算。現在倒過來了。建議你還是先學一下這這章內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體運動前後位置的變化,即由開始位置指向結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體位移(物體位置的變化量)與物體運動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速運動(叫變速運動),速度就又有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位移上),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瞬時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物體速度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加速運動(叫變加速運動),加速度就又有瞬時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位移上),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瞬時加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加速度。
對比上面速度與加速度的概念,你就會容易理解一點的。
㈢ 速率,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區別和聯系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一般是指瞬時速度。
速率:就是速度的大小,不考慮速度方向時,用速率。
2。平均速度:位移與時間的比值V=S/t,平均速率是矢量,方向沿位移方向。
平均速率: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是標量。
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當物體沿直線向一個方向運動時,平均速率才等於平均速度的大小。
3。瞬時速度:物體在某一瞬時沿過某一位置時的速度,精確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物體由t時刻到t+Δt時間內位移為ΔS,則Δt時間內平均速度為V=ΔS/Δt,
若Δt→0則V=ΔS/Δt就等於t時刻的瞬時速度。瞬時速度的方向沿軌道切線方向。
㈣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有2種方法,即v=和v=(請用物理量符號表示)
1.速度的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
(2)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
2.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採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2)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採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例如:體育課上,
甲、乙、丙三位同學進行百米賽跑,他們的成績分別是14.2S, 13.7S,13.9S,則獲得
第一名的是乙同學,這里比較三人賽跑快慢最簡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時間短則
運動快;
(3)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採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
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採用這種方法描
述運動的快慢。即採用比較速度法。
㈤ 物理學中速度與平均速度,速率與平均速率的區別
一、定義:平均速率是單位時間內的路程(經過的路線);平均速度是單位時間內的位移(這段時間內質點首末位置的向量)。
二、速率只有一個大小,是標量;速度除了大小還有方向,方向是此時軌跡曲線的切線方向,是矢量;
三、公式:平均速率=路程/時間;平均速度=位移/時間;
可能上面說的比較抽象,下面我舉個例子:
你早上上學去學校,途中繞道去了個小吃店吃早飯,也就是說你先從A點到B點再到了C點,那麼你的平均速率就是你一共走過的路線除以你用的時間;但平均速度則是你家到學校的向量(相當於連線)/所用時間,也就是說,平均速度與我們到達的方式是無關的。
特別注意的是,速率是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於平均速度的大小,如果相等除了巧合之外就是我們是嚴格沿著位移向量走的。
高中畢業很久了,可能有的說漏了,僅供參考,建議您去看一下你曾經用過的高一參考書,應該在高一的第二或者第三章。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㈥ 物理學中用什麼方法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情況
答: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有三種方法:
①在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時間,用時短的速度就大,即運動快.
②在用時相同的情況下,比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就大,即運動快.
③在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的情況下,就得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直接求出速度,然後比較速度的大小.
㈦ 物理學上用誰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
物理學上用位移變化快慢的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
1、相等的時間比較位移,位移大的速度大
2、相等的時間比較時間,時間短的速度大
㈧ 比較物理運動快慢的方法
比較物理運動快慢的方法是比較速度的快慢。
㈨ 比較物理運動快慢的方法有哪幾種物理中是怎麼樣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
①最簡單,看速度大小
②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位移大小
③比較運動相同位移,所用時間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