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孩子發燒怎麼辦
根據發燒的程度,可將發燒分為四種:
低燒:指體溫在37.5℃~38℃;
中等度發燒:體溫在38.1℃~39℃;
高燒:指體溫在39.1℃~40.4℃;
超高燒:體溫在40.5℃以上。
正常體溫以寶寶的腋溫測量為准:低熱是37.4℃~38℃;中度發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注意測量嬰兒體溫往往下午和夜裡偏熱,孩子流汗時也是偏熱的。上午正常狀態下一般測量腋溫為36℃-37℃。超過40度,可以引起驚厥發作,甚至造成腦損傷,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由於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汗腺組織發育也不完善,特別是早產兒和出生10天以內的新生兒,對熱的耐受程度和反應強度均較成人差許多,因此,在保暖過度、包裹過多、或在夏季室內溫度過高(大於30度)時,即可引起新生兒體溫上升;有些出生2-3天的新生兒,由於母親乳汁不足,又未給孩子飲水或喂其他乳製品,而環境溫度又較高或包裹較多,孩子就會出現體溫升高、脫水、體重下降、尿少、煩躁不安等表現,稱為「新生兒脫水熱」;最危險的是,在冬春寒冷季節,有些家長怕孩子著涼,給孩子穿衣捂被過多,甚至把頭面部也緊緊包裹捂蓋,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可使孩子體溫一直上升大於40度,引起驚厥(或稱抽搐),重者昏迷,稱為「捂被綜合症」。因此,在喂養和護理新生兒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新生兒的這些生理特點,以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當然,新生兒發熱也有一些是因疾病所致,特別是各種病原體引起的各種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臍炎、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以及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新生兒感染性疾病除可引起發熱外,還應有其他的異常表現,家長應仔細觀察,如:精神不好或煩躁不安,吃奶減少或拒奶、嗆奶,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規則,體溫高而四肢發涼、皮膚發花,甚至出現面色發青、呼吸暫停、驚厥等嚴重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葯,最好是多喝開水,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若是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葯。
物理降溫
在保持室內溫度溫暖的前提下,用毛巾沾溫熱水擦拭身體,擦拭時與擦拭後均要注意保暖,如果寶寶發熱超過38.5度,此時應採取葯物降溫方法,總之降溫方法要視寶寶體溫而定,低燒是身體自身免疫功能在發揮作用,不應有點小熱就即時降溫,不利於病症治療。
飲食注意:
多喝開水,在不肯喝水的情況下可以改喝果汁之類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這樣能達到退溫的效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Ⅱ 早產寶寶還不足月寶寶發燒怎麼辦
建議立即去醫院輸液治療。小孩子由於抵抗力差很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感染,發燒的時候建議 1,退燒葯,如布洛芬,有兒童裝的比較安全 2,抗生素,發熱後要查血看是細菌或病毒感染,盡量使用低端抗生素如青黴素和利巴韋林。
Ⅲ 33周的早產嬰兒體溫34.4度要怎麼辦
早產兒需要特殊護理,目前體溫低,建議放入恆溫箱
Ⅳ 新生兒發熱應該怎樣降溫 媽媽可先用物理降溫
剛出生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體溫調節中樞發育未成熟,當環境溫度改變程度超越機體調節能力時,則會造成新生兒發熱,或體溫過低。
新生兒體溫很不穩定,早產兒更為突出。新生兒發熱指體溫在37.4℃以上者。其原因可能有環境溫度過高,如睡熱炕,使用熱水袋溫度過高,或暖箱溫度過高,也可由於母親乳汁不足,喂養過晚,天氣炎熱或喂養不當引起嘔吐等出現一過性新生兒脫水熱。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兒感染。如產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潔的陰道檢查等,此多於產後1~2天即出現發熱。產後感染多發生在生後一周左右,常見肺炎,敗血症、臍炎、膿皰疹或膿腫。嚴重感染體溫反而不升。
新生兒出現發熱時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不主張給新生兒用退熱葯,因為一般常用的退熱葯對新生兒常有一些毒副作用。新生兒低熱不需要退熱,如果體溫高達38.5℃或39℃以上,可給予物理降溫,如「打包散熱」、降暖箱箱溫等,同時查找發熱的原因,如為環境溫度過高,則應調整環境溫度不要高於30℃;脫水熱時,應喂5%或10%的糖水,必要時可靜脈補液。有感染者,可選用適當的抗菌素治療。
Ⅳ 小孩子是早產,現在快四個月,現在拉肚子,發燒,體溫在38度,不想給小孩子吃葯,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孩
你好,在這個時候自己還是要注意給寶寶今天的物理降溫,寶寶,這個情況的話你還是要注意給他增加一些抵抗力的,
Ⅵ 我兒子是早產兒,快七個月了,發低燒怎麼辦
體溫的高低並不是判斷發燒是否嚴重的唯一指標。還需要考慮寶寶有多大(發燒對3個月以內的嬰兒更嚴重)和他的行為表現(寶寶發燒,但玩耍和吃奶都正常,一般來講,就不用非常緊張)。
遇到寶寶發燒,建議爸爸媽媽們要採取積極有效的物理療法,而不是急匆匆地給寶寶吃葯,因為寶寶的身體還很弱小,過早地使用抗生素會對寶寶產生很大的副作用。
首先給寶寶調節一個適宜的環境溫度,為寶寶寬衣解帶。發燒的寶寶需要散熱,在適宜的溫度下,可以給寶寶酌量減少衣物,讓寶寶能夠迅速排汗散熱。如果發現寶寶的衣服已經被汗浸濕,最好能快速給寶寶換上千衣服,但一定要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不然,忽冷忽熱的溫度會加重寶寶的病情。
寶寶衣服舒適了,爸爸媽媽不要忘了給寶寶准備充足的水,因為排汗和呼吸會讓寶寶的身體大量地流失水分,容易導致脫水,因此,讓寶寶多喝水是發燒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另外,如果水尚未到位,母乳也會讓寶寶感到舒服。
其次要讓室內通風,驅散熱氣和濁氣。如果是夏天,可以打開空調或風扇;如果是冬天,則要注意讓寶寶保暖和保持適宜的空氣濕度。寶寶不同的發熱程度,處理方式也不同。37℃~38℃,不必急著退燒,多讓寶寶喝水,並用濕毛巾、冰袋濕敷在額頭;38℃~38.5℃,用溫水給寶寶擦拭或泡澡;38.5℃以上,再考慮使用退燒葯,39qC以上或者寶寶出現其他症狀,發生痙攣或者持續高熱,則應該馬上送醫院。
爸爸媽媽們要在寶寶發熱期間精心照顧寶寶,時刻關注寶寶的身體、飲食、睡眠等各個方面的細小變化,體溫是否有下降趨勢?胃口是否有轉好趨勢?睡眠是否更加安穩了?這些小的方面都可以觀察出你的寶寶是不是在你的照料下逐漸康復。如果發現寶寶的身體變得更糟糕,就要及早地帶寶寶去醫院觀察治療。
總之,爸爸媽媽們遇到寶寶發熱,要沉著冷靜。很多媽媽會因為看到寶寶受到如此痛苦的折磨,忍不住潸然淚下,怎麼能保持冷靜呢?其實,媽媽的堅強,能夠給寶寶帶來戰勝疾病的勇氣和力量,因此,各位媽媽們,在寶寶生病的時候一定要多鼓勵鼓勵寶寶哦!
Ⅶ 我家寶寶是早產兒出生才四十天發燒38.5還鼻子不通氣 該怎麼辦呢
指導意見: 這是可以服用退燒葯同時採用物理方法來降溫為好的,多喝水,不要捂的太熱了,有利於恢復的。
Ⅷ 小孩子在發燒可以吹空調和風扇嗎
不可以吹空調的哦 我女兒感冒發燒的時候我就已經問過醫生了 風扇倒是可以吹但是別一直對著孩子吹
Ⅸ 孩子發燒怎麼辦
根據發燒的程度,可將發燒分為四種: 低燒:指體溫在37.5℃~38℃; 中等度發燒:體溫在38.1℃~39℃; 高燒:指體溫在39.1℃~40.4℃; 超高燒:體溫在40.5℃以上。 正常體溫以寶寶的腋溫測量為准:低熱是37.4℃~38℃;中度發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注意測量嬰兒體溫往往下午和夜裡偏熱,孩子流汗時也是偏熱的。上午正常狀態下一般測量腋溫為36℃-37℃。超過40度,可以引起驚厥發作,甚至造成腦損傷,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由於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汗腺組織發育也不完善,特別是早產兒和出生10天以內的新生兒,對熱的耐受程度和反應強度均較成人差許多,因此,在保暖過度、包裹過多、或在夏季室內溫度過高(大於30度)時,即可引起新生兒體溫上升;有些出生2-3天的新生兒,由於母親乳汁不足,又未給孩子飲水或喂其他乳製品,而環境溫度又較高或包裹較多,孩子就會出現體溫升高、脫水、體重下降、尿少、煩躁不安等表現,稱為「新生兒脫水熱」;最危險的是,在冬春寒冷季節,有些家長怕孩子著涼,給孩子穿衣捂被過多,甚至把頭面部也緊緊包裹捂蓋,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可使孩子體溫一直上升大於40度,引起驚厥(或稱抽搐),重者昏迷,稱為「捂被綜合症」。因此,在喂養和護理新生兒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新生兒的這些生理特點,以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當然,新生兒發熱也有一些是因疾病所致,特別是各種病原體引起的各種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臍炎、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以及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新生兒感染性疾病除可引起發熱外,還應有其他的異常表現,家長應仔細觀察,如:精神不好或煩躁不安,吃奶減少或拒奶、嗆奶,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規則,體溫高而四肢發涼、皮膚發花,甚至出現面色發青、呼吸暫停、驚厥等嚴重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葯,最好是多喝開水,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若是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葯。 物理降溫 在保持室內溫度溫暖的前提下,用毛巾沾溫熱水擦拭身體,擦拭時與擦拭後均要注意保暖,如果寶寶發熱超過38.5度,此時應採取葯物降溫方法,總之降溫方法要視寶寶體溫而定,低燒是身體自身免疫功能在發揮作用,不應有點小熱就即時降溫,不利於病症治療。 飲食注意: 多喝開水,在不肯喝水的情況下可以改喝果汁之類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這樣能達到退溫的效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Ⅹ 嬰兒體溫37.9怎麼處理
、寶寶發燒37.9度的降溫方法有哪些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分3種:低燒37.5℃-38℃;中燒38.1℃-39℃;高燒39.1℃-40℃。通常來說,如果寶寶體溫在38.5℃以下,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媽媽就不必急於給寶寶喂葯,物理降溫更適合。
溫水擦浴: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也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水的溫度32-34 ℃比較適宜,每次擦拭的時間10分鍾以上。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
冷敷:用冰袋、熱水袋或塑料袋,灌上涼水或冰水;也可用毛巾浸泡涼水或冰水擰干後濕敷。放置的部位是後枕部、前額部、腋窩部、大腿根部等處。
降低環境溫度:可通過開窗通風,減少穿著、蓋被,打開襁褓或包裹的被被褥,使溫度下降。對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採取「開包」打開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漸降溫的效果,一般來說發高燒的寶寶應該不要蓋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
多喝水排尿:發燒的寶寶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同時還要注意多補充身體流失的電解質,媽媽可以適當讓寶寶喝些葡萄糖水或者淡鹽水。
二、寶寶發燒37.9度算發燒嗎
正常的情況下寶寶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通過測量後,凡超過正常范圍0.5℃以上時,稱為發熱。不超過38℃稱為低熱,超過39℃者為高熱。寶寶的體溫在37.9的情況下,有一點低燒的現像,可以給寶寶多喝溫開水,可以進行適當的物理降溫。可以給寶寶用溫水來洗澡的,水溫要比體溫低2攝氏度~3攝氏度為最佳。熱度不退時,可用35%的酒精給寶寶擦浴,方法為把浸透酒精溶液的小毛巾擰至半干,纏在手上呈手套狀,先擦額頭,腋窩和手心腳心。千萬不要擦前胸區、腹部、頸後、足底,以免刺激引起末梢血管收縮而影響散熱,如症狀未見緩解的情況下,建議即使就醫以上為指導性的建議。
小孩反復發燒怎麼辦
1.多補充水分和維生素C,多吃水果、蔬菜、湯汁,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發熱時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
2.寶寶發熱時,家長要勤給孩子測體溫,如果體溫在38.5℃以下,可以給寶寶洗溫水澡,用冷毛巾敷額頭,退熱貼也可以選用,小嬰兒最好不要採用酒精浴,因為他們皮膚薄,會感到不舒服。
3.若寶寶體溫在38.5℃以上,可以口服退熱葯物,如泰諾、美林、百服嚀等,具體劑量參照各種葯物的參考劑量。在使用降溫退熱葯物時,不可過頻,以免引起低體溫或其他不良反應,一般24小時內退熱葯物的應用不超過4次。使用退熱葯物後一定注意要給寶寶多多補充水分,並及時換洗內衣。
4.家長仔細觀察寶寶病情,假如寶寶出現了抽風、異常哭鬧、呼吸快速、發熱持續不退、拒絕飲食、精神差、身上出皮疹等任何一種異常表現時,就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