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姆定律由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經過大量實驗得出他接觸的什麼是如何決定於什麼和
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得出了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故答案為:正比;反比.
2. 鷗姆發明了什麼,又作為什麼單位
歐姆發明了歐姆定律
喬治·西蒙·歐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國物理學家。生於巴伐利亞埃爾蘭根城。歐姆的父親是一個技術熟練的鎖匠,對哲學和數學都十分愛好。歐姆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學習數學並受到有關機械技能的訓練,這對他後來進行研究工作特別是自製儀器有很大的幫助。
歐姆的研究,主要是在1817~1827年擔任中學物理教師期間進行的!為紀念其重要貢獻,人們將其名字作為電阻單位
3. 歐姆是______國的物理學家,他首先發現了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這個規律叫做______.後人為了紀念
歐姆是德國物理學家,他最先提出了歐姆定律,其內容為:通電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由導體電阻成反比;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歐姆的貢獻,將電阻的單位命名為歐姆.
故答案為:德;歐姆定律;電阻.
4. 歐姆定律是誰發明的
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1826年4月發表的《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論文提出的。
歐姆定律的簡述是:在同一電路中,通過某段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隨研究電路工作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歐姆本人的聲譽也大大提高。為了紀念歐姆對電磁學的貢獻,物理學界將電阻的單位命名為歐姆,以符號Ω表示。
歐姆第一階段的實驗是探討電流產生的電磁力的衰減與導線長度的關系,其結果於1825年5月在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中發表。在這個實驗中,他碰到了測量電流強度的困難。在德國科學家施威格發明的檢流計啟發下,他把奧斯特關於電流磁效應的發現和庫侖扭秤方法巧妙地結合起來,設計了一個電流扭力秤,用它測量電流強度。歐姆從初步的實驗中發出,電流的電磁力與導體的長度有關。其關系式與今天的歐姆定律表示式之間看不出有什麼直接聯系。歐姆在當時也沒有把電勢差(或電動勢)、電流強度和電阻三個量聯系起來。
5. 歐姆發現了什麼物理現象
分析: 根據物理學史和常識解答,記住著名物理學家的主要貢獻即可. A、歐姆發現了歐姆定律,說明了在同一電路中,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阻值成反比,故A不正確; B、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揭示了電現象和磁現象之間的聯系,故B正確; C、焦耳發現了電流的熱效應,定量得出了電能和熱能之間的轉換關系,故C正確; D、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揭示了磁現象和電現象之間的聯系,故D正確; 本題選不正確的,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物理學史,是常識性問題,對於物理學上重大發現、發明、著名理論要加強記憶,這也是考試內容之一.
6. 著名的德國物理學家歐姆有何貢獻
歐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國物理學家。生於巴伐利亞埃爾蘭根城。歐姆的父親是一個技術熟練的鎖匠,對哲學和數學都十分愛好。歐姆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學習數學並受到有關機械技能的訓練,這對他後來進行研究工作特別是自製儀器有很大的幫助。
1800年在中學接受過古典式教育。1803年考入埃爾蘭根大學,未畢業就在一所中學教書。1811年歐姆又回到埃爾蘭根完成了大學學業,並通過考試於1813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817年,他的《幾何學教科書》一書出版。同年應聘在科隆大學預科教授物理學和數學。在該校設備良好的實驗室里,作了大量實驗研究,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發明。他最主要的貢獻是通過實驗發現了電流公式,後來被稱為歐姆定律。1826年,他把這些研究成果寫成題目為《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的論文,發表在德國《化學和物理學雜志》上。歐姆在1827年出版的《動力電路的數學研究》一書中,從理論上推導了歐姆定律,因此他對聲學也有貢獻。1833年,他前往紐倫堡理工學院任物理學教授。1841年,歐姆獲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的柯希利獎章,第二年當選為該學會的國外會員。1852年,他被任命為慕尼黑大學教授。為了紀念他,人們把電阻的單位命名為歐姆。其定義是:在電路中兩點間,當通過1安培穩恆電流時,如果這兩點間的電壓為1伏特,那麼這兩點間導體的電阻便定義為1歐姆。
1805年,歐姆進入愛爾蘭大學學習,後來由於家庭經濟困難,於1806年被迫退學。通過自學,他於1811年又重新回到愛爾蘭大學,順利地取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歐姆靠教書維持生活。從1820年起,他開始研究電磁學。
歐姆的研究工作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他不僅要忙於教學工作,而且圖書資料和儀器都很缺乏,他只能利用業余時間,自己動手設計和製造儀器來進行有關的實驗。1826年,歐姆發現了電學上的一個重要定律——歐姆定律,這是他最大的貢獻。這個定律在我們今天看來很簡單,然而它的發現過程卻並非如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簡單。歐姆為此付出了十分艱巨的勞動。在那個年代,人們對電流強度、電壓、電阻等概念都還不大清楚,特別是電阻的概念還沒有,當然也就根本談不上對它們進行精確測量了;況且歐姆本人在他的研究過程中,也幾乎沒有機會跟他那個時代的物理學家進行接觸,他的這一發現是獨立進行的。
歐姆最初進行的試驗主要是研究各種不同金屬絲導電性的強弱,用各種不同的導體來觀察磁針的偏轉角度。後來在試驗改變電路上的電動勢中,他發現了電動勢與電阻之間的依存關系,這就是歐姆定律。這一定律可以表示為兩種形式:一是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通過部分電路的電流,等於該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除以該部分電路的電阻;二是全電路的歐姆定律,即通過閉合電路的電流,等於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除以電路中的總電阻。
歐姆定律及其公式的發現,給電學的計算,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人們為紀念他,將電阻的單位定為歐姆,簡稱「歐」。
歐姆的研究成果最初公布時,沒有引起科學界的重視,並受到一些人的攻擊,直到1841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歐姆以科普勒獎章,歐姆的工作才得到了普遍的承認。科普勒獎是當時科學界的最高榮譽。1854年7月,歐姆在德國曼納希逝世。
7. 1826年德國物理學家 歐姆通過
歐姆通過大量的實驗得出了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稱為歐姆定律,其內容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為了紀念他為人類作出的貢獻,人們把他的名字作為電阻的單位.
故答案為:歐姆;電阻.
8. 歐姆定律是什麼什麼什麼
歐姆定律是指在同一電路中,通過某段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該定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1826年4月發表的《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論文提出的。
隨研究電路工作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歐姆本人的聲譽也大大提高。為了紀念歐姆對電磁學的貢獻,物理學界將電阻的單位命名為歐姆,以符號Ω表示。
(8)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發現了什麼擴展閱讀:
歐姆第一階段的實驗是探討電流產生的電磁力的衰減與導線長度的關系,其結果於1825年5月在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中發表。在這個實驗中,他碰到了測量電流強度的困難。在德國科學家施威格發明的檢流計啟發下,他把奧斯特關於電流磁效應的發現和庫侖扭秤方法結合起來,設計了一個電流扭力秤,用它測量電流強度。
歐姆從初步的實驗中發出,電流的電磁力與導體的長度有關。其關系式與今天的歐姆定律表示式之間看不出有什麼直接聯系。歐姆在當時也沒有把電勢差(或電動勢)、電流強度和電阻三個量聯系起來。
在歐姆之前,雖然還沒有電阻的概念,但是已經有人對金屬的電導率(傳導率)進行研究。1825年7月,歐姆也用上述初步實驗中所用的裝置,研究了金屬的相對電導率。他把各種金屬製成直徑相同的導線進行測量,確定了金、銀、鋅、黃銅、鐵等金屬的相對電導率。
雖然這個實驗較為粗糙,而且有不少錯誤,但歐姆想到,在整條導線中電流不變的事實表明電流強度可以作為電路的一個重要基本量,他決定在下一次實驗中把它當作一個主要觀測量來研究。
9. 德國物理學家誰發現了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歐姆定律是指在同一電路中,通過某段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該定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1826年4月發表的《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論文提出的。
隨研究電路工作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歐姆本人的聲譽也大大提高。為了紀念歐姆對電磁學的貢獻,物理學界將電阻的單位命名為歐姆,以符號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