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物理各年級學哪些選修和必修高一上學期學選修幾必修呢下學期呢高二呢
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2
高二上選修3-1高二下選修3-2
另外還有選修3-3,3-4,3-5三本書
不同學校不同學法,多數不學3-3
㈡ 高一物理除了必修一,還學什麼 是必修二還是選修3-1
必修2與選修3-1都學,後者只學部分
㈢ 高中物理(人教版)理科高一、高二、高三分別學那幾套課本
1、高一:必修一、必修二。
2、高二:選修3-1、3-2;
3、高三:選修3-3、3-4、3-5任選兩本。
《高中物理》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也是高中理科(自然科學)基礎科目之一,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3)高一物理選修什麼擴展閱讀:
學習方法:
1、歸納法。歸納方法是經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論建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要解決的主要任務是:
a、由因導果或執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現象的因果聯系,為認識物理規律作輔墊。
b、透過現象抓本質,將一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范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
完成這一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系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
㈣ 高中物理每本書都學什麼
必修一,主要是講的運動學和力的分析還有牛頓定律。運動學要記住公式,並且分清楚正負,看到有運動學的題,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解方程組。也就是勻速運動勻加速運動分析,這部分很重要,是高中學習的基礎之一。接下來,就是力的合成和分解還有牛頓定律,這兩個內容其實差不多。也是高中物理(www.myliushu.com)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這些內容初中也學過,就是二力平衡,只不過深入了很多。需要有一定的數學功底,尤其是三角函數,為了配合物理學習,高中數學會很早就講三角函數。
必修二,主要講的是曲線運動,萬有引力,和機械能。曲線運動是區別於必修一的運動學的,因為必修一是直線運動。其實曲線和直線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比如,都要進行加速度分析,不過曲線運動中有兩個主要學,一個是平拋一個是圓周運動,需要記住公式比較多。萬有引力是高中物理裡面獨立出來的一部分,就是以後的學習不會涉及萬有引力,出的題,大多也是推理題,算比例關系。最重要的就是機械能了,這是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綜合,這里會把你之前學的所有東西都綜合起來,怎麼做的,一句話,列方程。怎麼列方程?根據公式列方程。
選修3-1,這本書有三章,分別是電場,恆定電流,磁場。電場時比較獨立的一章,講述了一個你從沒見過的世界,學習的時候需要在開始的時候好好聽課,因為只要有一節課沒好好聽,那可能後面,你就聽不懂了。但是,並不難,用心就行。接下來是恆定電流,說通俗點,就是你初中學的歐姆定律。這里需要記住的東西很多,高考幾乎只會考實驗題,不會出選擇題,也不會出大題。磁場這一章,是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綜合,需要對受力分析很熟悉,而且對於數學中的平面幾何要求比較高,不過有你初中學的平面幾何知識就夠了,難度比較大,也是高考壓軸題熱門題型。第一遍學的不是很透徹沒關系,慢慢來。
選修3-2這本書主要就是兩章,一個是電磁感應,熟悉不?對的,就是初中學的,但是高中學的很復雜,會有數學計算,我們初中學電磁感應可沒有計算。難度適中,也是高考重點,因為考的多。下一章是交流電,也就是電磁感應的應用,高考中不太常考
選修3-3主要講的是熱力學定律,一般高中,都不選這本書的
選修3-4 主要講述了機械波和光學。這本書的知識點又是比較獨立的,也就是不太能用得到之前學的知識,學的時候要好好聽,不過好在難度不大。
選修3-5主要講述近動量,原子核這兩部分。動量是必修二機械能哪一章的延伸,難度比較大,不過其難度主要在計算上面,而且不會單獨出大題,還是很好學的。原子核是高考中幾乎必考的,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光電效應,一部分是氫原子光譜,這兩部分沒什麼計算,都是些概念,需要你好好的記住。
㈤ 高中的選修必修是什麼,還有必修一二三分別什麼時候學
必修和選修,這是從課程計劃中對課程實施的要求來區分的兩種類型。其中,必修的主導價值在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而選修的主導價值在於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有必修一二三。
語文:必修5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2,下半學期學必修3、4;高二學必修5。
數學:必修5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4,下半學期學必修5、2;高二學必修3。
英語:必須5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2,下半學期學必修3、4;高二學必修5。
物理:必修2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
化學:必修2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
生物:必修3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高二學必修3。
政治:必修4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3;高二學必修4。
歷史:必修3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高二學必修3。
地理:必修3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3。
普通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日語、俄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音樂、美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的課程標准對對應必修課程分別有明確的規定。
選修和必修的不同
第一,學習目標及方法上的差異。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所以在教學中,要考慮選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區別,制定不同的目標和教學方法,力求適合所選教材的文本特點,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學習。
第二,選修與必修的定位不同。
選修是必修基礎上的拓展,選修課定位在必修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著眼於課程的鑒賞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入的探索研究,提高素養。
第三,有不同的評價體系。
選修課只是「選讀」,它不是必修課的補習,也不是簡單照搬大學的選修課模式,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課程目標,在深度、廣度上進行適度的拓展,倡導研究性,重視學生自主學習。
㈥ 高中物理都學什麼知識啊
高中物理怎麼樣?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還有很多的小夥伴,都說對於高中物理這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科,這就讓物理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裡的一種痛處,其實吧學習高中物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養好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其實這還是比較簡單的.
高中物理試卷
讀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個單元,學會每一個小題,對於高中物理每一個練習都有關鍵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決辦法,可能他們所用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記住一個定理就可以做很多類似的題.
㈦ 高一物理必修和選修什麼關系
高一物理必修是無論以後你學文科還是理科,是基礎的,都必須學的
選修課本3-1、3-2、3-3、3-4、3-5是選理科學的
選修課本1-1是選文科學的
文科選學的1-1相對理科的簡單的多
㈧ 高一下學期物理學到哪裡
必修2。
高一年級學習必修1、必修2。高二年級上學期學習選修3-1、選修3-2。下學期,選修3-3、選修3-4、選修3-5、選修3-6。
㈨ 不知道高中物理要學什麼
以人教普高為例(如果是職高會學別的東西!)
高中物理就五大塊:
先分開說運動和力,接著探究二者結合,進而討論機械能的轉換(中間還夾雜一個新的玩意叫動量),探究復雜一點的曲線運動(平拋和圓周)。這就是經典物理力學,運動學部分。【高一1,高一2,高二1第一章】
復習一下初中學的電路問題,並稍微做擴張(譬如改裝電壓表,電流表)。接著開始描述靜電場,電能,電磁感應,交流電等問題。這就是經典物理的電磁學部分【高一3,高二2】
描述振動,波,進而探討波的衍射等問題光的波動性。這就是經典物理學中波動物理學的部分,【高二1除開第一章】
物態變化,分子動理論方面,探討理想氣體狀態變化,以及能量守恆。這就是經典物理學中的熱學部分【高三前3章】
核物理【高三最後一章】
其中1和2是重點,1大概會占最後升學考試權重的70%,2是20%,剩下10%由其他3個部分分。
㈩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都學哪些內容
現在選修3-1、3-2都是必須學的,3-3、3-4、3-5選考1或2題,但是一般而言高中要全部學。
具體內容如下:
選修3-1 第一章 靜電場
1.1 電荷及其守恆定律
1.2 庫侖定律
1.3 電場強度
1.4 電勢能和電勢
1.5 電勢差
1.6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1.7 靜電現象的應用
1.8 電容器的電容
1.9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第二章 恆定電流
2.1 電源和電流
2.2 電動勢
2.3 歐姆定律
2.4 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2.5 焦耳定律
2.6 導體的電阻
2.7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2.8 多用電表的原理
2.9 實驗:練習使用多用電表
2.10 實驗: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
2.11 簡單的邏輯電路
第三章 磁場
3.1 磁現象和磁場
3.2 磁感應強度
3.3 幾種常見的磁場
3.4 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的力
3.5 運動電荷在磁場中受到的力
3.6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
選修3-2 第四章 電磁感應
4.1 劃時代的發現
4.2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4.3楞次定律
4.4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5電磁感應現象的兩類情況
4.6互感和自感
4.7渦流、電磁阻尼和電磁驅動
第五章 交變電流
5.1 交變電流
5.2描述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5.3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5.4變壓器
5.5電能的輸送
第六章 感測器
6.1 感測器及其工作原理
6.2感測器的應用
6.3實驗:感測器的應用
選修3-3 第七章 分子動理論
7.1 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7.2分子的熱運動
7.3分子間的作用力
7.4溫度的溫標
7.5內能
第八章 氣體
8.1 氣體的等溫變化
8.2氣體的等容變化和等壓變化
8.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8.4氣體熱現象的微觀意義
第九章 物態和物態變化
9.1 固體
9.2液體
9.3飽和汽與飽和汽壓
9.4物態變化中的能量交換
第十章 熱力學定律
10.1 功和內能
10.2熱和內能
10.3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
10.4熱力學第二定律
10.5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微觀解釋
10.6能源和可持續發展
選修3-4 第十一章 機械運動
11.1 簡諧運動
11.2. 簡諧運動的描述
11.3 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能量
11.4 單擺
11.5 外力作用下的振動
第十二章 機械波
12.1 波的形成和傳播
12.2 波的圖像
12.3 波長、頻率和波速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12.5 多普勒效應
12.6 惠更斯原理
第十三章 光
13.1 光的反射和折射
13.2 全反射
13.3 光的干涉
13.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13.5 光的衍射
13.6 光的偏振
13.7 光的顏色色散
13.8 激光
第十四章 電磁波
14.1 電磁波的發現
14.2 電磁振盪
14.3 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
14.4 電磁波與信息化社會
14.5 電磁波譜
第十五章 相對論簡介
15.1 相對論的誕生
15.2 時間與空間的相對性
15.3 狹義相對論的其他結論
15.4 廣義相對論簡介
選修3-5 第十六章 動量守恆定律
16.1 實驗:探究碰撞中的不變數
16.2 動量和動量定理
16.3 動量守恆定理
16.4 碰撞
16.5 反沖運動 火箭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17.1 能量量子化
17.2 光的粒子性
17.3 粒子的波動性
17.4 概率波
17.5 不確定性關系
第十八章 原子結構
18.1 電子的發現
18.2 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18.3 氫原子光譜
18.4 波爾的原子模型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9.1 原子核的組成
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19.3 探測射線的方法
19.4 放射性的應用和防護
19.5 核力與結合能
19.6 核裂變
19.7 核聚變
19.8 粒子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