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個初中物理公式P=FV 怎麼來的
P=W/T
W=FS
S=VT
所以P=FS/S/V
所以P=FV
這個公式是求在某一速度且知道功率是求力的,貨車和小汽車就很好解釋這個公式,小汽車的速度快但是拉力不如貨車,而貨車的速度慢,但是拉力卻大於汽車(默認在功率相等時)
Ⅱ 物理以下幾個公式是如何推倒出來的
以下公式都是針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而言。
1、由加速度的定義式a=(V-V0 ) / t,得V=V0+a t 。
2、由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是一條直線,直線與縱軸交點是(0,V0)]來推導,
因為速度--時間圖象中的「面積」等於位移X,這個「面積」是梯形的面積。
即X=(V0+V)* t / 2
再把V=V0+a t 代入上式,得X=V0 * t+(a* t^2 / 2)
3、由公式V=V0+a t 和X=V0 * t+(a* t^2 / 2)聯立,消去時間 t 後,即得
V^2=V0^2+2a X
4、由V=V0+a t得t=(V-V0 ) / a
且X=V0 * t+(a* t^2 / 2)
那麼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式V平=X / t
所以V平=[ V0 * t+(a* t^2 / 2)] / t
=V0 +(a* t / 2)
=V0+[ (V-V0 ) / 2 ]
=(V0+V)/ 2
Ⅲ 請問,物理公式:P=Fv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怎麼得
P=Fv是求功率的意思。只有勻速運動才有P=Fv。 推導:P(功率)=W(功)÷t(時間) 展開W後,P=(FS)÷t=F×(S/t) 因為做勻速運動,所以v=S/t 結果便倒出了P=Fv。
電功率計算公式:P=W/t =UI;
在純電阻電路中,根據歐姆定律U=IR代入P=UI中還可以得到:P=I2R=(U2)/R
在動力學中:功率計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P=Fvcosα(瞬時功率)
因為W=F(F力)×S(s位移)(功的定義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導出P=F·v:
P=W /t=F*S/t=F*V(此公式適用於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公式中的P表示功率,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
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
t表示時間,單位是「秒」,符號是"s"。
(3)物理公式pFv怎麼推出來的擴展閱讀
常常看見的功率單位有kW、Ps、hp、bhp、whpmw等,還有義大利以前用的cv,在這里邊千瓦kW是國際標准單位,1kW=1000W,用1秒做完1000焦耳的功,其功率就是1kw。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功率俗稱為馬力,單位是匹,就像將扭矩稱為扭力一樣。
在汽車領域,最大的做功機器就是引擎,引擎的功率是由扭矩計算出來的,而計算的公式相當簡單:功率(w)=2π×扭矩(Nm)×轉速(rpm)/60,簡化計算後成為:功率(W)=扭矩(Nm)×轉速(rpm)/9.549。
由於英制與公制的不同,對馬力的定義基本上就不一樣。英制的馬力(hp)定義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200磅(lb)重的物體拉動165英尺(ft),相乘之後等於33,000lb-ft/min;而公制的馬力(PS)定義則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75kg的物體拉動60米,相乘之後等於4500kg.g.m/min。
Ⅳ 初三物理浮力計算題
1.因為物體處於漂浮狀態,所以,木塊受到的浮力F=G=mg=(40*10)N=400N
2.因為F浮=G排=pgv
所以V=F浮/Pg=(400/1.0*10^3*10)m^3=0.4m^3
V總=(0.4+0.019)m^3=0.419m^3
3.p=m/v=(40/0.419)約=95.5kg/m^3
Ⅳ 數學公式和物理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數學公式,物理公式的推導,就包括所有式子的這個公式的推導,學科裡面這些公式到底是什麼,就是它代表著某些量。一個公式裡面的字母代表著一個量,你找到那個量代入這個式子裡面,就能求得這個式子裡面其他的那些未知的量。
可能說某些物理中的式子公式,你沒有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的依據,但僅僅是你沒找到,你沒找到,不代表沒有。只是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面找到的這些標本的量,通過物理學研究中的某些方法放大或縮小或者替代,找到了這種對應的關系,然後用公式把它表達出來,每一個物理公式的出現都是象徵著無數科學家本身所做的努力的。
Ⅵ 初中物理的公式:P=FV是什麼意思啊
p=fv是功率的公式 。
(1)機械功率的符號為P,單位是瓦,符號為W。
(2)v是速度,單位是米/秒。
(3)f是牽引力,單位是牛頓,符號為N。
(6)物理公式pFv怎麼推出來的擴展閱讀
物理學里功率P=功J/時間t,單位是瓦w,在媒體上常常看見的功率單位有kW、Ps、hp、bhp、whpmw等,還有義大利以前用的cv,在這里邊千瓦kW是國際標准單位,1kW=1000W,用1秒做完1000焦耳的功,其功率就是1kw。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功率俗稱為馬力,單位是匹,就像將扭矩稱為扭力一樣。
在汽車領域,最大的做功機器就是引擎,引擎的功率是由扭矩計算出來的,而計算的公式相當簡單:功率(w)=2π×扭矩(Nm)×轉速(rpm)/60,簡化計算後成為:功率(W)=扭矩(Nm)×轉速(rpm)/9.549。
Ⅶ 物理的 p=FV 這公式是怎樣推出來的
p=w/t=FS/t=FV 這個公式是在物體受恆力作用做勻速直線的情況下推導出來的,但 p=FV既可以用來求平均功率,也可以用來求瞬時功率,比如:
(1)如果一個物體受恆力F,由靜止勻加速直線運動,當t時刻時,速度為v,則此時F的瞬時功率為FV
(2)如果一個物體受恆力F,做變速直線運動,某段時間內平均速度為v',則這段時間內的平均功率為FV'。
Ⅷ 高中物理常用的運動學公式都是怎麼推出來的
關於 x = v0 t + (1/2) a t^2
(符號 ^2 表示 平方)
這個公式的推導需要用到微積分。對於學過微積分的人而言,推導過程 就如同 1+2=3 一般容易。既然樓主提出了這個問題,所以 樓主應該還沒有學過微積分,對吧。
在高中物理階段,應該學過這樣一個基礎知識:
做 v - t 的函數圖象。則 x=t0, x =t, x軸,以及v-t曲線 四者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 就是位移 從 t0 到t 時間內的位移。若所圍成的圖形有一部分在x軸下方,則該部分面積取負值,而對於x軸以上部分,其面積取做正值。
對於勻變速直線運動,
v = v0 + at
做 v -- t 函數圖象, v 是y軸,t是x軸。
v --t 圖象是一條直線。
v0 是y軸上的截距,且不妨設 v0 > 0。
a 是直線的斜率。不妨假設 a > 0。
x=0, x=t, x軸,以及直線 v=v0+at 所圍成的圖形是一個 直角梯形。
梯形的高為 t
梯形的上底為 v0
梯形的下底為 v0+at
梯形的面積為 (v0 + v0 + at)*t/2 = v0t + (1/2)at^2
因此 位移 S = v0t + (1/2)at^2
---------------------------------
關於: V^2 - V0^2 = 2aS
V = V0 + at
V^2 - V0^2
= (V0 + at)^2 - V0^2
= V0^2 + 2*V0*a*t + a^2 t^2 - V0^2
= 2 V0 a t + a^2 t^2
= 2a[V0 t + (1/2) at^2]
= 2aS
Ⅸ fv物理公式是什麼
p=fv是功率的公式。
1、機械功率的符號為P,單位是瓦,符號為W。
2、v是速度,單位是米/秒。
3、f是牽引力,單位是牛頓,符號為N。
(9)物理公式pFv怎麼推出來的擴展閱讀
由於英制與公制的不同,對馬力的定義基本上就不一樣。英制的馬力(hp)定義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200磅(lb)重的物體拉動165英尺(ft),相乘之後等於33,000lb-ft/min;而公制的馬力(PS)定義則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75kg的物體拉動60米,相乘之後等於4500kg.g.m/min。
經過單位換算,(1lb=0.454kg;1ft=0.3048m)竟然發現1hp=4566kgm/min,與公制的1PS=4500kg.g.m/min有些許差異,而如果以瓦作單位(1W=1Nm/sec=1/9.8kg.g.m/sec)來換算的話,可得1hp=746W;1ps=735W,兩項不一樣的結果,相差1.5%左右。
Ⅹ 物理的 p=FV 這公式是怎樣推出來的什麼時候適合用!
p=W/t=Fs/t=Fv
勻速直線運動時,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