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年級上物理所有概念
《八年級物理》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bFhhsax4akUxCLLDNlAoNw
㈡ 淺議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探究實驗中的「交流與評估」
佛山市華英學校 麥儉富 【摘要】「交流與評估」是實驗探究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探究實驗教學中有畫龍點睛之妙。筆者將從課堂和課後兩方面淺議應該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探究實驗中的「交流與評估」。【關鍵詞】初中物理 探究實驗 交流 評估 實驗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實驗設計與論證、交流與評估等要素,其中交流與評估是探究的最後一個要素,主要是對探究的結論進行再次分析,對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探究小組成員相互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有實驗設計方法、數據誤差、提出新問題等,將探究的過程引入到深的層次,對知識的掌握有著升華的效果。可見,交流與評估在探究實驗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而面對初中物理的探究實驗的教學,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評估?我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加強。一、課堂,讓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物理學發展史中不乏物理學家因注意到了實驗中的一些細微現象而不同程度地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實驗本身就充滿著探究的色彩,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會遇到種種奇怪的現象:現象1:錯了?在介紹滑動變阻器的接法時,向學生強調了要實現對燈泡的控制,那就應當把滑動變阻器與燈泡串聯!而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有學生在做完老師布置的實驗後,「調皮」地把兩者並聯了起來,竟然發現在這樣的連接方式下同樣可以改變燈泡的亮度!是老師錯了嗎?現象2:奇怪了。在做探究串、並聯電流電壓規律的實驗時,有學生通過「額外」的實驗得出:測出的並聯電路的總電壓與直接用電壓表測電源的電壓不相等!奇怪了,為什麼兩個總電壓會不相等?現象3:神奇了!在學習串聯和並聯電路的連接時,有部分學生在連接電路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么一個神奇的現象:開關還沒有閉合,電路中的兩個燈泡就已經亮了!而當閉合開關,就只有一盞燈亮,另外的那盞燈反而滅了!當學生在實驗中碰到類似奇怪的問題時,已有的知識與所看到的現象發生沖突,他們會感到驚奇、困惑。而恰恰此時就是讓他們深入理解知識的關鍵時刻,同時也是適當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課外拓展的最好時機。要打開這些實驗中的潘多拉盒,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探索的趣味、加強理解的深刻程度以及鍛煉學生的能力,老師要做的不應該是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所在,而是及時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評估,通過學生自主思考討論和老師適當的引導完成這些奇妙的探索之旅。在新課程標准中,交流與評估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了有評估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的意識;能注意探究活動中未解決的矛盾,發現新問題;有從評估中吸取經驗教訓的意識,有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和有團隊合作的精神。那老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交流與評估,我將以現象3為例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當學生向我展示現象3並提出困惑時,我靈機一動,叫了班裡成績較好的學生(許瑋璇、周穎琦、趙康勁)過去支援這一組學生,讓他們幾個去共同討論解決(團隊合作),而我就在旁邊耐心觀察他們的表現。他們表現得很積極,大家都對這一神奇的現象很感興趣,他們動動器材,默默地思考一番後,有學生就提出了看看電流是怎麼流的就可以了,接著其他同學就七嘴八舌地爭論電流的流向和踴躍提出自己的其他觀點(交流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折騰一番後,他們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短路!下課後我特意把他們幾個留了下來,針對剛才的實驗結果,跟他們一起圍繞以下三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1.以後應當怎樣快速地找出電學的問題所在?(引導學習電學的方法:電流分析法及藉助電路圖把問題直觀化)2.短路有多少種及有何作用?(引導學生加深對已學知識點的理解)3.如何避免錯誤連接電路情況的出現?(引導學生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養成良好的連接電路習慣)結合以上的案例,交流與評估的整個思維流程是:在課堂中做好交流與評估,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分清角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做引導,充分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2、強調學生間的團隊合作。3、強調問題解決後的反思、評估。這最後一步是學生通過回顧整個問題解決過程,把認識推到一個更深的水平,對知識、方法、思維進行升華的過程。當然,在實際的操作中,面對存在差異性的整體學生,我們還應注意交流與評估的層次可以不同(尖子生的交流評估程度可以更深一些);內容可以不同(可以是針對實驗方法、原理、結果、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奇怪現象進行交流與評估);方式可以不同(如小組可以是固定的或是隨意組合的)。總之要做到因人適時地進行,充分發揮交流與評估在探究實驗中的作用。二、課後,讓反思孕育出智慧之果在實驗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忽略了加強學生實驗後的反思教育,而課後的及時反思恰恰是彌補課堂不足和全面落實學生對實驗進行交流與評估的關鍵。這是因為:1、課堂上由於時間的限制,老師不可能及時有效地對所有學生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若課後仍不及時加以回顧和反思,當時實驗過程中的一些一閃而過的現象和問題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很快消逝。2、學生的性格差異較大,有的喜歡大膽提出自己的新發現和表達自己的見解,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卻比較內斂,不善於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此時,以書面的形式反思自己的實驗情況,更能呵護思想的火苗,也更能全面落實學生的實驗效果。為此,我設計了以下的《交流與評估》表,此表強調實驗後的三個交流與評估的內容:1、有成就感的新發現或奇怪現象;2、困難及解決;3、不足及改進建議。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從而完善學生交流與評估實驗的能力培養,加強學生對實驗後的及時回顧與反思,進而孕育出智慧之果。從實踐了將近一學年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相當明顯的。現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為例,將學生對實驗的反思,交流與評估的填寫情況摘錄如下並作簡單分析:1、有成就感的新發現或奇怪現象:如果把三個玻璃板放在一起互相照映,物體會出現很多個像;在平面鏡探究實驗中,我們覺得在玻璃板中映射出兩個物體的虛像,其中一個比較模糊;實驗採用的平面鏡(玻璃板)如果選用深一些的顏色,虛像會看得更清楚。分析:學生所描述的這些實驗現象是課本要求以外的,是學生認真實驗的細致發現。而這些新發現的現象背後都隱含著相關的光學知識,課後進行適當地拓展,能讓這部分「新知識」的發現者更有成就感,更有興趣專注實驗。2、困難及解決:實物不能與虛像重合,由於玻璃板沒有垂直於桌面,最後調整了玻璃板的位置;由於看的角度不同,像和物體重合後與玻璃板的距離不同,最後以同一角度觀察並解決。分析:反思經歷的困難,能加深學生對實驗的印象。而且學生經歷的這些困難恰恰也是習題中設計的情景。有這樣的體驗,能讓學生在解題時更能運籌帷幄。3、不足及改進建議:代替蠟燭的物體太輕了,很容易移位,應該換一樣稍重一點的物體;平面鏡的厚度或桌面不平對實驗造成影響,建議把鏡弄薄分析:學生的一些實驗改進的想法,雖然暫時顯得有點稚嫩,但只要堅持,他們的想法會逐步鍛煉成熟,或許以後在實驗改進方面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能養成改進、設計實驗的意識。另外,為了進一步完善書面形式的交流與評估,每次實驗後我都將及時把學生的填寫情況進行整理,並對於一些比較典型的疑問進行解答,從而更好地完成師生間的交流與評估。(見附件)對於這樣的一種書面形式的交流與評估,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填寫的熱情還是蠻高的,但時間久了後,這一熱情後慢慢地冷卻。為了讓學生持久保持這一熱情,我把填寫的認真程度與學期總評的分數掛鉤,對認真填寫,特別通過認真實驗並細致發現實驗外的收獲的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並及時公布。堅持書寫交流與評估,其實就是讓學生堅持反思,養成反思的習慣。落實課堂,讓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落實課後,讓反思孕育出智慧之果。無論課堂還是課後,都應當引導好學生對探究實驗進行交流與評估,從而讓探究實驗更「意味深長」。
㈢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的合作與交流
學院目前已經與美國Universityof Maryland、德國Max-Planck institute、義大利Politecnico di Torino、新加坡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所、台灣清華大學、台灣成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境內外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學院注意在院內積極營造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學院開設有博學講堂,通過邀請物理學大師和傑出青年學者做報告,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學院還舉辦有物理學科內涵與前沿發展系列講座、博士生交叉學科論壇、研究生學術年會、格物致知研究生學術論壇等學術交流活動。學院注重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近年來,學院舉辦了"精密測量物理與方法"香山會議、第九屆亞太引力與天體物理國際會議、第五屆中英空間科學技術國際會議、"廣義相對論理論和方法"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等重要的國際、國內會議。
㈣ 物理學畢業要求中的溝通合作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管理學中有效溝通的障礙是以自我為中心,認知模式剛性、溝通呈現靜態特徵、溝通渠道相對閉塞等。
㈤ 物理探究的一般步驟是
1、提出問題;也就是探究什麼,針對什麼現象設問。如在探究物質密度的實驗中,首先針對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物質,有些物質體積相同,質量卻不同;而有些物質,體積大小不同,質量卻相同,提出設問。
2、猜想與假設;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根據新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所以應讓學生大膽猜想。
3、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這一環節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啟發學生討論、思考,讓學生理解實驗研究方案,積極投入探索學習。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在實驗中加強實驗規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導,實驗數據及時填入記錄表中。
5、分析論證;實質就是對探究的數據進行描述,對探究現象歸納總結的過程。學生通過對記錄表中數據的計算、分析、比較後很容易得到這樣的結論
6、評估;評估的實質是對探究的反思過程,討論科學探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獲得的發現和改進建議等。評估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養成對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結果有評估的意識。
7、交流與合作。全班或同一組內圍繞得到什麼結論,如何得出結論,有什麼體會等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
(5)物理中的交流與合作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按性質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從研究的邏輯上看,定性研究是基於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質上是一個歸納的過程,即從特殊情景中歸納出一般的結論。定性研究側重於和依賴於與對事物的含義、特徵、隱喻、象徵的描述和理解。
定性研究是根據社會現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和在運動中的矛盾變化,從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來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或角度。
它以普遍承認的公理、一套演繹邏輯和大量的歷史事實為分析基礎,從事物的矛盾性出發,描述、闡釋所研究的事物。進行定性研究,要依據一定的理論與經驗,直接抓住事物特徵的主要方面,將同質性在數量上的差異暫時略去。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搜集用數量表示的資料或信息,並對數據進行量化處理、檢驗和分析,從而獲得有意義的結論的研究過程。它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特徵按某種標准作量的比較來測定對象特徵數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間的量的變化規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作出回答,故稱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則與演繹過程更為接近,即它從一般的原理推廣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側重於、且更多的依賴於對事物的測量和計算。
㈥ 物理實驗報告步驟中的交流如何寫
物理實驗報告步驟中
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麼地方發生錯誤?進行論證的根據充分嗎?實驗結果可靠嗎?
交流合作:與同學進行交流。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級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
㈦ 什麼是交流合作
1、願意合作與交流。在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想法,與他人分享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中,相互尊重,相互信賴,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有虛心向他人學習請教的良好風尚,能在合作交流中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學會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悅。能夠在合作交流中明確自己的責任,並履行自己承擔的職責。具有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的態度與能力。
3、樂於參加集體活動,善於和他人合作。在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實現集體目標作出了貢獻。積極搜索資料,善於和他人分享交流,有無私的精神。尊重並理解他人,具有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養成了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
4、在合作過程中表現出非常突出。當別人在發言時,認真傾聽;在交流時,把自己的想法和知道的信息都說出來了;在活動中能否主動地承擔活動項目;當別人需要幫助時,能提供熱情的幫助;認真傾聽別人意見與觀點,分享集體的智慧;活動後參加整理材料,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5、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能創造和諧的氣氛,促進小組成員之間和諧的共同的完成各自任務,為養成健全人格奠定了基礎。能為研究活動准備、計劃,全面統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能總結「『共同解決了什麼問題、小組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小組做得最好的是哪些人?還有哪方面他們能夠做得更好?」具有一定的領導才能。
6、合作交流過程中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具有無私精神;共享他人的觀點與經驗時,會正確的評價新信息的科學性,幹事理智,樂於動腦;體會到了分享集體智慧的快樂,體驗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悅。
7、合作交流過程中表現出很強的組織能力;做事認真,力求完美,在合作中得到大家的稱贊;你的適應能力很強,活潑開朗,與同學關系融洽,有感染力;遇事有你獨到的見解,成功時你沒有陶醉,失敗時你沒有氣餒,你用堅強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面對它們,我欣賞的不僅是你那優異的成績,還有你執著的精神。
8、合作交流過程中你時時都在思考問題,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識;你能完成好小組內布置的一切任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是一個勤學、善問的好學生,值得我們學習。你熱心幫助同學,看到同學有困難,總是挺身而出,讓我們大家都體會到了分享集體智慧的快樂,體驗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悅。
9、合作交流過程中你總是默默無語地認真學習,即使遇到了挫折也毫不氣餒,沉靜之中帶著幾分倔犟,淳樸之中透著踏實,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與想法,大家體會到了你豐厚的知識、扎實的基本功;特別是你的文彩本次交流總結過程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大家都得到了表揚,分享了集體智慧的快樂,合作、成功的喜悅。
㈧ 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學生親自做實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也在鍛煉學生的素質,那就是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當然提高了動手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在學生實驗中,一般採用的是合作方式(目前以兩人一組居多)。兩個學生或者幾個學生一起出主意,然後一起參與動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開始學習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學負責安排任務的分配,其中一位負責檢查等等。當然,也應做適當的輪換,讓每位學生都體會到各個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將來他們所要踏入的這個社會就是一個需要人與人合作的社會。在合作的過程中同時會使學生養成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這也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化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㈨ 復旦大學物理系的對外交流合作
物理學系一如既往地努力創造條件,爭取更多的機會提供給自己的本科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對外交流活動。物理學系與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本科生交流計劃已進行了很多年。從2002年起,開始選派本科學生到英國諾丁漢大學做畢業論文,他們勤奮、刻苦和務實精神給英方留下良好印象,學生們也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受益匪淺。同時,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以及台灣的清華大學等建立了本科生交流項目。2003年以來,每年平均有11名同學參與交流活動,約占每屆學生人數的10%。
㈩ 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無論是交流還是合作,前期進行不能是盲目的,否則就虛有形式,沒有任何效果,我們應該先給學生針對性相對明確的引導,讓學生思考,最好能寫出自己的看法,然後交流整理出他們認為的最佳方案,如果時間允許,最好相互之間能評價別人得出的最佳方案,最後老師一定要給出合理的評價和點撥,無論學生的方案合理與否都要給出評價的理由。
等學生逐漸養成這種習慣,引導的問題就可以逐漸的模糊化,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至於如何讓學生長期保持興趣,現在很多學校是利用小組建設,加分模式等來進行的,利弊同在,個人覺得還有值得我們去進一步總結的空間,以上是自己的一點看法,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