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人發燒了怎麼樣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最好的辦法是:將家裡的環境溫度提高,最好能提高到28-30°c,增加散熱,還有一個方法是泡熱水浴,是皮膚血管擴張,熱量得以散發。,退燒效果好不好,和水分補充的是否充足有很大關系。所以發燒時,多喝溫水,而且最好是少量多次地喝,
② 孩子發熱物理降溫應如何操作
常用的降溫措施如下:
(1)物理降溫
頭部冷敷,或頭枕冰水袋;用30%~50%的酒精擦患兒的四肢、手足、大動脈搏動處等;或將病兒放於室溫21℃~22℃的環境中,盡量少穿衣服,使病兒皮膚通過與外界空氣接觸,借空氣的傳導、對流、輻射散熱,來降低體溫。以上方法均可達暫時降溫的目的。
(2)葯物降溫
遵醫囑用葯。除以上措施外,還應注意小兒在發熱時應充分休息,多飲開水,吃易消化食物,加強生活護理。
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毒侵入是預防感冒的關鍵。平素要加強鍛煉,多在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提高耐寒能力;不要穿得過多,小兒日常活動量較大,衣著過厚,易汗出,一旦受涼易引起感冒。同時,要合理喂養,及時添加輔食,不偏食、挑食,保證足夠的營養,預防及積極治療營養不良和佝僂病。在氣候變化的時候,要注意增減衣服,在冬春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里,盡量不帶小兒去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發病機會。若家裡人患感冒,應避免接觸,並注意室內通風換氣。
③ 當寶寶發燒時,媽媽們如何進行物理降溫呢
當寶寶發燒時,媽媽應首先對可能導致寶寶發燒的原因進行判斷,是環境因素所致還是疾病引起的,並採取相對應的措施,盡快為寶寶退燒。
物理降溫
如果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會同時伴隨寶寶反應遲鈍,面色蒼白食慾減退、手足發涼等症狀。此時,建議媽媽應帶寶寶去醫院確診,並按照醫囑進行葯物降溫。
如果寶寶是由於環境過熱或飲水不足而導致的煩躁、哭鬧、周身皮膚潮紅、手足發燙和尿少,體溫不超過38,此時不建議隨便服葯,而應採用物理方法降溫。
冷敷法:將澆過冷水毛巾擰干並敷於寶寶頭部,待毛巾變熱後再次更換,或者使用寶寶退熱貼以達到同樣效果;也可用干毛巾裹住冰袋(塊)置於額頭上或置於腦後。
溫水浴:用約為37左右的溫水給寶寶洗澡,擦洗全身,這樣做可使寶寶皮膚血管得到擴張,以利於散熱,每次洗澡應控制在10―15分鍾以內。情況較為嚴重的寶寶,可間隔4-6個小時擦洗一次。
熱水泡腳:媽媽可准備一個小鵬,倒入2/3盆水,水溫控制在40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標准。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個小腳丫,促使血管擴張,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用熱水泡腳同時還能促進血液血液循環,幫助寶寶降溫。
低溫室法:將寶寶放在室溫為23一24左右的房間里,使其體溫自然緩慢下降。這種方法僅適用於1個月以下的小寶寶,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寶寶的衣服敞開,放在較為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寶寶發燒時伴隨有畏寒,寒戰,則不能使用低溫室法。
④ 物理降溫後怎麼在護理記錄中寫
一、總體要求
客觀、准確、及時、完整、連續、合法。內容上要求:詳略得當、條理清晰、用詞恰當。
二、客觀性
要求做到:看到什麼記什麼,做什麼記什麼,有什麼記什麼,流水賬,客觀存在的事實,不要硬性找問題。不對病人情況進行主觀分析,記錄患者的客觀資料。
三、准確性
要求數據准確,葯物的量,引流液的色量,生命體征的數據均要准確無誤。
需要准確記錄的內容
⑤ 小孩發燒時有什麼好的物理降溫
可以用濕抹布降溫,喝點熱水,再泡熱水腳
⑥ 給孩子物理降溫的方法都有哪些哪種方法是最可靠的
一、物理降溫的方法當孩子發燒,很多家長一般會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物理降溫的方式有很多,涵蓋但不限於以下方法:
1、泡澡/洗澡
2、溫水擦浴
3、酒精擦浴
4、冰袋冰敷
5、使用退熱貼
6、吹電風扇
物理降溫的原理,是通過皮膚和外界環境基礎,藉助流動的水或者流動的空氣,將人體的熱量帶走,從而達到退熱的目的。
做學習型的家長,平時多看靠譜的科普文,能夠避免自己不知所措,避免自己隨意聽信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偏方,避免自己對虛假廣告上當。此外,實在擺不平的時候,果斷去醫院。尤其是反復發燒的時候,還是建議聽醫生的專業意見吧。
⑦ 發燒多少度,醫囑下物理降溫
病情分析:
建議找到病因,是有感染灶還是有病毒感染,積極用葯治療。如果發燒超過38度,先採用物理降溫,多喝溫熱水,實在控制不住還得用退燒葯。沒有出現並發症的情況下,不用過於擔心,按醫囑服用葯物就可以
指導意見:
物理降溫,酒精擦浴腋窩、肘部、腹股溝多擦略用力,禁擦胸前區、腹部。使用冰袋。冰袋置於頭部,熱水袋置於足部。冷毛巾濕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