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實驗比較法
用比較法進行實驗時一個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通常一個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數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也稱控制組,對實驗而言,是不接受實驗變數處理的對照組。從理論上說,由於無關變數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影響是相等的,故實驗組與對照組兩者的差異。則可認定為是來自實驗變數的效果,這樣的實驗結果是可信的。按對照實驗的內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可分為:空白對照、自身對照、相互對照和條件對照。
使用比較法說服對方在商業方面經常運用。例如,在推銷員說服准顧客的時候,常採取比較的方法。當准顧客對你產品的功能、效果提出反對意見時,你可以運用下列「富蘭克林平衡表」來進行比較給他看。
運用比較法時,你在一張紙中央找一條線,左邊寫優點,右邊寫缺點,然後一一寫下優點,缺點,你盡量寫上全部的優點,並列下准顧客提出的缺點,只要優點勝過缺點,經常很快就能說服准顧客買下它。
⑵ 比較法在物理中有什麼巧用
用「比較」引入新概念。有些物理概念間有許多相似之處,講解一些概念之後,另一些概念可用比較法引入,使教學難度降低,並能把規律提示出來。例如:「動量」和「動能」這兩個概念,它們都是用來描述機械運動的物理量,都是與物體質量和物體運動速度有關的物理量。這些是它們的共同點。然而,在本質上它們又有著質的差異,動量是以機械運動形式來量度機械運動的,動能是以機械運動轉換為一定量的其它能量的能力來量度機械運動的。下面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來比較它們的差異。
「比較」可以深化概念。在上新課時,知識往往比較分散,復習課上教師要幫助學生通過比較,把一些有內在聯系的知識串聯起來,以深化概念。例如在講解了「動量,沖量」和「功和能」後,可向學生提問:第二章中講述了兩組物理量,動量和動能、沖量和功。前一組都是描寫物體「運動量」的大小,與質量及速度有關,是狀態量。後一組沖量是描寫力對時間的積累效應的過程量,功是描寫力對位移積累效應的過程量。
用「比較」區分概念。有些相反性質的物理概念也可用比較法講解,著重區分兩個概念的相異之處,抓住事物個性加以區別,從而分清概念。在電磁學中應用左,右手定則往往會引起混淆。教師在評講時要比較異同。著重突出應用條件上的差異,以免弄錯。左右手定理有許多類同之處,在應用時分別伸開左右手掌,並攏四指,拇指與四指垂直;表示的物理也類同:磁感線穿過手心,四指指向表示電流方向,拇指表示受力運動的方向。用左手還是用右手判定,關鍵不在於求哪個量的方向,而在於條件。即導線中電流與導線運動方向的因果關系,若是由於導線中有了電流在磁場中受力運動,那麼不論是求磁場方向,電流方向還是導線受力運動方向,都應用左手定則。若是由於導線切割磁感線運動而產生電流,則不論求磁場方向,電流方向還是導線運動方向,都應用右手定則。差異就在於因果關系。抓住關鍵就能正確運用。
⑶ 大學物理實驗中 怎樣比較兩組測量數據的優劣 求解
大學物理實驗中 怎樣比較兩組測量數據的優劣
從四個方面來回答,
1.設計類型是完全隨機設計兩組數據比較,不知道數據是否是連續性變數。
2.比較方法:如果數據是連續性數據,且兩組數據分別服從正態分布&方差齊(方差齊性檢驗),則可以採用t檢驗,如果不服從以上條件可以採用秩和檢驗。
3.想知道兩組數據是否有明顯差異?不知道這個明顯差異是什麼意思?是問差別有無統計學意義(即差別的概率有多大)還是兩總體均數差值在哪個范圍波動?如果是前者則可以用第2步可以得到P值,如果是後者,則是用均數差值的置信區間來完成的。當然兩者的結果在SPSS中均可以得到。
4.對以上結果SPSS的實現是:
(1)t檢驗,analys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2)秩和檢驗,analyse→noparametric Test→2 independent samples
⑷ 什麼是比較法電橋測量中用哪兩個物理量進行比較此時的條件是什麼
您好!比較法的話,其實就是把兩個相近的量把它們放到一起進行對比,這樣可以同時學習兩個東西。
⑸ 大學物理實驗中相位比較法為什麼選直線圖形作為測量標准從斜率為正的直線變到斜率為負的直線相位改變了
李薩如圖,同斜率的直線之間的相位差是2π,而從斜率為正的直線變到斜率為負的直線相位變化正好是前者一半,也就是π。
選直線作為比較標準是因為直線非常直觀,准確度高,位置稍微有些變化就變成橢圓了,所以誤差會比較小。
⑹ 物理的控制變數法,比較法,類比法,轉換法
控制變數法:對多變數的問題,情況往往比較復雜,此時可以把其他變數固定,只討論其中一個變數的變化對問題的影響。
類比法:把兩個形式上相同的東西(通常是數學公式形式相同)類比,由已知直接得到未知。
如電學中庫侖力公式和力學中萬有引力公式都是關於r的平方反比,所以關於二者的做功、能量公式就可以互相類比得到,不必具體計算(計算需要積分)。
比較法:兩個相近或兩反的東西都可以比較,這時比較法和類比法基本一樣。有時比較則是為了看出兩個物理過程之間的異同來,例如功和能的異同,一個是過程量,一個是狀態量。
轉換法:將對一個不易測的物理量的測量轉化為對另一些易測物理量的測量,這種轉化方法稱為轉換法.如「測量金屬電阻率實驗」、測量「玻璃磚的折射率」、「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等
⑺ 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
1 控制變數法:這個應該是最常見的實驗方法。
例如,在「探究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等實驗中都用到了該實驗方法。
2 類比法:例如,在學習電流時,為了更好地理解,與生活中熟悉的水流作類比。
實驗+推理法:有些理論只有在理想空間里才能通過實驗得出,此時,我們可以在現實條件實驗的基礎上推導出來這些理論。
例如,在初二我們學過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知道,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必定會受到阻力作用,但是我們通過多次實驗,可以推出這一結論。
3 描述法:例如,在生活中是不存在光線的,我們為了更好地學習光,才引進了「光線」這一詞。
4 轉換法:例如,我們在學習「聲音是振動產生的」這一知識時,我們把音叉的微小振動轉換為乒乓球的擺動。使實驗現象更為明顯。
5 模型法:我們在學習原子結構時,為了更好地認識原子的內部結構,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構。
(7)大學物理實驗什麼叫比較法擴展閱讀:
物理實驗是初高中階段物理課程中包含的相關實驗,包括電學實驗、力學實驗、熱學實驗、光學實驗等等,常用於驗證物理學科的定理定律。
實驗物理是相對於理論物理而言,理論物理是從理論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的學科。
理論物理的研究領域涉及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宇宙學等,幾乎包括物理學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論問題。而實驗物理主要是從實驗上來探索物質世界和自然規律。
實驗室使用守則
1、為保護實驗儀器和保持環境衛生,學生必須脫鞋進入實驗室。
2、實驗室是全校師生進行實驗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場所,學生進入實驗室後要保持肅靜,遵守紀律。
3、做實驗前,認真聽教師講解實驗目的、步驟、儀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認真檢查所需儀器設備是否完好齊全,如有缺損要及時向教師報告。
4、實驗時要遵守操作規程,按照實驗步驟認真操作。
5、實驗時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發生。
6、愛護實驗室儀器設備。
7、實驗完畢要認真清理儀器設備,關閉水源電源。
性質
1.真理性: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驗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反映出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2.和諧統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體的運動,在開普勒三定律的描繪下,顯出多麼的和諧有序。物理學上的幾次大統一,也顯示出美的感覺。牛頓用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觀物體統一了。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又使電和磁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又把質量和能量建立了統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把粒子性、波動性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把時間、空間統一了。
3.簡潔性:物理規律的數學語言,體現了物理的簡潔明快性。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對稱性:對稱一般指物體形狀的對稱性,深層次的對稱表現為事物發展變化或客觀規律的對稱性。如:物理學中各種晶體的空間點陣結構具有高度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波動鏡像對稱、磁電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稱、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質和反物質、正電和負電等。
5.預測性:正確的物理理論,不僅能解釋當時已發現的物理現象,更能預測當時無法探測到的物理現象。例如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預測電磁波存在,盧瑟福預言中子的存在,菲涅爾的衍射理論預言圓盤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預言電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實驗具有精巧性,設計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現象更加明顯。
⑻ 物理研究法里的類比法和比較法區別
類比法也叫「比較類推法」,是指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可以推測與其類似的事物也應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
而比較法是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也就是說類比法主要是尋找與研究對象的相同點,而比較法則需要同時對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研究。
⑼ 請各說明物理中的比較法,轉換法,建模法,實驗推理法的含義 就是要他們具體的意思~~~
比較法
是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
轉換法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所謂「轉換法」,主要是指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不可見、不易見的現象轉換成可見、易見的現象;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轉換成熟悉、簡單的問題;將難以測量或測準的物理量轉換為能夠測量或測準的物理量的方法。
建模法
是高中物理常用辦法。中學物理模型一般可分三類:物質模型、狀態模型、過程模型。 1、物質模型。物質可分為實體物質和場物質。 實體物質模型有力學中的質點、輕質彈簧、彈性小球等;電磁學中的點電荷、平行板電容器、密繞螺線管等;氣體性質中的理想氣體;光學中的薄透鏡、均勻介質等。 場物質模型有如勻強電場、勻強磁場等都是空間場物質的模型。 2、狀態模型。研究流體力學時,流體的穩恆流動(狀態);研究理想氣體時,氣體的平衡態;研究原子物理時,原子所處的基態和激發態等都屬於狀態模型。 3、過程模型。在研究質點運動時,如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平拋運動、簡諧運動等;在研究理想氣體狀態變化時,如等溫變化、等壓變化、等容變化、絕熱變化等;還有一些物理量的均勻變化的過程,如某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均勻減小、均勻增加等;非均勻變化的過程,如汽車突然停止都屬於理想的過程模型。 模型是對實際問題的抽象,每一個模型的建立都有一定的條件和使用范圍學生在學習和應用模型解決問題時,要弄清模型的使用條件,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運用。比如一列火車的運行,能否看成質點,就要根據質點的概念和要研究的火車運動情況而定,在研究火車過橋所需時間時,火車的長度相對於橋長來說,一般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質點;在研究火車從北京到上海所需的時間時,火車的長度遠遠小於北京到上海的距離,可忽略不記,因此火車就可以看成為質點。
實驗推理法
實驗推理法是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實為基礎,以真實的實驗為原形,通過逐步合理的推理得出結論,深刻地揭示物理規律的本質,是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一種重要的探究思維方法。
⑽ 大學物理實驗:什麼情況下可以採用比較測量法
在其他物理量基本相同或相近,僅被測物理量變化的場合,我們可以用比較法測量這個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