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詩詞中的物理是什麼
古詩詞中的物理知識有:
1、光學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光的反射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光的反射
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光的反射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光的折射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光的折射
2、聲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聲音的音色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聲音的傳播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聲音的傳播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聲音的傳播、音色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聲音的回聲
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聲音的回聲
3、力學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見長江滾滾來。——水的勢能和動能的轉換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水的勢能和動能的轉換
4、熱學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凝固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凝固
霧里山疑失,雷鳴雨未休。——液化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液化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液化
『貳』 卷的意思是什麼
卷釋義:
[juàn]:1.可以舒展和彎轉成圓筒形的書畫。 2.書籍的冊本或篇章。 3.考試用的紙。 4.機關里分類匯存的檔案、文件。 [juǎn]:1.把東西彎轉裹成圓筒形。 2.裹挾帶動。 3.彎轉裹成筒形的東西。
基本釋義:
[ juàn ]
1.可以舒展和彎轉成圓筒形的書畫:長~。畫~。手~。
2.書籍的冊本或篇章:上~。第一~。藏書十萬~。~帙(書捲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裝起來稱「帙」,即書套。現一般指書籍)。
3.考試用的紙:試~。
4.機關里分類匯存的檔案、文件:案~。
[ juǎn ]
1.把東西彎轉裹成圓筒形:~尺。~簾子。
2.裹挾帶動:~入。~揚。
3.彎轉裹成筒形的東西:煙~兒。紙~兒。
詳細釋義:
1.卷 [juàn]2.卷 [juǎn]3.卷 [quán]
卷 [juàn]
〈名〉
古指書的卷軸,今為書籍的通稱 。
如:卷帙(指書。可舒捲的叫卷,編次的叫帙);卷末(書卷的末尾);卷次(卷第。書籍按卷分的次序);卷尾(書籍字畫的末尾處)
古時書籍寫在帛或紙上,一部書可分成若幹部分,每部分的文字自有起訖,後代仍用來指全書的一部分
軍書十二卷。——《樂府詩集·木蘭詩》
卷卷有爺名。
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如:上卷;下卷;第三卷
試卷
呈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試卷;答卷;交卷;卷摺(科舉考試的卷子);卷頭(考卷的封面);卷牘(文件)
檔案 如:查卷;卷面(卷宗的封面)
裱好並帶軸的書畫等
東坡右手執卷。—— 明· 魏學洢《核舟記》
魯直左手執卷末。
右手指卷。
各隱卷底衣褶中。
又如:畫卷;書卷
另見 juǎn;quán
卷 [juǎn]
〈動〉
(形聲。從卩(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樣子),劵( juàn)聲。( quǎn)本義:膝曲)
把物彎轉成圓筒形
有卷者阿。——《詩·大雅·卷 阿》
贏縮卷舒。——《淮南子·本經》。注:「卷,屈也。」
漫卷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卷甲而藏之。——宋· 蘇軾《教戰守》
又如:卷舒(裹卷和舒展);卷帳(新郎在女家結婚,三日之後新婚夫婦帶妝奩回到男家);卷坐(轎輿不調頭,向後退稱卷坐);卷戲(過去河南地方劇種之一,今已絕跡)
席捲
卷石底以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北風卷地白草折。——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捲起千堆雪。——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又如:卷地(從地面席捲而過,形容氣勢浩大);卷包(猶言席捲);卷篷(風卷飛篷)
用手握住筒狀物向一端滑動 。
如:捲袖子;卷褲腿
〈名〉
成圓筒形或球形的東西 。
如:膠卷;花捲;行李卷
通「袞」。袞服。古代貴族畫卷龍圖案的禮服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則賜也。——《禮記·王制》
天子卷冕北面。——《禮記·祭義》
〈量〉
把紗、線或電影膠片、磁帶等繞滿一個軸時所需要的量 。
如:幾卷電影片
通常指一小捆或小簇東西 。
如:一卷鈔票
〈動〉
〈方〉∶罵 。
如:卷罵(大罵)
斷絕
我舉安邑,塞女戟,韓氏太原卷。——《史記》
猶聚
舞《雲門》、《大卷》。——《周禮》。賈公彥疏:「卷者,卷聚之義,即族類也。」
隱藏 。
如:卷懷(收藏;有隱退不仕之意);卷跡(斂跡;退隱)
另見 juàn;quán
卷 [quán]
〈動〉
膝蓋彎曲。引申泛指彎曲
卷,膝曲也。——《說文》
有卷婁者。——《莊子·徐無鬼》。釋文:「猶拘攣也。」
捲曲而不中規矩。——《莊子·逍遙游》
鄭豐卷字子張。——《左傳·襄公三十年》
又如:捲曲(彎曲;蜷縮,肢體彎曲);卷婁(拘攣。衰老背駝貌);卷陲(泛指蜿蜒的山陵);卷屈(蜷曲);卷舒(卷縮和伸展)
〈形〉
誠懇
敢昧死竭卷卷。——《漢書·賈捐之傳》
柔弱 。
如:卷然(柔弱的樣子)
通「婘」。美好的樣子
有美一人,碩大且卷。——《詩·陳風》
另見 juǎn;juàn
組詞:席捲捲尺卷軸翻卷捲逃卷宗考卷卷煙捲曲畫卷卷須。
反義詞:舒。
『叄』 詩人杜甫在其著名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詩人杜甫在其著名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1)詩中「卷」的物理含義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詩中描繪的悲涼情景所包含的物理道理:是空氣振動發聲;氣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分析:由詩句的含義結合物理學知識(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進行解答.流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比較屋頂上下的空氣流動速度,比較屋頂上下受到的壓強,再比較屋頂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壓力.
解答:解:(1)「八月秋高風怒號」中是風聲,即空氣振動發出的聲音;
(2)風刮過屋頂,屋頂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大,壓強小;屋內空氣流動速度小,壓強大,屋頂受到向上的壓強大於向下的壓強,受到的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產生一個向上的壓力差,將茅草吸上去.
故答案為: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空氣振動發聲、氣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肆』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字的物理意義和物理道理是什麼
風吹過時空中的低氣壓被地面高氣壓帶動將其捲起
『伍』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解釋「風怒號」,「卷」的物理含義
風怒號:聲音的傳播本質上是介質的振動,介質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
卷:旋轉會產生離心力,離心力使旋風中心的空氣向外溢出,形成壓力差,進而形成向上的升力,使茅草飛高。
『陸』 "八月秋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以上詩句中包含的物理知識有
詩中「風怒號」的物理含義是: 流體速度快 「卷」的物理含義是: 因為壓強差導致捲起來 詩中描繪的非量情景所包含的物理道理是:因為流速快所以壓強小,茅上的壓強比茅下小所以會捲起來 1.秋高--秋天氣壓高 2.風怒號--振動發聲 3.卷我屋上三重茅--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怒號 是風吹 樹葉子或別的東西 使得葉子們就相互之間 碰撞 振動 我們知道 聲音是有振動產生的 所以就怒號了 然後 卷就是 流體壓強的問題可 古代 屋頂好象是呈尖型的吧 所以 風吹過是 V 會變大壓強變小 當V 足夠大時 壓力差就把 屋頂掀了 流體動力學: 「相同情況下流速大的壓強小」
『柒』 古詩詞中的物理
不見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捌』 古詩詞中的物理現象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最後一句是指1聲音傳播學要介質2、固體傳聲比氣體傳聲質量高,損耗小3.只要是影響人們生活、學習、休息的聲音都是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