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階段都有什麼物理實驗
1、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選點跡清楚的一條,舍掉開始比較密集的點跡,從便於測量的地方取一個開始點O,然後(每隔5個間隔點)取一個計數點A、B、C、D。測出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s1、s2、s3利用打下的紙帶可以,求任一計數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如(其中T=5×0.02s=0.1s)。
2、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目的:實驗研究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從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器材:方木板、白紙、圖釘、橡皮條、彈簧秤(2個)、直尺和三角板、細線
該實驗是要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和另一個力產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與這一個力是否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相等,如果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相等,就驗證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用描跡法)
目的:進上步明確,平拋是水平方向和豎直兩個方向運動的合成運動,會用軌跡計算物體的初速度。
該實驗的實驗原理:平拋運動可以看成是兩個分運動的合成,一個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等於平拋物體的初速度;另一個是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利用有孔的卡片確定做平拋運動的小球運動時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後描出運動軌跡,測出曲線任一點的坐標x和y,就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4、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驗證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恆,紙帶的左端是用夾子夾重物的一端。
⑴、要多做幾次實驗,選點跡清楚,且第一、二兩點間距離接近2mm的紙帶進行測量。
⑵、用刻度尺量出從0點到1、2、3、4、5各點的距離h1、h2、h3、h4、h5,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等於該段位移內的平均速度」,算出2、3、4各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2、v3、v4,驗證與2、3、4各點對應的重力勢能減少量mgh和動能增加量是否相等。
5、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平面上等勢線
目的:用恆定電流場(直流電源接在圓柱形電極板上)模擬靜電場(等量異種電荷描繪等勢線方法.
實驗所用的電流表是零刻度在中央的電流表,在實驗前應先測定電流方向與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將電流表、電池、電阻、導線按圖1或圖2 連接,其中R是阻值大的電阻,r是阻值小的電阻,用導線的a端試觸電流表另一端,就可判定電流方向和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理實驗 (中學物理課程包含的實驗)
Ⅱ 初中物理有哪些實驗方法,及每種
常見初中物理實驗方法 1.控制變數法 這是初中物理實驗中用的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具體可以這樣理解:當實驗結果受到多個因素影響時,為了研究其中某一個因素的變化對結果有何影響,就必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保持不變的方法。具體的例子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影響物體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中國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電流產生的熱量中國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實驗+假設(合理外推)法 某些物理現象由於條件所限,無法直接由實驗得出結論,於是我們先進行初步實驗,再根據實驗的規律進行合理的延伸推理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兩個這樣的實驗:研究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實驗;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 3.轉換法 有些物理現象直接通過感官看不見,摸不著很難直接進行觀測加以認識,於是我們通過它們所產生或表現出來的其他看的見,摸的著的現象就能間接的認識它的一種方法。比如:馬德堡半球實驗間接反映了大氣壓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電流產生熱量的中國是通過觀察溫度計的變化而間接反映出來的;研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時通過觀察木塊被小球推動的距離來反映小球動能大小的;研究電磁鐵的磁性是通過它吸引鐵釘的數目中國來判斷它的磁性強弱的;研究滑動摩擦力時通過觀察勻速拉動物體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 實驗中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會改變物理效果的一種方法。比如:研究合力與各個分力的關系時用一個合力取代了各個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並聯電路的電阻特點時用總電阻替代了各部分電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課標中所涉及到的實驗方法還有很多,但作為中招考試以上四種方法是最常出現的,尤其是在實驗題方面,這只是自己幾十年來教學的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Ⅲ 高中常用物理實驗方法有哪些
探究物理實驗的科學方法有許多種, 常用的有觀察法、控制變數法、轉換法、等效替代法。高中這幾個都有,但考試考的最多的應該是控制變數法和等效替代法。
下面筆者將這些常用方法總結如下。 一、觀察法 觀察是學習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學歸納的必要條件, 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外部表現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記錄, 能夠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識的理解、物理規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據。常用觀察方法有: 1.觀察重點, 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如做氣體膨脹對外做功的實驗時,學生只聽到「嘭」的一聲,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對真正需要看的現象---塑料瓶口出現的酒精煙霧卻視而不見, 這就需要教師及時交待, 提醒學生, 然後再進行分析。 2.前後對比觀察, 抓住因果關系。如學習密度一節時, 我首先讓學生區分銅塊、鐵塊、鋁塊、石塊、酒精、水等物體, 通過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軟硬來辨認。然後出示用紙包住的相同體積的銅塊、鐵塊、鋁塊, 怎樣區分它們? 學生通過實驗發現, 它們的質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體積的物體質量不同, 也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從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對比觀察, 深化認識。在指導學生觀察時, 多採用一些正反對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學生理解知識, 拓寬思路。如探究聲音的產生, 即無聲又有聲; 探究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時, 即增大氣壓, 沸點升高, 減小氣壓, 沸點降低。 二、控制變數法 控制變數法是指一個物理量與多個物理量有關, 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 分別加以研究, 最後再綜合解決。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物理問題, 有利於扭轉「重結論、輕過程」的傾向,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使學生學會學習。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都有關系, 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時, 控制導體的電阻不變, 改變導體兩端電壓, 看導體中電流的變化, 通過學生實驗, 得出歐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導體的電阻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液體壓強的大小、浮力大小、動能和重力勢能大小、電流的熱量的大小、壓力的作用效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電磁鐵的磁性強弱、產生感應電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變數法。 三、轉換法 轉化法是指將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或者是微小變化的現象或規律, 使之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看見的現象來認識它們。如電流看不見、摸不到, 但可以根據電流產生的效應來認識, 磁場也可以根據地磁場的基本性質來認識; 研究電熱與電流、電阻有關時, 將產生的電熱多少轉換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回答動能與什麼因素有關時, 將動能的大小轉換成了小球運動的遠近。對於不容易測得物理量, 可以根據定義式轉換成能夠直接測量的物理量。如測量燈泡的電功率, 轉化成利用電流表通過燈泡的電流I, 用電壓表測出燈泡兩端電壓U, 通過P=IU計算得出電功率P。類似的實驗還有, 將測不規則小石塊的體積轉換成測石塊排開水的體積;測曲線的長短時轉換成測細棉線的長度, 測硬幣的直徑轉換成測刻度尺的長度; 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轉換成測拉力的大小;測量大氣壓強值轉換成求被大氣壓壓起的水銀柱的壓強。 對於能看到的實驗現象, 但是不容易觀察, 將它產生的效果放大再研究。如音叉的振動藉助於乒乓球被彈起的幅度將其現象放大來觀察; 壓力對玻璃瓶的形變時將玻璃瓶密閉, 裝滿紅水,插上一個小玻璃管, 將玻璃瓶形變引起液面變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變化。 四、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兩個看似不同的物理過程, 尋求其共同效果。如用合力替代物體所受幾個力時, 合力與原來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研究串、並聯電路的總電阻時, 用總電阻大小代替分電阻大小; 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由於我們無法真正的測出物與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個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蠟燭來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從而驗證物與像的大小相同。
麻煩採納,謝謝!
Ⅳ 初中物理著名實驗有哪些
新科教學設備為您解答:萬有引力定律實驗
Ⅳ 中學有哪些物理實驗
呃,不知道你是哪個地區的,各地方教材不同,考綱也不同,我是上海的,重要的實驗考試大概15個,但程度不同,有些要求從實驗目的到實驗步驟都很詳細,還有誤差分析很重要,但大致重點都是相同的,力學和電學是靈魂,主抓這兩塊。老師一般都會總結,我在網上找了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是基本儀器的使用仍是實驗復習的基礎。
不管上一年度有無考到儀器的使用,我們對常用的物理儀器要熟練運用,這是實驗的基礎,是實驗的工具,任何時侯都不過時。在這方面花些時間是必需的。常見的有十三種儀器,這十三種儀器是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錶、打點計時器、彈簧稱、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等。這些工具的使用每本復慣用書上都有很詳細的說明,本文不再多言。
二要從多種視角重新審視和組合實驗板塊。
在物理實驗總復習中,我們不應孤立地看待一個個實驗,而應該從這些實驗的原理、步驟、數據採集與處理方式的異同上,給這些實驗分門別類,從而組成不同的實驗板塊。平時我們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實驗分成力學實驗板塊、電學實驗板塊、熱學實驗板塊、光學實驗板塊。但這樣的處理只是簡單地重復了物理課本知識的體系,大多數情況下也是為了講解的方便,沒有多大的創意,對於學生思維的開發和對實驗的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顯得很不夠的。在此,我認為我們要在這些實驗的組合板塊中挖掘一些功能,培養學生一種實驗的常規意識,比如對於力學板塊,這是由驗證力的合成與分解、打點計時器的使用和測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驗證動量守恆定律等實驗組成的一個大的實驗板塊。
我們還可以把視野再擴大一些,以各種角度重新組合新的實驗板塊,比如按測量型與驗證型可把實驗分成兩大板塊,按能進行圖像處理數據和不能用圖像處理數據又可以把實驗分成兩大板塊。我們可以提示學生這樣劃分板塊,但把一個具體實驗歸類於哪個板塊,這要學生自已思考,比如說用圖像法處理數據,學生們熟悉的是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和測定電池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不過畫出的圖形必須是直線,否則不好處理。這給予學生們思考的空間,其實還有許多實驗也是可以這樣處理的,它們都可以歸類於用圖像法處理數據,比如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我們測的是周期T和擺長L,再由公式來計算,書本上採用的是多測幾組再求平均值法,現在我們可以以L和T2/4л2為坐標軸,用測得的數據放入描點,畫直線求斜率即是g。
這個網站很正規,上面資料也蠻多
http://learning.sohu.com/s3fuxiphysdagang.shtml
Ⅵ 初中物理實驗有哪些
2011中考物理實驗操作考查
題目及實驗器材 操作步驟 評 分 標 准 滿分 得分
一.用天平測固體物塊的質量
1、托盤天平及砝碼一套
2、固體物塊一個 1、觀察實驗器材 觀察並記錄天平的最大稱量值,天平游碼標尺的最小分度值。(1分) 1
2、調節天平平衡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鑷子將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線處(0.5分) 1
2.調節平衡螺母,直至指針指到分度盤中央或左右擺動格數相等(0.5分)。
3、用天平稱物塊的質量 1.將物塊放於天平左盤中,用鑷子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1分) 2.5
2.讀出天平右盤砝碼總質量及游碼所示質量(1分),計算出所測固體物塊的質量(0.5分)
4、整理器材 用鑷子把砝碼放回盒中,把游碼移回零刻度線;將器材放回原處(0.5分)。 0.5
二、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大小
1、彈簧測力計一個
2、盛水燒杯一個
3、固體物塊、細線各一 1、觀察實驗器材 觀察並記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0.5分)、最小刻度值(0.5分) 1
2、測浮力大小 1.將彈簧測力計指針調到零刻度線 (0.5分)
2.在空氣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塊的重力(0.5分) 1
1.將物塊部分浸入盛水燒杯中,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0.5分)
2.求出物塊受到的浮力(0.5分) 1
1.將物塊完全浸沒在盛水燒杯中,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0.5分)
2.求出物塊受到的浮力(0.5分) 1
3.實驗結論 以上實驗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有關?(0.5分) 0.5
4、整理器材 將實驗器材整理好放回原處(0.5分)。 0.5
三.探究凸透鏡成像(u>2f或f<u<2f)規律
1、光具座(帶附件, 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一套
2、蠟燭一支(長度小於9cm)
3、火柴一盒
註:探究u>2f時像的特點操作和探究
f<u<2f時像的特點操作由監考老師選取其中之一去做。 1、組裝實驗裝置 1.在光具座上按正確的順序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1分)。 2
2.調整凸透鏡、光屏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1分)。
2、探究u>2f時像的特點 1. 將蠟燭移到大於凸透鏡2倍焦距的位置,沿直線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實像(1分)。 2
2.記錄物距和成像的特點(1分)
2.探究f<u<2f時像的特點 1.將蠟燭移到小於凸透鏡2倍但大於1倍焦距焦距的位置,並沿直線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實像(1分)。 2
2.記錄物距和成像特點(1分)。
3、整理器材 熄滅蠟燭,把光具座及附件恢復到實驗前狀態(1 分)。 1
四.用電壓表測串聯電路中其中一個小燈泡的電壓
1、2節干電池(電池盒)
1、 直流電壓表一隻
3、小燈泡兩只(2.5V)
4、小燈座二個
5、單刀開關一個
6、導線若干根。 1、連接線路 正確連接串聯電路,要求開關斷開。(1分)。 1
2、用電壓表測L1兩端電壓U1 1. 觀察電壓表的指針是否指零並記錄電壓表各量程及對應的分度值(1分) 3
2. 將電壓表和其中一個小燈泡並聯,電壓表正負接線柱連接正確(1分)
3.閉合開關,觀察並記錄電壓表的示數(1分)
3、整理器材 打開開關,整理實驗器材(1分)。 1
五.用電流表測並聯電路其中一個支路的電流
1、干電池2節(電池盒)
2、5歐、10歐定值電阻各一個
3、單刀開關一個
4、直流電流表一隻
5、導線若干。 1、連接線路 正確連接並聯電路,要求開關斷開(1分) 1
2、用電流表測R1支路上的電流值 1.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是否指零並記錄電流表各量程及對應的分度值(1分) 3
2.把電流表串聯在其中一個支路上,正負接線柱連接正確,(1分)
3、閉合開關,觀察並記錄電流表的示數(1分)
3、整理器材 斷開開關,整理實驗器材(1分)。 1
說明:1、各得分點操作過程中如有不完美之處,可適當扣分。實驗中按步打分,實驗完畢再累計算分
2、電學實驗教師事先應檢查實驗器材是否有問題,並准備幾套備用。電表先要校正好。
3、准備好實驗記錄用紙及學生記錄用筆
Ⅶ 初中物理實驗有哪些
1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演示實驗
2用毫米刻度尺測長度學生實驗
3測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簡單的運動學生實驗
4物體振動發聲聲現象演示實驗
5聲音靠介質傳播演示實驗
6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演示實驗
7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演示實驗
8溫度計、體溫計(實物或掛圖)熱現象演示實驗
9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學生實驗
10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演示實驗
11蒸發吸熱演示實驗
12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不變演示實驗
13觀察水的沸騰學生實驗
14壓縮體積、氣體液化演示實驗
15碘的升華和凝華演示實驗
16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演示實驗
17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實驗
18平面鏡成像演示實驗
19凹面鏡的會聚作用和凸面鏡的發散作用演示實驗選做
20測量教室中不同位置的照度演示實驗選做
21光的折射現象光的折射演示實驗
22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演示實驗
23凸透鏡成像演示實驗
24觀察凸透鏡所成的像學生實驗
25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實物模型或掛圖)演示實驗
26白光的色散演示實驗選做
27研究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演示實驗選做
28色光的合成演示實驗選做
29天平構造和使用方法質量和密度演示實驗
30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學生實驗
31相同體積不同物質的質量不等演示實驗
32相同質量不同物質的體積不等演示實驗
33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演示實驗
34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學生實驗
35對物體的推、拉、提、壓等作用力演示實驗
36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實驗
37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演示實驗
38用彈簧測力計測力學生實驗
39研究力的三要素演示實驗
40物重跟質量的關系演示實驗
41重垂線演示實驗
42研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演示實驗
4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演示實驗選做
44合力跟二力夾角的關系演示實驗選做
45運動物體受到阻力越小,前進距離越遠力和運動演示實驗
46物體的慣性演示實驗
47二力平衡的條件演示實驗
48滑動摩擦力跟壓力和表面狀況有關系演示實驗
49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演示實驗
50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演示實驗
51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壓強液體的壓強演示實驗
52液體內部的壓強規律演示實驗
53研究液體的壓強學生實驗選做
54連通器演示實驗
55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演示實驗
56托里拆利實驗(掛圖)演示實驗
57氣壓計(實物或掛圖)演示實驗
58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演示實驗
59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模型和掛圖)演示實驗選做
60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演示實驗
61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浮力演示實驗
62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稱重法測浮力)演示實驗
63物體的浮沉條件演示實驗
64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實驗
65輪船、飛艇、氣球、潛水艇(模型或掛圖)演示實驗
66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演示實驗選做
67機翼的升力(模型或掛圖)演示實驗選做
68杠桿的作用簡單機械演示實驗
69杠桿的平衡條件演示實驗
70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學生實驗
71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演示實驗
72輪軸演示實驗選做
73豎直提起和水平拉動物體作功功演示實驗
74研究功的原理演示實驗
75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學生實驗
附:實驗詳解三份,並不全面,希望樓主回歸課本,跟著老師走,實驗滿分不是問題
希望能幫到你,么么噠~~
Ⅷ 初中有哪些物理實驗
1、用刻度尺測長度
2、測定平均速度
3、聲的產生與傳播
4、響度與什麼有關
5、光反射時的規律
6、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7、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
8、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9、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10、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11、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12、重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13、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14、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5、二力平衡的條件
16、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
17、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
18、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19、動能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0、重力勢能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1、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22、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23、斜面的機械效率
24、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25、固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
26、水的沸騰
27、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8、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29、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30、用滑動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
31、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32、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33、電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
34、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35、通電螺線管得磁場
36、研究電磁鐵
37、什麼情況下磁可以生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