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小時的物理單位怎麼寫

小時的物理單位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6-02 21:32:14

❶ 時間的換算單位是怎麼換算的啊,秒,毫秒,微妙,納秒等

常見時間單位換算:

1秒=1000毫秒(ms)

1秒=1,000,000 微秒(μs)

1秒=1,000,000,000 納秒(ns)

1秒=1,000,000,000,000 皮秒(ps)

1秒=1,000,000,000,000,000飛秒(fs)

秒、毫秒、微秒、納秒、皮秒、飛秒每兩級之間的換算進率為1000。

(1)小時的物理單位怎麼寫擴展閱讀:

毫秒是一種較為微小的時間單位,簡稱ms。典型照相機的最短曝光時間為一毫秒。一隻家蠅每三毫秒扇一次翅膀;蚊子二十毫秒振翅一次;蜜蜂則每五毫秒扇一次。由於月亮繞地球的軌道逐漸變寬,它繞一圈所需的時間每年長兩毫秒。

微秒,簡稱μs。光在這個時間里可以傳播300米,大約是3個足球場的長度,但是海平面上的聲波只能傳播1/3毫米。高速的商業頻閃儀閃爍一次大約持續1微秒。一筒炸葯在它的引信燒完之後大約24微秒開始爆炸。

納秒,簡稱ns。常用作內存讀寫速度的單位。光在真空中一納秒僅傳播30厘米(不足一個步長)。個人電腦的微處理器執行一道指令(如將兩數相加)約需2至4納秒。另一種罕見的亞原子粒子K介子的存在時間為12納秒。

皮秒,簡稱ps。最快晶體管的運行以皮秒計。一種高能加速器產生的罕見亞原子粒子b誇克在衰變之前可存在1皮秒。室溫下水分子間氫鍵的平均存在時間是3皮秒。

飛秒也叫毫微微秒,簡稱fs。可見光的振盪周期為1.30到2.57飛秒。一個分子里的一個原子完成一次典型振動需要10到100飛秒。完成快速化學反應通常需要數百飛秒。光與視網膜上色素的相互作用(產生視覺的過程)約需200飛秒。

網路-時間單位

網路-微秒

❷ 時間單位.秒.分.小時.是怎麼樣確定過程

1960年10月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確定了國際通用的國際單位制,簡稱SI制。

SI制:七個基本單位:長度m,時間s,質量kg,熱力學溫度(Kelvin溫度)K,電流單位A,光強度單位cd(坎德拉),物質量mol

二個輔助單位:平面角弧度rad,立體角球面度Sr

SI基本單位的定義

米: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時間間隔內所經過路徑的長度。[第17屆國際計量大會(1983)]

千克: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第1屆國際計量大會(1889)和第3屆國際計量大會(1901)]

秒: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 192 631 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第13屆國際計量大會(1967),決議1]

安培:在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 m的無限長平行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恆定電流時,若導線間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長度上為2×10-7 N,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1 A。[國際計量委員會(1946)決議2。第9屆國際計量大會(1948)批准]

開爾文:水三相點熱力學溫度的1/273.16。[第13屆國際計量大會(1967),決議4]

摩爾:是一系統的物質的量,該系統中所包含的基本單元(原子、分子、離子、電子及其他粒子,或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數與0.012 kg碳-12的原子數目相等。[第14屆國際計量大會(1971),決議3]

坎德拉:是一光源在給定方向上的發光強度,該光源發出頻率為540×1012 Hz的單色輻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輻射強度為(1/683)W/sr。[第16屆國際計量大會(1979),決議3]

基本量與導出量

物理量是通過描述自然規律的方程或定義新的物理量的方程而相互聯系的。因此,可以把少數幾個物理量作為相互獨立的,其他的物理量可以根據這幾個量來定義,或借方程表示出來。這少數幾個看作相互獨立的物理量,就叫做基本物理量,簡稱為基本量。其餘的可由基本量導出的物理量,叫做導出物理量,簡稱為導出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共有七個基本量: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熱力學溫度,物質的量和發光強度。物理學各個領域中的其他的量,都可以由這七個基本量通過乘、除、微分或積分等數學運算導出。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3219287.html?md=3
回答者:hendrik - 魔法師 五級 12-20 21:39

米: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時間間隔內所經過路徑的長度。[第17屆國際計量大會(1983)]

千克: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第1屆國際計量大會(1889)和第3屆國際計量大會(1901)]

秒: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 192 631 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第13屆國際計量大會(1967),決議1]

安培:在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 m的無限長平行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恆定電流時,若導線間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長度上為2×10-7 N,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1 A。[國際計量委員會(1946)決議2。第9屆國際計量大會(1948)批准]

開爾文:水三相點熱力學溫度的1/273.16。[第13屆國際計量大會(1967),決議4]

摩爾:是一系統的物質的量,該系統中所包含的基本單元(原子、分子、離子、電子及其他粒子,或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數與0.012 kg碳-12的原子數目相等。[第14屆國際計量大會(1971),決議3]

坎德拉:是一光源在給定方向上的發光強度,該光源發出頻率為540×1012 Hz的單色輻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輻射強度為(1/683)W/sr。[第16屆國際計量大會(1979),決議3]

基本量與導出量

物理量是通過描述自然規律的方程或定義新的物理量的方程而相互聯系的。因此,可以把少數幾個物理量作為相互獨立的,其他的物理量可以根據這幾個量來定義,或借方程表示出來。這少數幾個看作相互獨立的物理量,就叫做基本物理量,簡稱為基本量。其餘的可由基本量導出的物理量,叫做導出物理量,簡稱為導出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共有七個基本量: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熱力學溫度,物質的量和發光強度。物理學各個領域中的其他的量,都可以由這七個基本量通過乘、除、微分或積分等數學運算導出。
回答者:zhulikezhu - 初學弟子 一級 12-20 21:42

SI單位系統是國際上通用的公制單位系統。制定SI單位的目的,是為了讓世界上的度量衡單位一致,有助於國際間的經貿交流。
使用最基本的七個物理單位:公尺(米;m;長度單位)、公斤(kg;質量單位)、秒(s;時間單位)、安培(A;電流)、絕對溫度(K;溫度單位)、莫耳(mole;物質數量單位)和燭光(candela;亮度單位),可以導出其他各種單位。例如像是Hz(頻率的單位),就是SI導出單位之一。
SI基本單位表
種類 單位 英文原文
長度 公尺或米 meter(也寫作metre)
質量 公斤 kilogram
時間 秒 second
電流 安培 ampere
絕對溫度 °K kelvin
照度 燭光 canela
物質數量 莫耳 mole
SI基本單位的七個基本物理量及單位,其他單位大多是由基本物理量單位所導出。

對電腦領域來說,SI單位還定義了許多的「單位前置符號」,因此十分重要。例如「100MB」的「M」是mega的縮寫,表示1000000(106)。由於電腦產品的規格中,大量使用SI的單位前置字來表示數量的大小,但一般人未受過科學訓練,對這些前置字常會感到十分陌生,因此本字典將SI單位列表出來,當各位在閱讀相關文件時可作為參考,請參考「SI單位前置字對照表」。
SI單位前置字對照表
十進位形式 指數形式 前置字 符號 中文慣用語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24 yotta Y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21 zetta Z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18 exa E
1 000 000 000 000 000 1015 peta P
1 000 000 000 000 1012 tera T 兆
1 000 000 000 109 giga G 十億
1 000 000 106 mega M 百萬
1 000 103 kilo k 千
100 102 hecto h 百
10 101 deca da 十
0.1 10-1 deci d 分,十分之一
0.01 10-2 centi c 厘(或寫作「厘」),百分之一
0.001 10-3 milli m 毫,千分之一
0.000 001 10-6 micro ? 微,百萬分之一
0.000 000 001 10-9 nano n 奈,十億分之一
0.000 000 000 001 10-12 pico p 皮,兆分之一
0.000 000 000 000 001 10-15 femto f 飛(或作「費」),千兆分之一
0.000 000 000 000 000 001 10-18 atto a 阿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 10-21 zepto z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 10-24 yocto y
對一般人來說,「T」、「G」、「M」「k」、「m」「?」、「n」是最常見的幾個前置符號。請各位特別注意:大寫的M表示mega(代表106),小寫的m表示milli(代表10-3),大小寫不同就差了9個級距。另外,由於大寫的K表示絕對溫度,所以在SI單位中的「kilo」是用小寫的k(代表103)來表示,較為嚴謹的科技文件上最好使用正確的寫作形式。

看起來很簡單,不是嗎?在電腦界中,偏偏又有點不一樣。在電腦領域中,當我們計算資料量的時候,通常會用bit、byte來當作基本單位。但資料量大的時候,大部分的人,也會使用之前所提到的SI前置字首,配合bit和byte來當描述資料的量。舉例來說:當有人告訴你:「這是一條容量為256MB的記憶體模組」時,不正是在告訴你「這條記憶體模組所能儲存的資料量,是256 000 000個位元組」嗎?偏偏不是,依照電腦界的慣例,這些SI前置字首,尤其是「K」、「M」、「G」、「T」…這些字,並非如同一般的10進位,而是一種2進位的方式,請參看「2進位前置字首表」。
2進位前置字首表
符號 前置字首 代表的數量 10進位數值
E exa 260 1 152 921 504 606 850 000
P peta 250 1 125 899 906 842 620
T tera 240 1 099 511 627 776
G giga 230 1 073 741 824
M mega 220 1 048 576
K kilo 210 1 024
2進位前置字首表中的的符號,和SI前置字幾乎是一模一樣,只有「K」的大小寫不同。在SI前置字中,表「1000」的k是小寫,但在2進位前置字中,表「1024」的K是大寫。

為何單位有這麼多麻煩呢?英文的大小寫問題,中文的說法問題,又是bit又是byte的,還有2進位、10進位的不同,真是讓人想不傻眼也難啊!
各位必須了解,在「很久很久以前」,科學家知道,電腦界的1k是1024,不是1000;工程師知道,電腦界的1k是1024,不是1000;電腦銷售員知道,電腦界的1k是1024,不是1000;連電腦買主也知道,電腦界的1k是1024,不是1000……。
那是因此,以前電腦的製造商,以及買賣雙方,都是有一定程度的專業人員。
但是,如果,當我們談「電腦」時,幾乎一定是指個人電腦。而「個人電腦」既然賣給一般人,那一般人也得搞清楚這些特殊的文數字,背後的意義為何。這時候,一般人不知道這事情,這麻煩就大了。
當數字「小」的時候,這麻煩不大。就像是「1k = 1000」和「1k = 1024」這檔事,也不過就差24嘛!可是,如果你買了一台80GB的硬碟,按照慣例,廠商其實是用「10進位換演算法」,也就是「80GB = 80 × 1000 × 1000 × 1000 bytes」來標示它的容量。但是,把硬碟裝到電腦里,Windows要對它做「分割/格式化」的時候,你卻發現,這硬碟只有74GB而已……少了6GB的容量(因為Windows慣例以1K = 1024)。這年頭,消費意識高漲,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廠商居然敢亂標示容量,還不一狀告到消保會/消基會去!這個問題,一直存在於電腦界,就算是《PC Shopper》的讀者,大多也是不明了。本人觀察讀者回函,還是有人一直詢問這方面的問題(各位編輯,你們好,請問我買的硬碟,真正的容量比標示的容量少很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為了解決2進位和10進位前置字造成的問題,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或可稱為「國際電子技術委員會」,中文翻譯沒有統一的標准)於西元1998年(也有說法是1999年)提出了一套「IEC標准前置字」,專門用在「電腦使用的2進位數字」上,請參考「IEC標准前置字對照表」。理論上,這種符號因為標示十分清楚,因此可以讓事情變得簡單。當你要買「256 MiB」的記憶體模組,那所有人就會知道你是要買容量為「256 × 1024 × 1024 bytes」的產品。如果你要買80 GB的硬碟,大家也就明白你是要買容量為「80 × 1000 × 1000 × 1000 bytes」的產品,這樣就不會搞混了。
不幸的是,這種IEC標准前置字還未廣獲接受,目前幾乎沒在一般文件上被大幅使用過。
IEC標准前置字對照表
前置字首 符號 代表數值
kibi Ki 210 = 1 024
mebi Mi 220 = 1 048 576
gibi Gi 230 = 1 073 741 824
tebi Ti 240 = 1 099 511 627 776
pebi Pi 250 = 1 125 899 906 842 624
exbi Ei 260 = 1 152 921 504 606 846 976
使用嚴格的IEC標准前置字首,可以讓單位的辨識變得容易,若使用標準的SI前置字,則1k = 1000,而1Ki = 1024;1M = 1000000,1Mi = 1048576,這樣就相當清楚了。不過,目前使用IEC前置字的人並不多。

至於對岸中國所使用的單位上更妙,我本人曾經聽過所謂「256兆內存」的說法。原來,目前在對岸的「兆」就表示「M」的意思,所以256兆應該就是256MB。至於「內存」,就是電腦的「記憶體」,真是個有程度的說法啊(本人第一次聽到「內存」這個詞,是聽到某人的「口述」,由於說的人稍微有點大陸口音,我問了6、7次,一直聽成「潤唇」,怎樣也不能理解:電腦和「潤唇膏」有啥關系……)!至於目前硬碟容量都已經到了「GB」等級,對岸的說法則是「千兆」(G就等於千兆)。不過到底對岸這些「億」、「兆」和SI單位怎麼對應,我上網找了一個「中國大陸數字前置字對照表」給各位參考。不過這單位和台灣的慣用法頗不同,大陸的「兆」和台灣的「兆」就差了6個0(106)呢!
中國大陸數字前置字對照表
指數形式 前置字及中文字 符號
1018 exa- 穰 E
1015 peta- 秭 P
1012 tera- 垓 T
109 giga- 京 G
106 mega- 兆 M
103 kilo- 千 k
102 hecto- 百 h
101 deca- 十 da
10-1 deci- 分 d
10-2 centi- 厘 c
10-3 milli- 毫 m
10-6 micro- 微 ?
10-9 nano- 纖 n
10-12 pico- 沙 p
10-15 femto- 塵 f
10-18 atto- 渺 a
對岸在單位的「翻譯」上和台灣有很大的不同(像是兩邊的「兆」就差異頗大),因此在使用時最好要多注意。

AC97(2722次)
ACPI(1642次)
A/D converter(1618次)
hard (1607次)
Z-buffer(1307次)
FDDI(1263次)
A3D(1152次)
OpenType(1058次)
paper size(957次)
ADSL(947次)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0

參考資料:www.hao123.com

❸ 物理的基本單位有哪些

是七個,分別是:長度m,時間s,質量kg,熱力學溫度(Kelvin溫度)K,電流單位A,光強度單位cd(坎德拉),物質的量mol。

1、長度m

「米」(metre),國際單位制基本長度單位,符號為m。可用來衡量長、寬、高。

「米」的定義起源於法國。1米的長度最初定義為通過巴黎的子午線上從地球赤道到北極點的距離的千萬分之一,並與隨後確定了國際米原器。隨著人們對計量學認識的加深,米的長度的定義幾經修改。

1983年起,米的長度被定義為「光在真空中於1/299 792 458秒內行進的距離」。

2、時間s

時間單位秒(second)是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符號是s。有時也會借用英文縮寫標示為sec.。

秒的定義: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之間躍遷時所輻射的電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 的時間。這個定義提到的銫原子必須在絕對零度時是靜止的,而且所在的環境是零磁場。

3、質量kg

千克(符號kg)為國際單位制中度量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一千克的定義是普朗克常數為6.62607015×10⁻³⁴J·s時的質量單位,幾乎與一升的水等重。千克是唯一一個有國際單位制詞頭的基本單位。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修訂國際單位制」決議,正式更新包括國際標准質量單位「千克」的定義。新國際單位體系於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正式生效。

4、熱力學溫度(Kelvin溫度)K

開爾文(Kelvins),為熱力學溫標或稱絕對溫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溫度單位。開爾文溫度常用符號K表示,其單位為開。

每變化1K相當於變化1℃,計算起點不同。攝氏度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起點,而開爾文是以絕對零度作為計算起點,即-273.15℃=0K。開爾文過去也曾稱為絕對溫度。

水的三相點溫度為0.0076℃,也可以說開爾文是將水三相點的溫度定義為273.16K後所得到的溫度。

2019年5月20日起,1開爾文被定義為「對應玻爾茲曼常數為1.380649×10^-23J·K^-1的熱力學溫度」。

5、電流單位A

安培(ampere)是國際單位制中表示電流的基本單位,簡稱安。符號A。為紀念法國物理學家A.安培而命名,他在1820年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律。

1908年在倫敦舉行的國際電學大會上,定義1秒時間間隔內從硝酸銀溶液中能電解出1.118,00.02毫克銀的恆定電流為1安培,又稱國際安培。

1946年,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提出定義為:在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米的平行而無限長的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恆定電流;

導線間相互作用力在1米長度上為2×10-7牛時,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1安培,又稱絕對安培。該定義經1948年第9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通過。

6、光強度單位cd(坎德拉)

坎德拉(candela)是發光強度的單位,國際單位制(SI)的7個基本單位之一。簡稱「坎」,符號cd。

是一光源在給定方向上的發光強度,該光源發出頻率為540×10¹²赫茲的單色輻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輻射強度為1/683瓦特/球面度。

7、物質的量mol

摩爾(mole),簡稱摩,舊稱克分子、克原子,符號為mol,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是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單位之一。

每1摩爾任何物質(微觀物質,如分子,原子等)含有阿伏加德羅常量(約6.02×10²³)個微粒。使用摩爾時基本微粒應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離子及其他微觀粒子,或這些微觀粒子的特定組合體。

約6.02×10²³個原子就是1摩爾,就好比人們常說的一打就是指12個,「摩爾」和「打」一樣只是一種特殊的單位量。0.012kg(12克) ¹²C(碳12)所包含的原子個數就是1摩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本物理量

❹ 數學時間單位的簡寫,比如"小時""分鍾""秒",有沒有

有,如下:

1.小時是:h (hour的縮寫), 常用的單位有km/h(千米每小時)分鍾

2.分鍾是:min(minute的縮寫)

3.秒是:s(second的縮寫),常用的單位有m/s(米每秒)

時間單位,是7種基本單位之一,長度、時間、質量、物質的量、光照度、電流 和(熱力學)溫度 是七種基本單位。

(4)小時的物理單位怎麼寫擴展閱讀:

數學單位意義

①. 原有量的單位(指組成原有量的更小量,如一段路程3小時走完,平均每小時走的路程就是一段路程的單位。)或數的單位能轉換成比「1」更小的單位,於是有分數定義:把單位一(或整體「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是分數。

②. 可以以「1」為單位重新定義一個與原有量同單位的其它量,並用分數表示。這個分數也常常被稱為那個其它量的對應分率。

通常把①產生分數的方法稱為切分法,把②產生分數的方法稱為量比法。切分法中「1」處於分子位置,量比法中「1」處於分母位置。

❺ 小時、分鍾、秒:符號如何表示

小時是 h(hour) 分是 min(minute) 秒 s(second)。通常用":"分隔時與分,用'表示分,用''表示秒。

小時是一個時間單位。小時不是時間的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時間的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是秒),而是與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相協調的輔助時間單位。除閏秒外,一小時一般等於3600秒,或者60分鍾,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數學中常用「h"表示。

分又稱作分鍾,是時間的量度單位。分的英語是minute,原意是「微小」的意思,也表示min。刻=15分鍾、字=5分鍾(閩南廣東地區用法)。

秒是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符號是s。有時也會借用英文縮寫標示為sec。

世界時是採用天體測量的方式測定時間,而因為各種因素,相對於原子時會有微小的誤差。為了協調世界時和原子時,科學家們在處理協調世界時。協調世界時秒以下的數字採用原子時的數據。當世界時和原子時差別達到一秒的時候,會進行跳秒或者負跳秒。具體程序如下:

當世界時慢了,就讓UTC增加一秒。23時59分59秒--23時59分60秒--0時0分0秒

當世界時快了,就讓UTC減少一秒。23時59分58秒--0時0分0秒

跳秒或負跳秒只在12月31日或6月30日進行。跳秒由國際時間局作出決定,提前通知各授時單位,全世界統一執行。由於時差的關系,對於不同的國家可能不一定在晚上進行跳秒和負跳秒。

(5)小時的物理單位怎麼寫擴展閱讀:

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長度m,時間s,質量kg,熱力學溫度K(開),電流單位A(安),光強度cd(坎德拉),物質的量mol(摩爾))之一,符號為t。

國際單位制詞頭經常與秒結合以做更細微的劃分,例如ms(毫秒,千分之一秒)、μs(微秒,百萬分之一秒)和ns(納秒,十億分之一秒)。

雖然國際單位制詞頭雖然也可以用於擴增時間,例如Ks(千秒)、Ms(百萬秒)和Gs(十億秒),但實際上很少這樣子使用,大家都還是習慣用60進制的分、時和24進制的日做為秒的擴充。

中國共分五個時區:

1.中原時區:以東經120度為中央子午線。

2.隴蜀時區:以東經105度為中央子午線。

3.新藏時區:以東經90度為中央子午線。

4.昆侖時區:以東經75(82.5)度為中央子午線。

5.長白時區:以東經135(127.5)度為中央子午線。1949年後,改用北京時間。

❻ 物理時間單位換算的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例如:3分鍾=()秒
因為1分鍾=60秒,所以3分鍾=60秒×3=180秒 (思路就是3分鍾是1分鍾的3倍)
例如0.5小時=()秒
因為1小時=3600秒,所以0.5小時=3600秒×0.5=1800秒 (即0.5小時是1小時的0.5倍)

❼ h代表小時還是什麼單位

大寫的H不代表小時,大寫的H代表的含義很多。小時的英文字母表示用小寫的h。

例如:1H表示1亨利。亨利是電感的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符號表示為H。此單位是以美國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的名字命名的。

例如:1h就是表示一小時。

小時(hour)是一個時間單位。小時不是時間的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時間的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是秒),而是與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相協調的輔助時間單位。

1小時hr(h)=60分鍾min(m)=3600秒sec(s)。

(7)小時的物理單位怎麼寫擴展閱讀:

氫(H)是一種化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第一位。氫通常的單質形態是氫氣。它是無色無味無臭,極易燃燒的由雙原子分子組成的氣體,氫氣是最輕的氣體。

H字母表示十六進制數(Hex),是逢十六進一,即基R=16=,通常在表示時用尾部標志H或下標16以示區別。

閱讀全文

與小時的物理單位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