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理綜(物理,化學,生物)兩百分的人都是怎麼得分的
有自己的偏重,每個人不一樣,我就是生物化學好一點,,化學在80分左右,生物在70分左右,物理在70到80分。
❷ 物理中考實驗怎麼拿分
物理吧
其實電學考的是很多的,但是真正難的也就是計算題,和黑盒子問題
黑盒子問題一般要先找到突破口
然後進一步分析
計算題就是套公式
把公式記牢就沒什麼問題
其次呢是力學
力學要注意選擇題和實驗題
選擇題容易丟解
實驗題注意語言的嚴密性
比如控制變數法什麼的
力學計算題最難的就是浮力問題
你中點看看浮力
浮力就要記住阿基米德公式f浮=p液·g·v排
還有一些技巧性的公式
比如p物/p液=v排/v物
這兩個考的最多
光學聲學題多是很簡單的
注意畫圖的時候標箭頭和虛線實線問題
注意看看折射
色散和散射一般不會考
但是你還得看看物理書
畢竟是書上的知識
萬一考了你就揀著了
大氣壓強和液體壓強問題主要考選擇
一般不會太難
把基礎知識抓牢就行了
再說數學。數學選擇和填空是非常簡單的。一定要細心仔細,快速答完。然後就是解答題,解答題前幾個都是很簡單的,注意算數的時候要准,也不能浪費太多時間,為了答最後一道題嘛。其實選擇填空題考初三的知識不是很多,但是解答題有很多都是初三的。我這學期做了一下天利38的數學
其實考圓的題是很簡單的,三角函數也不難,注意引輔助線。反比例函數也是基礎題。最難的就是二次函數。一般壓軸題都考的是二次函數和幾何的結合問題。注意一下題目中的特殊性,比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線段的平行,垂直,相等關系等等。。。這些都是突破口,很重要的。不要忽略。我建議你多做一些壓軸題關於二次函數的,練練,這樣考試的時候不會感到生疏。
❸ 高中物理怎麼提分啊我就是搞不懂
就你而言,我先做個定義,第一:高三基礎很差,第二:馬上要高考,只有100天,還有其它學科要學習,沒有太多時間從頭開始學。第三:只想把成績提高到60分,不求太好成績。
我給你一個省時省力的方法,你買本從高一以高三的物理母題庫從頭到尾做一遍就OK了,保證60以上。把物理書放邊上,為了省時間那些母題中你一看就明白的,如果是選則題,你就隨手做了,如果是應用題10題裡面認真做一題,其它9題把對應公式寫出來,就跳過去不用做計算。這樣你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已經會的題上。重點是你不會做和感覺模糊的題,這時候,你就要翻對應物理書章節,把有關的公理定理公式背下來看明白,看不明白就問老師同學,之後認真做題。母題的定義就是最基礎最簡單的題,所以不會出現大題和難題,所以你也不用擔心題太多太難什麼的。做好這些60分就沒問題了,應該能到70分以上。
還是那句話:母題一定要做,一定要會做,拿下母題,成績就不會太差。母題要是不會做,大題拿出來也看的頭疼。母題還能起到幫助理解和記憶定理公理公式的作用。遇到不會的母題,再反回去看公理公式,還能起到補漏的作用。
以下是我給一個高一差生的解答,區別是他還有時間:
先把書上所以公式都背下來,然後對照公式,把對應公式所代表的意思都理解下來。
先不要去做大題和混合題,上面這些只要多花點時間,應該不難做到吧。這樣就能拿下考試75%以上的分數了。
如果能買本母題庫類形的書最好,母題庫的題都很簡單,只是為了更好的記住,公式和理解 公式的作用。
如果你成績很差,我強烈建議你不要做大題和難題,有那精力還不如發在母題上。
如果你成績還可以,當你感覺做母題沒什麼壓力,這的時候你就可以嘗試做大題和難題拿下剩下的25%。
我不是專業的老師,只是我高中的時候物理特別好,就以我的經驗而言:
前一天把第二天要上的課,自己先自學一遍,看的明白的,不用理,看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第二天上課時老師說到這時,就認真一下。如果還不會就下課再問老師。
每次都要把那些公理定理還有一些公式背下來,並要弄明白這些理解好公理定理公式所以表達的意思,這個是學習物理的重中之重,而這些公理定理單獨分開都是很好理解的。
你成績差能做到以上就可以了,花的精力不是太多,輕輕鬆鬆,又能拿到考試大部份分數。
如果要做大題和難題的話就要花數倍以上精力才能拿下剩下的25%的分數。
還有一個如果下課後還沒能明白的(基礎和母題,大題可以先不管),一定要厚起臉來問老師問同學,在下第二天課前弄明白,因為物理很多時候前面的課的內容是後面課的內容的基礎,如果你前面沒弄明白,越到後面就越難學。
母題一定要做,一定要會做,拿下母題,成績就不會太差。母題要是不會做,大題拿出來也看的頭疼。母題還能起到幫助理解和記憶定理公理公式的作用。遇到不會的母題,再反回去看公理公式,還能起到補漏的作用。
❹ 物理綜合實踐活動,100分!人在
1 含粉量越高 價格越高 密度越高(影響較小)
2 第三排數據除以第四排數據 得到的就是每種馬鈴薯單位價格出粉量
得到35 40.90909091 45 44.33333333 36.25 第三種最高
應該選第三種
3 測密度的話就是物理裡面學習的吧 先稱重再一起放入一個盛水容器中通過水位的上漲測體積 之後算出來 重復多次取平均值 儀器就是 量杯 天枰
其餘的方案還有
4 我沒法做吧
5 問題比如 馬鈴薯的外形和含粉量的關系 即如何通過外形來挑選馬鈴薯 等等
不知道這樣給你解決了問題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