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中國有個核物理學家叫什麼敏

中國有個核物理學家叫什麼敏

發布時間:2022-06-03 01:58:38

㈠ 參與中國核武器氫彈研製的主要人物是誰

自從在廣島展示了它那恐怖的破壞力後,核武器成了美蘇等大國手中的殺手鐧,但對於核彈的威力自然是越強越好,原子彈已經不能滿足大國們的胃口,於是氫彈便出現了,但從原子彈到氫彈可不簡單,美國用了7年3個月、蘇聯用了6年3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 、英國得到美國幫助速度快點但也用了4年7個月。
那麼我們用了多久呢?2年8個月,這個速度可是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在那個條件艱苦的年代,取得這樣的成績自然是離不開一大批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後來被譽為氫彈之父的於敏就是其中之一。
於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生於河北省寧河縣蘆台鎮(今屬天津市)。學生時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於敏通過自身的刻苦學習考上了北京大學工學院,1946年,於敏轉入了理學院去念物理,並將自己的專業方向定為理論物理。1949年本科畢業後,於敏考取了研究生,師從張宗遂、胡寧教授。1951年於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後於敏被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開始原子核理論物理研究並取得不小成就。1957年以朝永振一郎(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華訪問,於敏參加了接待工作並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方回國之後發表文章稱於敏為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
能得到日本同行高度評價,可見於敏的能力,如果繼續紮根原子核理論物理研究想必於敏可以取得極大的成就。但此時的國際局勢風雨突變,中蘇關系開始惡化,蘇聯專家撤走,美國的核武大棒也一直揮舞著。中國走上了自力更生的核武之路,當時的主攻方向雖然是原子彈,但未雨綢繆的高層也開始了氫彈的理論研究,1960年成立了以黃祖洽領導的輕核理論組。在黃洽祖等人的推薦下,1961年初,錢三強找到了於敏並將這個任務告訴了他,於敏對此是驚喜伴著矛盾,於敏生性喜歡做基礎研究,而且這方面正處在研究的關鍵時刻,放棄實在可惜,而接手氫彈研究,不僅壓力大任務重,也意味著要隱姓埋名,長年奔波。面對選擇於敏毅然放棄了個人利益、放下小家,為了祖國的強大接下了這項艱巨的任務,調入輕核理論組任副組長。
因為黃祖洽要兼顧原子彈研究,所以輕核理論組的工作擔子實際主要落在了於敏的肩上,同那時的其他國防科研項目一樣,面對了許多困難和惡劣條件,但大家在於敏帶領下克服糧食短缺計算工具匱乏等問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科學難關,解決了大量的基礎問題。經過四年左右的探索和研究,輕核理論組對氫彈有關物理過程已做了相當的研究,對氫彈的原理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對氫彈可能的整體結構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設想。提出了加強型原子彈和在液氘中實現非熱動平衡情況下燃燒兩條技術途徑並建立了相應的模型和計算參數,編制了相應的簡化計算程序。
隨著原子彈爆炸成功,氫彈研製被證實提上日程,1965年1 月,原子能研究所輕核理論組帶著預先探索研究的所有成果和資料,調到了九院理論部,大家集中力量攻關氫彈,黃祖洽、於敏被任命為理論部副主任。雖然中國當時的頂尖核物理學家齊聚一堂,但氫彈原理突破的關鍵問題一直無法有效解決,而氫彈研製的任務又十分緊迫,與時間在賽跑。
1965年9月,於敏帶領一支小分隊趕往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抓緊計算一批模型。但結果沒達到預期不符合要求。為了找出優化設計中的問題所在,於敏進行著深入細致的系統分析。在工作的同時考慮到考慮到一起出差的年輕同事大部分缺乏氫彈的基礎知識,於敏想通過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做成學術報告的形式來提高大家的相關知識。
10月下旬,於敏的系列學術報告開始了。學術報告發揮了出人意料的結果,一方面大家因此學會如何分析計算結果;另一方面於敏也從中得到了學習和啟發,他從基本方程出發,通過嚴密的推導、量綱分析與粗估,指出了實現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幾種可能途徑,結合以前的理論探索和最新計算結果,比較了這些途徑的優劣利弊,分析了實現熱核自持燃燒的內因和必要條件,有了思緒就要驗證,於是於敏又帶著大家抓緊時間試算了兩個模型,得到了很好的結果,論證了氫彈的原理構型設想。深受鼓舞的大家在於敏帶領下又抓緊完成了一系列系統的工作,發現了一批重要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終於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結構完整的氫彈物理方案。
這時已經是1965年11月下旬,於敏打電話給鄧稼先,表示打到了一隻松鼠,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雲里霧里,這其實是暗語,接到消息的鄧稼先也很興奮,第二天趕去和於敏碰頭,在聽取了於敏等人的匯報後,鄧稼先與大家一起通宵達旦地分析計算結果,詳細討論技術問題。新原理也得到了鄧稼先的肯定。之後於敏等回到北京後,向理論部的同事和上級領導作了多次學術報告,詳細匯報了在上海的工作進展和氫彈新原理設想方案。鄧稼先則組織理論部具有各方面專長的專家和研究人員對這個設想方案進行了反復的討論和推敲,分析技術難點,在大家的幫助下氫彈原理理論設想方案更臻於完善。
在得到了權威專家的論證後,於敏的方案是可行的,但還需要進一步實驗來論證,1966 年12 月28 日,中國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在原子彈研製成功後僅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掌握了氫彈原理。在這之後我國科研人員繼續努力,終於在1967 年6 月17 日,在荒涼的戈壁大漠上空,升起了一顆極為壯觀的「太陽」,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圓滿成功,爆炸威力達到了330 萬噸TNT 當量。在這之後於敏等人為我國的核武發展繼續做著卓越的貢獻。

㈡ 中國的科學家: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於敏分別在什麼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周恩來總理生前稱贊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為中國的「三錢」。其實三人都很是厲害,而說到貢獻,三人當中應該就是錢學森的貢獻最大了。


錢三強

1)早年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他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並對三分裂機製作了合理解釋,深化了對裂變反應的認識。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為中國科學院的組建和發展,特別是建立和健全學術領導,培養科學技術人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組織和協調重大科研項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中國兩彈之父」。傑出科學家。
2)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錢偉長

錢偉長(1912—),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和現代應用數學家。

錢偉長是江蘇無錫人,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考取五所大學,最後選擇了清華大學。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1937年去加拿大留學,1942年獲博士學位,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研究所研究員。1946年,錢偉長回到祖國,先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任教,一面為國家培養人才,一面潛心研究學問。他還被聘為波蘭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及美國航空工程學會委員。

1926年,於敏出生於河北省寧河縣蘆台鎮(今天津境內)一戶普通的人家。父母親都是小職員,靠著微薄的收入一家人勉強能過活。在那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戰亂年代,侵略者暴行給他的童年留下了慘痛的記憶。

在1988年被媒體報道以前,很少有人知道於敏是誰,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麼,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搞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

於敏從事的「高級的秘密工作」是研究氫彈和核武器。

於敏的科研生涯始於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在原子核理論研究領域鑽研多年後,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將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交給了他。從那時起,於敏轉向研究氫彈原理,開始了隱姓埋名的28年。

2015年1月,89歲的於敏榮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坐在輪椅上,華發稀疏,滿臉謙遜祥和。上一次像這般「拋頭露面」,還是1999年,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他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並代表23位獲獎科學家發言。

㈢ 中國原子彈,氫彈之父——鄧稼先閱讀答案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1958年8月的一天,時任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的錢三強,對一個34歲的青年人說:中國要放一個大炮仗,要調你去參加這項工作。這個青年人接到錢三強交給的任務後,就開始消失在親戚朋友的視線里,開始了長達28年的隱姓埋名生活,直到1986年6月的一天,他的名字突然同時出現在全國各大媒體的報道中,這個人就是鄧稼先。
28年的默默無聞,換來的是中國在世界上響當當的核大國地位。這一聲巨響的後面,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對於這些,有一個人,很清楚卻又不太明白。他就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
楊振寧並不知道在他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後的那一年開始,鄧稼先就在中國西北的大漠深處里風餐露宿著,用最原始的辦法探尋著原子彈的奧秘。作為同行,楊振寧無法想像,沒有外國人的幫助,年輕的新中國需要付出多大的艱辛才能讓中國原子彈、氫彈的巨響震撼全球。要解開這一個個疑問,還需要從鄧稼先的經歷說起。
鄧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白麟坂的鐵硯山房。鄧稼先出生八個月後,就被抱到了北京,因為父親鄧以蟄已經學成歸國並在北大任教授了。學貫中西的父親在他上小學時候就開始讓子女們讀中國的四書五經,同時也要讀世界名著,學習英文、數學等。
鄧稼先的童年生活,充滿著書香並且是快樂的,快樂得甚至都有些頑皮。但他在同學們中間有種傻乎乎的誠懇,這種憨厚的天性,伴隨了他整整一生的道路。
就在他的人生觀開始萌芽的時候,平靜的學習生活被侵略者踐踏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7月29日,北平淪陷。1937年後的一天,發生了一件事,讓鄧稼先終生難忘。父親有個老朋友很快就在偽政府里謀了一個差事,拿著偽政府發的薪餉。有一天這個朋友夾著公文包前來拜訪,叫鄧以蟄去偽政府任職。鄧以蟄立即勃然大怒,對來人喝斥道,你給我滾出去。這件事多年後鄧稼先數次和弟弟提起。
那個年代,日軍每攻佔我國的一個城市後,都要強迫市民遊行慶祝他們的所謂勝利。
有一次鄧稼先實在無法忍受心中的屈辱,當眾把一面日本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狠狠踩了又踩。這事發生後,為安全起見,鄧以蟄只好讓大姐帶著鄧稼先南下昆明。
1941年秋天,鄧稼先考上了西南聯大物理系。那裡匯集了眾多知名專家和教授,使鄧稼先的學業如魚得水,他讀書的勁頭比中學時期更進一籌,在各個科目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7年順利地通過了考試,留學美國。在西南聯大打下的堅實基礎此時在美國學習的時候顯露出來,三年的博士課程,鄧稼先僅僅用了一年零十一個月便讀完學分,並完成博士論文,順利通過了博士答辯,獲得了博士學位。
1950年的8月29日,鄧稼先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收拾行李毅然回到還處於貧窮中的祖國。當時對於製造原子彈,國內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經過艱難的探所與研究,鄧稼先終於找到了方向。他決定,從中子物理、流體力學、高溫高壓下物質性質三個方向作為研究的主攻方向。這等於是找到了原子彈喉嚨的位置。
研究人員用算盤,計算尺,手搖計算機,甚至紙筆來計算著人們難以想像的大量數字,算完的紙一紮扎、一捆捆地裝在麻袋裡,堆滿了屋子。在1960年,他們曾經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難題。蘇聯專家以前曾經隨口說出一個關鍵數值,後來經過計算得出的結果和蘇聯專家說的並不符合。就這樣,鄧稼先帶領大家反復演算了九遍,演算紙都從地面堆到了房頂。最終證實蘇聯專家的數值是錯誤的。
1961年,經過整整三年的計算,鄧稼先帶領的研究人員終於敲開了原子彈設計的大門,原子彈的藍圖基本成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按照鄧稼先他們的設計,順利地在沙漠腹地炸響。
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順利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氫彈的研製,我國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原子彈製成到氫彈爆炸:美國的間隔是七年零四個月,蘇聯的間隔是四年,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法國用了八年零六個月,而中國呢,兩年零八個月。
1979年的一次核試驗時,核彈直接從高空摔在地上,並沒有出現蘑菇雲。當時,作為理論設計總負責人的鄧稼先硬是推開所有人,登上吉普車親自去尋找碎片,查明原因。而因為這次找碎片,鄧稼先受到嚴重的輻射。
1980年以後,鄧稼先開始衰老得特別快,1985年,最終因癌症住進了醫院。即使躺在病床上,鄧稼先也時刻沒有忘記我國的核武器發展事業,在此期間,他和老搭檔於敏等同志又做了一件事,這件事情,成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985、1986年期間,鄧稼先向中央提出並起草一份建議書,建議書指出,世界核大國的理論水平已經接近極限,並且,他們已經可以達到計算機模擬的程度,不需要進行更多的發展,因此很有可能通過限制別人試驗來維持自己核大國的地位。
鄧稼先敏銳的遠見,使我國在核武器發展方面繼續輝煌了十年,使中國終於趕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1986年7月29日,我國一代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與世長辭。在臨終時刻,鄧稼先叮囑身邊的人最後的一句話是:不要讓別人把我們落太遠…… (有刪改)
1.文章開頭第一段有什麼作用?試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畫線句「對於這些,有一個人,很清楚卻又不太明白」的含義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次寫到鄧稼先的父親,有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文章內容,探究鄧稼先終成一代原子彈之父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交待主人公鄧稼先研製原子彈的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生歷程。
(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3)為下文作鋪墊。(意對即可)
2.學識淵博的楊振寧很清楚年輕的新中國自主研發原子彈面臨的種種艱辛,而對於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取得成功又難以想像,藉此說明鄧稼先的貢獻巨大。 (意對即可)
3.(1)說明鄧稼先受到父親良好的影響,為他日後在原子彈研製領域做出重大貢獻奠定了堅實的學問基礎和人格基礎;
(2)父子二人相互映襯,使鄧稼先的學品人品得以更鮮明、更豐滿的體現。(意對即可)
4.(1)堅實的學問是根基。鄧稼先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學師從名家,留學美國,勤奮攻讀,為他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2)崇高的愛國情感是動力。鄧稼先撕踩日本旗、學成歸國、臨終不忘祖國核事業等都說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這是他堅持不懈的原動力。
(3)無私的獻身精神是支柱。二十八年隱姓埋名,不顧個人安危進入核試驗現場尋找原因,沒有無私的獻身精神是不可能的。
(4)持之以恆的攻關是保證。面對原子彈研究一片空白的情況,鄧稼先率領科研小組經過多年的發奮攻關,才敲開了原子彈設計的大門。 (言之有理即可)

㈣ 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獎,授予我國氫彈之父,著名核物理學家是誰

於敏老爺爺

㈤ 中國原子彈之父、兩彈元勛,分別是誰

中國原子彈之父是錢三強,中國兩彈元勛主要人物有鄧稼先、錢三強、趙九章、錢學森、孫家棟等人。他們是那一代為祖國科學國防奉獻一生的代表人物。

兩彈精神

向偉人們致敬

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工作,那是中國幾代人的奉獻和努力,原子彈之父和兩彈元勛只是他們的代表人物,向這些為祖國繁榮、安定做出畢生貢獻的偉人英雄們致敬。

㈥ 隱姓埋名28年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核物理學家是誰

於敏 於敏 於敏

㈦ 獲得共和國勛章的人有哪些2020

截止2020年,獲得過共和國勛章的有9位。

分別是:於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鍾南山。

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為國家最高榮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授予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授予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獎章,簽發證書。

(7)中國有個核物理學家叫什麼敏擴展閱讀:

「共和國勛章」授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國家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的傑出人士。這是根據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之法律規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國家主席簽發證書並頒授的國家勛章,是國家最高榮譽。

2017年7月,由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制定的《中國共產黨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條例》《國家功勛榮譽表彰條例》《軍隊功勛榮譽表彰條例》《「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授予辦法》《「七一勛章」授予辦法》《「八一勛章」授予辦法》《「友誼勛章」授予辦法》,已經中共中央批准實施。我國建立黨、國家、軍隊功勛簿,確立以「五章一簿」為主幹的統一、規范、權威的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
2020年獲得共和國勛章的有:鍾南山。

2020年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有:張伯禮、張定宇、陳薇。

哪些人可獲得「共和國勛章」?

依法授予,獲得者須「建立卓越功勛」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黨中央決定,首次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勛模範人物。

2019年首次獲得「共和國勛章」的有8人,分別是於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

共和國勛章意味著什麼 2020的勛章獲得者表彰人員名單公示對於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授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在2015年12月27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進行了明確規定。

該法第三條規定,國家設立「共和國勛章」,授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國家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的傑出人士。

能獲得「共和國勛章」的人,除了滿足法律規定的條件外,還要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明確表示,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是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授予為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道德品質高尚、群眾公認的傑出人士。

首次獲得「共和國勛章」的孫家棟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總設計師,為我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卓越貢獻。

袁隆平則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

㈧ 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有誰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1、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12、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望採納—3—謝謝

㈨ 兩彈元勛鄧稼先的資料 急!!!!!!!!!

鄧稼先(1924.6.25-1986.7.29)
中國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生於安徽省懷寧,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50年獲美國普渡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兼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學術秘書,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研究員,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主要從事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70年代初以來,在組織,領導,規劃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是中國核武器理論傑出的奠基者.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個核物理學家叫什麼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