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驗教學
一、加強演示實驗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實驗引入新課,巧設情景以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2.加強演示實驗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利用簡單的材料改進部分演示實驗,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二、加強學生實驗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部分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加強課外小實驗製作,引導學生一物多用,挖掘學生的實驗潛能。
②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實驗課的效果
一、什麼是實驗的有效性
物理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判斷實驗有效性的最好依據。有效的實驗必須是以學生為本,能突出實現三維目標中的一個或多個。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是有效實驗的核心。有效實驗應以學生為本,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與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如果學生對所設置的活動內容缺乏興趣或設置的活動內容脫離學生的知識背景,並得不到相應的材料資源的支持,學生就會對實驗活動失去熱情,活動只能停留於表面,缺乏思維的參與。雖然有時實驗活動顯得熱鬧,但學生一陣忙亂後,活動就成過眼雲煙,學生的不到任何收獲,這樣的活動就成為一個無效實驗活動。因此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是有效實驗的核心。
二、如何提高物理實驗的有效性
1.明確實驗任務和目標是提高實驗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我們要深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不是單靠一兩個實驗就可以成功,每個實驗應該有培養學生某項能力的作用。在設計實驗時,教師要突出實驗的問題,要凸顯這次實驗的目的,其餘的不要延伸過長,混淆學生的視線。例如在實驗「重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三維目標是培養學生分析與處理數據的能力,所以實驗活動時間應該放在「分析資料(或實驗現象數據)」的環節上。因此,只有明確的實驗目的和任務,實驗活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2.把握學生實驗的達成度是提高實驗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凡是學生能探索的決不能替代,凡是學生能夠思考的決不暗示。」這可以說是實驗式教學引導的原則。我們要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既要考慮他們的成功,也要考慮他們的失敗,失敗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磨練。但是反復的失敗對於學生這種幼嫩的心靈是無法承受的,經常的失敗必將導致學生喪失實驗的信心,相反如果輕易地探索就能得出結論,也會誘發學生浮躁態度的滋生,所以教師要把握學生實驗的達成度。
③ 如何利用實驗提高物理課堂效率免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演示實驗則在整個中學物理實驗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物理演示實驗中教師能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所研究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掌握研究物理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細致,認真負責,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和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認真做好演示實驗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演示實驗是將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考,更好的使學生認識和理解概念及規律,從而使整節物理課活力無限。但有些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往往為了應付了事,教材有的,我就做;教材沒有的,我就不做。而且在做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平平淡淡,不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堂課下來,學生睡倒一大片。作為物理教師,我們應把演示實驗作為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有效途徑,想辦法利用演示實驗來提高課堂效率。那麼,如何使演示實驗達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改進傳統式演示實驗
傳統的演示實驗教學,只是讓學生看教師表演,先是「教師做,學生看」,後是「教師講,學生聽」,缺乏對知識深入引導和研討,阻礙了學生主動學習和親自探索知識。而高中物理教材給出的實驗方案也往往比較平淡,不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改進傳統的實驗。實驗改進可以是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稍加修改,也可以是自製另一實驗儀器加以取代。
如:在演示線圈的自感作用時,可改進以往平淡的實驗,讓學生手拉手一起嘗試一下幾節干電池通過自感系數較大的線圈來觸電的感覺。再如,在學習「動量定理」一節時,可進行「高空落雞蛋」的實驗演示;學習「機械能守恆」一節時,可進行「鐵球碰鼻」實驗(鐵球自鼻尖無初速度釋放再擺回,看學生怕不怕鐵球碰傷鼻子),驚險刺激而不乏趣味性,印象深刻。這些改進過的具有新奇現象的實驗和親身的體驗肯定給學生帶來對物理學習的無限興趣。
二.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
一節好的物理課,需要學生的參與。新課程要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要參與其中,演示實驗並不全是老師的任務,往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教學,會讓他們在科學實驗的體驗過程中輕松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如果操作簡單的演示實驗,我往往會叫幾個學生上講台代替老師來演示,而我就在旁邊指導。因為有了同伴的操作,所以其他的學生會有更大的好奇心,想看看同學的演示是否成功,因而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課堂效率就容易提高。
除了讓學生參與操作演示實驗外,我在教學中還喜歡讓學生充當「實驗儀器」進行實驗,這樣課堂互動效果會非堂好。
如:在《曲線運動》教學中,在研究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時,安排了一個演示實驗,就是一顆小鐵球在水平面沿直線滾動,拿一根磁鐵在旁邊吸引鐵球,使鐵球偏離原來的直線軌道而做曲線運動,從而引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為「力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但這個實驗很難控制,並且學生觀看比較辛苦。我在教學中就取消了這個演示實驗,而是叫兩個學生充當儀器進行實驗。過程為:
(1)讓學生A沿著直線在教室前慢走,另一位同學B在後面推A,A就向前加速,依然做直線運動;
(2)學生A沿著直線慢走,學生B在前面作用一個向後的力推學生A,學生A就減速,但依然做直線運動;
(3)學生A沿直線向前慢走,學生B從側面作用一個力推學生A,學生A就偏離原來的直線運動而做曲線運動。通過這樣的類似游戲的實驗演示,學生很快就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在《機械波》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清楚理解機械波向前傳播,而質點沒有向前運動,只是上下振動,我就讓全班同學都做起了在足球場里常見的「人浪」,學生在做「人浪」的過程中很好地理解了「質點上下振動,波向前移動」的知識點。
三.合理利用媒體進行演示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會越來越普及,現在很多學校的課室都配有多媒體平台,如果我們在演示實驗中合理應用多媒體平台,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1)如果演示實驗的儀器比較細小,教師在講台上做實驗,學生在下面有可能看不清楚,特別是後面的學生,他們一旦看不清楚,就會覺得課堂乏味,進而分心或者睡覺。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想辦法讓學生看清楚一點,除了可以把儀器墊高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平台的實物投影功能,把實驗儀器和實驗過程投影到屏幕上放大,這樣學生就會看得更清楚。特別在電學實驗中,由於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表盤比較小,學生很難看得清楚,如果利用實物投影把表盤投影到屏幕上,學生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演示實驗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如果某個示驗操作起來非常麻煩,或者在課堂上根本就沒辦法演示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播放該實驗的操作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從而達到演示的效果。譬如:在講授「慣性定律」時,我們可以播放汽車緊急剎車時,車內的乘客往前傾的視頻,讓學生回想自己坐車的情景,從而更好地理解慣性。在講授「動量守恆」中的碰撞情景時,我們可以播放一些丁俊輝打檯球的視頻,引起學生對碰撞的興趣。
演示實驗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效率。新課程要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演示實驗也要把學生作為中心,為學生而演示,而不是為教學而演示。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好以上幾點,再困騅的演示實驗也會變容易,再枯燥的課也會變得有滋味,再差的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其中,這樣,課堂的效率就提高了。
④ 淺談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效率
讓實驗貫穿整個物理教學過程
初中學生大都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希望親自動手多做實驗.教師要充分保護和利用這個積極性,讓學生更多地參加實驗活動.《新課程標准》強調,應該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課在實驗室中進行.以新奇有趣的實驗導入新課,例如:在做有關大氣壓作用的實驗時,上課一開始,我用一個空礦泉水瓶,預先用針在空礦泉水瓶底部刺一個很小的孔(學生不知道),然後,用食指堵住小孔,把空礦泉水瓶裝滿水,在水裡倒過來,礦泉水瓶里的水仍然是滿的,說明是大氣壓強的作用.再讓學生上講台演示我做的實驗,由於礦泉水瓶的底部有一個很小的孔,這樣學生演示的結果跟我完全相反,這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好奇,激發了探究的興趣.在講授概念、規律時,讓學生分組探究,或在講授過程中,進行演示實驗,穿插隨堂小實驗.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時,通過創建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做出猜想,運用控制變數法,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為了讓學生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實驗前先讓學生討論得出:改變電阻時,取三個阻值成倍數關系的不同電阻,改變電壓時,同樣取三個成倍數關系的電壓值.然後合作進行實驗,最後用圖像來說明物理現象,物理過程、揭示物理規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⑤ 如何提高中學物理實驗的效果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在關心和研究的問題,那麼如何提高呢?我談談我的一點拙見.
一、教師要精心備課
一備教材.教師要反復閱讀教學大綱和物理教科書,深刻理解大綱的總體教學內容和目標,真正掌握中學物理教學的總體要求;把握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及教學關鍵,知道本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二備學生.要摸清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感因素及個性特點等等.三備教法.要選擇大多數學生樂於且能接受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二、教師盡可能優化教學流程.教師通常要提前三分鍾進課堂,讓學生從心理,學慣用品等各方面做好上課的一切准備,(包括拿出書、筆等),再准時上課,而不應該提前上課.上課時,新課的引入要盡可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例如魔術,游戲等引入新課;知識的傳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淺入深.如講授「電阻」時,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發現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淺入深,最後得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什麼,先學後教,當堂反饋;課堂45分鍾的教學實時有度,注重精講,以致少講,學生多練,且記一點:必須按時下課,不要拖堂.課後讓學生反思本節收獲,教師更應該反思,及時改進並提高教學效果.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教師不斷地提出問題,讓學生隨時准備回答,讓學生都能嘗試體驗學習成功時的快樂,當然教師提問要有針對性,比如,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找基礎好的學生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可以找基礎差的學生,避免冷落差生,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盡可能控制教師課堂的佔用時間,最大限度地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及時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等等,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覺得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行.
四、加強實驗教學.多做和做好演示實驗.適當增加分組實驗.如把有的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讓學生在充分動手,動腦,培養自己的多種素質.鼓勵學生多做課外小實驗、小製作,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
五、應用多媒體.如應用投影、錄音、電視、錄像、微機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增加課堂容量,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六、精心設計作業.作業質量一定要高,在深度、廣度、梯度、難度上要恰到好處,注意作業的難度不能太大,杜絕偏、怪題,形式要多樣化,也可以准備一些選作題.課堂上指導,糾錯及時、批改學生作業要有心,做對的同學注意褒揚,肯定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更要表揚學生能夠正確完成作業的品格,做錯的既要正確指出學生出現的問題,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不能傷學生的自尊心.適時安排好課堂檢查,最好一周一結.
七、樹立教師威信
1、教師在學生中只要有威信,教師要求學生做的事情,學生才能夠很樂意去完成.教師在學生中更不能唯我獨尊,要多徵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可以通過實際問題體現的知識要多舉身邊的例子,現象,應用,不能舉例就打比喻,多舉身邊的例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記憶和理解知識點的,因為生活才是最親近學生的,講話一定要風趣一點,太悶了就會使學生越學越死板,物理最忌就是死板,思維不開闊是學不好的!
⑥ 如何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如何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果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提高物理教師的素質 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更好地實現「三維」目標。
⑦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學術水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如果說「學無止境」,那麼教師的教學也是「教無止境」,同樣的教科書,同樣的內容,教過十幾遍後,也不能說教得很完美,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和追求.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有一種敬業精神,讓學生充分感受師愛,讓學生受尊重而取得自信,教師要善於藝術性地駕馭教材,廣泛結合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在身邊,身邊有物理,努力讓自己的教學既顯得詼諧風趣,又不缺乏邏輯性和科學性,使學生願意聽,並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與此同時,在教育工作上要不斷積累管理工作經驗,善於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思想實際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言傳身教,注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高尚的師德、嚴謹的學風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注意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學態度認真嚴謹,掌握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最新動態,積極參與專業建設、學科建設、課程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學者型的教師.上課時,你會左右逢源「恢恢乎,其游刃有餘」.學生聽你的課覺得是一種美的享受.相反,如果一位教師平時不嚴格要求自己,最後只能淪為一般、淪為平庸,成為一名「教書匠」,其教學質量也可想而知.
二、讓實驗貫穿整個物理教學過程
初中學生大都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希望親自動手多做實驗.教師要充分保護和利用這個積極性,讓學生更多地參加實驗活動.《新課程標准》強調,應該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課在實驗室中進行.以新奇有趣的實驗導入新課,例如:在做有關大氣壓作用的實驗時,上課一開始,我用一個空礦泉水瓶,預先用針在空礦泉水瓶底部刺一個很小的孔(學生不知道),然後,用食指堵住小孔,把空礦泉水瓶裝滿水,在水裡倒過來,礦泉水瓶里的水仍然是滿的,說明是大氣壓強的作用.再讓學生上講台演示我做的實驗,由於礦泉水瓶的底部有一個很小的孔,這樣學生演示的結果跟我完全相反,這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好奇,激發了探究的興趣.在講授概念、規律時,讓學生分組探究,或在講授過程中,進行演示實驗,穿插隨堂小實驗.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時,通過創建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做出猜想,運用控制變數法,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為了讓學生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實驗前先讓學生討論得出:改變電阻時,取三個阻值成倍數關系的不同電阻,改變電壓時,同樣取三個成倍數關系的電壓值.然後合作進行實驗,最後用圖像來說明物理現象,物理過程、揭示物理規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實施精講多練、講練結合
「精講」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要求,「多練」則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精講」與「多練」的結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抓住重點和關鍵,掌握物理基礎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怎樣精講呢?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講重點、難點,易錯易混淆的概念,物理定律的概括和總結,著力於畫龍點睛,而不能照本宣科,眉毛鬍子一把抓.例如:對應該多講的地方,精講細講,可以變化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讓學生對各個相關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怎樣多練?多練是學生復習鞏固的過程,是理解和應用的過程,是提高能力的過程,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項.多練不是搞題海戰術,而是要做到讓教師跳進題海,這樣才能讓學生跳出題海.教師應該以大綱為依據,精選出題目適量,難度適當的題目讓學生做,既節省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原則是緊扣知識點深化,使學生對知識點由熟識到活用,學會擴展,以不變的知識點應萬變的知識面,使學生由線性思維向多向思維發展.怎樣講練結合?例如:講新課時,可採用「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方法;復習課可採用「先講後練或先練後講」的方法;每講完一節,補充一定量的練習,以彌補教材上練習的不足.
四、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播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在教學中,出乎學生意料的演示,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會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和小實驗,不斷出現的挑戰性的問題和隨之而來的學生討論,這些都是激發和保持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上課時,教師不能只滿足於讓學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學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於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地保持下去.例如:在學習「短路」時,都知道是「不經過用電器,用導線把電源兩極直接相連」.而在具體判斷時,學生卻感到比較困難,這時,可以把電流與公路上的汽車相類比,導線與公路類比,用電器與收費站類比,汽車走時為了節約錢,當然是不經過收費站了,這樣,學生對短路的認識就非常深刻,再遇到類似問題就迎刃而解,不再感到電學難學.又如:在學習測導體的電阻時,可將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性實驗,先由各小組討論實驗方法,並要求同學們畫出相應的電路圖,然後領取實驗器材,進行實驗,同學們通過相互討論,研究後,實驗方法多種多樣,如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極端法等等,有個別學生還採用了單表間接測量的方法,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通過學生自己探究並獲得成功,學生的學習氣氛油然而生,學習上主動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精神就得到充分發揮,大大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同時挖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五、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的運用為教學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合理藉助多媒體技術,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生活中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可輕松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模擬的場景,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必將促使學生用多種感官去學,同時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電流與電壓的形成、磁場概念、光學中的顯微鏡、望遠鏡、分子的運動、原子核的裂變與聚變等內容時,初中學生往往很難理解,這時如果憑借現代化手段,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課件,模擬這些物理現象過程,或上互聯網收集相關資料並下載播放給學生觀看,就能便於學生理解,這樣在讓學生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物理的樂趣.
總之,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很多,這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