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理課堂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創設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增加物理教學的神秘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問題是思考的起點,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注意,增強學習針對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種預期,由此激活與學習新知識有關的原有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對整個的學習活動起到積極地定向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立「疑」設「障」,使學習者與新的學習課題之間存在誘發的問題情境,激發他們學習的極大興趣與強烈的願望。當然,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必須適合學生的學情特點,使學生處於探索的情境中,激發他們通過一定的智力和動作技能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我會根據初中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教學內容作為素材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進行壓強內容教學時設置的問題是「為什麼坐著不如躺著舒服?」;講到光的直線傳播內容時設置的問題是「為什麼人在燈光下走路身後卻有影子?」……這些有趣的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運用生活體驗創設教學情境,體現物理教學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新課標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所以在物理教學中,老師根據學生日常接觸到或已積累的生活經驗來創設物理情境,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是有用的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物理教學的實效。 例如,學習杠桿知識時通過徒手扭螺帽和用扳手扭螺帽來認識力和力臂的關系;學到電磁鐵這一知識時引導同學設計一些報警器,如防盜報警器、水位報警器等。這樣,學生不僅能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還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運用實驗創設教學情境,增強物理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常言道「耳聞不如目睹」。物理教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主要標志是以實驗為基礎,在學生形成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導出科學規律的過程中,實驗因其本身的直觀具體性,使學生看得見,摸得到,利於感受,利於理解。所以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演示某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實驗或引導學生圍繞某個專題展開實驗探究,讓生動、形象、鮮明的實驗現象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認知意志產生影響,引起學生探究的強烈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來揭開物理知識的奧秘。例如,在水的沸點內容的教學時,老師引導學生動手製作用紙鍋並用紙鍋燒開水的探究實驗;在大氣壓強內容的教學時,請兩個同學來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體驗大氣壓強的威力,讓同學們用漏斗吹小球來體驗大氣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學到慣性內容時,老師可用小車和小物體模擬「車禍」的實驗。通過實驗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把有待研究的物理現象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觀察並進行思考、配合教師講解,使學生認識物理概念和規律,達到培養學生各種能力,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徵創設教學情境, 突出物理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有意注意的開始,唯有興趣,才會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徵,創設愉悅的游戲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以物理自身的魅力去誘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一接觸就有妙趣橫生之感,從而開闊思路。這種課堂教學的實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有效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例如,在進行能量的轉化內容教學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製作玩具小汽車,比賽哪個小組的小車走得遠;講安全用電時通過短路實驗來演示電路中電流過大所造成的後果等。由於採取的是實驗加比賽等方式,學生積極性特別高,參與性也高,爭先恐後地分析原因。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地猜想,並利用提供的器材,設計、進行探究實驗。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發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② 如何通過物理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很多學生感到物理概念嚴謹、推理周密、難以理解和掌握,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難以提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採取從理論到理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學生厭煩、疲勞,昏昏欲睡,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巧妙激疑,成為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提高物理課堂學習效果的必要條件。物理課堂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讓生活走進物理課堂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物理知識,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多聯系生活實際,將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幫助。只有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愛好、需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才有利於學生的自我調控,成為學生自我滿足和自我發展的主要途徑。因此,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的愛好,盡量將教材的內容「生活化」和「社會化」,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周邊事物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在生活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增長知識,提高學習物理的愛好。否則無法用已學知識來解釋一些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物理現象,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就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如在講解對「慣性定律」的理解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們聯想他們自己坐車時的感受,剎車時自己是往前傾還是往後倒,而汽車啟動時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很容易就理解這個定律。並且能夠利用它解釋生活中碰到類似的問題。再比如,在學習了「電磁波發發射和接收」後,介紹蝙蝠超聲波定位攝食原理,雷達掃描測定距離、方向、跟蹤飛機等原理。在學習了「自由落體運動」後,引導學生在課後開展研究性學習-——「設計一種測定重力加速度的新方法」。讓學生用「測重法」「滴水法」「豎直上拋法」「驗證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裝置法」「單擺法」 「自由落體法」等方法進行重力加速度的測定,等等。再如,我們要演示一個現象的時候,不一定要搬用學校具備好了的一些器材,我們可以自己製作一些簡易的,適用的器材,甚至可以隨時從我們自己的口袋裡拿出一些學生意想不到的小器材,這個時候學生會很驚訝的發出「哇」的聲音,同時投來佩服的眼神,這時學生的興趣就來了,那這堂課同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取一隻粉筆,讓學生看看,將其從中間折斷(注意斷面不要磨),然後將兩段粉筆對接,在對接時按原接茬對接,不要轉動,對接後用大拇指與食指按住粉筆兩端並擠壓,使接茬處產生一定的壓力,慢慢松開,兩段就可合到一起,拿住一端可向學生展示。將起輕輕晃動時也不會再斷開,這足以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因為粉筆是乾燥的,且為非粘性材料,不會使學生產生像橡皮泥那種誤解)。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表明黑板和粉筆分子間也有引力存在,因此可說明分子間引力不僅存在於同種分子間,不同種分子間也存在引力。
二、讓風趣、幽默走進物理課堂
風趣、幽默是語言的「調料」,是語言引力的「磁石」。它既能引人發笑,增添教學活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快、歡樂的氛圍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正如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所說的:「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風趣、幽默的教學口語,活躍氣氛,啟迪智慧,催化感情。
例如,在描述波動的情景時,可來一句歌詞:洪湖水,浪打浪。在描繪正、負、等量同種、等量異種點電荷周圍的電場線時,可說:光芒四射、眾矢之的、攜起手來、勢不兩立。在演示磁鐵與鋁環相對運動的實驗時,可呤李商隱詩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在演示燈泡再亮一下後熄滅的自感現象時,可說一句:垂死掙扎。在講解質子、中子的發現後,可用一句話歸納:α粒子打「皮(鈹)蛋(氮)」,發現了中子和質子。
實踐證明,風趣幽默的教學口語能使枯燥的物理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樂於接受、樂於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當然風趣幽默不能嘩眾取寵,流於庸俗。
三、讓信息技術走進物理課堂
物理教學中,有許多漸變的、動態的物理過程需要描述,這用傳統的方法很難解決,雖然老師花較多時間寫例題、畫圖,但總有一批學生由於缺乏想像力,在這個問題上形成思維障礙,感覺物理抽象、空洞,難於理解,從而對學習物理失去信心,產生畏懼情緒。而現在我們卻可以利用計算機來模擬各種難於想像的過程或空間變化,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而且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③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並在其中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鑽研、勇於攻關的強大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1.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慾望。
例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並倒過來,發現水並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又如在講授水不善於導熱的內容時,在裝滿水的大試管里,放入一條小金魚,並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直到沸騰時,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水不善於導熱。當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不一會小金魚就會肚子朝天--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懸念,然後通過授課解決懸念。
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鍾,學生情緒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如在講動量和沖量時,讓兩支相同的粉筆分別從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鋪墊的桌面上,可以發現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筆斷了,落到厚毛巾墊上的另一支卻完好無損,老師由此引人動量和沖量知識的講授。又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並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後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麼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3.用具有驚險性出乎學生意料之外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於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講授機械能守恆定律時,可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個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眼睛,人站著不動,然後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生怕擺球會碰到老師的眼睛。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一步解決"為什麼"作好准備。
4.把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實際生活的奇妙和規律性。
根據學生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和實驗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電影《劉三姐》里"拋綉球"的故事,並准備好"綉球"進行實驗,一定會引人人勝、妙趣橫生。拋"綉球"時,只有"綉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綉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綉球",這個方向就是"綉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直到幾年後,有些學生還說這個實驗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增加"實用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二、教師授課時要有良好的教學藝術
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1.生動風趣,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例如,在講"核外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時,向學生打比方:"這好比你們小時候還是嬰兒時,你爸爸將你抱在懷里;你學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上;你再大一點,你爸爸則說:'走,外面玩'。"又如在講楞次定律時,可以這樣比喻:在被太陽曬過的爛泥塘里,當人踩上去時,稍硬的表面會阻礙你下沉;當下沉後,你想拔出腿來,爛泥又會阻礙你拔出腿來。再如,在講理想氣體等溫變化的微觀解釋時.可這樣比喻:你們班五十人,在教室里顯得很擠,容易產生碰撞;而當把你們放在大禮堂時.碰撞的機會就減小了。
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如再問,若你頭頂上的電風扇落下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手蓋頭頂,"那還不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可以用從課桌上跳下來和從三樓上跳下來進行比較,肯定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風趣的語言,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講評試題時,先不說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說,"是這個",學生當然會明白這表示第二個答案正確,同時還明白這還表示"勝利"的意思,然後接著說:我們班永遠是"這個",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而有趣,逐漸把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在授課時,如果在適當的時機故意講錯,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記得牢。例如,在講到絕對溫度的單位是"開爾文"時,故意說成"就是那個發現進化論的開爾文",講完後,學生們先是一楞,然後幾乎全班同學齊聲回答"那個是達爾文",這樣整個課堂氣氛就都活躍起來了。
2.教師授課時,要有豐富的情感,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情趣。
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自然的優秀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增強他們的理智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確的措詞、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聲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5分鍾內不僅學到物理知識,而且還有一種美的享受。在對物理概念、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發音的長短、感情的運用等,都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3.講述有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並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給學生適時講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補償方式。例如在講到玻意耳--馬略特定律的時候,介紹定律的來歷以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當講到歷史上曾有一位學者叫赫曼,為了驗證天電(閃電)與他電是否是同種電,竟被雷電擊死在實驗台上時,課堂一片寂靜。當講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宮時用磁石來防刺客時,課堂上又是一片活躍氣氛。
4.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和規律都是從觀察中發現的。例如,牛頓通過對蘋果落地的思 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的擺動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通過舉例,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例如,油罐車為什麼要拖一條尾巴--鐵鏈?在乾燥季節里,在黑暗中脫下化纖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閃爍,這是什麼現象?通過引導,學生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有一位學生問過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當通電抽水的瞬間,會發現幾根通電導線抖動起來,為什麼呢?我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思索,最後使他恍然大悟。
5.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願望和需要。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其實,中學生感到學物理難並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問題,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更大。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與梯度、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難的問題不應提問差生,以免他們由於答不出而處於尷尬的境地,從而產生自卑感。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每單元授課完後,要認真進行單元歸類復習,精心設計測試題,對於較難的題目在復習時可進行一些暗示,對差班甚至不惜"漏題",使他們在復習時具有針對性,在測試時獲得一定的成功,從而激發和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課堂上適當地為實例配上板畫,可以使許多難以說清的物理現象在黑板上一目瞭然。例如:兩人追趕問題,通過幾筆就可以把兩個火柴人畫得惟妙惟肖,使學生忍俊不禁。這樣,通過"助之以成",幫助學生牽線搭橋,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通過"動之以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通過"曉之以理",啟發學生准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解頤笑語,有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志的特點和功能;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④ 物理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上好第一節課來激發學習興趣
第一節課是全書教學內容的導言,第一節課的教學帶有動員的性質,第一節課教學的成敗往往是決定學生以後學習態度的關鍵,萬事開頭難。為此,八年級《物理》在進行第一課教學之前,首先要了解學情,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出發,根據學生愛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合理調整引言課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充分的用眼觀察、動手收集有關信息、實驗操作和動腦思維。給學生灌輸我們將要學習的物理它研究什麼、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怎樣學好物理等內容。和第一單元以至後面的有關內容集中起來,組成由三節課形成的引言。首先是在上新課之前,利用雙休日,讓學生收集一些與物理有關的信息和實物、提出問題,利用小組討論方式上好第一節課。第二節課,教師為第一節課小組討論的結果做出參考評判,做實驗以及讓學生初步了解怎樣做實驗,實驗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得到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知道物理是有趣的,從而實現課程標准中要求的過程與方法的目標。第三課時,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基本技能的訓練,並逐步過渡到對第一單元的學習。通過 提出問題,喚醒學生十幾年生活中積累的許多「為什麼?」、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如:飛機為什麼能在天空中飛翔?冰箱為什麼能使水結成冰?空調為什麼能調節溫度?電視是怎樣接收到節目的?……等問題。同時,簡介物理學發展的廣闊前景,使學生了解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性,了解物理學在各個科學領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利用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總是和情感緊密聯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動下進行的。通過引言課教學所激發出來的興趣是暫時的,時間一久,各科作業一重,這點興趣就有可能消失,怎麼辦?為穩住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可利用情感投入的辦法,教師經常深入到學生的課餘生活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不失時機的談自然界和現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理現象,對學生提出的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種物理現象,盡量習題給予學生滿意的解釋,如果當學生問到我們不熟悉甚至很陌生的問題和疑問時,我們應為自己的學生這種好學的求知精神而高興,並給予鼓勵,自己盡力查閱各種資料或求教於同行,盡量滿足於學生的求知慾。從不敷衍搪塞和給學生潑冷水。我認為只有這樣愛護學生和扶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取得學生的信賴,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從喜歡老師本人,進而發展到喜歡我們所教的物理,實現了教與學的很好結合。
三、實例走進課堂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慣性現象」實例教學片段
師: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下面我們做個表現慣性的有趣實驗。我們把一個小球放在小木片上,用彈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彈出去,注意觀察發生的現象。(演示:小木片彈出去後,小球落在了原處。)師:大家都知道這是由於小球有慣性。但是如何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這個現象呢?我們用慣性解釋物理現象,必須抓做慣性的實質。慣性的質實質是物體有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所以我們必須認清物體原有的運動狀態。以小球為例,木片被彈出去之前,小球處於靜止狀態。小球由於有慣性,還應保持原有的靜止狀態,所以小球落在原處。也就是說,物體原來是什麼狀態,由於有慣性,它就要保持什麼狀態,這是解釋慣性現象的關鍵。
四、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實踐不僅是在於檢驗知識的客觀真理性以及深化對知識的記憶,而且能培養學生思維,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物理課外參觀活動,帶領學生在我們本地的工廠或研究機構進行參觀,如果是農村地區,可以參觀農業生產上用到的各種農機以及水利設施等,例如,在學到浮力有關知識時,農村學校就可以讓學生參觀農民如何進行選種,在學到熱現象有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參觀有關糧食的貯藏設備。也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家裡找出幾種與物理現象有關的東西等。通過這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的學習目的更為明確,概念得到加深,興趣得到增長。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五、利用現化教育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實驗證明:在學習的過程中,使用的感官越多,收效就越大。要善於利用學校已有的錄相、教學影碟片、幻燈片、教學掛圖、網上的課件(有條件也可以自己製作)進行全方位的現代化的教學,把聲、光、電、圖、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感受和體驗到物理知識存在和應用。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而且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介紹當今一些與物理有關的前沿科學激發學習興趣
當今世界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世界,其中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很多,作為物理教師應該適當地給學生介紹這方面的知識,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納米技術、微電子技術、航空航天知識、現代戰爭中有關的新型武器等。
七、設置懸念來激發學習興趣
緊密聯系學生的知識實際和生活實際,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提出一些如熟透的果實和枯萎的樹葉為什麼總要落回地面?用雞蛋打石頭,被打的是石頭,為什麼破的是雞蛋?為什麼小個磁大個總是小個倒地而大個確安然無恙?等這些生活自然現象,都是學生熟悉的,在課堂上,作為一個個問題提出來,就自然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使他們急於了解為什麼。
八、創設好的情境來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如:在講動量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玻璃制的用品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地木地板上不易碎,這是為什麼呢?在講到自由落體時,可向學生提問:一片樹葉與一匹磚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誰先著地?如果在真空中情況又如何?又如:在學習「變阻器」之前,可向學生提問:為什麼調節電視機是的音量旋鈕時,喇叭的聲音會變大變小?以上這些現象學生並不陌生,但要讓學生解釋並不一定回答得出來。所以通過合理的創設情境,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的目的,從而對體節課產生濃厚的學生興趣。
九、使用表演來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進行表演呢?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課文內容,設計不同的角色,創造情景氛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參與,充分調動學生樂學、想學、好學的積極性,使其在情景表演中體會物理學中難於理解的概念。如在講解「機械動運」概念時,可讓A、B、C三位同學上講台來,其中A、B 倆位同學以相同的速度行駛,C同學以另一種速度行駛,教師這時可以讓A同學觀察自己相對於B、C 同學自己的位置的變化情況。從而得出A相對於B是沒有作機械運動,A相對於C卻在作機械運動。又如運動學中經常提到的:相向運動、同向運動等這些較難於理解的概念,都可以通過表演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還有其它很多方法,如加強實驗、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生動而有趣的簡練幽默的課堂語言等。其他教師都說得很多了,在這里我就不一一重復了。
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感覺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學生時代的興趣是他們今後事業的萌芽,影響著他們的一生。人們常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先有「一桶水」並且是「一桶新鮮的水」,這「一桶新鮮的水」意味著教師要有淵博的學識,不斷的更新的知識,而給學生的這「一杯水」,卻並非是從「一桶水」中隨意倒出來的。它應該是從「一桶水」中「提煉」出來的,是一「一桶水」的精華所在,是蜜蜂辛勤釀出的「蜂王漿」。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博覽群書,佔有豐富的資料,才能教學起來得心應手,配合學習目的的教育,多種方法結合使用,使其恰到好處,才能獲得相對來說是最佳的教學效果。
⑤ 物理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
作為一名物理老師,可以說,物理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但要想教好這門課程,必須要想辦法激發學生興趣。
第一,激發學生興趣,必須和生活結合,在做物理實驗的時候,要提前把實驗和生活應用結合想好,讓學生自己動手。
第二,要和現代科技結合,比如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學生學的都是經典力學,那麼量子力學是比較讓人感興趣的,帶有神奇的東西,多講講,讓學生產生興趣。
第三,要寓教於樂,讓學生感到學習是快樂的事情,學習物理更是快樂的,生活中離不開物理,以後社會的發展更離不開物理。比如上天入地,都需要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很大一塊是物理學。
⑥ 物理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物理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需要教師授課的時候要聲情並茂,語言具有啟發性,同時還要通過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和動手操作能力來提高學員的求知慾。
⑦ 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始終提倡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從而體現物理這門課程的價值。如何有效地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廣大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幾個方面著手,讓物理實驗教學的價值得以體現,並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物理實驗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一、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自然科學。物理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對「物」進行實驗、歸納和總結,得出它的「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物理教師要重視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通過學生對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物理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自己去設計一些物理實驗,並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和研究,並進行操作、實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激發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感受到物理實驗所帶來的樂趣。
二、重視實驗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學,提